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版初三语文下册周周清5

苏版初三语文下册周周清5

苏版初三语文下册周周清5【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嗜学(shì)鬓微霜(bìn)缊袍敝衣(yùn)B、谬称(miào) 霹雳(pī) 俟其欣悦(sì)C、谒见(yè) 耄耋(mào) 葛裘之遗(wèi)D、加冠(guān) 麾下(huī) 负箧曳屣(xǐ)2.以下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酒酣胸胆尚开张(开阔)B、缀公卿之后(跟随)C、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毁,毁谤)D、尝趋百里外(趋向)3.以下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日侍坐备顾问B、手自笔录C、无鲜肥滋味之享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4.以下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七八岁。

C、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词境界开阔,意象雄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国策»。

6.综合性学习。

(7分)(1)请在诗句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字,将其补充完整。

(2分)备选字:A.情B、信C、痕D、声人似秋鸿来有________,事如春梦了无________。

(2)请阐释下面诗句所蕴含的中华美德。

(3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2分)【二】古诗文阅读(28分)(一)(2019·铜仁)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第一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第一周)组合阅读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第一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5分)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诗歌中“”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 第二句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重深长。

C. 最后两句写出了与友人的重逢,由以前的“未有期”到现在的“共剪西窗烛”,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着回忆的愁苦,使这愁苦成了重聚的话题。

D.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询问和问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文言文阅读】文正耿介仲淹①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王举正懦默②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④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仲淹:即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②懦默:性情胆怯不敢直言。

③除:任命,授职。

④寇:进犯。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召拜.枢密副使()(2)请罢.举正用仲淹()(3)固.辞不拜()(4)会.王伦寇淮南()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2)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6. 范仲淹“固辞不拜”参知政事的原因是什么?【现代文阅读】我们在蓝色海上飘赫恩曼尼12岁那年,我认识了方小舒。

他从讲台旁边的特“忧”生专座抱着书包走向我,本子散了一地,整个教室都在窃窃私语。

苏教版九上语文 - (第五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九上语文 -    (第五周)组合阅读【】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6-2017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第五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2.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3.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天下顺之.B.委而.去之环而.攻之C.然而不胜者.二者.不可得兼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5.本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①”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②的重要性。

6.《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章用“三里”“七里”极言防守地域之小,城却攻不破,运用举例论证突出了“天时不如地利”。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语文: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语文: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3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阔绰(chuò )贮蓄(zhù )玷污(zhān)浑身解数(xiâ )B.迸溅(bâng )枯涸(hã )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 )C.倔强(jiàng)拮据(jù )污秽(huì )锐不可当(dāng)D.荒谬(miù )贮藏(zhù )真谛(dì )吹毛求疵(cī )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委曲求全一筹莫展出谋划策再接再厉B、拔山涉水貌合神离不记其数呕心沥血C、焦燥不安乔装打扮因地治宜走投无路D、不可明状按部就班相辅相成一张一弛3.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狡黠(xiá)休憩(qì) 广袤(mào) 酗酒(xiōng)B.惬意(jiá)忐忑(tâ)驰骋(chãng)阴霾(mái)C.蛊惑(gǔ)瞋视(chēn)校对(jiào)倔强(juã)D.挑衅(xìn)亵渎(xiâ)栈道(jiàn)炽热(zhì)4.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A.迫不急待负隅顽抗不求胜解随声附和B.偃旗息鼓别出心裁未雨绸谬惟妙惟肖C.无暇顾及谈笑风声任劳任怨发愤图强D.同仇敌忾妄自菲薄相形见绌好高骛远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

B.5月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

C.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苏教版)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全册)AwnPUn

(苏教版)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全册)AwnPUn

(苏教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考查范围:九年级上下全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朔.方(shuò) 邂.逅(xiè)膂.力(lǔ)侏.儒(zhū)B 驰骋.(chěn)饯.行(jiàn)瘦削.(xuē)睿.智(rui)C 黏.性(nián)掺.杂(chān)腼腆.(tiǎn)恣.雎(zi)D 刬.袜(chǎn)憧.憬(chōnɡ)踌躇.(chú)鄙.夷(b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恩惠发窘豁然贯通廓然无累B. 弥漫灵柩根深谛固强聒不舍C. 惬意商酌重蹈覆辙断章取意D. 消遣诓骗持之一恒弥留之际3、下列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许诺。

(2)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3)围在四周的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4)我也不想这种观点。

A.奇妙畏惧稀疏保持B.奇特敬畏稀少保持C.奇妙敬畏稀疏坚持D.奇特畏惧稀少坚持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且壮士不死即已,,。

②,,右擎苍③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5. 下面语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和一处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3月21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铜川市委、《当代陕西》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陕西好人》现象研讨会在铜川新区举行。

②《陕西好人》体现了陕西人忠厚质朴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陕西人豪放宽厚的时代特征。

③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识陕西好人现象,深入研究陕西好人的示范、塑造、培养,做好“陕西好人”的品牌效应,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6、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

(新)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带答案

(新)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带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蜈蚣与蚓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

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

正仿徨①旋绕③,蚓复乘间拔其一足,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

蚓遂渐拔其足,阅③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

蚓乃公然④出穴,噬⑤其腹而吸食之。

(选自《庸庵笔记》)【注】①仿徨:来回地走而不前进。

②旋绕:环绕。

③阅:经过。

④公然:公开地,毫无顾忌地。

⑤噬(shì):咬。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蚓匿.穴中()(2)蜈蚣怒,欲.入穴()(3)蜈蚣益.怒()(4)阅一时许.()4.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噬其腹而吸食之.A. 至之.市(《郑人买履》)B.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C. 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D.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藤野先生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藤野先生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藤野先生》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藤野先生》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 30分钟分值 5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3分)(1)绯红()(2)发髻()(3)挟着()(4)解剖()(5)匿名()(6)杳无消息()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2)从东京出发,不久就到了一处yì站,写道:日墓里。

(3)我到仙台也pō受了这样的待遇。

(4)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受了他的影响。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责干事托词检查的无礼。

(6)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见他黑瘦的面貌……3、解释词语。

(4分)(1)美其名曰(2)毫不介意(3)抑扬顿挫(4)深恶痛疾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3)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5分)(1)请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5分)(2)结合具体的句子谈一谈作者笔下藤野先生的形象。

(5分)(3)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5分)6、重点问题探究。

(15分)(1)本文选择了哪些具体事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5分)(2)本文共有两条线索,请具体说明。

(5分)(3)藤野先生的性格在鲁迅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为什么称得起伟大?(5分)7、把你积累的有关鲁迅的情况写在下面。

(7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藤野先生》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 30分钟分值 5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苏教版九下语文 周练5

苏教版九下语文  周练5

初三语文周末作业5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积累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枯涸(hé)哽(ɡěnɡ)咽风靡(mí)鳞次栉(zhì)比B.惊惶(huánɡ)亘(ɡèn)古羼(chàn)水心无旁骛(wù)C.迥(jǒnɡ)异睥(pì)睨霎(shà)那中流砥(dǐ)柱D.遒(qiú)劲荫(yīn)庇慰藉(jiè)毛骨悚(sǒnɡ)然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3分)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3.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4·20”芦山地震灾后过渡安置工作中,雅安市各级工会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职工充分发扬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B.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

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今天,我们向着春天出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3~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录》)【注释】①悴:困苦。

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术者: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病笃:病重。

⑤通“纳”,放入。

⑥俾(bì):使。

⑦宛然:依然如故。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所恶.有甚于死者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会.术者病笃⑷今汝成立..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5.下面对【甲】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6.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现代文阅读】我们的裁缝店李娟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米,中间拉个布帘子隔开,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吃饭时就全部挤到外间,紧紧围绕着缝纫机上的一盘菜。

我们有两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还有一张占去整个“工作间”1/4面积的裁衣服的大案板,案板下面堆着做衣服需要的小配件,案板一侧挂着我们仅有的两匹布。

房间的空白墙壁上则挂满了我们做的各式各样的衣服。

有的是做出来卖的,更多的是别人订做后一时没有来取的。

我们的店面虽然小,但这样的话,炉子烧起来的时候,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是晚春吧,外面狂风呼啸,昏天黑地,树木隐约的影子在蒙着雾气的窗玻璃外剧烈摇动,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窗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房子里却温暖平和得让人没法不深感幸福——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滚一滚地波动,墙皮似乎都给香气酥掉了,很久以后会突然掉下来一块。

至于炉板上烤的馍馍片的香气,虽然被羊肉的味道盖过了,闻不到,却看得到——它的颜色金黄灿烂,还泛着诱人的淡红。

小录音机里的磁带慢慢地转,每一首反复听过的歌的歌词都已经失去它自己的意思,只剩一片舒适安逸。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腼腆地跟在后面,提个塑料袋子,宽容地笑着。

我们给她量完尺寸之后,让她先付点订金,这个灵巧敏捷的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3只鸡来:“3只鸡嘛,换一条裙子,够不够?”她要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一块布料,这块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洋气一点的媳妇都来订做了裙子,她是落在后面的一个了——这是我们这个小地方能追赶的为数不多的时髦之一。

她说:“不要让我公公知道啊!公公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个又矮又小的老妇人,拼命拥抱她,“叭”地亲一口,又说:“等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地,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地嘟囔了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甚至有些骄傲地看着眼前这个高挑苗条的年轻儿媳。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是我们这一带最出众的两三个漂亮女人之一,她有着猫一样明艳的容颜,目光像猫的目光一般抓人。

她的举止也像只猫,敏捷优雅,无声无息。

长年粗重的劳动和寒酸的衣着似乎一点也没有磨损她青春的灵气,反倒令她滋生出一股子说不出的新鲜的野气——虽然她修长匀称的手指总是那么粗糙,布满了伤痕;脚上拖着的那双干活时才穿的、还没来得及换下来的球鞋,鞋帮子早垮得没个形状了,脚指头也顶出来一个。

库尔马罕的儿子也是一个俊美明朗的年轻人,但一和妻子站到一起,就会很奇怪地逊色一大截子。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3只鸡和她那因年轻而放肆的美梦。

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家里鸡少了,公公看不出来吗?”“看不出来。

”“家里鸡很多吗?”“多得很。

”“50只?100只?”“7只。

”“啊——”太不可思议了,“7只鸡少了3只,你公公还看不出来吗?”“看不出来。

”当地男人不过问家务——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来这里做衣服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可爱,可爱得简直让我们都不忍心收她们的钱了。

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撒起娇来也跟小姑娘一样动人。

她会像念诗一样哀叹自己的青春,满脸难过,眼睛却狡猾地笑。

所以,到了后来,我们的价格不得不降了一个档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呀……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意就更好了,我们也就更忙了,每天天快亮了才睡下。

整个喀吾图小镇上,我们家窗子的灯光总是亮到最后。

7.以“库尔马罕的儿媳妇”的口吻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8.第二段详写裁缝店的环境,有什么作用?9.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她的婆婆轻轻地嘟囔着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甚至有些骄傲地看着眼前这个高挑苗条的年轻儿媳妇。

(2)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三只鸡和她那因年轻而放肆的美梦。

10.本文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为什么还要写“公公”和“库尔马罕的儿子”?11.文章以“我们的裁缝店”为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诗词鉴赏】1.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2.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意思对即可)【文言文阅读】3.⑴厌恶⑵如果,假使,假如⑶适逢,正赶上⑷长大成人4.⑴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⑵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5.B6.【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

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现代文阅读】7.我和婆婆背着我的公公来到裁缝店,用三只鸡定做时髦的裙子。

好心的裁缝询问了我家的情况,答应给我们做裙子。

8.详写裁缝店的环境。

突出“我们”的裁缝店小;裁缝店外的寒冷与店内的温暖形成对比,反衬出裁缝店安适温馨的氛围和“我们”一家人幸福满足的生活,为下文写“我们”降价为乡亲做衣服做铺垫。

9.(1)“轻轻”与前面写到的婆婆的“腼腆”照应,表现婆婆的朴实善良和对儿媳妇的疼爱。

“骄傲”写出了婆婆为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儿媳妇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体现出婆媳之间的融洽关系,也从侧面表现出儿媳妇的出众。

(2)库尔马罕的儿媳妇虽然家境贫寒,但仍然私自拿出三只鸡来定做裙子,这不符合常理的做法是“放肆”的;“放肆”在这里又是贬义词褒用,表达出她爱美的天性、豪放的性格、对美好梦想的追求。

10.写“公公”和“库尔马罕的儿子”都是为了表现库尔马罕的儿媳妇。

写公公是为了突出儿媳妇强烈的爱美之心,因为儿媳妇是背着公公来定做裙子的;写“库尔马罕的儿子”是为了映衬儿媳妇的美丽。

11.以《我们的裁缝店》为题,点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线索——裁缝店;题目中的“我们”不仅指明了裁缝店的主人,还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对裁缝店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