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文志
中国水文志(第二篇)

水利事业的基本目的是解决自然界水的量与质的时空分布与人类生产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因此,定量研究自然界水量水质的时空分布规律,水水利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水文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水文特征值(以下统称水文特征)是定量表达水文要素的指标。
如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蓄水量,以天然水作为载体的各种物质量以及各种水体的物理特性等。
它可以是一定地点或区域、一定时段的总量、平均值,或某一时刻的瞬时值。
统计计算水文特主要以“水文年鉴”资料为基础,并辅以水利规划设计部门和气象部门的有关资料。
为了水利建设的需要常系统地把水文特征按一定的编排程序编汇成册,供水利水电、环保、城市建设等规划、设计、调度运行和研究工作之用。
水文特征的内容一般包括:①主要水体(河流、湖泊等)的特征资料,如水体面积、几何特征,流域或水系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深、径流系数、降水与径流总量、径流模数以及测站的地理位置与资料年限等;②多年的和逐年的水文特征资料,如各测站的年、月的降水、蒸发、水位、流量、泥沙、水化学成分与污染物含量、水温、冰情等各种特征统计值;③其他有关综合性的资料,如主要河流入海水量和出入国境水量的统计值,全国或流域、地区的水资源评价成果等。
水利(电力)部水文局于1956年第一次组织汇编《全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统统计》,并于1975年和1982年(含台湾省水文特征资料)进行两次修订。
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各流域、省、市、自治区和部分地区与县,相继汇编了各流域和各地区的水文特征统计并经数次修订补充,以手册形式刊出,总数达百余册,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些水文实验站为了专门目的,也出版过特征资料,提供生产和科研部门应用。
鉴于水文年鉴一般要隔一二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能刊印出来,为弥补这一不足,自1980年起水利电力部水文局专门选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测站资料,于每年年初发布上一年的《全国主要河流水文公报》。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水利电力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83年开始筹建水文数据库,其中包括了各种水文特征统计资料。
河北水文基本情况汇报

河北水文基本情况汇报一、河北水文的基本情况(一)水文的定义1.什么叫水文(1)水文学:用来研究水的各种形态之循环的一种学问。
包括大气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地下、河流、湖泊、海洋、动植物水分、耗散等。
(2)水文监测:是指通过水文站网对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泥沙、冰情、水下地形和地下水资源以及降水量、蒸发量、墒情、风暴潮汐实施监测,并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活动。
河北水文条例的定义是:水文工作是指对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动态和水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预测的水事活动。
(3)水文的分类:按照从事工作的内容分:海洋水文、陆地水文。
按水文学发展阶段分:工程水文学、资源水文学、环境生态水文学。
2.水文测站水文测站是指为收集水文监测资料在江河、湖泊、渠道、水库和流域内设立的各种水文观测场所的总称。
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站,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中又有国家重要水文站。
3.水文站网(1)水文站网是指水文部门或其他部门为了观测水文要素而专门设立的一些站点的总称,一般在空间上按一定原则进行分布,且持续进行观测。
(2)种类:按观测要素分为站网,其中有雨量、蒸发、地下水、水质、墒情、水位等;还有一些观测要素,包括在水文测站观测项之中,如气温、风向风力、日照、冰凌、地温、土含等。
(二)河北水文的发展沿革(1)解放前(1035—1948年)从宋代就有了关于观测水文要素的记载,1035年雄州设立木制“水则”观测水位。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设立测候所,搜集雨量等气象情报。
20世纪20年代,顺直水利委员会成立,开始在河北省设立水文站进行水文测验工作。
但由于连年战乱不休,发展缓慢。
1881年沽源开始观测降水量。
1902年设大沽零点。
1907年大名长期观测降水量。
1918年顺直水利委员会设置水文站。
1928年顺直水利委员会改组为内务部华北水利委员会,河北省境内有水文站6处、水位站14处、雨量站28处。
廊坊市水文地质资料.doc

廊坊市水文地质资料
. .廊坊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位于京津两个国际都市之间,所辖10个县(市、区)全部与京津接壤。
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
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
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XXXX年8月实测可知,评价区深层地下水位为-31.2--23.3m,平均-30.5m,水力坡度1.2‰。
调查区范围内有动态观测点1处,位于调河头乡中间,监测的水位变化情况见图7-55。
浅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浅层地下水埋藏浅,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
地下水入渗补给受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和降水量大小及强度的控制,并受路面硬化和建筑物影响,入渗条件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差。
侧向径流主要接受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并受区域地下水开采的影响。
地下水排泄主要以侧向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为主。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河北行唐县水文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

170河北行唐县水文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王晓娣,崔辰亮*(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摘 要:本文对河北行唐县的水文地质特征包含含水层、补给、径流特征进行概述,并对水文潜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行唐;水文;潜力评价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5-0170-2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王晓娣,女,生于1988年,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
行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低山丘陵区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
地处北纬38°20ˊ34"~38°42ˊ39",东经114°09ˊ56"~114°41ˊ52",呈西北向不规则的长方形状,长约53km,宽约26km,面积约966km 2。
东隔沙河与曲阳县相望,南与正定、新乐两县毗邻,西与灵寿县交界,北与阜平县接壤。
行唐县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由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组成。
最高点为西北部九口子乡与阜平县的界山卧长顶,海拔+960m ;最低点为东部北高里村,海拔+75m,相对高差885m。
1 区域地质特征区内地层从老到新为中太古界元坊岩组(Ar 2y.)、宋家口岩组(Ar 2s.);新太古界湾子岩组(Ar 3w.);古元古界林山组(Pt 1l)、青同组(Pt 1q);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Chg)和蓟县系雾迷山组(Jxw);下古生界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奥陶系三山子组、马家沟组;古近系灵山组;第四系青亷组、马兰组。
古近系地层在工作区出露为灵山组,与下伏雾迷山组、馒头组张夏组等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区内第四系为松散堆积物发育,划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2 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分区延用1979年《石家庄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中的分区命名。
调查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Ⅰ)东北部和太行山中段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Ⅱ)的交汇位置。
河北省水文管理条例(2023年修正)

河北省水文管理条例(2023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施行日期】2023.11.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河北省水文管理条例(2002年11月25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7月24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监督管理条例〉等8部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6年9月22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10部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3年11月30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体育设施管理条例〉等九部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文管理,发展水文事业,充分发挥水文事业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文工作,是指对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动态和水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预测的水事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一切水文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文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文队伍素质,关心水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保持水文队伍的稳定。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水文工作。
其设置的水文机构是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水文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国家和本省有关水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和实施本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计划;(二)负责本省水文勘测和防汛抗旱水文测报,监测江河、湖库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并发布简报或者公报;(三)负责本省水文勘测、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及论证的水文资料和有关成果的收集、汇总、审查、鉴定、储存、提供,发布水资源简报或者公报;(四)负责本省水文测报设施的保护工作;(五)为本省水事纠纷和涉水案件提供水文技术鉴定;(六)负责本省水文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七)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有关职责。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河北省水文基础设施水毁修复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省水文中心分册)的批复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河北省水文基础设施水毁修复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省水文中心分册)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4.02.29•【字号】•【施行日期】2024.0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河北省水文基础设施水毁修复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省水文中心分册)的批复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你中心于2024年2月6日上报的《关于审批河北省水文基础设施水毁修复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省水文中心分册、邯郸分册、石家庄分册)的请示》(冀水文规建〔2024〕12号)、《河北省水文基础设施水毁修复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省水文中心分册)》(以下简称《初设报告》)收悉。
2024年2月7日,我厅组织召开了《初设报告》专家审查会,形成专家审查意见。
设计单位按照审查意见于2024年2月29日完成对《初设报告》的修改和完善。
经认真研究,现批复如下:一、项目必要性受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我省发生了“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在本次洪水灾害过程中,省水文中心迅速派出4支应急巡测队赶赴重点区域、重要堤段开展应急监测,为防洪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洪水数据,对科学调度洪水、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雨量大、洪水迅猛、检测环境恶劣,造成多台设备损坏,严重影响今后省级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配齐配全水毁仪器并适当补充增加现代化水文应急监测设备,恢复省水文中心应急巡测队应急监测能力是必要的。
二、项目建设内容基本同意《初设报告》提出购置设备45台(套)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水位观测设备9套:便携式电子水位计4套、电子水尺5套。
2.流量测验设备8台(套):微型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1台、单频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 600kHz)1套、手持式电波流速仪4套、测流无人船1台、测流无人机1台。
中国水文志(第五篇)

第五篇水文情报与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是及时掌握、传递雨情水情信息,分析展示已出现的水文情势和预报未来水文情势变化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现代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洪抗旱斗争、水资源调度决策和水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是一项适应自然减免灾害的非工程措施,是为水利水电建设和社会各个经济部门服务的一项基本工作。
中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是在为防汛抗旱斗争、水利水电建设和各个经济部门服务中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防治水害、兴修水利的需要,古代中国就重视雨情水情测报。
向上级报告雨情的记载最早见于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竹简《秦律十八种》。
汉代《后汉书》(公元25~220年期间的史书)也记有规定测报降雨量的制度。
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在黄河上建立报汛制度,以快马向下游传递水情,每三十里为一站,日夜不停。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国在黄河下游开始用电报报送水情。
中国水文情报工作虽然开始较早,但1949年以前一直发展缓慢。
20世纪30年代仅黄河、长江、淮河及珠江有少数报汛站,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使报汛工作受到很大削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接管的水文测站仅有353处,其中水文站为148处,报汛站数量更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自1950年起,由政务院组建中央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中央防总),其办事机构设在水利(电力)部内。
而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及以后的水司(下设水文处,1972~1975年)、水利调度研究所(1976~1977年)、水文水利管理司(下设预报调度处,1 978年)、工程管理局(下设水利调度中心筹备处,1979~1980年)、水文水利调度中心(1981~1990年)则承担全国各主要江河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成为中央(国家)防总的办事机构之一。
1 949年以后,中国的水情站网得到蓬勃而稳定的发展,50年代发展最快,60年代和70年代增势趋缓,而至80年代逐渐趋于稳定。
据统计,到1990年全国有报汛站8604处,其中向国家防总(1 988年中央防总改名为国家防总)办公室报汛的为1871处,较50年代初向中央防总报汛站数(78处)增加2 3倍。
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情况资料

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情况资料
1、供水:本扩建工程附近地下水含量非常丰富,通过打水源深
井,可以满足扩建工程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要求。
2、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 522.4mm
年最大降雨量 864.7mm
24小时最大降雨量 422.3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 133.4mm
3、地下水位:5m以下。
4、宜安镇东焦一带水文地质情况说明
宜安镇东焦一带水文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已掌握的资料
看,此处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第四系覆盖层5-10米厚。
一般10-95米左右以竹叶状和柴红灰岩为主,为主要含水段,100-130米为燧石灰岩夹硅质灰岩,节里发育,有白蚀洞穴,破碎为含水段,200米以下无资料,经过电测找好井位,每小时出水量可达80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水文志第一章自然环境河北省是由于地处黄河下游的北部而得名。
部分地区古时为冀州属地,故有“冀”之简称。
又因战国时期燕国位于北部,赵国位于南部,所以又有“燕赵”之称。
河北作为行政区划始于隋朝,当时称为河北道,后至元朝又改称直隶省。
真正定名为河北省,始于中华民国17年(1928年)6月,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的河北省处于首都北京和天津的周围,地理位置在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
东临渤海,西接山西,南及东南分别与河南、山东为邻,北至西北与内蒙古接壤,东北部与辽宁毗连。
全省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各省、市、自治区的第14位。
按1998年的统计全省设有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09个县,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共有1970个乡镇,总人口达6436.51万人。
省会设在石家庄市。
第一节地势河北省背山面海,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
燕山与太行山自河北省的东北部起,逐渐经北部与西部,一直延伸到省的西南端,呈弧形环抱平原,将全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貌区。
即:弧状山脉的北部和西部为山地、高原和山间盆地;弧状山脉的南部和东部为平原和滨海。
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可分为四种地貌类型。
一、坝上高原:分布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边缘地带,即张家口地区的北部和承德地区的西北部,该区地势较高,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海拔高程在1300—1500米之间,大致呈南高北低。
坝上高原的中部为岗梁、残丘、滩地和湖淖等小型地貌组成的波状平原,高程一般在1300—1400米之间,但起伏平缓,有“远看似山,近看是川”之称。
承德坝上为滦河及辽河流域,张家口坝上属内陆河及海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安固里河、黑水河和三台河,皆汇流于安固里淖;葫芦河注入囫囵淖。
二、山地:分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
燕山山地高程在1000—1800米之间,位于河北省的北部呈东西走向;太行山山地高程一般在2000米以下,2000米以上的山地范围不大,且呈孤峰状态,最高的山峰为小五台山的东台,海拔高程为2882米,为全省第一高峰。
在山地中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2000米以下、1000米以上的为中山,如青龙、兴隆、隆化、丰宁、赤城、崇礼、阜平、平山等地的一些山地;1000米以下、500米以上的低山,如承德、平泉等山地,以及太行山的中段和南段山地;500米以下的丘陵,如北部燕山山地的南麓和太行山山地的东麓,冀西北一些小盆地的边缘也属于丘陵区范围。
山地经过长期侵蚀、剥蚀,形态极为复杂。
滦河、海河的支流发源或穿越本区,如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等;在冀东有直接入海的洋河、陡河等诸小河发育。
三、山间盆地:即在山地间出现的盆地,四周以山地环绕,多属构造型盆地,其中尤以断陷盆地居多。
燕山山区较大的盆地有迁安—卢龙盆地和遵化盆地,但面积均不足1000平方公里。
太行山山区有冀西北永定河盆地,总面积为6596平方公里,是由张家口—宣化、阳原—蔚县、涿鹿—怀来三个盆地组成。
盆地内一般都有河流分布,沿河形成洪积与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坡度平缓。
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为黄土台地、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冲积平缓平原,河流贯穿其中。
四、平原:省内平原地域广阔,集中展布在东南部。
其中,北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则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面坡降由山前的2‰—1‰逐渐过渡到中部平原的1‰—0.5‰,并继续延伸至滨海地带的0.3‰—0.1‰左右,至天津附近地势最低,海拔高程仅3米左右。
按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由各河的冲积洪积扇组合而成的山前倾斜平原、中部的冲积湖积平原和滨海的冲积海积平原。
山前倾斜平原与中部平原之间,有诸多洼地分布,较大的有草泊洼、白洋淀、大陆泽、宁晋泊、永年洼等。
出自燕山、太行山的诸多河流从平原流过,注入渤海。
第二节天气和气候河北省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季风风向和季节变化主要受东亚大气活动中心的盛衰、消长所控制。
冬季寒冷,雨雪较少,并受蒙古冷高压南下和西伯利亚干冷气流的影响,形成较长时间的严寒和频繁的寒潮,且伴有偏北大风和霜冻等。
全省平均气温由北往南,由坝上、山地向平原逐渐增高,北部坝上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4℃,御道口仅为零下0.5℃;承德至兴隆和张家口一带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南部平原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上。
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发生在定州43.5℃(1935年6月8日),其次是保定43.3℃(1955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发生在坝上高原北部的御道口零下42.9℃(1957年1月12日)。
气温的年内变化一般是自冬末至入春迅速上升,自秋末至入冬则又急骤下降。
因此,春季和秋季的气候特征表现较短,常给人“冬去即夏,夏去即冬”之感。
春、夏开始的时间南部早于北部,秋、冬季开始的时间北部先于南部,南、北部的物候特征相差达1—2个月左右。
夏季是一年内降水量较集中的时期,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
特别是7月中旬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北抬,雨带北进,河北省受其影响开始进入雨季盛期。
8月中旬以后,副热带高压脊线南撤,雨区南返,全省的大雨季节也随之结束。
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看,沿燕山、太行山的迎风坡有一条600毫米以上的弧形多雨带,其中包括半壁山、紫荆关、漫山、獐犭么、蝉房等700—800毫米的多雨中心,个别中心的雨量可达800毫米以上;永定河上游和冀北山地在40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的坝上高原区不足400毫米,为全省的少雨区;平原区在500—600毫米之间,但其中的无极、辛集、新河一带则明显低于500毫米,为平原内的少雨区;东部滨海地带大致在600毫米左右。
从降水量年际变化来看,自1956年至1990年的36年中,以196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77.5毫米为最大,而与其相连的1965年只有368.5毫米,仅为上年降水量的47%,成为该时期内的最低值。
根据资料统计,全省年最大降水量发生在獐犭么2549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发生在文安102.1毫米(1934年),两者相差达24倍。
全省冬季盛行北到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到东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多变,常以偏北风与偏南风交替出现。
年平均风速,坝上高原和滨海在4.0米每秒左右,平原3.0米每秒上下,山区则小于2.0米每秒。
全省实测最大风速为遵化县城40米每秒(1971年6月16日);其次是保定37米每秒(1959年6月20日)。
全省蒸发量南部大于北部,平原大于山区。
其中,水面蒸发,滦河上游的小滦河以东与伊逊河以西之间,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小于900毫米,山区在1000毫米左右,其下游的平原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永定河、潮白河流域内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下游的固安、永清、霸州一带大于1200毫米;大清河及其以南地区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拒马河上游至蔚县一带小于1000毫米。
滏阳河以东,南运河以西的阜城、枣强、南宫、巨鹿、广宗一带大于1400毫米,是全省年平均蒸发量的高区。
陆面蒸发,滦河、潮白河流域从北往南以次增高,其最北端小于350毫米,围场至宽城400—500毫米,南部的昌黎、滦县、乐亭一带则超过550毫米;永定河上游在350—400毫米之间;大清河及其以南地区350—450毫米,沧县、白洋淀、故城、平乡、邯郸及其以东均大于500毫米。
河北省地处渤海西岸,由于渤海仅东部的出口与黄海相通,形成近似半封闭的内海,受陆地气候和水文影响十分明显。
当热带气旋、强冷空气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过境时,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的骤变,极易引起迎风岸海水堆积,甚至可使海域中的水体出现整体反应,形成风暴潮。
从明朝初至今的600多年中,河北省有记载的风暴潮(包括由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所引起的)共有67年次,沿海人民深受其苦。
如: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海兴沿海“海溢,居民淹死无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海水腾上,沿海村庄猝被淹没”、歧口“淹毙兵勇及外乡牛童等将至千余人”、新河驻军营垒“霎时水扑营墙而过,将领、兵勇淹毙者百余名”;民国27年(1938年)七月十七日,“渤海湾西岸海潮入侵20—30公里”、“歧口以南海蚀严重,陈家堡被圈入海”。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工业、农业、水产养殖等得到迅速发展,风暴潮造成的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
如:1985年8月,受8509号台风的影响,河北省南、北两段沿海直接经济损失近1亿元;1992年8月底至9月初发生9216号台风,其最高潮位仅高出8509号台风最高潮位0.58米(以丰南潮位计算),南、北两段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4亿元,为8509号台风的3.4倍。
第三节水文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是决定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动方式,决定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按照全省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水理性质、水力特征等,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燕山、太行山山区,一般为岛状零星分布,是由上元古界、下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砂岩、页岩组成。
大多为风化裂隙含水,其量不大;在砂岩中偶有条件适宜的破碎带裂隙水,其量则相对丰富一些。
该区水化学类型一般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小于0.5克每升,水位埋深多小于10米,为降水入渗补给——蒸发、径流排泄消耗型。
二、火成岩变质岩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该组主要分布在广泛的山区。
在滦河、潮白河、永定河水系的区域内,以侏罗系的火山喷出岩和侵入岩并重,水量不大,在条件适宜的构造破碎带上也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内陆河坝上地区还分布有玄武岩孔洞裂隙含水,但很不均匀,单井单位水位下降涌水量最大达161.16立方米每时米,最小仅0.38立方米每时米。
在太行山大清河水系及其以南的山区,均发育有花岗岩、闪长岩等不同时期的侵入岩,其地表出露面积不大。
火成岩侵入体除风化带含有少量地下水外,基本上不含水,形成良好的隔水体。
前寒武系滹沱群变质岩,在太行山区分南北两大片分布。
其中,亦有火成岩体侵入。
在变质岩中,主要为裂隙水,在构造破碎带和白云岩岩脉中往往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单井单位水位下降涌水量能达到10立方米每时米以上,而在其余广大地区则仅在风化带中含水,且水量很小,单井单位水位下降涌量小于5立方米每时米。
区域内水质矿化度小于0.5克每升,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地下水埋深仍小于10米,呈降水入渗补给——蒸发、径流排泄消耗型。
三、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组。
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区的平泉至兴隆一带,青龙以南,迁西与丰润之间;太行山山区的易县至曲阳一带,蔚县以南至涞源之间,获鹿、井陉、邢台,以及武安至涉县一带;另在桑干河盆地间亦有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