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12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12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篇1【从容说课】这是学生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
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
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
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
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
【课时安排】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讲解演讲辞文体知识;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本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初步理解蔡元培其人和他的办学方针。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周恩来
刘备 陶铸 艾青
(1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小结本课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 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 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 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 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 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 ,更是一座学术思 想的高峰.
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
孑jié 民。伟大的爱国主义
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
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
有《蔡元培教育文选》、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关于作者和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中
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12年5月改名为北 京大学。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jié 民,绍
■ 赏对联,猜名人。
(1)纵马驰欧亚,弯弓射雁雕。 成吉思汗 (2)一代文章推《子夜》,毕生心血似《春蚕》。 茅盾 (3)一代悲歌成国史,满腔忧愤铸诗魂。 杜甫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 (5)铁血空流,三字罪罗千古恨; 金牌难拒,十年功废万民嗟。 岳飞 (6)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
整体把握,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诵读课文,思考: 一、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 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明确: 1、抱定宗旨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
二、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 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情景演绎
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 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文稿。 要求:观点明确,有演说稿特点, 不少于400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字音字词:
时阅数载(时间过去几年) 长斯校(主管这所学校) 砥砺(磨炼) 肄业(就学,学习) 指摘( 批评指责) 訾詈( 指责,诋毁,谩骂) 庶(希望)于道德无亏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 姑不具论( 姑且不详细讨论 )
1.说说这篇演讲稿在语言上和结构上各有什 么特点?
语言上:文白混杂,既古朴典雅又通俗易懂。 结构上:总—分—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毛泽东
•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 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 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 由。——周恩来
• “三不主义”——一不做官, 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演讲稿的一般特点:
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2、具有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 3、语言口语化,多用短句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增强说服 力和感染力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蔡长 元之 培演 说
过去的北大: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师大学堂开学
蔡元培是何人?
关于作者
❖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伟大的 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 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 文选》、《蔡元培教育论 著选》等。
•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少计较一些功利,多一点情怀! 端正学习态度,享受学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 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文稿。 要求:观点明确,有演说稿特点, 不少于400字。
3.正当此时,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那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尽量提取原文
语句概括)
①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 ③劝学生敬爱师友; ④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 ⑤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
第一讲大学之道《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砥砺德行
• • • • 着眼于品行 必要性——败德毁行之事 重要性——关乎国家兴亡 责任和目的——以矫颓俗
敬爱师友
• 敬爱师友——以整校风 • 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勉励,共同 提高,是建设良好校风必须具备的 条件。端正学风,改善 校风,就是为培养 学术研究新风气 创造条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一、蔡元培与北大
• 1、蔡元培:(1868-1940年3月5日)
•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Hale Waihona Puke • 2、北大发展历程 • 北京大学,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 • 第一任校长为严复
• 1916年 12月26日,蔡元培被总统任命为 北京大学校长。
• 3、蔡元培对北大的革新 • • • •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 (1)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 • (2)重整校风。 • (3)实行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 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
二、课文内涵分析
• 针对现实,对北大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 望: • 抱定宗旨 • 砥砺德行 • 敬爱师友
抱定宗旨
• • • • • • • 大学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针对的现实是: 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 对于教员,则不问 其学问之浅深,惟 问其官阶之大小。
课件9: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 切磋.( )
答案:(1)①yì ②mǐ ③zǐ lì ④què ⑤xù ⑥zī ⑦bì ⑧yú ⑨guǐ ⑩yě ⑪fū yǎn ⑫cuō
结构图解
重点突破
1.读罢全文,你从文中看到北大当年存在着怎样的腐 败现象?
参考答案:(1)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 做升官发财的阶梯。因此,平时敷衍塞责,放荡游玩, 考试时则突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 寡。 (2)因为热心做官,很多学生对于教师,不问其学问深 浅,只问其官阶大小。官阶大者,特别受欢迎。
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 “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专业性会议、学 校、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 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 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演讲稿 的要求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 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可听。
(3)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教授者甚 少。 (4)有些学生,不重视道德修养,沾染了社会的恶劣风 气,不自觉砥砺德行,被人看不起。
2.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 一个怎样的核心内容?为什么? 参考答案: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 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即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 行。首先,蔡先生批判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 劝告学生要抱定正确的宗旨,要以专心求学的态度读 书,不可抱有做官发财的梦,以致误己误人误国。这 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知识分子。
作者先提出分论点,认为风俗关乎国家兴替,非同小可,然后提 出另一个论点,肯定大学生是“卓绝之士”,定能不为流俗所 染,能洁身自好,然后要求大学生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这其中 有一个推理过程。
必修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 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 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 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 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 资历,找靠山。
关于立志、道德、交往的名人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志不强者智不达。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墨翟 陈涉 王勃 孔子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
周恩来 刘备 陶铸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9)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艾青
‖小结
抱定宗旨
性质 背景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乌烟瘴气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 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 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 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 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 误国家。是误人也。 “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写作演讲辞需注意:
• 1、要弄清演讲的目的。 • 2、要弄清听众。 • 3、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 • 4、结构要清晰,论证要层层展开。 • 5、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又节奏。
‖生词注音
数(shù)载(zǎi ) 干(gàn)禄( lù ) 提携( xié) 肄( yì )业 孜孜( zīzī ) 造诣( yì ) 店肆( sì ) 沦丧( lúnsàng ) 訾( zǐ )詈( lì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完美版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 孑民,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 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教 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 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 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 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 的策源地。
然而蔡元培却也因此而开罪了政府,当时就 有人说要烧北大的房子,杀北大学生,有的 则要“以三百万金收买凶手刺杀蔡元培”。 蔡先生只好选取择了辞职,一纸启事写道: “我倦矣!……我欲小休矣。”经过《北京 大学日刊》发出后,北京各中等专科以上的 校长全部向政府提出辞呈,与蔡先生同进退。 辜鸿铭则在挽蔡会议上说:“校长是我们学 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这成为二 十世纪中国人文历史上最值得回味的一幕。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 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 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鲜不为流俗所染。
针对性-----切中时弊
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
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革除时弊的改革精神 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 正大学。他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延请陈
成语 • 问心无愧 • 束之高阁 • 责无旁贷 • 以诚相待 • 刮目相看
孜孜以求 以身作则 无动于衷 开诚布公 终南捷径
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 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 己的感想。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殷切期望 语重心长
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 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上课用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 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 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 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 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 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 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 就能实现理想。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就职演说是指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 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 或者对听众提出要求。
作为新任校长,他会说些什么?
影片中的把课文中哪些话改编了, 使之更通俗易懂?
近年来,演讲稿备受高考重视。
2019年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德珩(héng)
那时在学生中还流行一种坏风气,就是“结十兄 弟”。何谓“结十兄弟”?就是十个气味相投的 学生结拜作兄弟,毕业后大家钻营作官谁的官大, 其他九人就到他手下当科长、当秘书,捞个一官 半职,“有福同享”。这个官如果是向军阀或大 官僚花钱买来的,那么钻营费由10人分摊。这样 的学校哪能出人才?只能培养出一批贪官污吏!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2020年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二. 教学目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1. 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理解作者的和平斗争主张,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3. 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奋斗。
三. 教学重难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我有一个梦想》1. 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2.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 知识分析:《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讲辞,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段。
2. 把握结构(1)开篇(2)⎪⎪⎪⎪⎪⎪⎩⎪⎪⎪⎪⎪⎪⎨⎧⎪⎩⎪⎨⎧⎪⎩⎪⎨⎧⎩⎨⎧敬爱师友责任:力矫颓俗重要:关乎国家兴替必要:有败德毁行之事砥砺德行危害国家贻误学生反面:志在做官正面:大学性质之要求抱定宗旨:求学问以三事为诸君告.3.2.1(3)两个工作重点⎩⎨⎧添购书籍改良讲义3. 写作特点(1)语言恳切,热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2)多用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我有一个梦想》1. 整体感知这篇演说蕴涵了作者奔涌的激情,它以磅礴的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2. 把握结构(1)(1~4)指出集会的原因。
(2)(5~16)提出斗争的要求和设想。
(3)(17~32)具体提出梦想的内容。
3. 写作特色(1)恰当运用修辞。
(2)文章在语言表述上极富特色。
【典型例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肄业(y ì) 正轨(gu ī) 弭谤(m ǐ) 相勖(x ǜ)B. 会晤(w ù) 訾詈(z ǐl ì) 能裨使用(p í) 稽查(j ī)C. 宗旨既乖(gu āi ) 当轴(zh îu ) 敷衍(f ūy ǎn ) 商榷(qu è)D. 潦草(li áo ) 塞责(s āi ) 鲜为人知(xi ān ) 潜修(qi ǎ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敷衍四年,缭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活动于社会。
B.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C. 故必有卓决之士,以身做则,力骄颓俗。
D. 将来典藉满架,自可旁稽搏采,无虞缺乏矣。
3. 下列关联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1) 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其造诣,容有底止。
(2)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 必有以励人。
A. 旨 那么 虽 更B. 旨 则 因为 所以C. 如果 则 故 更D. 如果 那么 虽 更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思德已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代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B. 在奥运会110米跨栏决赛中,刘翔首当其冲,第一个到达了终点。
C. 高原上,战士们在这里炒沙做饭,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
D. 他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
5. 下列句中标点运用正确的是()A. 如今的二七纪念塔已经变“矮”,为高楼大厦所拥抱。
郑州的巨变,有力地印证了邓小平同志的至理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B. 这一阵子闹哄着文人“下海”,朋友见面,不出三句话准问:“怎么着?你下去没有。
”我不得不如实禀告:“我不敢下。
”C. 认准一个目标,只要它有意义、(尽管可能是自以为)有乐趣,就矢志不移地追求下去,哪怕清苦,哪怕不为人理解。
D. 企业家出资“炒星”,为的是更大的利益和广告效益;记者“炒星”,为的是新闻的“所谓轰动效应”;青少年追星赶星,不过是“狂潮”的表面泡沫而已。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因此我想,世间诸多复杂的事物,其实是极简单的。
人类善于将简单的事物,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制造出无数的复杂来,使后来者多有迷失,弄不清真面目。
面对复杂的事物,我们迫切要做的,找到一条简单而实在的途径,简单到只需要一条进入的路,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进,该更容易到达些罢。
A. 因为以至应该乃是B. 也许以至或许才是C. 因为以致应该才是D. 也许以致或许乃是7. 下列每组句中上下句衔接得好的语句是()①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
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这种落后的工艺。
②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
对于这种落后的工艺,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
③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吴天祥的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们,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达敬佩之情。
④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在场的人们被吴天祥的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达敬佩之情。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8.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赡养父母的义务。
(2)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费尽心力各种有关资料。
(3)很多学生能力差,遇事爱冲动,是最让人担心的问题。
A. 推脱收集自治B. 推托搜集自治C. 推脱搜集自制D. 推托收集自制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如果你真心相助,那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如果有什么三心二意的话,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B. 近日,竟出现了为区区二元五角钱,游戏室老板杀害三个小学生的震撼人心的事件。
C. 王强不知体育馆往哪儿走,急忙向路边人问路,一连问了三次,那人都三缄其口,不加理会。
D. 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10. 填入下列句中最适当的一句是()命运,其实是公平的。
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收获的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D. 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11. 节选的这部分文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2. “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这句话中“这个梦想”和“美国的梦想”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13. 最后一段中“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句子中的“刺耳的争吵声”和“优美交响曲”分别指什么?答案及分析:1. C析:A. 轨guǐ;勖xù B. 裨bì D. 塞sè;潜qián;鲜xiǎn2. B析:A. 缭——潦 C. 决——绝;做——作;骄——矫 D. 藉——籍;搏——博3. C析:根据句间关系及关联词的协调一致思考。
4. A析:B.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C. 炒沙做饭:比喻白费力气,劳而无功;D. 挥洒自如:指写作诗文,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
5. A析:B. 把问号改为逗号,“没有”后用问号;C. 中顿号放在括号后面;D. 中“狂潮”去掉引号。
6. D析:“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以至”是“从而达到”之意。
最后一个空应含轻微转折语气,故选“乃是”。
7. C析:②承接得紧,语言顺畅;④主语保持一致。
8. C析:推脱:推却、推辞,侧重强调责任、事故与己无关。
推托:借故拒绝,重在强调委婉拒绝不肯接受。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到处寻找并使聚集在一起。
自治: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自制:克制自己。
9. A析:B. 褒义词,不能贬用;C. 比喻说话谨慎,“三”不是具体的次数;D. 指多余的东西。
10. D析:从文句看,三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命运”“它”“它”,而“它”指代的就是“命运”,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收获的也最多”,显然不可能用“命运”作主语,那么只可采用兼语的形式体现动作的主动者,因此,根据主语一致性的要求,故选D。
11. 一连使用了6个以“我梦想有一天”开头的排比句式,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畅快淋漓地从正面表达自己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气势磅礴,雄劲有力,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析:把握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与选文实际相结合答题。
12. “这个梦想”是指黑人和白人一样都能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美国的梦想”是指一个通用的口号,即美国所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
析:从一组排比句中提取重要信息。
13. “刺耳的争吵声”指种族歧视造成的民族矛盾。
“优美交响乐”指各族人民平等、自由、团结、和谐。
析:整体感知全文,总结主旨。
【模拟试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肄业()(2)冶游()(3)敷衍()(4)贻误()(5)砥砺()(6)切磋()(7)訾詈()(8)商榷()2. 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项()A. 肄业聘请颓俗预科毕业刮目相看终南捷径B. 造诣冶游敷衍问心无愧指摘腐败孜孜以求C. 塞责砥砺沦丧容有底止束之高阁风俗日偷D. 颓俗商傕干禄触目皆是责无旁待开诚布公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心头,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