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三鹿奶粉案件是中国奶粉行业历史上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由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许多婴儿患上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热议,也给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三鹿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机制。
三鹿集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不合理的生产工艺,添加了大量的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在政府投资的压力下,存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不严格现象。
其次,这一事件对中国奶粉行业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次事件导致全国各地对奶粉产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消费者普遍对奶粉产品持怀疑态度,导致奶粉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在这次事件中,许多厂家出现倒闭潮,导致了奶粉市场的混乱和垄断程度增加。
此外,这也是中国民众食品安全意识觉醒的标志,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视和改革。
最后,三鹿奶粉案件给中国政府带来了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本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和检测,但在这一事件中监管机构的失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政府被迫对三鹿负责,追究了三鹿集团及相关政府官员的责任。
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力度。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案件是中国奶粉行业面临的一次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这一事件给中国奶粉行业和中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这次事件的发生使中国政府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足,并加强了监管力度,推动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
从政治和管理角度审视三鹿奶粉事件的几点感悟

从政治和管理角度审视三鹿奶粉事件的几点感悟去年9月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是波及全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它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婴幼儿的生命健康。
严重影响了全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从政治和管理角度审视三鹿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的全过程,笔者有以下三方面的感悟:一、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团向石家庄市政府上报了《关于消费者食用三鹿部分婴幼儿配方奶粉出现肾结石等病症的请示》。
该请示恳请市政府帮助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查原料奶质量,对投放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犯罪分子采取法律措施:二是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避免炒作此事给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石家庄市政府接到请示后,象溺爱孩子的父母为闯了祸的孩子撑腰一样。
完全按照三鹿集团的要求办事,一方面派主管副市长带队到企业调查,一方面责成公安部门对奶站、奶厅涉嫌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进行调查。
把所有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为的是让外界减轻对自己“孩子”的指责。
表层原因是奥运会即将开幕,三鹿上报的患病婴幼儿不足30人,构不成重特大安全事故,怕事情闹大。
想通过市政府和部门的努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质上是以牺牲人的健康和生命换取企业利益,换取地方经济的发展。
市直相关部门则表现为一种以自己的“官职”为本位的地方保护意识,完全按照市政府的错误决策办事,没有向省级主管部门报告,都希望自己管辖的部门、企业多出成绩,少出问题,因而夸大成绩,掩盖甚至抹杀问题现象便司空见惯。
这种只见物不见人,严重违反科学发展观的执政行为,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鹿集团深知媒体的威力,也更知道媒体的软肋,仗着企业在当地的“牛气”,“恳请”政府对媒体“加强监控和协调”。
在他们的心目中,问题产品危及消费者健康不是最紧要的,企业的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封杀媒体便成了与“严查原料奶质量”同等重要的大事。
这种利益驱动下的无意识戮婴行为,其根源在于:企业社会责任底线的沦丧。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

三 鹿奶粉 事件 严重伤 害 了人们对 奶业 知名 品牌 的信任 。随着更 多 品牌 奶粉 被检 查 出三聚 氰胺 ,不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90 . 0
作者简 介:满炫 (9 5),女 , 17 . 湖南常德人 ,汉族 , 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讲师,主要研究经济犯罪侦查 ,南京,2 0 1 1 02
江 苏警 官 学 院学 报
J 0URNAL I OF JANGS P U OL CE OF I I F CER COL GE LE
V 12 o 2 o . 4 N . M r 2 0 a . 09
・
宪法行 政法研 究 ・
从 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 国食 品安全政府 管制
莴 炫
加 大投入 ,在提 高食 物供给 总量 、增 加食 品多样 性及 改进 国 民营 养状 况方 面取得 了巨大成 就 ,食 品安
全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各种食品
安 全 问题 日益 凸现 。一些 不法 厂商 为获取 利益 在食 品 中掺杂使 假 的活动 十分猖 獗 ,因假酒 、农 药残 留、 食 品 中添 加违 禁物质 造成 的食物 中毒 而 导致大 量人 员伤亡 的事件 时 有发 生 。 08年 的三 鹿毒 奶粉事 件 20 更是 引发 了人们对 我 国食 品安 全管 制 问题 的深 刻 反思 。 三 鹿毒 奶粉 事件 引发 的思考 20 08年 9月 l 1日晚 ,卫 生部 指 出 ,近 期甘 肃等 地报 告多 例婴 幼儿 泌尿 系统 结石 病例 ,患儿 多有 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 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有关。 随后 的调 查发现 ,包 括雅 士利 在 内的二十 几家企 业 生产 的婴幼 儿配 方奶粉 皆含 有三 聚氰 胺 。其后 ,三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危机管理

动 应 急 程 序 , 动 各 种 应 急资 源 , 速 运 用 各种 传播 沟通 媒 介 , 形 象是 企 业 危机 管 理 的基 本思 路 。 调 迅 在危 机管 理 的全 过 程 中 , 企业 应 对 以 及处 理危 机 事件 , 帮助 组 织渡 过 难 关 , 目的 在 于消 除 或 要 努 力减 少 对企 业诚 信 形 象 带来 的 损 失 , 其 争取 公众 的 谅 解和 信 降 低 危 机 所 带来 的 威 胁 和 损 失 。 机 管 理 正 在 被广 泛 运 用 于 企 任 。 危 只要 顾 客 或 社 会 公 众是 由于 使 用 了 本 企业 的 产 品 而 受到 了 业、 府、 政 媒体 等 。 语 云 :安 而 不 忘 危 , 而 不 忘乱 , 而 不忘 伤 害 , 业就 应 该在 第 一 间向 社 会公 众 公开 道歉 以 示 诚意 , 古 “ 冶 存 企 时 并 I 。这 是 先 哲 留下 的治 国安 邦之 策 , 今 对于 企业 的 管 理 , 同 且 给 受 害者 相 应 的 物 质 补偿 。 于 那 些确 实存 在 问 题 的 产 品应 =” 如 也 对
E o o i M n g m n S a e 经管 空间 c n m c a a e e t p c
《 中国商贸》 c I UIESTAE HN BSNS&RD 管 理 三 看
西南科技大学成教学 院 龚春
摘 要 :三鹿 奶粉 事件”摧毁 了三 鹿集 团 ,. .国内乳业遭 受重 创而陷入 崩溃 边缘 ,国 内国际知名 乳品品牌 都没 有幸 免于这 “ G- t - 次危机。一抽批乳品企业纷纷 “ 落马” ,全行业陷入 空前的生存危机 中。透过 “ 三鹿奶粉事件”分析企业危机 管理 ,有利于企业 “ 安
而 不 忘危 ,治 而 不忘 乱 ,存 而不 忘亡 。 ” 关键词 : 鹿事件 三 企业危机 危机 管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问题摘要:本文首先从"三鹿奶粉事件"出发,阐述了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然后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建议。
关键字: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制监管机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诸如“二恶英”、“瘦肉精”和“苏丹红”等侵犯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
2008年9月,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在奶粉中大量填加“三聚氰胺”想提高蛋白质含量,却导致婴幼儿患肾结石的“三鹿奶粉事件”,全国诊疗的患儿达29万多人,并有多名死亡。
紧接着,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22家驰名的奶粉企业也被相继查出三聚氰胺,全球舆论一片哗然,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国务院迅速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彻查各类奶制品,问题奶粉下架、封存并销毁、筛查和诊疗患儿……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废除对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依法追究了相关单位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2009年2月,有着60多年历史的知名企业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宣告破产,造假者得到应有的下场。
从“三鹿奶粉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确实存在诸多弊端。
(一) 食品安全法制不够健全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和《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
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
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权威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
如改革开放初期,美国的“雀巢”奶粉曾被广东农民假冒,美方花6万美元调查取证起诉,打赢官司,法院对造假者只处罚人民币200元。
从三鹿事件看危机管理

体 化 已是一种 趋势 。连锁 反应 已经成 为中 报 告后 .为何要 向地 方政府 请示而 不是立 即
召 回产 品并 向消费者 广而告 之呢 7其实 .这
对食 品加 工企业来 说 .无论产 品生产 需要 多 国语 境下最显 著的企业 危机特征 之一 。
少环节 也无论 需要多少 种原材料 . 业都是 企
但为时 已晚 . 错过 了第一 时间 , 从 以上 的新 闻不难看 出 .三鹿 的危机 已 有补救 行动 .
行 业的销售 出现下滑状 态 。
不仅 是市场 的 占有率 , 是存亡 问题 。当几个 失去 了消费者 对其 的信 心。 而 月 前三鹿 奶粉暴 露 出安全 问题 的 时候 ,它 首
先 想到 的竟然是 如何堵住 媒体 的嘴 而不 是 立即整改 。 实际上 , 即使 媒体最后 一次 向三 鹿
3 政治 危机 2 行业连锁危机
三鹿 事件 中一个值 得注 意的细 节是 .当
在三鹿 奶粉 发生三 聚氰胺 事件 之后 ,受
一
求证的时候 . 鹿还在信 誓旦旦地 说 无此 三 绝 展 . 们看到 的仍 然是 “ 任在奶农 我 责 的说法 。
在三聚氰 胺事件 的严重冲击 下 . 费者 个疑 问触及 到一个更 为根本 的问题 . 消 那就是 .
1 企 研究282 8 业 0 . 01
企业 到底 该对 谁 负责 7很 明显 .三鹿 的做 法 全停 止进 口中 国奶 粉 。三 鹿事 件将 导致 整个 售 商整体 素 质 。同 时还 要建 立健 全企 业信 用
意味 着 , 它首要 的负责对 象不 是消费 者 . 而是
中国制造”奶粉 乃至 是食 品品牌 受到 危机 的 档 案, 建统一 的食 品安全信 息信 用平 台, 构 使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一)“三鹿事件”回顾2008年3月初:南京率先出现肾结石病例,疑为食“三鹿”奶粉所致。
2008年3月中旬: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
自称送检未发现问题。
2008年6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
2008年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了多起病患报告,三鹿就在此时开始“动作”,自称送检产品合格。
2008年9月9日:甘肃省《兰州晨报》披露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甘肃省质监局获知此事后,当即展开调查。
并对“三鹿”奶粉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发现该产品的钾、钙磷比、脂肪等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而且感染三聚氰胺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9月10日:甘肃省质监局向河北省质监局提出请求协助调查,重点调查该乳粉配方的合法性、原材料来源及品质等情况。
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7名患儿的家长联名写下申请书上书甘肃卫生厅要求彻查病因。
10时,三鹿集团通过人民网回应称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13时三鹿集团合作公司董事长周浩义,19时三鹿集团传媒部部长崔彦锋强调三鹿奶粉没有问题。
21时30分,三鹿集团发布声明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并决定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生产的批次。
2008年9月12日:14时,三鹿集团称在8月1号已经查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不法奶农才是真凶。
2008年9月15日: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2名已死亡)。
三鹿集团向患儿及其家属道歉。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个厂家的产品中检出。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伊利、蒙牛等纷纷公告致歉消费者。
(二)“三鹿”的危机公关的三大失策四年前,阜阳奶粉事件爆发三鹿集团艰难地打了一场危机公关战,但还是受到牵连并蒙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金钱损失和难以估量的信誉损失。
“三鹿事件”的几点启示

“三鹿事件”的几点启示“三鹿”的破产重组让中国的食品企业真正意识到“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三鹿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是看是我国相关奶业标准制定得太低、检测手段落后问题,但从其本质上看是企业经营模式问题。
因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固然可以防范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但是实际上由于食品中不能添加的有害物质达上亿种之多,我们对每种食品都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不现实也不可能。
杜绝“三鹿事件”的再发生,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是:让食品企业构建可持续经营模式,使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贮藏、物流配送等都达到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
一、对“三鹿事件”的深层次反思1、食品企业要诚信经营,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产品安全责任是一种最基础的社会责任。
生产公众消费类产品的食品企业,因其产品覆盖面广,他们天然地负有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责任。
食品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有可能酿成波及千万公众的安全事件。
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说:“三鹿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
在现代社会,食品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否则在法制日益健全、消费者日趋理性的今天不可能长久存在。
2、食品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也反映出近年来乳制品行业企业扩张太快,与此同时忽视了对供应链的管理,出现了漏洞,被不法分子借机违法谋取利益。
奶农、乳制品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组成乳制品行业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互利共赢,这符合现代企业竞争的趋势。
但现行的“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合作关系,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其他风险,就可能出现违约问题,如拖欠奶农资金、降低奶价等等,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根本的保护。
数据显示,以奶业为例,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但是这三个环节的利润比却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也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摘要: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其影响力和破坏性也在逐日增加,目前已发展演化成一种的食品安全危机,可以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有效管理成为整个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以食品危机的定义和分类为切入点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定性分析和概括分类。
其次,分析并阐述三鹿奶粉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政府监督机制不完善、制度失误、管理过程漏洞百出;三鹿集团经营价值观扭曲;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淡薄;社会监督软弱无力。
最后,针对我国目前食品危机管理机制急需变革的客观现实,对我国构建新的食品危机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建议:政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行政监管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取消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检验制度;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消费者增强食品危机意识和维权观念;强化包括媒体舆论监督,竞争对手之间的彼此监督,消费者监督和民间团体组织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加入食品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组织。
关键词:食品安全;危机;管理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food safety frequent and destructive their influenc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has evolved into a current food security crisis, it can be said to have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and safety. Therefore, food safety crisis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has become an issue.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definition of a food crisis and classified as an entry point to the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and a general classific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Secondly, the analysis of the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utbreak: government oversight mechanisms are imperfect, system failures, the regulatory process full of loopholes; Sanlu Group's operating values distorted; food crisis awareness among consumers; social supervision is weak. Finally, for the current food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much-needed change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China's food crisis management to build a new mechanism to make a few suggestions: Government to improve foo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increase capital investme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testing, the abolition of the exemption system for the food industry, the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at this stag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spection system; businesses establish the correct operating values and ethics; enhance consumer awareness of food crisis and human rights concepts; strengthen supervision, including the media, the mutual supervision among competitors, consumer organizations and civil society oversight, including oversight of community supervision; join the food crisis-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Key word:Sanlu milk powder;Food safety;crisis management一、食品危机的定义和分类本文应用其他作者对食品危机的定义和分类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定性和概括分类。
所谓食品危机是指因食品数量和质量问题对人群、组织、社会和国家产生的重大危害事件。
根据产生的原因食品危机分为不可预知食品危机和人为食品危机。
不可预知食品危机是指在人类不可抗逆的因素下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主要体现在食品数量安全问题上;而人为食品危机是指食品经营者由于过失或故意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或法规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主要体现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上。
作者认为三鹿奶粉事件属于人为食品危机事件。
根据存在形态,食品危机可分为隐性食品危机和显性食品危机。
隐性食品危机是指食品危机事件必须通过特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在现今的条件下还无法被人们所认识的食品危机事件;显性食品危机是指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结果、危害事实均以外在的形态表现出来而为人们直接认知或通过判断而认知的危机事件。
作者认为三鹿奶粉事件属于典型的显性食品危机事件。
根据食品种类,食品危机可分为物理性食品危机、生物性食品危机和化学性食品危机。
物理性食品危机是指一些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由于腐烂变质而被人们误食所造成的食品危机事件。
生物性食品危机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而在人类食用后对人体构成危害的食品危机事件。
化学食品危机是指食物中因含有不适量的化学元素或有害物质而在被食用后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对食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食品危机事件。
作者认为三鹿奶粉事件应属于化学性食品危机事件。
二、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损失无法估量,影响极其恶劣。
到目前为止,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原因有很多的不同看法和独到见解,作者从总体上把其概括为如下四点。
(一)政府监督机制不完善、制度失误、管理过程漏洞百出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实践中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和执法。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明确谁来监管,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监管,如何监管,能不能最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
政府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
酝酿已久的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检测标准的更新滞后与高难度食品检测问题的需要。
所有这些过去长期积累的监管缺陷最终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形式全面爆发。
其次,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自身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质量监督与卫生监督两套功能重叠的机构和队伍,管理上混乱,责任不清;各个机构之间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缺乏内部纵向和外部横向的交流与沟通;食品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失灵,在危机爆发前期,不能有效预测危机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危机爆发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厉惩处相关的企业和个人。
如果各级食品监督和质量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很多食品危机事件的发生。
如果这些监管部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奶粉事件如果发生在资质差、不太有名的中小企业,也许影响并没有如此之大。
在一个市场还不规范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一些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相对而言也是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
这次三鹿奶粉事件之所以让人们如此的震惊,是因为涉及的企业是名牌企业,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这是人们难以接受的。
这正是由于政府在制定制度时缺乏科学的论证而造成的制度失误。
起码有三点政府是没有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消极方面,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作出损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免检制度正是让这些企业和个人有空子可钻。
另一点是企业的质量保证只能证明过去和现在,不可能用一个制度确保今后的质量,免检产品及其企业的确定是从企业的资质、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以及企业产品过去的信誉等等方面严格考核而确定的,这一点一般不会存在问题,问题在于,由这种确定推断出产品和企业的今后,为其质量作保证,在现阶段是不科学的。
第三点就是企业获得免检资格的途径。
有谁能够保证我们的权力主体是绝对的清正廉洁依法办事而无任何的腐败可言?不考虑我国国情,盲目照办国外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就有可能出错。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更暴露出我国质监部门的监督管理过程漏洞百出。
日常监管不到位,习惯于搞运动式的突击大检查;对免检产品及其企业放弃监管,认为这些企业是免检产品的信得过企业,这是认识上的偏差。
而三鹿集团正是由于钻了这个认识偏差的漏洞的空子而脱离监管、昧着良心为非作歹却不为人们及时察觉。
(二)三鹿集团经营价值观扭曲三鹿集团在追逐企业利润最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故意隐瞒质量真相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了社会。
事件发生初期,三鹿集团故意向政府提供不真实信息;在明知所产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后,不但不禁止问题产品出厂,反而继续生产和销售,造成事态严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