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炭改良土壤研究进展

( 1 . Z u n y i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Z u n y i G u i z h o u 5 6 3 0 0 0 ,C h i n a ;2 . Z u n y i T o b a c c o C o r p o r t i o n o f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e ,
6 8
甘 肃 农 业 科 技 2 0 1 7年 第 6 期
G a n s u A g r . S c i . a n d T e c h n . N o . 6 2 0 1 7
生物质炭改 良土壤研究进展
江秋 菊 ,刘 京 ,张 跃 强
( 1 .遵义职业技 术学院 ,贵州 遵义
望。
关键 词 :生物质炭;土壤性质;改良效果
中 图分类 号 :X1 4 2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1 — 1 4 6 3 ( 2 0 1 7 ) 0 6 — 0 0 6 8 — 0 4
0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1 —1 4 6 3 . 2 01 7 . 0 6 . 0 2 3
生物质炭是指木材 、秸秆和果壳等生物有机
材料 ( 生物质 ) 在低 氧 甚至 低 氧环 境 下经 过 高温 裂 解 碳 化 后 的 固体 产 物 。生 物 质炭 有较 高 p H,较 高
生物炭制备及其应用在土壤修复中的研究

生物炭制备及其应用在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生物炭是一种来源于生物质的碳质材料,在高温、无氧的条件下制备而成。
它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生物活性,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肥料改良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生物炭的制备和应用在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炭的制备生物炭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木材、秸秆、稻壳等生物质,在高温(400-600℃)的条件下进行炭化反应,得到具有良好吸附性、孔隙结构和稳定性的生物炭。
其中,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原料、制备温度、加热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生物炭的制备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微生物菌剂、化学物质等辅助剂。
这样可以在生物炭中加入微生物菌群,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另外,生物炭还可以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钾肥、磷酸盐等,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作用时间。
二、生物炭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由于生物炭具有高度的吸附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因此它在土壤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肥料改良生物炭可以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酸碱度、肥料吸收力等,从而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实验证明,将生物炭与化肥混合施用,明显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产量。
2. 污染物吸附生物炭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可以吸附检测中的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近年来,研究者在实验中使用木屑生物炭,对污染水体进行了修复和净化,效果显著。
3. 土壤改良生物炭具有良好的水保持能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可以为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改变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从而实现对土壤的改良和恢复。
三、总结生物炭是一种新型的土壤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生物促进作用。
本文探讨了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并重点介绍了它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随着对生物炭的深入研究和推广,相信它将在未来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生物炭作为一种由生物质经热解或气化产生的富含碳的固体产物,近年来在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生物炭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接着,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实验数据,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作为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其活性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本文详细探讨了生物炭对几种关键土壤酶(如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还重点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和最重要的微生物类群之一,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高通量测序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分析了生物炭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生物炭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生物炭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炭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土壤酶是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驱动力,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其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
本部分将探讨生物炭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生物炭的施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某些酶的活性。
这主要归因于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为土壤酶提供了更多的附着位点,从而增强了酶的活性。
生物炭的碱性特性也有助于提高土壤中某些酶的活性,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生物炭的含碳量、灰分含量、表面官能团等特性都会影响其与土壤酶的相互作用。
例如,生物炭表面的负电荷可以吸引带正电荷的酶分子,从而增强酶的活性。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唐行灿;陈金林【摘要】生物炭是生物质限氧热解得到的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生物炭能够影响微生物参与的与土壤有机碳库周转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炭性质、施加量、土壤环境条件有关,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些研究指出施加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抵抗微生物降解的稳定性,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具有良好的固碳潜力.然而也有很多学者报道了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性质产生有益的影响,如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从而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在综述生物炭对土壤本身有机碳分解、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稳定性、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生物炭还田可能带来的潜在环境效益和风险.【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2)013【总页数】8页(P153-160)【关键词】生物炭;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作者】唐行灿;陈金林【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相对低温(<700℃)条件下限氧热解制备的高度芳香化、富含碳元素的黑色固体物质。
生物炭技术为废弃物处理、固碳减排、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由于具有高度芳香化结构,生物炭较其他形式的有机添加剂具有更强的抵抗土壤微生物降解的稳定性。
施加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持水、透气性和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酸性土壤pH值[1]。
施加生物炭还能增加贫瘠土壤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原因如下:(1)生物炭的灰分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营养元素;(2)具有较高阳离子交换量的生物炭通过吸附作用降低了土壤营养元素的淋溶;(3)施加生物炭抑制了土壤氮素通过氨挥发和反硝化作用以气体方式损失;(4)生物炭中含有的易变有机碳组分的分解可释放一定量的养分;(5)施加生物炭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增加微生物对氮、磷、硫等元素的固持能力。
生物炭对农业土壤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plored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the physicalꎬ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and the promotion of
crop growth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ꎬit also proposed a prospect for the sci ̄
摘 要:生物炭是一种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材料ꎬ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经过高温炭化得到的多孔富碳黑色固态
物ꎮ 生物炭的研究推广不仅可以促进废弃生物质资源再利用ꎬ且对土壤固碳培肥有巨大潜力ꎮ 本文综合前人研
究成果ꎬ探究了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的改良作用和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效果ꎬ同时对生物
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ꎬ旨在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思路ꎬ为广泛应用生物
严重ꎬ如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就地焚烧ꎮ 生物质炭化
提高的同时作物秸秆广泛分布ꎬ主要有水稻、玉米、
超过 10 亿 tꎬ居世界秸秆总产量的 20% ~ 30%
[1]
ꎮ
秸秆是收获农产品后残留的茎叶部分ꎬ富含 N、P、
K、பைடு நூலகம்g、Ca 和 S 等植物营养元素ꎮ 然而ꎬ目前我国
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低ꎬ资源极大浪费且对环境造
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Agricultural Soil and Crop Growth
SHI Denglin 1 ꎬWANG Xiaoli 1∗ ꎬDUAN Jianjun 2 ꎬLUO Anhuan 1 ꎬLI Ruidong 1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a n d s o i l e n z y me a f t e r a p p l y i n g b i o c h a r t o t h e s o i l . T h e lk a a l i n e n a t u r e a n d p o r o u s n a t u r e o f b i o c h a r p r o v i d e s u i t a b l e mi —
N a m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mi n g 2 1 0 0 3 7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i o c h a r i s a c a r b o n — i r c h p r o d u c t b y p y r o l y s i s u n d e r l o w o x y g e n c o n d i t i o n . Bi o c h a r o c c u p y a h u g e a d v a n t a g e i n s o i l i mp r o v e me n t d u e t o i t s e f f e c t o n r e g u l a t i n g s o i l p H,p o s s e s s i n g a n d h o l d i n g wa t e r / f e r t i l i t y c a p a c i t y a n d a me l i o r a t i n g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p r o p e r t y . T h i s p a p e r s u mma i r z e d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b i o ma s s ,t h e b e h a v i o r o f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c o mm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_武玉

物炭研究的序幕。 生物炭( Biochar) 是在低氧和缺氧条件下, 将农 作物秸秆、 木质物质、 禽畜粪便和其他材料等有机物 质经过高温热解而形成的产物, 生物炭生产过程如 [5 ] 图 1 所示 , 除产生生物炭外还有一些其他化合物 产生, 它们的产出效率与热解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 生物炭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 原料来源广泛, 价格低
图2 Fig. 2
生物炭理化特性与常见土壤障碍性引子对比
Comparisons of soil barrier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s with biochar application into soil
70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9 卷
物结合土壤基质改变土壤紧实度 ; ⑤摩擦力, 土壤颗 粒和有机质之间有一种涂层能增加颗粒间的摩擦 , 可以改变土壤紧实度。生物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的 研究还不多, 但从上面提到的几种机制来看, 生物炭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可能主要与稀释作用和摩擦力有 土壤压实后不会随着生物炭 关。生物炭弹性较低, 的添加而得到有效恢复, 但是可能通过一些直接或 间接影响 ( 土壤有机质和水文学的交互作用 ) 来提 高土壤紧实度。一些研究表明在土壤中加入生物炭 后会使真菌土壤紧实度增长变快并使植物生产力提 高, 而根系和菌丝的发展也会对土壤的容重产生影 响 。但是如果施加的生物炭碎裂成细小的颗粒进 会造成干土壤容重增加。因此, 还需要 入土壤孔隙, 对生物炭对土壤密度的影响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1. 2 生物炭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生物炭的孔隙分布、 连接性、 颗粒大小和颗粒的 机械强度以及在土壤中移动等因素均可以影响土壤 孔隙结构。具有多孔结构的生物炭应用到土壤中, 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生物炭应用到土壤中对土壤 不仅可以 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整体吸附能力都有益,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Inner Mongolia FoF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第42卷第4期2019年7月vol.42. No.4July.2019文章编号:1006-6993(2019)04-0101-04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李怡安,胡华英,周垂帆”(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350002)摘要: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丰度、活性以及群落组成,最终提高了作物产量。
文章主要针对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结果,以及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差异进行阐述,并着眼于当前该领域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功能中图分类号:S71 & 52+1.3 文献标识码:B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MicroorganismsLI Yian, HU Huaying, ZHOU Chuifan*(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iochar as a soil modifier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world. After itsapplication to soil, it ca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soil microorganisms bychanging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o as to provide good growth and breeding space for microorganisms, thus affecting the abundance,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microorgan isms, and ultimately improving crop yield.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microorganism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iochar on soil microorganisms were discussed.At thesame time, the deficiency of curre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reprospected.Key words: biochar; soil microbes; microbial activity; microbial community; microbial function生物炭是由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动物粪便 及污泥等材料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经高温裂化形成的富含碳的固体物质叫其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吸 附性强、表面积大等特点,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且在保持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近年来作为土壤改良剂得到了广泛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生物质炭(bio-char)是农林废弃物㊁植物组织等在限制供氧的条件下热解而成㊂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料包括各种天然物质及其衍生物,如农业废弃物㊁木材废弃物㊁城市固体垃圾㊁畜禽粪便㊁水生植物和藻类等[1]㊂其中大多数的生物质炭是由农业废弃物热解而来的,施用生物质炭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㊂施加一定量的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CEC,吸附N㊁P及矿物离子,减少养分流失,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因此生物质炭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碳封存时间的有效途径[2]㊂生物质炭的高度稳定性和较强的吸附性能,对于增加土壤碳库贮量㊁提高土壤肥力以及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㊂本文从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介绍生物质炭应用于改良土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㊂1生物质炭的特性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进行热解,除了生成CO2㊁可燃性气体㊁挥发性油类和焦油类物质以外,所产生的一种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4]㊂生物质原料的不同以及制备条件的差异会令生物质炭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低温制备的生物质炭,碳结构比较松弛,活性比较高,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比较大[5];而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的灰分和表面碱度增加,对提高土壤pH值的效果较好[6]㊂生物质炭的多孔结构使表层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小,这种结构有利植物根系的生长,从而促进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7]㊂生物质炭中含有灰分以及灰分中所含有的Na㊁K㊁Ca㊁Mg等矿质元素以氧化物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8],因此溶于水后呈碱性,其pH值的大小与裂解的温度成正比[9],所以生物质炭可以用于酸性土壤的改良㊂2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2.1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生物质炭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黄韡1吴承祯1,2钱莲文3(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0;2.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3000;3.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由于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方面的优异表现,以及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近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㊂本文介绍生物质炭的特性,综述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㊁化学性质和持水能力等方面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并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㊂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09(2014)02-0007-05收稿日期:2013-09-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100459);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A12272);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Z116)㊂作者简介:黄韡(19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及生态旅游㊂通讯作者:吴承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表面积和降低土壤容重三个方面㊂在巴西亚马逊流域的某些黑土中,其上部的富碳层厚达35cm,且上层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土壤容重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这主要是生物质炭起的作用㊂生物质炭的表面积大小取决于生物质炭的孔隙度,根据孔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孔隙(> 50nm)㊁微孔隙(<2nm)和小孔隙(<0.9nm)[11]㊂大孔隙直接关系到土壤的透气性和持水能力,并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小孔隙则影响生物质炭对分子的吸附作用和转移㊂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和土壤的肥力相关㊂黄超等[12]研究发现,当生物质炭用量为10g•kg-1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不明显㊂当生物质炭用量为50g•kg-1和200g•kg-1时,对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的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㊁容重和饱和持水量均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生物质炭仅仅对土壤容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对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影响不显著;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上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在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中,改善效果与生物质炭的用量成正比;而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中,大量施用生物质炭(200 g•kg-1)可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下降,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㊂2.2生物质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Glaser等[13]研究表明,生物质炭的化学和生物稳定性源于其所具有的多环芳香结构,将生物质炭施加到土壤中,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以及增加矿质元素的利用率㊂周桂玉等[14]研究表明,将秸秆生物质炭和松枝生物质炭添加到土壤中培养45天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㊁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㊁有效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胡敏酸的色调系数әlgK降低,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保存㊂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使得生物质炭呈现亲水㊁疏水以及对酸碱的缓冲能力[15],其所产生的表面负电荷使得生物质炭具有较高CEC[16],将生物质炭施加在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CEC,且土壤的CEC随着生物质炭在土壤中存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7]㊂生物质炭通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能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㊂目前铝毒害是酸性土壤地区作物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袁金华等[18]实验添加稻壳炭使红壤和黄棕壤有毒形态铝的浓度分别比对照下降47%和42%(P<0.05),从而缓解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总可溶性铝浓度的降低使得酸性土壤中铝的活性和移动性减小,进而减小可溶态铝由陆地向地表水的迁移,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水体㊂Arvelakis等[19]以橄榄残渣和麦秆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采用热分解法制备生物质炭,并将其用于汞离子污染物的捕获㊂Jones等[20]研究发现生物质炭对除草剂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有效降低除草剂的流失和土壤微生物群对除草剂的降解作用,从而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降低土壤和环境污染以及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㊂2.3生物质炭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土壤持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涵养水源和水文调节的重要指标,主要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有关㊂根据土壤孔隙的性质和孔径大小的不同一般分为3级:通气孔隙㊁非活性孔隙和毛管孔隙,其中通气孔隙不能保持水分,而毛管孔隙则容易保持水分,当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水[21]㊂生物质炭通过使土壤的孔径和分布发生变化,继而改变了土壤水分的流动路径㊁停留时间和渗滤模式[22]㊂Glaser等[23]研究发现含黑色碳丰富的土壤,其表面积是周围无炭土壤的3倍,田间持水量增加18%㊂生物质炭对于砂质土壤的持水能力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使砂土的容重减小㊁总孔隙度增大,结构逐步得到改善,饱和导水率减小,因而持水能力增强[24,25]㊂而Chun等[26]发现作物秸秆炭在300ħ的裂解温度下持水量为13ˑ10-4ml/m2,而在700ħ下减少到4.1ˑ10-4ml/m2,这是由于裂解温度越高,生物质炭表面的极性官能团变少,因而导致持水量减少;还有研究者将不同性质的生物质炭施用在含有高有机质的土壤中,发现有些种类的生物质炭能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而有些则不能[27]㊂可见,在对土壤持水能力影响方面,生物质炭以及供试土壤的种类和性质都应被列入考虑㊂总的来说,用生物质炭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仍是一种行之•8•有效的方法㊂3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主要指土壤中那些个体微小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㊁放线菌㊁真菌,还有一些原生动物和藻类等(Martin A,1964)㊂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多孔性和表面特性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附着位点和较大的空间㊂土壤pH值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真菌喜好酸性土壤,细菌则偏好中性土壤,二者对土壤pH值的要求有所不同使得土壤pH值的变化与微生物数量的波动相关,而施用生物质炭能使土壤的pH值提高[28],进而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㊂3.1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生物质炭孔隙中能够贮存水分和养分,因而生物质炭的孔隙和表面能够成为微生物可栖息生活的微环境㊂有研究者认为[29]由于生物质炭的高度芳香化,生物量的增加并非是因为生物质炭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而是因为生物质炭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微生物的生长空间㊂生物质炭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侵染能力㊁数量及活性㊂Steinbeiss等[30]研究发现利用磷酸脂肪酸法(PLFA),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其孔隙中储存微生物所需养分及水分,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尤其是对丛枝状菌根真菌(AMF)或泡囊丛枝状菌根真菌(VAM)的影响极为显著㊂菌根真菌不同于固氮菌,其可将菌丝生长于生物质炭的表面及孔隙内,并汲取营养和水分而产生孢子,因此生物质炭对菌根真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㊂Khodadad等[31]发现在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总多样性减少,但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却增加㊂韩光明等[32]实验表明添加生物质炭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土壤细菌㊁真菌以及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量,尤其是细菌中的反硝化细菌㊁好氧自生固氮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认为适量的生物质炭对促进氮代谢微生物的活性可能具有一定作用㊂3.2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是将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与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有机联系起来,其变化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有关,并且随着土壤熟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代谢熵可以度量土壤微生物的能量利用率,用来反映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效率;随着生态系统由初级向高级的演替,代谢熵值呈现下降趋势;在代谢熵较低的土壤中,微生物对碳的利用效率较高,维持相同微生物生物量所需的能量就越少,土壤质量也就越好㊂匡崇婷等[33]研究表明在添加生物质炭0.5%和1.0%时使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分别降低2.4%和26.8%,代谢熵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在添加0.5%和1.0%生物质炭的土壤7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培养90天后,土壤微生物代谢熵明显低于不加生物质炭的土壤㊂Graber等[34]认为施加生物质炭增加微生物群落,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㊂Grossman等[35]研究在含有生物质炭和不含生物质炭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发现前者的土壤种类和微生物种类基本相同,与后者中的微生物种类大不相同,说明生物质炭可影响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㊂Warnock等[36]研究认为土壤中施人生物质炭后,作物根部的真菌繁殖能力增强,菌根的真菌丰度增加,进而促使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㊂Hamer等[37]研究认为某些微生物会把黑色碳作为生存的唯一碳源,说明加入生物质炭后会促进土壤中某一类群微生物的生长㊂Pietikainen等[38]研究了生物质炭对土壤中腐殖质㊁pH 值和腐殖质中微生物群落生长率的影响,认为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呼吸代谢速率,改善微生物对基质的利用格局,进而改良土壤肥力㊂4展望目前国内开展生物质炭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制约该领域研究的瓶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质的多样化和制备工艺的差异化,使得用于研究的生物质炭种类繁多,性质差别较大,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因此有必要针对生物质炭制定相关的标准;二是国内土壤类型复杂,生物质炭在不同土壤上的表现有所不同,需要开展国内多点联网的研究,且生物质炭对土黄韡吴承祯钱莲文:生物质炭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9•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壤植物的效应研究上,目前多集中于宏观方面,其改良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㊂同时,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新的方法应用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上,进而推动在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Ozcimen D,Ersoy-Mericboyu A.Characterization of biochar and bio-oil samples obtained from carbonization of various biomass materials[J].Renewable Energy,2010,35(6):1319-1324.[2]张文玲,李桂花,高卫东.生物质炭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153-157. [3]刘玉学,刘微,吴伟祥,等.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4):977-982.[4]Sohi SP,Krull E,Bol R.A review of biochar and its use and function in soil[J].Advances in Agronomy,2010,105:47-82.[5]Joseph S D,Camps-Arbestain M,Lin Y,et a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actions of biochar in soil[J].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2010,48(7):501-515.[6]Novak J M,Lima I,Xing B S,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de-signer biochar produc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ir effects on a loamy sand[J].Annal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9,3:195-206.[7]Whalley W R,Clark L J,Gowing D J G,et al.Does soil strength play a role in wheat yield losses caused by soil dry-ing?[J].Plant and Soil,2006,280:279-290.[8]谢祖彬,刘琦,许燕萍,等.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J].土壤,2011,43(6):85-861.[9]Yuan J H,Xu R K,Zhang H.The forms of alkalis in the biochar produced from crop residu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3):3488-3497. [10]Teixeira W G,Wartins G C.Soil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C].Dordrecht,Kluwer Academic.2003:271-286. [11]Downie A,Crosky A,Amunroe P.Physical properties ofbiochar[C].London:Earthscan,2009:13-32. [12]黄超,刘丽君,章明奎.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7(4):439-445.[13]Glaser B,Haumaier L,Guggenberger G,et al.The TerraPreta phenomenon:a mode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the humid tropics[J].Naturwissenschaften,2001,88:37-41.[14]周桂玉,窦森,刘世杰.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0):2075-2080.[15]袁金华,徐仁扣.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4):779-785. [16]Van Zwieten L,Kimber S,Morris S,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temperature on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of black carbon[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19(3):528-531.[17]Clough T J,Condron L M.Biochar and the nitrogen cycle:Introduc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10,39:1218-1223.[18]袁金华,徐仁扣.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5):472-476.[19]Arvelakis S,Crocker C,Folkedahl B,et al.Activated carbonfrom biomass for mercury capture:Effect of the leaching pretreatment on the capture efficiency[J].Energy and Fuels,2010,24(8):4445-4453.[20]Jones D L,Edwards-Jones G,Murphy D V.Biochar mediat-ed alterations in herbicide breakdown and leaching in soil [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1,43(4):804-813.[21]高海英,何绪生,耿增超,等.生物炭及炭基氮肥对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207-213.[22]Major J,Steiner C,Downie A,et al.Biochar effects on nutri-ent leaching[C].London,Earthscan.2009:271-287. [23]Glaser B,Lehmann J,Zech W.Ameliorating physical and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the tropics with charcoal-a review[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02,35(4):219-230.[24]Chen Y,Shinogi Y,Taira M.Influence of biochar use onsugarcane growth,soil parameters,and groundwater quality [J].Aust J Soil Res,2010,48(7):526-530. [25]文曼,郑纪勇.生物炭不同粒径及不同添加量对土壤收缩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46-50,55. [26]Chun Y,Sheng GY,Cary TC,Xing positions andsorptive properties of crop residue-derived chars[J].Envi-ron.Sci.Technol.,2004,38:4649-4655.[27]Novak J M,Lima I M,Xing B,et al.Charcaterization of de-signer biochar produc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ir effects on a loamy sand[J].Annal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9(3):195-206.•10•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Character and Soil MicrobesHUANG Wei 1WU Chengzhen 1,2QIAN Lianwen 3(1.Forestry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0;2.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3000;3.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biochar had received a wid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soil improvement andcircular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char,the progress of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oil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oil microbes with biochar were summarized detail in this paper,and this review also discussed some strategies and areas for future biochar research.Key words :biochar ;soil ;soil microbes ;research progress[28]Matthias C R ,Marcel W ,Mohamed S ,et al .Material derivedfrom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Effects on plant growth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J].Applied Soil Ecology ,2010,45:238-242.[29]Blackwell P .Can bichar help drive biological farming ?[R].Western Mineral Fertilisers ,Update ,2008,(8):11.[30]Steinbeiss S ,Gleixner G ,Antonietti M .Effect of biochar a -mendment on soil carbon balance and soil microbial activity[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9,41(6):1301-1310.[31]Khodadad ,Andrew R .Zimmerman ,Stefan J .Green .Taxa-spe -cific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duced by pyrogenic carbon amendment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1,43(2):385-392.[32]韩光明,孟军,曹婷,等.生物炭对菠菜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5):515-520.[33]匡崇婷,江春玉,李忠佩,等.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土壤,2012,44(4):570-575.[34]Graber E R ,Harel Y M ,Kohon M .et al .Biochar impact on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ity of pepper and tomato grown in fertigated soilless media [J].Plant Soil .2010,337(1-2):481-496.[35]Grossman J M ,0 Neill B E .Tsai S M ,et al .Amazonian an -throsols support similar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at differ distinctly from those extant in adjacent ,unmodified soils of the same mineralogy[J].Microb Ecol ,2010,60(1):192-205.[36]Warnoc D D ,Lehmann J ,Kuyper T W ,et al .Mycorrhizal re -sponses to biochar in soil concepts and mechanisms[J].Plant Soil ,2007,300:9-20.[37]Hamer U ,Marschner B ,Brodowski S ,et al .Interactive prim -ing of black carbon and glucose mineralization [J].Organic Geochemistry ,2004,35(7):823-830.[38]Pietikainen J ,Kiikkila O ,Fritze H .Charcoal as a habitat formicrobe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of the underlying humus[J].Oikos ,2000,89:231-242.黄韡吴承祯钱莲文:生物质炭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