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题集

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题集
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题集

学习情境1:四边形水平内角测量项目

第一部分:测量的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水准面中与相吻合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一般是以为坐标原点,为x轴,以为y轴。

5.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6. 是测量的基准面,是测量的基准线。

7.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为 km。

8.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先。

9.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B点在高于大地水准面100m的水准面上,则A点的绝对高程是 ,B点的绝对高程是。

10.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和两类。

11.测量误差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12.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来衡量的。

13.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和。

14.对某目标进行n次等精度观测,某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倍。

15.在等精度观测中,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多次,观测值之间互有差异,其观测精度的。

16.在同等条件下,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次,观测值为、、...、其误差均为,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分别为和。

17.当测量误差大小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量测量精度一般用来表示。

18.测量误差大于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19.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

二、单项选择题

1.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B.绝对高程;C.高差

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3.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水平面;B.大地水准面;C.假定水准面

4.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中误差;B.容许误差;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5.下列误差中()为偶然误差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6.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

7.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A.0.0000925;B.1/11000;C.1/10000

8.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A.100m0.025m;B.200m0.040m;C.150m0.035m

9.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A.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大。

B.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高。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低。

C.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差。反之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

10.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B、

C、 D、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误差中()为偶然误差。

A.估读误差;

B.照准误差;

C.2C误差;

D.指标差;

E.横轴误差

2.下述哪些误差属于真误差()。

A.三角形闭合差;

B.多边形闭合差

C.量距往、返较差

D.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

E.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四、简答题

1.已知A、B点绝对高程是HA=56.564m、HB=76.327m,问A、B点的高差HAB是多少?

2.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异同?

3.我国高程起算基准如何建立的?

4.地面上一点的空间位置在测量工作中是怎样表示的?

5.何谓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6.试分析表中角度测量、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从属的误差类型及消除、减小、改正方法。

测量工作误差名称误差类型消除、减小、改正方法角

量对中误差

目标倾斜误差

瞄准误差

读数估读不准

水准管轴不垂直竖轴

视准轴不垂直横轴

度盘偏心差水

量附合气泡居中不准

水准尺未立直

水准尺读数估读不准

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7.说明精度与观测条件的关系及等精度、非等精度的概念。

8.水准路线A、B两点之间的水准测量有9个测站,若每个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为3mm,问:1)A至B往测的高差中误差?2)A至B往返测的高差平均值中误差?

9.写出真误差的表达式,偶然误差具有什么特征?

10.什么叫观测误差?

五、计算题

1.△ABC中,测得∠A=30°00′42″±3″,∠B=60°10′00″±4″,试计算∠C及其中误差mc。

2.观测某一已知长度的边长,5个观测值与之的真误差△1=4mm、△2=5mm、△3=9mm、△4=3mm、△5=7mm。求观测中误差m。

3.测量一个水平角4测回,各测回观测值如下,计算水平角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序号各测回观测值VVV1

2

3

456°31′42″

56°31′48″

56°31′38″

56°31′40″平均值[V]=[VV]=

第二部分:水平角测量

一、填空题

1.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2.竖直角就是在同一竖直面内,______与_________之夹角。

3.竖盘指标差有正负号,一般规定当指标偏移方向与竖盘标注方向一致时,其符号为。

4.经纬仪的主要几何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纬仪安置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使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与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6.当经纬仪的竖轴位于铅垂线位置时,照准部的水准管气泡应在任何位置都_________。

7.整平经纬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照准部________,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8.经纬仪各轴线间应满足下列几何关系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目前的光学经纬仪多采用___________来取代指标水准管的功能。

10.经纬仪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1.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它既能观测______角,又可以观测______角。

12.水平角是经纬仪置测站点后,所照准两目标的视线,在_____面上的投影的夹角。

13.竖直角有正、负之分,仰角为_____,俯角为_____。

14. 竖直角为照准目标的视线与该视线所在竖面上的______之夹角。

15.水平角观测有和两种方法。

16.竖盘的注记形式分为和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

1.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C.不动

2.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时,水平角的计算方法是()。

A.=-;B.=;C.=

3.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4.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5.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A.57o10′24″ B.-14o49′36″ C.14o49′36″

6.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使其竖盘读数在90°左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

A.=270o-L; B. =90o-L; C. =180o-L

7.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A.使度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B.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C.使竖盘指标指向90°8.测量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9.望远镜的一般对光动作()。

A.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注意消除视差。

B.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注意消除视差;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

C.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注意消除视差。

10.经纬仪使用的步骤一般是()。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B. . 瞄准、对中整平、读数

C. 整平、瞄准、对中、读数。

11.如右图所示,角度值应读为()。

A.124°48′12″

B.123°48′12″

C.123°18′42″

三、多项选择题

1.经纬仪对中的基本方法有()。

A.光学对点器对中;

B.垂球对中;

C.目估对中;

D.对中杆对中;

E.其它方法对中

2.经纬仪可以测量()。

A.磁方位角;

B.水平角;

C.温度改正值;

D.竖直角;

E.象限角

四、简答题

1.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螺旋和望远对光螺旋有什么作用?

2."水平度盘与竖轴固定安装,随竖轴转动。竖直度盘套在横轴可自由转动",正确吗?

3.什么是盘左盘右观测?

4.测回法多测回观测水平角时,如何配置度盘起始位置?

5.简述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和步骤。

6.如何利用脚螺旋对经纬仪精确整平?

7.什么是水平角?用经纬仪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时,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

五、计算题

1.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o23′30″和95o48′00″;盘右位置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o48′18″和186o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测站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 备注2.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度值。

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草图0盘左A130°08′00″B190°15′50″盘右B310°8′00″A10°16′12″

3.竖直角观测数据列于表中,完成其记录计算。竖直角计算公式:盘左90o-L,盘右R-270o 测站目标盘位竖盘读数半测回角值指标差一测回角值0M左87 14 23右272 46 03

第三部分:经纬仪检验及角度测量注意事项

一、填空题

1.经纬仪在检、校中,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有两种方法。它们分别为_____和______。

2.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可以消除仪器误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2.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A.对中;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C.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3. 在经纬仪照准部的水准管检校过程中,大致整平后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把气泡居中,当照准部旋转180°后,气泡偏离零点,说明()。

A.水准管不平行于横轴;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4.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误差的影响。

A.对中;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C.指标差

5.若经纬仪的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在观测水平角时,其盘左盘右的误差影响是( )。A.大小相等,符号相反;B.大小相等,符号相同;C.大小不等,符号相同

三、多项选择题

1.光学经纬仪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

A. B. C. D.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5002221 建议课时数: 60 学分:3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先修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砌体工程施工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由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知识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施工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性质,明确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结合施工现场工作岗位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施工管理能力。 2.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本课程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课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务部分,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部分以够用和满足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原则,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力图在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下,为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而服务,通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和应用。 2)掌握建筑结构技术要求,熟悉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3)能够掌握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4)能够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控制要点 5)能够掌握施工现场管理、合同管理基本方法 6)能够组织合理的目标保证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必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场地地形图和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等技术服务,特别是施工阶段,每道工序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就是测量放线。因此,具备建筑施工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具有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具备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高程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工业厂房柱列轴线和构件安装的测量工作的技能。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会操作和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具备查阅各种规范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并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阶段 总学时数为118学时,以完成三个学习模块的10个项目内容为主线,以完成各任务中不同工作项目的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每个任务都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以便边教边学和边做。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模拟实训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融会贯通,模拟完成典型实际测量的有关工作项目,综合测量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大的项目组织,其中包含五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目,此外,还有操作考核和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建筑工程测量0311005 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数:54 实践课学时数18)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1.2、课程定位 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最重要的岗位核心能力之一是施工放样,而施工放样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本课程。 开设本课程对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以边理论边实验为主,课间穿插12个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仪器操作入门。在12个实验的基础上再设计了一周的仪器操作强化训练和考核,设计了一周按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的测量模拟训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方法,最后设计了5次以上的课外工地活动,专门熟悉工地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开展真题真做,缩短与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距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2、课程基本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基本目标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课程主要内容 (1)基础测量模块 重点: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方法、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难点: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仪、经纬仪的检校;导线测量中的内业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 学时:24 (2)应用测量模块 重点:测设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圆曲线测设;缓和曲线测设;道路纵横断面测量。 难点: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缓和曲线测设;全站仪线路中桩测设。 学时:30

2建筑施工测量基础知识

2 建筑施工测量基础知识 2 建筑施工测量基础知识 [精编习题] 一、判断题 1(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来表示。( ) 2(等高线如果不在本幅图内闭合,则必在相邻的其他图幅内闭合。( ) 3(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大,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小,平距相同则坡度相同。 ( ) 4(在测量工作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 5(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 6(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方向。( ) 7(观测过程中产生的粗差属于偶然误差。( ) 8(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1:500、1:1000、1:2000的比例尺地形图。( ) 9(一幅地形图中能有两种不同等高距存在。( ) 10(地形图有地物、地貌、比例尺三大要素。( ) 11(城市测量规范中规定,中误差的两倍为最大误差。( ) 12(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密度。( ) 13(权只有在不等精度观测中才有意义。( ) 14(误差传播定律是反映直接观测量的误差与函数误差的关系。( ) 15(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 16(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三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

17(地形的分幅图幅按矩形(或正方形)分幅,其规格为40cm×50cm或 50cm×50cm。 ( ) 18(地形图的地物符号通常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线状符号三种。( ) 19(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距。( ) 20(根据比例尺精度δ=0.1mm×M,施测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距离测量的精度只需达到0.1m。( ) 21(鞍部是两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山谷是相邻两山头间的低凹部位。( ) 22(高程相等的点必定在同一等高线上。( ) 23(一次测量的中误差为m,则n个测回的算术平均值比一次测量中误差提高倍。( ) 24(由于图纸伸缩而产生的误差基本上可以消除。( ) 25(可以减少估计误差的一种复式比例尺称为斜线比例尺。( ) 26(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是为了便于测绘、拼接、使用和保管。 ( ) 27(按国际上的规定,1:1000000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 28(某幅图西南角的坐标x=3530.2km,y=531.0km,则其编号为 3530.0,531.0。 ( ) 29(同一地物,在大比例尺图上采用依比例符号,而在中、小比例尺图上可能采用不依比例符号或半依比例符号。( ) 30(地形图上用文字、数字或注记符号对地物的性质、名称、高程等加以说明,称为地物注记。 ( ) 31(等高线是目前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最常用的表示地物的一种方法。( )

建筑工程测量期末复习资料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形状及其他地理信息测绘成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 (1)测定(测绘):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获得测量数据,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地形图。(2)测设(放样):将图纸上设计好的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测量仪器和设备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服务。 2、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就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3、绝对高程:地面点沿着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局部地区采用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hAB=HB-HA。 4、距离、角度、高差是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5、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积累,保证测图精度,还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进度。 6、直线定向:确定直线方向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一般采用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 7、方位角是以标准方向为起始方向,顺时针旋转到该直线的水平夹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0°~360°。方位角可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正坐标方位角与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αab=αBA ±180°)。 8、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观测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测量误差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中误差。 9、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表现出一致性倾向,即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为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其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偶然误差特性:①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限性);②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逐渐性);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④偶然误差的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近于零(抵偿性)。 10、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是水准仪、水准尺和尺垫。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DS3:“D”表示“大地测量”;“S”表示水准仪;数字05、1、3、10、20表示仪器精度等级,即每千米往、返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以mm计。 11、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脚螺旋用来调节圆水准器,使圆气泡居中。水准器有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管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圆水准器是用来指示竖轴是否竖直。 视差: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可能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运动。 视差产生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12、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根据水准仪在两点竖立的水准尺上的读数,先求得两点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13、水准路线有哪三种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4、DS3水准仪的使用包括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度调整和读数。 12、水平角的取值范围为: 0°~360°,竖直角的取值范围为 -90°~90°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地面某点至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视线间的夹角。水平角: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铅垂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度。 13、DJ6经纬仪主要有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D”表示大地测量;“J”表示经纬仪;数字07、1、2、6表示该仪器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的秒数。 14、经纬仪的使用主要包括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项操作步骤。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 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 科。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 理论与技术, 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护、安全等提供基础资 料与技术保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在学习了建筑专业基础 课的基础上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又是后续施工技术课程的前沿技术课程。 二、 课程任务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高级测量员的技术要 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 能承担建筑工程、 建 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以及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 设备施工员,建筑监理员的主要专业技能之一。 第二部分 职业岗位标准 一、 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测量员岗位;施工放样员岗位;建筑监理员 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种主要有:测量员,技术施工员,监理员等。工种等 级:初、中级。 第三部分 培养目标 情感目标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 作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 善于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和增强学生热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 时: 考 核方式: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测量 560502XX 60 考查 工程造价专业 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具有较强实践 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提供数据资料, 并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教学: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开设本课程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中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基本的测绘和测设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淡化理论,实用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测量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知识准备: 1、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 2、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的作用 模块二水准测量(1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水准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水准仪 3、掌握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成果计算 4、能使用水准仪进行基坑的引点测量和坑底设计高程测设工作 5、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6、了解水准仪的检验方法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步骤 任务二:高差测量实训 任务三:高程测设实训 任务四:水准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水准测量原理 3、高差测量和校核的方法 4、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高程的成果计算 5、高程测设和校核的方法 6、水准仪的检验 模块三角度测量(2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测角的基本方法——测回法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经纬仪 3、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 4、学会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设角度 5、学会使用经纬仪测设直线 6、学会使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房角点的平面位置 7、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经纬仪认识及对中、整平实训 任务二: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 任务三: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已知角度和距离)实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基础知识试题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基础知识 训练手册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分院 2010年 3月 1 日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第一篇:测量基础 (1) 第二篇:水准测量 (2) 第三篇:角度测量 (4) 第四篇: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5) 第五篇: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7) 第六篇:小区域控制测量 (8) 第七篇:全站仪使用 (9) 第八篇: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10) 第九篇建筑工程测量 (11) 第十篇 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简介 (12)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题 (13) 第一篇测量基本能力 (13) 第二篇小区域控制测量能力 (25) 第三篇测设的基本能力 (31) 第四篇建筑施工测量能力 (33) 第五篇地形图基本应用能力 (37)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第一篇:测量基础 1、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 C.高差 D.差距 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D.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3、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D.大地水平面 4、测量工作中野外观测中的基准面是()。 A.水平面 B.水准面 C.旋转椭球面 D.圆球面 5、测量学是研究如何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将设计图上的工程构造物放样到实地的科学。其任务包括两个部分:测绘和() A.测定 B.测量 C.测边 D.放样 6、测量学按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制图学。 A.一般测量学 B.坐标测量学 C.高程测量学 D.工程测量学 7、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 A.水准面 B.水平面 C.铅垂面 D.圆曲面 8、测量工作中,内业计算所采用的基准面是()。 A.水平面 B.水准面 C.旋转椭球面 D.竖直面 9、在高斯6°投影带中,带号为N的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λ的计算公式是()。 A.λ=6N B.λ=3N C.λ=6N-3 D.λ=3N-3 10、在高斯3°投影带中,带号为N的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λ的计算公式是()。 A.λ=6N B.λ=3N C.λ=6N-3 D.λ=3N-3 11、测量上所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x轴正向指向()。 A.东方向 B.南方向 C.西方向 D.北方向 12、在6°高斯投影中,我国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故规定将坐标纵轴向西平移()公里。 A.100 B.300 C.500 D.700 13、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进行测量时,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的是:() A.距离测量 B.角度测量 C.高程测量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编号:560502XX 学时:60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护、安全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在学习了建筑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又是后续施工技术课程的前沿技术课程。 二、课程任务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高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以及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施工员,建筑监理员的主要专业技能之一。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 一、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测量员岗位;施工放样员岗位;建筑监理员 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种主要有:测量员,技术施工员,监理员等。工种等级:初、中级。

第三部分培养目标 一、情感目标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测绘事业、热爱工程建设、服务工程建设的意识。 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三、专业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及校正能力; 2、了解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4、通过学习,获取测量放线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5、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6、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7、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第一讲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㈠ 知识目标:熟悉工程测量的任务、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工程测量的一般程序与工作原则 一、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内容简介 通过设疑、答疑引入工程测量的目的,对照课程目录解说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能力要求。 二、工程测量的概念 1.工程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含义——指的是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交付使用后的服务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一门科学。 工程测量学的任务——为工程建设服务 工程测量学的内容——测定和测设 工程测量学的实质——确定点的位置 测定——指的是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测量方法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的位置进行实地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图的过程。(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竣工测量、变形测量等) 测设——指的是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测量方法将规划、设计在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标定到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的过程。(包括建筑基线及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施工放样、设备安装测量等) 2.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

⑴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测绘地形图 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图样要求实地标定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⑶施工阶段——对施工和安装工作进行检验、校核 ⑷管理阶段——定期进行变形观测(大型和重要建筑物) 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测量工作,测量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速度。 测量放线工——进行工程建设的施工测量 3. 测量工作的一般程序 ⑴从整体到局部 ⑵从高级到低级 ⑶先控制后细部 4. 测量放线工的工作原则 ⑴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样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 ⑵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及时进行有关测量工作 ⑶严格按测量规范和细则进行测量工作 ⑷边工作边检核 第二讲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㈡ 知识目标: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及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工程测量讲义

工程测量讲义 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1、施工测量的目的:就是把设计好的建筑物及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的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施工测量的任务主要有以下的四点:1)、施工场地平整测量;2)、建立施工控制网,即在施工场地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作为建(构)筑物定位及细部测设的依据;3)、建(构)筑物定位和细部放样测量,就是把建筑物的各轴线交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点进行细部放样;4)) 竣工测量,通过实地测量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验收,同时根据检测验收的记录整理竣工资料和编绘竣工图;5)、变形观测,对于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或其它重要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一段时间内,应进行变形观测。 3、施工测量的的步骤:熟悉图纸并对图纸中的尺寸进行检查,编制测量施工总方案 及重点工程的测量方案,布置平面控制网,单位工程轴线标高控制,各部位的细部放线。第二部分:施工测量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高层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点的投测方法: 它有两种,一种是外控法,一种是内控法。外控法是在建筑物的外部,根据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当楼房逐渐增高,而轴线控制桩距离建筑物又较近时,望远镜的仰角较大,操作不便,投测的精度也会降低, 就要将原中心轴线控制桩引测到更远的安全地方,或者附近大楼的层面上,受条件的限制,这种方法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少。第二种是内控法,内控法是在建 筑物±0平面上设置平面控制点,并预埋标志,在以后各楼层相应的位置上预留 300mm*300mm的传递孔,在轴线控制点上直接采用吊线坠法或激光铅垂仪法, 通过预留孔将其点位垂直投测到任何一楼层。其中吊线坠法一般用于高度在50~100米的高层建筑物施工中,锤球的重量约为15~20Kg在使用此方法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锤球的摆动,以提高投点的精度。激光铅垂仪法,是用激光铅垂仪通过发射激光束将±0平面上的控制点投到各个楼层平面上,它可以通过事先预留洞口投测,也可以利用电梯井、通风道等向上投测,但注意不能在各层轴线上预留孔洞,应在距离轴线500mm~800mm处投测一条平等于轴线的平行线,至少有两个投测点。(后面还有具体的说明) 、如何将原始高程导入施工现场, 在导入高程控制点时,在一个测回后测完后,我们有时会发现闭合差超限, 然后必须重新进行测量,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本身的误差; 2、读数误差; 3、塔尺不竖直产生的误差; 4、环境误差等,如何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大纲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029 建议课时数:56 学分: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先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认知实训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测量的基本理论,会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检验校法,会进行施工放样,从而使学生具有承担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工作能力,也是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是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测量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测量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测量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容突出对学生施工放样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工程测量员》职业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本课程的项目设计以测量技能训练为线索来进行。本课程的课时为56学时,要求学生学会常规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 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操作光学经伟仪、普通水准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知道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能进行测绘数据的处理;会小地区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与业计算;具有测绘原施工现场地面和竣工总平面图的初步能力;会现代测绘仪器

(全站仪、GPS)的使用;会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会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普通测量工作,并能对测量仪器进行一般性的检验; ●会使用测距仪、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仪器,并对GPS 、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有所了解; ●根据《规》要求,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能正确计算放样时所需的测设数据; ●能进行小区域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能独立组织原施工现场地面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工作; ●能独立组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三、课程容和要求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通过以下十个教学单元确定课程容和要求,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测量 【适用专业】园林绿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绿化专业园林工程测量方向的一门专门化 方向课程,是针对园林测量放线工岗位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测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测量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测量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绿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根据行业专家对园林测量放线工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包括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训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练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园林道路测量、园林工程测量等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 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实施“能力本位、项目引领”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仿真实训、真实生产任务、案例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采用教学 示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基于岗位生产过程,紧扣企业岗位需求,通过项目实践操作,融入对应的理论依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 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 课时。 三、课程目标 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测绘资料的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园林测量的基本工作,能够应用所学的测量专业知识为园林测量生产建设服务。了解先进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为今后从事园林测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摘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地位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市场调研,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设计了实践环节的各个实验项目,并提出了组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工程应用性与实践操作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它阐述了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较全面地介绍了测量的常规仪器与新仪器、新技术与新方法,及其在各类土建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工程放样、变形观测及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以等技能,进一步了解测绘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1】。近年来,随着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项目的设计及开展的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1 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1.1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主要是常规仪器的操作实习,而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第二,开展的实验项目没有很好的结合生产实际,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有何联系,致使学习兴趣不高。 1.2 教学改革的目标 我校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以建筑物定位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核心,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仪器的操作,具备将测量技术在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的能力;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强调科学严谨、实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100308 二、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三、课程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工程管理人才。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后开设的,也为后续课程《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对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知识;并通过测量放线工中级工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上岗从业的能力。 四、课程时数分配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课共80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授课。教学安排(见表二) 表1课程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教学各章名称 教学时数 备注小计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第1章工程建设中地形图的应用9 8 1 第2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16 6 10 第3章渠道和堤线测量7 6 1 第4章河道测量 3 2 1 第5章水库测量 3 2 1 第6章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2 2 0 第7章线路工程测量7 6 1 第8章曲线测设 3 2 1 第9章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30 16 14 合计80 50 30 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班级可对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学习规律,在邀请实践专家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测量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整合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按序展开教学。课程由工程测量的准备工作、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小区域控制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等10个学习模块组成,设计了17个能力训练项目,工作任务从常规性工作到复杂性工作、所使用的仪器由基本仪器到先进仪器、工作精度要求由低到高、工作量从小到大,包含了本课程的核心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以仿真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中除必要的仪器操作、重要的知识要点需要示范、讲解外,主要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摸索、总结,允许失败和返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完成后,进行为期一周的模拟工作任务训练,实现课堂与工作的近距离对接。 六、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和仪器的工作原理; 2.应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4.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5.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6.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7.掌握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8.熟悉测量工作原则; 9.熟悉施工测量规范; 10.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绘仪器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三维坐标测量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2.能进行仪器常规项目的检查和一般处理; 3.能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4.能正确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第五章--熟悉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图5-1 DS3型水准仪的构造 1—物镜;2—物镜对光螺旋;3—微动螺旋;4—制动螺旋;5—微倾螺旋; 6—定平脚螺旋;7—三脚支架;8—符合气泡观察镜;9—管水准器 10—圆水准器;11—校正螺钉;12—目镜 第五章 熟悉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本章对测量的基本工作和设备安装测量的知识作出介绍,供学习者在工作中参考应用。 第一节 测量基本工作 本节对水准仪、经纬 仪、全站仪、测距仪等测量 仪器基本工作原理及在设 备安装工作中的应用和水 准、距离、角度等测量要点 作扼要的介绍,供学习者参 考应用。 一、水准仪、经纬 仪、全站仪、测距仪的 使用 (一)水准仪 1 构造 水准仪的外形如图5-1 所示,其固定在三脚架顶部 的基座上。 其测量的正确性和精度决定于带有目镜、物镜的望远镜光轴的水平度,望远镜的构造示意如图5-2所示。 图5-2 望远镜示意图 1—物镜;2—目镜;3—调焦透镜;4—十字丝分划板;5—连接螺钉;6—调焦螺旋 为了使望远镜的光轴保持良好的水平度,所以在水准仪上装有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两种水准器,圆水准器通过调节基座上的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达到光轴初平之目的,

图5-3 圆水准器 如图5-3所示。测量时,调节水准仪上微倾 螺旋,使管水准器的气泡镜像重合如图5-4 所示。则表示水准仪的光轴已达到预期的水 平状况,可以测量读数了,但必须注每次测 量前,均需对管水准器的状况检查一次。 这种DS 型微倾螺旋水准仪有DS 0.5、 DS 1、DS 3、DS 10四种,下标数字表示每公 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误差值,分别不 超过0.5mm 、1 mm 、3 mm 、10 mm 。安装工程中应用DS 10已能满足要求。 2 应用 (1)房屋建筑安装工程中应用水准仪主要为了测量标高和找(划出)水平线。 (2)使用步骤:安置仪器、初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记录、计算。 (3)注意事项 水准仪安置地应地势平坦、土质坚实,能通视到所测工程实体位置,安装工程所用的水准尺除塔尺外,大部分使用长度为1m 的钢板尺,钢板尺的刻度应清晰,有时为了满足高度上的需要,将1m 长的钢板尺固定在铝合金的型材上使用,固定应牢固,可用螺栓或铆钉进行紧固。 (二)经纬仪 1 构造 经纬仪同样地固定在三脚架顶部的基座上,用来测量水平或垂直角度,因而其能在基座上做水平的旋转,同时望远镜可绕横轴作垂直面的旋转,如图5-5所示。 图5-5 DJ6光学经纬仪构造 1—轴座固定螺旋;2—复测扳钮;3—照准部管水准器;4—读数显微镜;5—目镜; 6—对光螺旋;7—望远镜制动扳钮;8—望远镜微动螺旋;9—水平微动螺旋; 10—脚螺旋;11—水平制动扳钮;12—水平微动螺旋;13—圆水准器; 14—望远镜微动螺旋;15—竖直度盘管水准器微动螺旋;16—竖直度盘; 17—物镜;18、20—反光镜;19—竖直度盘管水准器; 21—测微轮;22—水平度盘;23—基座 图5-4 气泡居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学时:60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涵盖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承担建筑工程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 2、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高程测量方法、水平角度测量方法、距离测量的方法。 4、熟练掌握高程测设方法、水平角度测设方法、距离测设的方法。 5、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6、熟悉测量工作原则。 7、熟悉施工测量规范。 8、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二)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及校正能力。 2、了解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4、通过学习,获取测量放线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建筑制图与CAD》、《高等数学》等知识作为基础,利于掌握与理解测量的理论和技能。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对造价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