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打造中国芯片神话

合集下载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一腔热忱倾注“中国芯”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一腔热忱倾注“中国芯”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一腔热忱倾注“中国芯”作者:陈全忠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20年第08期国难思良将。

当美国制裁华为等高新企业,扼住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咽喉时,人们就会想起张汝京这个名字。

他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父”,是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倾尽全力把中国拽进了最尖端技术的芯片赛道。

不到20年时间,中芯国际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芯片制造商。

张汝京在半导体行业沉浮了40多年,5次“再就业”,每一次“从头再来”,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印证着他的拳拳爱国心。

张汝京1948年出生于南京,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去了台湾。

从小成绩优异的他从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工程科学硕士学位、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

之后,张汝京入职美国半导体巨头得州仪器公司,从研发设计工程师干起,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

张汝京在业内素有“建厂高手”之誉,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有能力以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建设出最具规模、员工素质最齐整的芯片工厂。

从1990年起,他带领团队先后在意大利、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参与建厂和管理,每处停留两三年,待工厂步入正轨便离开,走向下一个“建厂循环”。

张汝京建厂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如同师傅带徒弟,他手把手带新员工,强调实操。

例如,与欧洲工厂有较大差距的日本团队,经过张汝京亲自培训,合格率已接近欧洲工厂。

对于员工,张汝京更看重的是做事踏实的品质,而他自己也从来没有领导架子。

共事过的人都谈到,与张汝京一同工作时的氛围“像一个大家庭”。

张汝京另一个有感染力的地方是细心,几乎每个与张汝京共事过的人都会提起这一点。

“每次在电梯里遇到,他都能叫出我的名字,公司里成百上千的人,他几乎可以记住每个人。

”这是不少“老部下”愿意一直追随他的原因。

“你什么时候回祖国大陆去建一座工厂?”一次,张汝京的父亲张锡纶到美国看望他时,问了他这个问题。

张锡纶是我国著名的炼钢专家。

抗战时期,他和妻子主持第21兵工厂,生产了中国90%的重机枪。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1.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领先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涉及从设计到制造的全程产业链。

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2. 联芯科技: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最早的芯片设计企业之一。

专注于射频和模拟芯片设计,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电力等领域。

3. 同方威视: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最大的监控摄像头制造商之一。

拥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产品包括高清摄像头、智能分析芯片等。

4.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是华为旗下的芯片设计子公司。

主要专注于移动通信芯片和物联网芯片的设计,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5. 平安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领先的安防产品供应商之一。

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主要生产安防摄像头、人脸识别芯片等。

6.中兴芯片: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芯片设计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通信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提供芯片产品。

7.显微视讯: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显示器芯片设计企业之一。

主要研发生产高清显示芯片、视频处理芯片等。

8.中科微: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主要从事射频芯片、功率管理芯片的研发和制造。

9.紫光国微: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涉及到模拟芯片、数字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10.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领先的触摸芯片设计企业。

主要研发生产触摸屏控制器、指纹识别芯片等。

这些企业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半导体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做出了贡献。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芯研发历程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中国芯研发历程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中国芯研发历程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程,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终于在2020年成功地完成了自主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操作系统。

这是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成果,也是中国芯片行业从零到一的奇迹。

中国芯研发历程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驱动,勇攀高峰。

中国芯片行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中国厂商在研发这一领域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大力推进国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芯片研发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创新驱动战略,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中国技术人才智慧的集中体现。

中国芯片行业倡导以创新驱动发展,敢于攀登高峰,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坚持走自主可控之路。

中国芯片行业的起点较低,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难以从卡位和市场地位上胜出。

但中国芯片行业始终坚持自主可控之路,不断加强自身研发实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在若干关键领域获得突破。

因此,在中国芯片行业发展过程中,重视自主可控,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关键策略。

三、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国芯片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全球高端技术人才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此提升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例如,在芯片材料制备、封装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中国芯片行业在与国际业界合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由此得到的经验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与国际接轨,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芯片行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芯片产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全球技术开发领域中已经十分突出,中国芯片行业在此方面的努力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中国芯片行业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引领科技进步与环保发展的同步前进,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之,中国芯研发历程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发扬自主可控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中国梦。

“中芯、宏力、华虹”三驾马车拉动中国芯片代工业成长

“中芯、宏力、华虹”三驾马车拉动中国芯片代工业成长

“中芯、宏力、华虹”三驾马车拉动中国芯片代工业成长Peter
【期刊名称】《半导体技术》
【年(卷),期】2004(29)4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中国;芯片代工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作者】Peter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3
【相关文献】
1.AMD涉足嵌入式芯片业务:三驾马车拉动转型 [J],
2."两驾马车"如何拉动中国经济健康成长——投资与消费应实现良性互动 [J], 辛鸣
3.科技铸就中国梦卓越“质”造华虹芯——专访华虹宏力副总裁李琦博士 [J], 潘如丹
4.科技铸就中国梦卓越“质”造华虹芯--专访华虹宏力副总裁李琦博士 [J], 潘如丹
5.拉动中国经济:旧三驾马车到新三驾马车 [J], 李光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芯片的小故事

中国的芯片的小故事

中国的芯片的小故事《中国的芯片的小故事》嘿,朋友!今天来跟你唠唠中国芯片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不,以前咱们国家在芯片这一块,那可真是被人卡脖子。

好多关键的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咱们想要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就得看别人的脸色。

但是咱中国人可不服输!有那么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日夜钻研,不怕困难。

就说华为吧,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搞芯片研发。

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可他们就是不放弃。

记得有一次,研发团队遇到了一个技术瓶颈,怎么都突破不了。

大家都着急得不行,头发都快掉光了。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团结,一起头脑风暴,找资料,做实验。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地突破了那个难题,研发出了属于咱们自己的高性能芯片。

那一刻,整个团队都欢呼雀跃,激动得热泪盈眶。

现在,咱们国家的芯片产业是越来越厉害了。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咱们一直努力,就一定能在芯片领域打出一片属于咱们的天空!《中国的芯片的小故事》亲爱的小伙伴,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些关于中国芯片超有趣的小故事!咱先来说说那个小小的芯片到底有多重要。

想象一下,没有芯片,咱们的手机、电脑、汽车,好多高科技的东西都没法正常工作啦。

以前呀,咱们老是依赖进口芯片,这可不行!于是呢,就有了一群有梦想、有决心的中国人站了出来。

有个小团队,他们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天天埋头苦干。

资金不够,他们就省吃俭用;设备不行,他们就自己动手改造。

有个年轻的工程师小李,为了攻克一个难题,连续好几个星期都睡在实验室里。

他的女朋友都生气啦,说他眼里只有芯片没有她。

还有一次,实验总是失败,大家都有点灰心丧气。

这时候,团队里的老张站出来说:“咱们可不能就这样放弃,咱们代表的是中国芯片的未来!”这句话一下子就点燃了大家的斗志。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成功了!他们研发的芯片性能超级棒,价格还实惠。

这就是咱们中国芯片人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相信未来,咱们的芯片会越来越牛,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中国芯的爱国故事

中国芯的爱国故事

中国芯的爱国故事中国芯片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芯片产业爱国故事的讲述。

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芯片产业一直面临着技术壁垒和依赖进口的困境。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抱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的爱,努力推动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为了突破技术壁垒,中国芯片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建立了科学研究机构,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并与海外知名的芯片企业进行合作。

中国的科研团队致力于攻克核心技术难题,不断提升芯片的制造工艺和性能。

与此同时,中国芯片企业也在积极与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开展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

他们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制造工艺的研究,提高了中国芯片的国际竞争力。

许多国内企业也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

在国际技术竞争中,中国芯片产业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然而,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的辛勤努力和创新精神。

当他们面临困难时,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付出不仅为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突破,也为我们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和可贵之处。

中国芯的爱国故事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一直以爱国为荣,为国家发展努力奋斗。

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兴起,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中国芯片产业的爱国故事仍在继续。

我们相信,在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的努力下,中国芯片产业将继续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的信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芯的爱国故事将继续书写,成为时代发展的一部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力量和智慧。

毛蔚打造“中国芯”,打破西方国家的光芯片垄断

毛蔚打造“中国芯”,打破西方国家的光芯片垄断

17岁夺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打破26年来没有女生获得这项赛事金牌的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才女”毛蔚1978年出生在江苏启东一个普通家庭。

她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毛蔚就读的启东中学是当地有名的“学霸中学”,而她又是学霸中的学霸。

从初中开始,她就被多个学科老师指定为竞赛选手,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化学等学科竞赛。

而毛蔚的梦想是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当时好多人都认为她异想天开,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理科适合男孩子,女孩缺乏理科思维。

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是中学生物理最高规格的比赛,很多智商超高的男生都无缘参加,毛蔚能有这本事?但毛蔚不信邪,上高中后对物理更加痴迷,成绩也在班级遥遥领先,被同学们称为“异类”,也理所当然成了学校参加全国物理奥赛的不二人选。

1995年,毛蔚从选拔赛开始,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国2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前25名,赴北大附中全国理科实验班学习,并参与角逐仅有5个名额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入选资格。

经过数月废寝忘食的学习,毛蔚成功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1995年7月7日上午8时,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考试开始。

只有17岁的毛蔚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5位选手展开激烈竞争。

通过理论计算题和实验题两轮角逐,毛蔚不但夺得金牌,还斩获一等奖第一名,以及总分最高奖、女学生成绩最佳奖等大奖,结束了26年来没有女生获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历史!也正因如此,她获得了“世界第一才女”称号。

放弃百万年薪回国,她要帮助祖国打破西方国家在光芯片领域的科技垄断参赛归来,毛蔚收到了清华大学的破格录取通知书,攻读电子工程系物理与光电子技术专业。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毛蔚赴美留学,就读17岁代表中国夺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打破26年来没有女生获得这项赛事金牌的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才女”。

从美国加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她拥有了一份年薪百万美元的工作,但为了提升我国芯片技术水平,她毅然舍弃一切回到祖国——毛蔚:打造“中国芯”,打破西方国家的光芯片垄断□文/图王洁毛蔚在学术会议上发言22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中国芯片的故事

中国芯片的故事

中国芯片的故事“哎呀,我的手机又卡了!”我忍不住抱怨道。

今天是周末,我正在家里开心地玩手机游戏,可这手机老是卡顿,真让人扫兴。

我气鼓鼓地去找爸爸,“爸爸,这手机怎么这么卡呀,玩个游戏都不顺畅!”爸爸笑着说:“这可能是手机的芯片不太好啦。

”“芯片?芯片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

爸爸拉着我坐在沙发上,认真地说:“芯片就像是手机的大脑,它很重要呢。

如果芯片不行,手机就没办法好好工作啦。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们中国的芯片怎么样呀?”爸爸想了想,说:“中国的芯片呀,一直在努力发展呢。

”这时,妈妈也走了过来,听到我们的对话,她说:“对呀,中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芯片呢,可不容易了。

”我更加好奇了,“为什么不容易呀?”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研究芯片需要很高的技术和很多的时间呀,就像你学习知识一样,要一点一点积累。

”“哇,那他们好厉害呀!”我惊叹道。

爸爸接着说:“是呀,他们为了让我们国家的芯片更强大,付出了很多努力呢。

你想想,如果我们自己能造出很厉害的芯片,那我们的手机、电脑这些不就都更棒了吗?”我眼睛一亮,“对呀对呀,那以后我玩游戏就再也不会卡了!”大家都被我逗笑了。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研究芯片这么难,他们会不会遇到很多困难呀?”爸爸点点头,“当然会啦,但是他们不会放弃呀,就像你遇到难题也不会轻易放弃一样。

”我用力地握了握拳头,“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放弃!”妈妈笑着说:“好呀,那你可要好好学习哦。

”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为中国的芯片事业出一份力。

我仿佛看到了未来,中国的芯片超级厉害,我们的科技也超级发达。

哎呀,那该有多好呀!中国芯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故事吗?我相信,中国的科学家们一定能创造出更厉害的芯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重要 的 目标是 ,上 海市政 府想
工程师 以后 成了推动 台湾半 导休 发展 大 的诚 意 , 但能拍 板的官员却 不在 , 而 把 张江科技 园 ,发展成 为中 国规模最
的重要力 量。
到上海考察 时 ,上海 市政 府 的主要 领 大 ,水平 最先进 的集 成电路 产业基地 , 导都在 , 从市长到几个副市长 . 市长还 带中芯 的考察人员 到浦 东观看搞 集成 继而成为 世界主要集 成 电路产 业基地
的时机 到来 了,他 过去的 同事 也鼓励 他回 中国发展半导 体产业
在这种想为中国做点事的激励中, 张汝 京带着 打造芯 片神话 的梦想 ,开 始在 中国各地考察 , 他们先 后在北京 、 深圳 、 苏州 、 无锡等地考察过 , 每个地
方都有优势 。 但 中芯最后选 择在上海 投资 ,其 中有佣然 因素也 有必然 因素 ,中芯在
入驻上海

导体德 州仪器公司 工作 了2 0多年 ,他
在意大 利、 加坡 日本 、台湾等地建 新 造过 半导体公 司。 张汝 京在 德州 仪器 公 司工作 时 ,
片空旷 的 田野里 ,出现 了一 幢
蓝色的玻璃幕 墙大楼 ,中芯 国 际集 成 电路制造 ( 上海 ) 限公 司。 公司于 有 该 20 年 9 2 01 月 5日对外发 出宣告 :中芯 第一片 8 英寸02 微 米的芯片已上 线生 .5
O 四个半导体厂 ,成为推动 台湾半导体 在 中芯公司 的背后 .还有一 个 1 多人 也没有 为上海高 科技的 发展 ,培养 出
产业发展的 巨人。在全球他为 德州仪 组成 的顾 问团 ,也在 为 中芯到 中国太 创新 的企业家 。当新 经济带 来 了新 的
器公司盖了7 个半导 体厂 , 可以说他 是
导体 公司 ,1 0年前他来到 台湾建半导 体 公司时 , 0 微米 的芯 片技术带到 将 . 5
7 8
蛆 鼻 MO E l 20 年 3 N YCt 02 月 i  ̄
维普资讯
了台湾 , 培训 了 30 0 多名 工程 师 , 些 其 他城市考察 时 ,对方 虽然表示 了很 这
世大却在 张汝 衷不知道 的情况下 ,被
台湾最大的积体 电路公司收购 世大被收购 后 ,在半导 体行业执 着开拓了 2 多年的张汝京 ,开始把 目 o 光 投向 中国大 陆 ,其实在 离开德州仪
器公 司后 , 张汝京就想为 中国做点事 , 这 个想法 一直 他在心 中激荡 ,而现在 世大被 收胸 .他觉得 到 中国大 陆创 业
到 日本 、 大利 、 意 新加 坡等地建造过半
这种宣告 预示着 中芯将 要在这 里
Hale Waihona Puke 打造出中 国最 大的半导体 公司 .并 随 之开拓 出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 半 导 体技术 ,进 而与世界顶尖 的半导 体
口 本 刊记者 张 华侨
公司站在 一起 。 中芯公司 副总经理谢志 峰告诉 记 者 :中芯总裁 张汝京在美 国最大的半
20 年 3月 M研 日 a● I睇 02 -
7 9
维普资讯


g t q-g t _


. 一 _l 一 _一
持 .而上海本地 的企业在 技术 人 才
资本等方面 ,都不足 成 为开拓 高新 技术 产业 的主流 。
当英特尔 日立 摩托罗拉 德州
产。
他 的老板科 比是 世界上集 成 电路 的开 创人 , 曾获得诺 贝尔奖 。 位集成 电路 这 行 业的顶尖人物 ,对张 汝京在 半导捧 行 业的发展有极 大 的影 响 ,使 他完成 了从半导体技术 的开发 到一个优秀管 理 角色的转变 ,同时他领悟 了芯片核 心技术 与这个行业 的竞争精神 。 在 德州仪器 公司工 作期间 ,他还
盖半 导体 厂的高 手。
陆投资 半导体产业提供 咨询 。
而在上海市 政府那边 ,也急需要
产业 时 ,上海传 统 的制造 业不但难 以
适 应市场的竞争 ,而且一 些企 业还 路
但他 内心总想为 中国做点事 ,想 像 中芯这样有 实力 的 公司 ,来上海 投 人亏损局面 。 在 中国建第一个半导 体公 司,把 世界 资 半导体产 业 ,因为半导 体是一 个国 最先进 的半导 体技术 带回 中国 ,让 中 国在半导体 技术上 不再 受跨 国公 司的 翩约 。 在 离开了给 自 己一 生带来 重要影 响的德州仪器公 司后 ,张 汝京回到 台 湾创 办 了世大半导 体公司 。当世大在 张汝京满怀激情的打造 中迅速发展时 , 面对这 种局面 ,上海 市政府 急需
维普资讯
他 们放弃 了在 国外集 累 了 1 0多年的资历 ,优厚 的待 遇 市值上亿元的股票等 ,来到 中芯从头开始 。他们 的故 事里 有创新 冒险 开拓 , 他们 的故事里都有 同样的梦:那 就是 希望在 中国大 陆开创出新 的 巨大 有前景的半导体 市场 .改变大陆与国外在半导体技术发展 上落后 的局面 。
之一
19 年他 又来 到台湾 , 94 协助德基 建半导体厂 , . 微米的技术交给了 将0 5 3
台湾 ,这进一步地 推动 了台湾 向半导 电路产业的基地。
然而 上海是一个 以制造业 为主的
体技术的 发展 。 9 1 卯年 , 张汝京再次 回 台湾 ,筹建世大集成 电路公司 。
仪器 等公司, 芯片 集成 电路行业向 在 全球市场扩 张时 ,中国芯 片业 却刚开
回到台湾后 ,中芯公 司的高层人 城市 ,传统的 制造 业还主 导着 这个城
员展开 了讨论 , 为上 海具有 良好的 认
市的经 济发展格局 ,这种庞大 的制造 业压 抑 了上海 人 的创新 与 冒 险精 神 ,
在 l 年 内,他 三次到台湾 ,建 了 投资环 境 .适合搞半 导体产业 。此外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