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追随

合集下载

我是董事长的兵,永远追随您的说说

我是董事长的兵,永远追随您的说说

我是董事长的兵,永远追随您的说说
1.我永远都是董事长的兵,我将永远追随您!
2.我曾经是一个兵,现在仍是一个兵。

战友情深,亦师亦友,融入血液里的军魂与忠诚,作为董事长的兵,我将永远追随您!
3.我是董事长的兵,永远相信、永远追随、永远支持董事长,越努力,越幸运,越优秀。

4.我是董事长的兵,董事长加油,我永远追随您。

5.砥砺前行路,共赢创未来,成就您我他。

感恩一路有您,我是董事长的兵,远跟随董事长一路前行不掉队。

6.董事长您放心,作为您的兵,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永远跟随您。

7.如果没有董事长的关心,没您的帮助与支持,我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所以我永远是董事长的兵,永远追随您
8.您的栽培和指引,在我生活里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灵,使我的生命有了光彩,我永远是董事长的兵,我将永远追随您。

徐鲁这篇文章的永远追随读后感

徐鲁这篇文章的永远追随读后感

徐鲁这篇文章的永远追随读后感
徐鲁的《永远追随》这本书讲了红军路过他们家的时候,把他们家最珍贵的驴给借走了,借走了之后就一直没有还他和他的朋友寻找红军。

在寻找红军之后,看见了红军打湘江之战的全部过程。

看到了红军,为了人民无私奉献。

通过这本书,我想到了,如果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如果没有红军,没有共产党,我们就生活在国民党水深火热之中,压迫在地主的统治下变卖自己的劳动能力。

虽然共产党的初期的时候,人们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大大的改变,我们00后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在几十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旧时代社会,不断被外国势力入侵,不过我们现在强大了,我们变得富裕了,人们变得更加幸福了。

科技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下一代的接班人,让国家更加强大,不再受外国势力的入侵。

《永远追随》作品简介及主要内容

《永远追随》作品简介及主要内容

《永远追随》作品简介及作者简介作品简介:《永远追随》是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作家柳建伟精心创作的儿童文学新作,该书以长征为题材,弘扬了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

两个少年与他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重要的生存基础和的快乐来源是一头漂亮的驴子。

红军长征经过他们的家,在由疑惧到信任的数日相处之后,撤离时红军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

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进入红军长征途中为惨烈的湘江之战的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情感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和无私……作者简介:柳建伟,男,河南南阳人,1963年生。

1983年大学毕业,先后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工学学士、文学硕士。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现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有各类文学作品八百余万字面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百日危机》《寂寞英雄》,中短篇小说集《苍茫冬日》《上校的婚姻》,评论集《永垂不朽的婚姻》,纪实作品《红太阳白太阳》《日出东方》,电影剧本选《七兄弟》《天堂的桥》等。

担任编剧的影视作品有电影《惊涛骇浪》《惊天动地》《飞天》《兰辉》,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石破天惊》《爱在战火纷飞时》《桐柏英雄》《开国》《东方红》等。

文学作品所获主要奖项除茅盾文学奖外,还有冯牧文学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庄重文学奖、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编剧的影视作品曾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解放军文艺大奖、国际版权组织金奖等大奖。

《永远追随》阅读

《永远追随》阅读

《永远追随》一.阅读导航《永远追随》是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作家柳建伟精心创作的儿童文学新作,该书以长征为题材,弘扬了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

两个少年与他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重要的生存基础和的快乐来源是一头漂亮的驴子。

红军长征经过他们的家,在由疑惧到信任的数日相处之后,撤离时红军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

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进入红军长征途中*为惨烈的湘江之战的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情感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和无私……二.作者介绍柳建伟,男,河南南阳人,1963年生。

1983年大学毕业,先后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工学学士、文学硕士。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现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有各类文学作品八百余万字面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百日危机》《寂寞英雄》,中短篇小说集《苍茫冬日》《上校的婚姻》,评论集《永垂不朽的婚姻》,纪实作品《红太阳白太阳》《日出东方》,电影剧本选《七兄弟》《天堂的桥》等。

担任编剧的影视作品有电影《惊涛骇浪》《惊天动地》《飞天》《兰辉》,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石破天惊》《爱在战火纷飞时》《桐柏英雄》《开国》《东方红》等。

文学作品所获主要奖项除茅盾文学奖外,还有冯牧文学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庄重文学奖、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编剧的影视作品曾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解放军文艺大奖、国际版权组织金奖等大奖。

三.精读赏析故事讲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湖南省嘉禾县香花岭镇的镇外住着一户开豆腐坊的人家。

家中有祖孙三代四口人,老奶奶陶柳氏、腿有残疾的儿子陶家驹、13岁的孙子陶百川、12岁的外孙周三才。

永远追随不抛弃的成语

永远追随不抛弃的成语

永远追随不抛弃的成语
1、一路同行:人生路上,有着一份无私的友谊,不管你走到哪里,对方也紧紧地跟随着你,随时都可以照亮你前行的道路,永远不抛弃你。

2、心心相印:心与心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就像印在一起的心形一样,永远不抛弃。

3、天长地久:时间无情地流逝,但是爱情却可以永远存在,它相信爱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远不抛弃。

4、患难与共:相遇在患难时,才能看到彼此真实的一面,在患难中,你们可以一起携手前行,永远不抛弃。

5、忠孝两全:家庭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家族之间的爱可以维持很久,家人之间的情义会一直延续,永远不抛弃。

6、友谊长存: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感情,它可以支撑两个人渡过艰难的日子,可以走过无数的沧桑,永远不抛弃。

7、海誓山盟:山水之间,两个人许下一份不可更改的誓言,让彼此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不抛弃。

8、永不分离:当你紧紧拥抱着某个人,你会感受到他的温暖,你也会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他永远不抛弃你。

9、死生契阔:有一种情感可以超越生死,有一种爱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们之间的契约永远不抛弃。

10、真知灼见:有着一份心灵的深处的认识,它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可以静静的守候,永远不抛弃。

永远追随读后感

永远追随读后感

永远追随读后感《永远追随》读后感。

《永远追随》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加布瑞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笔而广受好评。

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庭和命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被其情节和主题所感染,也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小说的主题之一是爱情。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经历了许多关于爱情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不仅要面对爱情的甜蜜和幸福,还要面对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情的复杂和多样性。

爱情不仅是甜蜜的,还有着许多无法预料的困难和磨难。

但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让爱情变得更加强大和珍贵。

小说通过爱情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美好,也让我们思考了许多关于爱情的问题。

另一个主题是家庭。

在小说中,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之一。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让人深受感动。

同时,家庭也是主人公们成长和成熟的地方。

小说中的家庭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小说通过家庭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了许多关于家庭的问题。

最后一个主题是命运。

在小说中,命运是主人公们无法改变的力量。

主人公们经历了许多命运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不仅要面对命运的无情和残酷,还要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无助。

小说中的命运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命运的力量和无法预测性。

命运是我们生活中无法改变的力量,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和考验。

但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小说通过命运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了许多关于命运的问题。

通过阅读《永远追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爱情、家庭和命运的重要性。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精湛文笔,还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人生的问题。

我相信,《永远追随》将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它将会激励着我们前行,永远追随着爱情、家庭和命运的脚步。

永远追随读后感800

永远追随读后感800

永远追随读后感800《永远追随》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时间和命运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美的文字风格而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完《永远追随》后,我深受其感染,对书中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弗洛伦蒂诺的年轻人。

他爱上了一个名叫费尔米娜的女孩,但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两人并没有在一起。

尽管费尔米娜后来嫁给了另一个人,但弗洛伦蒂诺却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他对她的爱情始终如一,直到最后两人在年老时重新相遇。

小说通过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探讨了时间、爱情和命运这三个主题。

在小说中,时间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它不断地推动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爱情则被描绘成一种永恒的情感,它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命运的安排下找到彼此。

命运则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预测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们在一瞬间失去一切,也可以让人们在另一瞬间重新拥有一切。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这三个主题所触动。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愿望而停止,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努力而改变。

爱情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它可以让人们在命运的安排下找到对方,也可以让人们在一瞬间失去对方。

命运是一种无法预测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们在一瞬间失去一切,也可以让人们在另一瞬间重新拥有一切。

在小说的结尾,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终于在一起了,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最终得到了永恒的守护。

这个结局让我深受感动,我相信爱情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命运的安排下找到对方。

同时,我也意识到时间和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永远追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小说,它通过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探讨了时间、爱情和命运这三个主题。

永远追随 读后感

永远追随 读后感

永远追随读后感《永远追随》是一部由中国作家亦舒创作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李蔷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一个智慧、独立、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

这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情感真挚,读后令人深受触动。

故事的主人公李蔷是一个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孩,她的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高,一切都按照他们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然而,李蔷并没有因此骄纵,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规划,并始终追求真爱。

在她的人生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却从未放弃她的追求。

她坚定地追随着自己的梦想,不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她都一直努力奋斗,直到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智慧、独立的女性形象,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罕见的。

作者通过李蔷的思考和行动展示了一个真实、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不依赖别人对她的期望和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进行选择。

她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在事业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她的坚持和努力让人敬佩,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此外,本书还揭示了家庭和个人关系的复杂性。

李蔷的家庭富有,但失去了真正的温暖和关爱。

她的父母只关心她的学业和婚姻,却忽略了她内心真正的需求。

然而,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的好友和男朋友都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给予了她支持和鼓励。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

通过阅读《永远追随》,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作为一个女性,我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规划和追求,不受别人的期望和要求的影响。

我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家庭和个人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我们应该真正关心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别人。

总之,《永远追随》是一部令人深受触动的小说。

通过描绘主人公李蔷的成长历程和她追随梦想的坚持,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个智慧、独立的女性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追随,不离不弃——我与新教育这些年初次结识新教育,是在2011年3月份。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许新海老师教育随笔的网页,其中的一句朱永新教授的名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对于许新海老师口中的“新教育”虽是一知半解,但是从他的随笔中,我被许老师的教育激情深深打动,我的心被震撼了。

后来,我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新教育”的材料,整装待发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进行尝试。

起初,由于涉猎比较肤浅,我只能机械的照搬新教育的某些成功做法。

我开始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将自己更多的爱倾撒在孩子们身上。

我和孩子们的关系由师道尊严转变为真心朋友,孩子们更加喜欢我,更喜欢我的课。

看到孩子们身上发生的细微变化,我倍感欣慰,更加坚定了我走新教育实验之路的信念。

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仅仅转变和学生的关系、仅仅奉献自己的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孩子们的表现有下降的趋势,我陷入了困境。

2011年4月,刘校长从河南焦作学习归来,紧接着给我们青年教师做了一次学习报告会,会上刘校长神采飞扬,激情洋溢,当时自己也很疑惑,是什么带给我们校长如此大的转变,让刘校长变得如此有激情、有力量。

原来就是新教育的力量!会上刘校长就给我们介绍了新教育,介绍新教育的宗旨、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和六大行动,随后有让我们观看了河南焦作新教育现场的有关图片和视频。

对于我来说,终于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带着几分疑惑,几分茫然,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最理想的教育,需要有一所最理想的学校,一名最理想的校长,一群最理想的老师和学生。

不过,总觉得“理想”二字还是脱离现实,我还是对新教育朦朦胧胧。

随后,我又读了《新教育》《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三本新教育书籍,使我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我欣喜万分,对于正在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我来说,收获的是希望,是感动。

虽然自己有种种的疑惑,但是朱教授告诉了我“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必须行动起来,要持之以恒,因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我身上不缺乏新教育的激情,为了我五年级的孩子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为此,我在2011年暑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结合学校新教育实验的步伐,我制定了五年级新教育实验计划方案,方案就是行动纲领。

计划方案出来后,我就开始按照方案做新教育实验的准备工作:确定五年级的个性化班名、班风、班号;确立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方案;完成缔造完美教师的初步构想;确定师生共写随笔方式;家校联系的有效方式等等工作。

更而有幸的是,能有机会和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团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聆听了常丽华老师的报告,整整两个小时,常老师用她优美的嗓音、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推广了新教育理念。

如果不是亲耳所听,真的难以想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还真真切切存在着如此敬业、执着、优秀的好老师!“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是常老师的名言,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感动震撼之余让我对新教育更加热爱,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实践,我们小竹林班蒸蒸日上,小青竹们茁壮成长。

我们在营造书香校园、儿童课程开发、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于10月份顺利迎接了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现场会。

在会上,小青竹刘慧平担当导游,小竹林舞蹈队和花样跳绳向来宾展示了舞蹈《奔腾》和《幸福童年,花样跳绳》,同时,我和小青竹们为与会领导展示了晨诵课程,市教研室的领导给予了肯定评价。

在2011年莱芜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上,我被评为“莱芜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这是对我新教育实验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又积极行动起来,在缔造完美教室、构筑理想课堂、整本书共读共写、特长生培养方面,做了更加细致、完善的工作。

一、缔造完美教室1.班级核心价值体系:像竹子一样“弯儿不折,折而不断”缔造完美教室第一步必须确立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为人谦虚而正直。

结合班名和竹子的象征意义,我将竹子这种“弯而不折,折而不断”确立为“小竹林班”精神,精心地播洒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岁月里,让它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班级价值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我想方设法内化班级精神,让每个孩子去认同它,接纳它,并逐渐用这种精神文化引领自己的成长。

第二步就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努力让孩子们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生活。

首先,我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个性化班名、班风、班训、班级公约和班级口号。

班名:小竹林;班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班训:遵纪守律、三思而行;班级公约:做人要正直,做事讲原则,学问讲谦虚,立志有骨气;班级口号:我们是竹林中一棵茁长成长的小青竹,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次,结合我们班的个性化班名,经过和同学们认真商讨之后,与学生以及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起把班级文化环境创设了起来。

班级环境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并时时处处蕴藏着教育、激励功能,用那些醒目的字时时鞭策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班级形成团结、向上的集体。

第三,打造班级发展共同体。

在我和同学们的努力下,建立起了qq群“竹林”和博客圈“福山小学小竹林班的博客”,积极打造小竹林师生成长共同体。

这样不仅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而且加强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方便了和家长们的联系。

2.研发班本课程完美教室的缔造必然要有符合小竹林班成长的班本课程。

朱永新教授说过,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结合学校的地理和人文因素,我们班研发了剪纸艺术、奇石根雕、药材药用功能简介等课程,这些课程实施起来比较容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挖掘福山文化,让福山的孩子们更爱自己的家乡。

此外,我又结合“小竹林”研发了“竹之成语录”、“竹之诗文集”,让学生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领略“竹”文化;结合自己的专业研发了音乐欣赏课程,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2012年春,我又研发了蔬菜种植课程,在学校的实验田里,孩子们自己动手翻土、播种、浇水,播撒自己的希望。

通过课程的开展,孩子们了解掌握种子的成长周期、蔬菜管理技术、果实的营养价值等知识,更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劳苦。

就像朱教授说讲的: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

二、构筑理想课堂:让自主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课堂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一个场所,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

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给我们新的发展生命力和方向,更让我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个问题深深扎进我的心中,特别是在执教一次校公开课时,我的课堂出现了很多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眼泪浸湿了双眼,心中的那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我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了干国祥老师的《构筑理想课堂》这本书,像寻到救命稻草一样,我迫不及待地通读学习这本书。

本书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新教育实验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框架;第二部分论述了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并用一些实例,来解说每一境界的合理性;第三部分以案例方式说明如何在学校和教研组使用这一教育框架,并用三重境界来反思课堂教学。

我如获新生,感慨万千。

结合理想课堂的原则和干国祥老师的指导,作为数学教研组长,率先结合我校的4242小组合作机制和“自主—互动—训练”三段式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出了数学三段式教学模式。

(一)自学阶段。

1、出示自学单(自学单放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低年级的自学单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窗口信息中整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会梳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2、小组交流汇报,全班共同筛选出本节课最有价值的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

(二)互动阶段。

1、生生互动:1)根据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出示学法建议(根据问题的数量,设计相应的学法建议),并由一名学生大声地读出学法建议,然后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展示研究结论,请小老师到黑板上将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和下面的同学进行交流展示。

此过程小老师可以自由提问其他同学,台下的同学也可以向小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

如果台上的小老师遇到困难,可以由本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提示。

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及时的鼓励表扬,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奖励品。

2、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贯穿在生生互动之中和生生互动之后的过程中,教师在启发研讨的同时,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对学生研究获得的知识归纳总结;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并给与学生准确的评价。

(三)训练阶段1、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的习题的设计,要结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一类基础性的练习题,这一类题全体同学都要认真完成。

针对性训练形式可以是火眼金睛辨对错、选择、计算、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先看小组长的训练题目,小组长检查自己的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可以展示做的较认真、准确、有特别方法的学生的训练题目。

2、拓展性训练:这一类题目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趣味性,充分展现分层教学的原则,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一类题目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解决问题,并在黑板上交流展示。

此过程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过程,如果遇到困难,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由学生自己提出可行的问题策略,后在黑板上进行交流展示。

3、总结阶段:“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的末尾,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梳理、整合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

就在前不久“新教育实验校校行”活动中,我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展示了我的数学理想课堂,孩子们在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自主学习,打造了高效、个性的课堂,赢得了观课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从而更加坚定了我构筑理想数学课堂的决心。

三、整本书共读共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朱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是啊,怎样评价阅读对于孩子的意义都不为过。

怎样让孩子喜欢阅读,有效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呢?我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充实图书角,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我利用学校借书、家长购书和学生捐书等方式,将我们班的图书角充实了起来,整合阅读资源,并且在走廊和教室内张贴着随处可见的阅读警句,时刻激励着孩子们。

结合新教育实验推荐书目,重点引导孩子们准备《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秘密花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草房子》这些书,为孩子们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