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区别
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的比较研究

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古希腊神话故事是世界文学史中的两朵奇葩,中希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是两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得出中希神话中女性形象形成差异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化。
标签:中国;希腊;女神一引言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它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产,是人类蒙昧时代的童话,其中蕴含着我们人类祖先的美好憧憬。
中希两国神话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两种神话,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文明之源。
神话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
二中希女神的相同之处(一)女神的起源世界和人类的起源都与女神有关,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还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都担任着传承后代的使命。
人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因而古代女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并且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地位最显赫者莫过于女娲,她抟土造人和补天的传说流传至今。
最早的西方神话与大地母亲该亚有关,她生于混沌之中,随后生下了天神乌拉诺斯,并与他结合,生下了克拉诺斯等巨人。
接着她又哺育了万物,使整个世界热闹起来。
后来她帮助克拉诺斯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使克拉诺斯成为第二代天神,以此一直延续下去。
(二)女神的功能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她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本领,有着自己掌管的领域,这些神祗的功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及自然万物都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人类眼中,神是无所不能的,人们非常敬重和崇拜神。
三中希女神的不同之处(一)女神的数量在中国神话中,女神的数量并不多。
女娲可以被称作是中国女神中最重要的一位,关于她的神话传说至今流传。
但是在中国,除了女媧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为数不多的传奇故事之外,很少再有与女神相关的神话传说了。
与中国神话不同,希腊神话中有很多重要的女神,古斯塔夫在《古希腊神话》一书中描述了大量的女神形象如:地之母——盖亚、奥林匹斯诸神天后——赫拉、智慧之神——雅典娜、农业之神——德墨特尔、爱神——阿芙狄罗忒、月亮与狩猎之神——阿耳忒弥斯以及命运之神——缪斯等等。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吴童
【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3)005
【摘要】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吴童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 [J], 吴华群;张西虎
2.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比较研究 [J], 李艳梅;白雪晖
3.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 [J], 宋皓
4.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以《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为例 [J], 刘倩
5.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伦理精神比较研究 [J], 陈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和希腊神话的差异

中国和希腊神话的差异2019-07-26摘要:神话作为传承⽂化的途径,是彰显⼀个国家或地区⽂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世界最古⽼的两⼤民族,中国和希腊的民族特性存在诸多的不同。
本⽂从产⽣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上分析了两国神话的差异,并就⼥神的差异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差异;⼥神神话并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是真实⽣活的反映。
⾼尔基对此也曾指出:“⼀般来说,神话乃是⾃然现象,对⾃然的⽃争,以及社会⽣活在⼴⼤的艺术概括中的反应。
”神话传说是⽤⼀种荒诞的⼿法记录的某种真实的事件。
我们总能在神话中找到⼀些历史的痕迹,它们是真实的,同时⼜完全不是真实的。
这在于神话中的神通常是理想化了的⼈。
不同的神话形象源⾃于不同民族间的⽣活及⽂化形式的差异。
中国和希腊是东西⽅⽂化的代表,虽然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隔万⾥,但在⽂化上却有着相通之处。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神的地位,这不仅能反映两国⼥性在真实⽣活中的地位,更能反映不同古⽂化的不同⽂化背景。
⼀、神话差异的原因中国属于⾃发性强的独⽴起源的第⼀代⽂明。
中国神话的产⽣⽐希腊神话要早很多,神话的⾃发性强;⽽希腊则是属于继承性强和派⽣型的第三代⽂明,神话产⽣较迟,历史化较短,⼏乎所有的神名都是从埃及传⼊希腊的。
同时,它还吸收了迈锡尼、巴⽐伦⽂明等。
这样,希腊的神话就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物塑造更加饱满、丰盈。
⽽中国的神话更则显得单薄,⼈物塑造过于简练。
政治上,中国社会过早的中央集权制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遏制了神话的进⼀步发展。
且伦理道德与政治不分,神话也只能为政治服务,对于不利于政治统治的神话则统统被扼杀,对于在战争中失败的神就被认为是犯上作乱者,对于不服从统治的神就予以贬损,这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神话的原貌。
如:“鲧”的神话,“羿”的下场。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的统治,宣扬为家、为国服务,极⼒推崇那些为国家、⼈民做出巨⼤贡献的神,如:⼥娲的神话、完美的舜等等,⽽避⽽不谈他们的个⼈情感,个⼈利益。
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形象的异同

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形象的异同第一篇: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形象的异同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形象的异同摘要:希腊神话女神众多,而中国女神只占少数几个,她们各有各的特点,而且也有相似之处。
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有着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文化。
本文就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的形象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比较,让我们在学习希腊神话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希腊,女神,形象,神话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知识水平的低下,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古代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由于文化背景,民族,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神话故事,而神话中的女神则赋予了它们文化和民族中的特有内涵。
希腊神话中有众多女神形象。
如大地女神盖亚、智慧女神雅典娜、妇女之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等等。
这些女神的神话故事都体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品质,以及她们超人的本领,为后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则显得单薄而零散,只占神总数量的一小部分第一位就是我们的女娲娘娘。
她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中国有名的女神还有嫦娥,她是上古时期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
首先,雅典娜是最具代表性的女神之一,她是战争、智慧和战略的女神。
她被描绘为勇敢、聪明和有决策能力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代表了女性的坚强和自主能力。
其次,阿芙罗狄忒是美与爱的女神,她象征着美丽和性感,被赋予了诱惑和吸引男性的能力。
再次,赫拉是主神宙斯的妻子,她是天神女神,被描绘为强大和具有统治力的女性形象。
她代表了家庭和婚姻的女性特征,同时她也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尊。
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首先,嫦娥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形象,她是月宫的仙女,被赋予了不老和永生的能力。
她的形象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神圣。
其次,王母娘娘是女儿杨娥所供奉的神灵,她是天宫中的女神,也是人间生活的守护神。
她代表了关爱和庇护女性的特征。
再次,妲己是商朝时期的女巫,她被描绘为美丽而具有神秘力量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聪明和权谋。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都表达了女性的不同特征和价值观。
在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经常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和能力,她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不受男性的限制。
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们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中国神话中,女性形象更强调家庭和社区关系,她们代表了妻子、母亲、女儿等家庭中不同的角色,她们的形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和社区关系的重视。
总体来说,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多样而丰富的,它们揭示了女性在神话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展示了女性的美丽和魅力,还强调了她们的智慧、权力和独立性。
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希腊和中国文化中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和角色定位。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里 她 是红 颜 祸 水 , 夫 、 国还 殃 民 。海 伦 是 无辜 的 , 的恶 名 是 克 祸 她
当时 私有 制 阶级 社会 产 生 后 , 大男 子 主 义强 加 给 她 的 。特 洛 伊 战 争 实质 上 是 希 腊 的贵 族 主 向别 国侵 略 、 掠夺 财 产 的 战争 。神 话 将 恶 名 冠在 海 伦 的 头上 . 统 治 者 的真 实 面 目用 这 样 一个 美 丽 的 神 把 话 故 事掩 盖 了起 来 , 意 美化 统 治 者 , 有 贬损 女性 。
一
、
希 腊 神话 中的 代表 性 女 性 形 象
希 腊 神话 中的女 性 形 象 经 历 一 个 很 明 显 的转 变 , 即从 最 初 的 主 宰 万 物 到 后 来 退 居 二 线 , 论 是 权 力 、 力 、 位 等 都 降 低 很 不 能 地 多 。这 些 女性 的命运 随着 社 会 性 质 的 改 变 而 改 变着 , 是 人类 认 既 识 的不 断 加深 扩 展 . 反 映 了 原始 母 系 氏族 社 会 到 父 系 氏族 社 会 也 再 到 奴 隶社 会 的 历史 转 变 。 种转 变所 承 载 的 女性 形 象 的 变更 是 这 带 有 悲 剧 性质 的。 方 面 , 一 女性 的权 威 不 断受 到 侵 犯 和 动摇 ; 一 另 方 面 . 甘 现 状 的女 性 又 不断 的抗 争 反 击 试 图东 山再 起 。然 而 历 不 史 的不 可 改变 却 决定 了这 种 抗争 只是 徒 劳 的挣 扎 。
精 神 的 女性 。 亚 既是 人 类 的 始祖 , 盖 同时 又是 维 护 女 权 尊严 、 性 女 统 治 的 勇敢 战 士 。 美 典 范 , 生 活 中 具 有教 化 性 的榜 样 作 用 。 在 盖 亚 的形 象 反映 了原 始 社 会 初 期 的 生 活状 况 , 反 映 了 以盖 也 蛇 蝎 妖 后— — 妲 己 妲 己被 描述 为九 尾 灵 狐 的 化身 , 女娲 娘 娘 派 去灭 商 的 高 级 是 亚 为 代 表 的母 系 氏族 社 会 面 临 着 以宙 斯 为代 表 的 父 系 氏 族 社 会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以《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为例

Vol.35No.7Jul.2014第35卷第7期2014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是《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由流浪诗人荷马(公元前853年前后)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巨著。
这两部史诗以诗行组成了历史和英雄,浸染着浓厚的神话色彩。
中国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被称为“神魔小说”,该书成形于明朝期间(1368~1644)。
这两部作品尽管风格迥异,写作年代相差久远,但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部作品都以相同历史阶段的史实为基础,融合了民间流传的神话人物故事,经过艺人和作家的整理加工再创作而成。
《伊利亚特》作为《荷马史诗》的上部,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推测,特洛伊战争的起始年代约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腊人攻陷特洛伊城的时间约在前1209~1208年[1]。
《封神演义》虽然成书较晚,但却是以上古历史即武王伐纣为基础。
该段历史发生于殷周之斗时期,约为公元前1100年以前(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这与特洛伊战争的时间相差不多;两部作品都是诸神假借人类开展神力之间的争斗。
《伊利亚特》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表面上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争战,实际上是希腊诸神之间的较量;《封神演义》里的武王伐纣实际上也是阐、截两派神力借殷周之斗展开的角逐;这两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
《荷马史诗》自不必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起源。
《封神演义》将中国古代民俗传说中的所有仙、神都融入姜子牙的“封神榜”里,对明清寺庙诸神的设置、地方戏曲以及当代中国人对神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影响。
《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这两部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侧面描写,对比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发现早期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框架下人们对女性的认知及女性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比《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小见大,展现东西方在早期父权制社会下对女性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试论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点

试论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点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中两大瑰宝,各自拥有丰富的故事和神秘的神明。
虽然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
本文将就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神祗的形象与角色中国神话中的神明多呈现出人类形象,例如九天元始天尊、女娲、后羿等,他们具有明显的人格特征和人们相似的喜怒哀乐。
希腊神话中的神祗则更为多样,既有人形神如宙斯、阿波罗,也有兽面神如赫淮斯托斯。
同时,希腊神话中的神明具有凡事均能掌控的全能性质,他们掌握着统治整个宇宙的权力。
二、创世神话的差异在创世神话方面,中国神话中存在着“盘古开天地”的概念,宇宙始于一颗蛋,盛开了至分的日月星辰。
而希腊神话中则是通过众神的产生,最终形成了宇宙万物。
这两种不同的创世观念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于宇宙起源的不同看法。
三、神话故事的题材中国神话的故事往往涉及到人类世界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的传承,例如女娲补天、禹治水等。
而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则更多地关注于神祗之间的冲突、爱情与命运的纠葛,例如宙斯与提坦之战、阿佛洛狄忒与阿多尼斯的爱情故事等。
四、神话中的道德观念中国神话中所讲述的故事往往含有深刻的道德寓意,它们希望借助神话的故事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例如《封神演义》中展现了忠诚与背叛、善与恶之间的对立;《山海经》则告诫人们要尊重大自然。
而希腊神话中的道德观念相对较为模糊,其故事更多地展现了人类的弱点和欲望。
五、文化影响的差异中国神话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不仅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指导,还对于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均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
而希腊神话则对于西方文化影响较大,这些神话成为了西方文学、艺术和哲学的重要源泉。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在形象、角色、创世观念、题材、道德观念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这些不同点体现了两种文化对于宇宙、人类和道德的不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区别
作者:李亚澜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9期
【摘要】中国与古希腊同为世界文明的两大源地。
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分属东西,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表,寄托着先民的理想,表现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或崇拜。
二者有同有异,本文以女娲和赫拉两位女神相对比,浅析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区别,及其区别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神话;女娲;赫拉;区别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古希腊神话传说都是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
他们都诞生于人类初跨文明大门的那一刻,带着最初的、原始而质朴的风格征服了一代代的人。
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女性都在神话故事中占有半边天,她们从现实生活中的女人成为了故事中的女神。
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学者M﹒H艾布拉姆斯曾经在其著作《镜与灯》中提出文学赏析的四项坐标,即:作品本身、艺术家、社会、和读者。
而社会无疑对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学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处社会的风貌。
那么,通过对比女娲和赫拉两位声名显赫的女神,或许可以窥见到远古的中国与古希腊时期女性形象的异同。
一、外形:“人首蛇身”VS“人神同形”
《列子﹒皇帝》中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有非人之状。
”郭璞注《山海经》曾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王逸注《楚辞﹒天问》曾云:“女娲人头蛇身。
一日七十化。
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
各类记载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传说中的女娲娘娘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神。
这或许是众多远古氏族的图腾、符号和标志,蛇的图腾在那个远古的时代代表着人类对自然文明的崇拜,代表着对生殖和繁衍的崇拜。
是那个时代弱小的人类对自然界中的具有较大攻击力、较强危害性、暂时难以征服的事物潜意识的恐惧与尊崇,是对自然化物所代表的打自然奇妙伟力的赞美和崇拜以及深深的折服。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较今天更为和谐的关系与这有很深的渊源,在科技不够发达,人类认知不够明了的时候,人在自然面前分外渺小,心中存在着对大自然的敬畏,自然就会更加珍惜。
而在《苦雨斋译丛·希腊的神与英雄》文本中关于赫拉的记载中,天后赫拉却是一位与人同形的美人。
她梳着美丽的头发,戴着镶有花叶的冠冕,她往往以战服的形象出现,伴随着风
雷闪电,威风凛凛,她是一位“进化”完成了的美丽的女性,她的身上没有动物的的痕迹,神与人同形。
这体现了古希腊神话中人神互渗互溶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
神的造型并非特别的,而是与人相同,并且比一般的人更加美丽,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是“现世”中的神,她们并非搞搞在上,而是有着人一样的外表,是可以感知的。
由此,以人的自身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神话意识与中国古代对神明的毫无保留的崇拜尊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更深刻的角度说,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形象往往体现着当时社会的审美观。
将人首蛇身、具有动物形态的女娲与美丽的天后赫拉两相对比,难道是说远古时代中国人的审美能力普遍不如古希腊人?这肯定是不对的。
我想,这和二者产生的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
古希腊神话谱系已经经历了乌拉诺斯—克洛诺斯—宙斯三代神王的传承,到以宙斯为众神之王时,古希腊社会已经完成了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女人已经不再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而沦为了男人的附属品。
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不再居于主导者),使其更多的使用其原始魅力(即:美貌)来征服社会主导者。
所以,赫拉贵为天后,其本身也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性,自然不能像是女娲一般没有进化完成的、人首蛇身的女子。
二、代表事件
提起女娲娘娘,人们自然而然的就能想到她的各项伟大的功绩。
《淮南子》中曾记载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风俗通》中曾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
”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是女娲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事迹。
另外,孔颖达疏引《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女娲还曾制造乐器“笙簧”。
总之,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娘娘是一位非常有才能而且有着杰出贡献的女神。
她是人类的始祖女神,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是说女娲娘娘还在“礼乐”的“乐”上功绩卓著。
与古希腊人看重天后赫拉的美貌不同,古代中国人是如此的看重女娲的功绩,这似乎说明了在女娲神话产生的那个时代,中国处在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在社会中担当着领导者,其造福于人的功绩自然也就分外重要。
再看古希腊神话中的赫拉。
担着天后的身份,作为掌管婚姻的女神、妇女的保护者,赫拉似乎却并未有过多少脍炙人口的功绩。
反而一提到赫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嫉妒。
有着宙斯这样一个地位崇高却风流成性的丈夫,赫拉一次又一次的把她的“嫉妒之火”喷向了丈夫的那些情人。
她把伊娥变成母牛,让牛虻去叮咬;她怂恿塞墨勒公主求看宙斯真身,导致其被雷电击中身亡;她让女神勒托在分娩时饱受痛苦;她给埃葵娜国送去可怕的瘟疫,只因这个国家与其情敌同名。
而对那丈夫与情人的私生孩子,赫拉更是毫不放过,不断折磨着赫拉克利斯。
嫉妒是赫拉最显著的特征。
她是掌管婚姻的女神,却无法掌管自己丈夫的心。
甚至因为教使风神反对赫拉克勒斯,而被宙斯倒吊在奥林匹斯半空中以作为惩罚。
赫拉的所作所为或者说遭遇,正是那个时期希腊社会的女性在父权制制度下从属于自己丈夫的体现。
即使贵为天后,是奥利匹斯山上仅次于宙斯的主宰,是地位最高的女性神祗,赫拉依然不能摆脱作为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男子可以风流成性,女子却要守身如玉;即使嫉妒也只能发泄到比自己更加弱小的情妇身上,可叹,更可悲。
对比女娲与赫拉,可以看到,以女娲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是人慈爱的母亲,崇高、善良,功绩卓著,几乎是没有缺陷的完人;而以赫拉为代表的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则更多的体现了人类的性格特征,有着人类的缺点、缺陷,是一位像“人”的神。
这几乎是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于神的塑造最大的不同。
古代中国的女神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神明,而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则有着显著的“人神同形同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书店,2009.
[2]杨伯峻.列子集释[M].中华书局,2012.
[3]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周作人.苦雨斋译丛·希腊的神与英雄[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