论述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公路、街道等交通工程常见的路面结构形式之一,其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运行的安全与舒适性。

下面将从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等方面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原材料选择1. 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对于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原材料选择时,应注意选择具有合格证书的沥青,其质量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沥青的选择还应根据气候条件、路面用途和交通流量确定,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骨料骨料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也对路面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骨料时,应注意骨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合理配合比例。

骨料应具有良好的坚固性、耐久性和稳定性,避免含有过多的细颗粒和泥土。

3. 添加剂添加剂是在沥青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加入的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在选择添加剂时,应注意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如剂和改性剂。

不同的添加剂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抗水性和耐久性。

二、施工工艺1. 混合料生产混合料的生产是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其质量对整个路面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在混合料生产中,应确保原材料的准确配比和充分混合,控制混合温度和搅拌时间,以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铺设与压实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和压实是施工的重要环节,决定了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在铺设过程中,应确保热拌料的均勻铺敷,避免出现沥青积聚和空鼓现象。

在压实过程中,应控制压实设备的行驶速度和振动频率,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充实度和压实效果。

三、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质量隐患。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密实度测试、厚度检测、平整度测量和抗滑性试验等。

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检测和测量,可以评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性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总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于道路铺设的材料,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1.1 沥青的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具有合适的黏度和软化点,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2 骨料的选择:骨料应符合规定的粒径要求,并具有适当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3 添加剂的选择: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如增粘剂、改性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混合比设计与控制2.1 混合比设计:根据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混合比设计,确定沥青、骨料和添加剂的配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混合过程控制:在混合过程中,应控制好沥青和骨料的加热温度、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混合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3 配合比调整: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混合比中沥青和骨料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和要求。

三、施工工艺控制3.1 预热骨料:在施工前,对骨料进行预热处理,以提高沥青的附着性和混凝土的稳定性。

3.2 摊铺厚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摊铺机的速度和厚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均匀一致。

3.3 压实控制:在摊铺后,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以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检测与监控4.1 原材料检测:对沥青、骨料和添加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4.2 混合料检测:对混合料进行采样和试验,检测其沥青含量、骨料粒径分布等指标,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稳定。

4.3 施工质量检测:对摊铺后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密实度、厚度、平整度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质量控制记录与总结5.1 质量控制记录:对每一批次的沥青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原材料检测报告、混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参数等,以备查证和追溯。

5.2 质量控制总结: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操纵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沥青混凝土面层是道路、机场跑道和停车场等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受到交通车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材料控制1. 沥青材料的控制:选用规格合格、品种齐全的沥青材料,并且要对其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对于沥青的储存和搅拌过程也要严格控制,确保其质量不受污染。

2. 骨料的控制:骨料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在选择和使用骨料时,需要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3. 添加剂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定的添加剂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如改善抗裂、抗老化等性能。

对于添加剂的选用和使用,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其不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

二、施工工艺控制1. 摊铺温度的控制:沥青混凝土面层在摊铺时,要严格控制摊铺温度,确保沥青的性能不受影响。

通常要按照设计要求的摊铺温度进行施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沥青混凝土质量问题。

3. 摊铺质量的控制:在摊铺过程中,要保持摊铺质量的均匀性和平整性,避免出现明显的接头、积水等问题,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和外观质量。

4. 压实质量的控制: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工艺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确保压实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三、质量检测控制1. 抽样检测: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试块制作和检测: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制作试块,并对其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的检测,以评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

3. 质量验收: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工作,通过对摊铺质量、压实质量和试块检测结果的评估,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道路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材料要求1. 沥青: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5156的要求,黏度在70-150dmm之间。

2. 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的要求,粒径分弥漫足设计要求。

3. 水泥:如有需要使用水泥稳定的沥青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2022的要求。

4. 添加剂:根据设计要求,添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50119的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1. 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沥青含量、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等因素。

2. 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四、现场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合适的质量检测设备和仪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和浇筑,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

4. 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质量抽检,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质量检测方法1. 沥青含量的测定:采用溶剂法或者点火法进行测定,确保沥青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2. 骨料粒径分布的测定:采用筛分法进行测定,确保骨料粒径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3. 强度的测定:采用压实试验或者冻融试验进行测定,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

4. 稳定性的测定: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测定,确保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六、质量控制记录1. 施工过程中应对每一批次的沥青混凝土进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结果、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过程的记录等。

2. 质量控制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至少两年。

七、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防止杂质污染沥青混凝土。

2.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并进行培训。

3.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配合比,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引言: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进行有效的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 设计合理的混合比:沥青混凝土的混合比是指沥青、骨料和填料在配合比例上的体积或质量比。

合理的混合比可以确保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制定混合比时,应考虑到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道路用途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2. 选用合适的原材料:为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

沥青的质量应满足黏度、软化点和渗透性等指标。

骨料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不含有害物质。

填料应满足规定的颗粒分布和密实性要求。

3. 配料和搅拌过程的控制:在配料和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时间、混合速度和搅拌温度等参数,确保沥青、骨料和填料充分混合,混合料的温度适宜。

4. 施工条件的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条件对质量影响巨大。

施工时应确保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在规定范围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雨水、杂物等污染混凝土。

二、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方案1. 断面不平整:断面不平整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

造成断面不平整的原因可能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时振动不充分或施工条件不良等。

解决方法包括重新制定合理的配合比、合理调整施工设备、改善施工条件等。

2. 龟裂和开裂:龟裂和开裂是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龟裂是指路面出现纵向或横向的细小裂缝,开裂则是指裂缝较大、宽度超过一定标准。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沥青温度过高或温度变化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重新制定合规的混合比、合理控制沥青温度、加强路面养护等。

3. 密实度不足: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指路面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压实程度。

密实度不足会导致路面容易老化和开裂。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施工设备的振动能力、增加压实次数、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等。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可以保证道路的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材料选择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合理选择材料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骨料和添加剂。

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延性和弹性,能够适应不同气候环境的变化。

骨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和强度,同时要求骨料之间的粒径分布均匀。

添加剂的选择要符合施工要求,如提高沥青的粘附性、抗老化性等。

2. 设备检查施工前需要对沥青混凝土施工所用的设备进行检查。

包括摊铺机、压路机、搅拌机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确保设备的调整和校准准确无误,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温度控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要控制沥青的温度,确保其在施工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沥青的粘附性和流动性。

其次,要控制骨料的温度,以防止在搅拌和摊铺过程中出现结块或吸水膨胀等问题。

4. 施工工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包括骨料的搅拌、烘干和筛分过程、沥青的加热和混合过程、摊铺和压实工序等。

在每一个工序中,要保证操作规范、流程清晰,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记录。

5. 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是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

包括对沥青混合料的成分和性能进行检测、对混合料的温度和均匀性进行检查、对摊铺厚度、压实密实度、平整度等进行检测等。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总结起来,实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道路建设质量的关键。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设备检查、温度控制、施工工艺的严格执行和质量检验的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的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控制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道路建设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机场跑道、停车场等工程中的重要材料。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因此,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至关重要。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凝土中的粘结剂,其质量对混合料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选择沥青时,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交通量以及路面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沥青标号。

同时,要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集料集料在沥青混凝土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质量和级配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集料应坚硬、耐磨、表面粗糙且洁净,不得含有杂质和风化颗粒。

对于粗集料,要重点检测其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对于细集料,应关注其含泥量、砂当量等指标。

此外,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级配可以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3、矿粉矿粉在沥青混凝土中起着填充空隙和增强粘结的作用。

矿粉应干燥、洁净,其粒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矿粉的亲水系数应小于 1,以保证其与沥青的良好相容性。

二、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1、目标配合比设计在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沥青用量和集料级配。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从而确定最优的配合比方案。

2、生产配合比设计在目标配合比确定后,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在拌和厂的实际生产条件下,对目标配合比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对热料仓中集料的筛分分析,重新确定各热料仓的比例,并再次进行马歇尔试验,验证生产配合比的合理性。

3、生产配合比验证三、拌和过程的质量控制1、拌和设备的选择和调试选择性能良好、计量准确的拌和设备,并在使用前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各种原材料的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摘要】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为道路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特点,包括抗压性强、耐磨、防水等特点。

然后详细阐述了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材料选择与使用、施工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达到要求。

结论部分强调了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做好质量控制,才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持久使用。

最后展望未来,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继续不断完善,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文旨在为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并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检测、评定、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沥青混凝土面层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之一,具有耐水、耐热、耐磨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道路工程中。

沥青混凝土面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车辆行驶等,导致面层出现裂缝、坑洞等质量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有效控制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材料选择与使用、施工工艺控制、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方面,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可以为提高道路建设质量、保障交通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深入研究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特点,材料选择与使用、施工工艺控制以及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工程建设实施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论述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公路等级的逐步提高,公路路面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而沥青混合料是影响公路路面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

生产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产品,创造优良工程。

如何更好的控制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本文分别从原材料、配合比、温度、运输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原材料; 配合比; 温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level gradually improve, highway pavem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good at summing up, overcome the adverse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of found problems in a timely manner, strengthen management only, organize construction meticulously, can produce high quality, high level of asphalt concrete products, creating excellent project. How to better control the asphalt concrete production quality, this article separately from raw materials, mixing ratio, temperature, transport and other aspect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mix ratio of raw material; temperature;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目前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有两种: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
和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

前者在计量各种材料之后连续不断地送进拌和器中拌和,而后者系在每盘拌和时计量混合料各种材料的重
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材料品种较杂, 变异性大, 再加上拌和厂大都是露天料场, 材料含水量受天气影响较大, 所以主张采用间歇式拌和机。

如果采用连续式拌和机,必须确保原材料是均匀一致的,否则很难保证配合比。

而且高等级公路必须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配备计算机设备。

一、拌和设备的控制
拌和楼必须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能够分析数据、核定生产量,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最好具备匹配的二级除尘装置。

而且拌和机的各种称重传感器必须逐个经过认真标定,自动采集、记录打印的结果应经过校验,如与实际数量有差值时应求出修正系数,保证各项施工参数的准确性。

二、原材料的控制
集料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材料来源的“资源特性”,或称为料源特性、天然特性,它是石料产地所决定的,如密度、压碎值、磨光值等。

另一类是反映加工水平的“加工特性”,如石料的级配组成、针片状颗粒含量、破碎砾石的破碎面比例、棱角性、含泥量、砂当量、亚甲蓝值、细粉含量等。

粗集料在混凝土面层通过集料颗粒的嵌锁作用提供稳定性和通
过摩擦力作用抵抗位移。

这就要求它的力学性质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形状(形状影响混凝土密实度,高温稳定性和路面结构强度)。

要求粗集料是破碎后有粗糙表面和棱角的正方体颗粒,针片状含量低,强度满足使用要求,集料间还要有较高的内摩擦力。

细集料细集料必须清洁干净,不含粘土和其他有害物质,应有可能的棱角从而增加颗粒间的嵌锁作用和减少集料间孔隙,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

应注重细集料0.075mm通过率、砂当量、亚甲蓝试验的技术指标。

另外,细集料进场后及时覆盖,最好搭棚防止雨淋、日晒。

集料存储地场地必须硬化,注意分级存放,不得串混。

为防止材料离析,在堆放时采用水平或斜坡分层堆放,不能锥堆。

在沥青混合料中,矿质填料通常是指矿粉。

矿粉要适量,少了不足以形成足够的比表面吸附沥青,矿粉过多又会使胶泥成团,致使路
面胶泥离析,同样造成不良的后果。

目前,我国对矿粉技术要求较少,与国外相比,存在不小差距,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

沥青在使用前检查沥青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交通石油沥青技术
要求,包括针入度、强度、软化点、闪点,熔解度、含蜡量、薄膜烘箱加热试验等指标。

三、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分为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

进行配合比实验必须保证材料供应商与配合比设计所使用的材料一样,材料和用量总是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波动的,混合料性能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并非要把标准配合比尽量接近中值,而是合成平坦的S型的级配曲线。

调整级配时,适当减少靠近最大粒径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中较细部分的比例,控制矿粉比例,适当增加中间档次的粗集料。

这种S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属于嵌挤密实型级配,具有适宜的空隙率,渗水性小,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表面还具有较大的构造深度。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S型混合料特别需要加强压实,提高压实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生产中,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

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拌和楼不待料、溢料少,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方面。

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

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四、生产温度控制
沥青温度控制:沥青的储存温度主要是由沥青的理化性能指标决定的。

沥青储罐的温度是加热导热油间接获得,储存温度一般依沥青的物性不同而有所差异,适宜的储存温度可以确保长时间储存不会影响沥青的性能,通常基级沥青储存温度设为110-130℃范围。

拌和设备正常施工时,沥青温度应达到使用温度才允许生产,使用温度是依照沥青的粘度曲线设定,沥青使用温度一般为150~170℃范围。

改性沥青使用温度范围为160~175℃。

集料温度控制:目前沥青拌和设备在干燥器出口设有红外温感、自动控制装置,可以自动测量出加热后集料的温度,但是不同级配的集料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显示的温度与实际集料温度出现偏差的偏差
不同,温度感应控制系统无法测到真实的骨料温度,这需要操作手多注意对比感应温度和实际温度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另外细集料对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含水量不一致的细集料更是难以控温,所以细集料的存贮必须覆盖或者搭棚。

还要注意红外线感应设备角度变化会导致最终的测温结果有很大偏差。

集料加热温度一般比沥青温度高10~30℃。

混合料温度控制:为及时准确地知道沥青拌和设备生产的成品混合料温度,在设备的搅拌装置成品料出口处设置额外的料温检测装置及显示仪器,使反馈的料温更加及时准确便捷。

另外生产温度应当与天气状况、运距远近、摊铺能力相结合,及时调整拌合设备,既保证生产温度又要兼顾生产成本。

五、沥青混合料的检测
沥青混合料生产出来,及时进行检测。

首先在生产时目测有无花白料,是否离析,有无团块等,及时进行温度检测,尤其是前几车温度是否稳定。

然后要及时检测油石比及混合料级配是否合适,提取准确试验数据及时反馈给生产车间,最后还要检测稳定度和流值及最大理论密度。

尤其注意油石比,采用抽提法检测时间较长,不利于及时进行质量控制,最好采用燃烧法和抽提法结合。

六、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沥青混凝土质量原材料方面应侧重控制沥青的质量,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劣质沥青,它的三大指标都合格,但是它的高温稳定性不达标,现场表现刚出锅的沥青混凝土烟大,铺在路上颜色发乌。

检验沥青质
量时应多查几样指标,严格把关;设备控制应重点放在沥青拌合站选型上,应选用知名度高、性能稳定的拌和站,除尘系统达不到要求的绝对不能用。

总之,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每一个环节做不好都要影响质量。

参考文献
[1]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