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状等。

常见于高血压。

,眩晕辩证分为: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激动。

3.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指导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服从医师的安排,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5..病情观察:(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3)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4)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二、辩证施护1、肾气亏虚证证候: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风痰上扰证)证候: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证候: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证候: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三、护理:1、注意保持病安静,温暖的环境,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要碰撞或摇动床位,以免加重病情。

必要时氧气吸入。

2、重病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排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3、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4、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四、健康教育(1)因本病每遇疲劳、郁怒等诱因而反复发作,故应使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节制房事,戒烟酒,养成起居规律的良好习惯。

眩晕的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的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的中医护理常规眩晕这毛病,可真是让人不好受!有时候晕起来,感觉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中医护理常规这方面还算熟悉,今天就来和您唠唠眩晕的中医护理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眩晕是咋回事。

您看啊,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天天熬夜,或者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导致身体失调,气血不畅,这就容易引起眩晕。

还有的人是因为年纪大了,肝肾不足,身体的“零件”不像年轻时那么灵光了,也会出现眩晕。

就说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吧,她是个特别勤劳的人,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

但前段时间,她老是觉得头晕,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

可后来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一次在菜市场买菜,突然眼前一黑,差点摔倒。

这可把她和家人吓坏了,赶紧去看了中医。

中医大夫给她把了脉,看了舌苔,说是气血不足,加上劳累过度导致的眩晕。

那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护理可有不少讲究。

首先是环境护理。

眩晕的人啊,得住在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房间里。

不能太嘈杂,也不能有刺鼻的气味,不然会加重眩晕的症状。

就像那位阿姨,她在家休息的时候,家人都特别注意,电视声音调小,说话也轻声细语的,让她能有个安静的环境好好养病。

饮食护理也很重要。

要多吃一些补气血、滋养肝肾的食物。

比如说红枣、桂圆、黑芝麻、核桃这些。

但也不能乱吃,得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

阿姨的家人就给她熬了红枣桂圆粥,每天早上喝一碗,感觉精神都好多了。

还有情志护理。

眩晕的人心情容易烦躁、焦虑,这时候就得让他们保持心情舒畅。

家人和朋友要多关心、多安慰,让他们别着急。

就像阿姨,她一开始因为眩晕心情特别不好,总担心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后来在家人的开导下,慢慢放松了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也逐渐好转。

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护理方法,比如穴位按摩。

像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都能缓解眩晕的症状。

您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揉,每个穴位按个三五分钟,一天按几次。

阿姨就每天让家人给她按摩,说按完之后脑袋都清醒了不少。

眩晕的护理常规范文

眩晕的护理常规范文

眩晕的护理常规范文眩晕是指人体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感觉到头晕、不稳定或旋转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

眩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循环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药物副作用等。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眩晕,护理常规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眩晕护理常规。

1.调整体位:当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时,首先应保持安静,避免突然转动头部或体位改变,尤其是站起来或躺下时。

患者可以尝试坐下或躺下,以减轻眩晕的症状。

2.提供安全环境:眩晕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平衡和意识清晰度,容易摔倒和受伤。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周围没有障碍物,床边或患者身边放置扶手或杂志箱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如果可能,可以协助患者行走,避免患者独自行走。

3.监测生命体征:眩晕可能伴随血压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4.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和疲劳会加重眩晕症状。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5.提供情绪支持:眩晕症状可能导致患者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导患者使用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情绪。

6.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眩晕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如行走、上下楼梯、开车等。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巧来帮助他们完成日常活动。

7.饮食调理:一些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刺激性饮料等可能加重眩晕症状。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避免或减少摄入这些食物,以减轻眩晕症状。

8.药物治疗:根据眩晕的原因和症状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9.教育与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教育与宣教,包括眩晕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何预防眩晕的发作;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

以上是眩晕的护理常规,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还可以针对患者的特殊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二、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梦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的者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用。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宜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通例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掉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扭转为重要临床表示.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缺少.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眩晕发生发火时光.程度.诱发身分.伴发症状.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涯自理才能.3.心理社会状态.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二.护理评估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通例进行.(2)重症者卧床歇息,轻症可闭目养神.(3)转变体位时动作要迟缓,防止深低头.扭转等动作,眩晕轻微者的坐椅.床铺防止晃悠.(4)患者的起居应顺应四时气象变换,遵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5)病情不雅察,做好护理记载.①不雅察眩晕发生发火的时光.程度.诱发身分.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更.②消失头痛激烈.吐逆.视物隐约.肢体麻痹或血压中断上升时,应陈述医师并合营处理.2.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不雅察药后后果及反响.(2)眩晕伴吐逆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取少量频服.3.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4)肾精缺少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4.情志护理(1)关怀体谅患者,使其心境舒服.(2)对肝阳上亢.情感易冲动者,防止情感冲动,控制自我调控才能.(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炙者,需介绍有关疾病常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加强其信念.5.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晕厥不醒,急按人中穴,并立刻陈述医师.(2)眩晕伴恶心吐逆者,遵医嘱按压合谷.6.并发症护理(1)脑出血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不雅心态.②经常进行合适的体育锤炼,可采纳漫步.慢跑.体操等方法,改良血液轮回.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颖蔬菜和生果,保持大便通行.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留意不雅察和调剂血压.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效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2)压疮①健康教导:向患者讲授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②指点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③防止消失剪切力.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⑤皮肤护理:呵护皮肤干净.防止过度湿润,供给足够的养分.(3)吐逆①指点患者采纳准确的体位,以防产生梗塞.②患者吐逆完毕后实时处理吐逆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心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干净.③护士对吐逆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实时供给热忱帮忙.④依据病情及医嘱,可赐与患者止吐剂.解痉剂.沉着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去处吐.⑤吐逆停滞后,应赐与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轻微吐逆者,可临时禁食,依据医嘱赐与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杂乱.三.辨证施护1.肝阳上亢证(1)保持稳固情感,使其心境舒服.(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严厉,防止噪音刺激.(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腻及过咸之品.(4)按摩风池.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5)保持大便通行,须要时赐与缓泻剂.2.肾精缺少证(1)依据证型安插病床.阳虚者宜住暖和处,阳光充足,防止风寒;阴虚者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不成过强.(2)使患者睡眠充足,掉眠时可遵医嘱进行耳穴压豆压皮质下.神门.心等穴位.(3)中药日夕温服.(4)饮食宜以补益感化的食物为主,如红枣.山药等.阴虚患者忌食羊肉.辛辣.3.气血亏虚证(1)留意保持病室安静.暖和,在做各类护理操纵时动作尽量轻柔,以免加宿疾情.(2)宿疾患者,以卧床歇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插介入户外活动,如漫步.气功等体育锤炼.(3)饮食宜少食多餐,以金饰.滋补为主,勉励患者食红枣.山药等.4.痰浊中阻证(1)痰湿较盛的患者应栖身在宽阔通亮.通风.湿润.温度合适的房间.(2)不雅察患者眩晕及吐逆情形.如消失周围事物扭转,站立不稳并伴恶心吐逆,应通知大夫.(3)饮食宜清淡,禁忌甜粘.生冷.肥腻饮食.四.健康指点1.保持心境舒服.乐不雅.2.应使患者留意劳逸联合,养成起居纪律的优越习惯.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3.留意饮食保养,以清淡可口为宜,低脂.低盐饮食,多食新颖蔬菜和水果,忌烟酒.4.不宜从事高空功课,防止泅水.不雅水.乘船及做各类扭转度大的动作和游戏,须要时可先服乘晕宁.清眩丸等药物或用胶布.麝喷鼻虎骨膏贴脐,预防眩晕发生发火.5.加强体育锤炼,加强体质.选择恰当活动办法,如静功.太极拳等.为防止强光刺激,外出时佩带变色眼镜.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保持服药,按期测量血压,发明平常变更应及早治疗.。

眩晕护理常规范文

眩晕护理常规范文

眩晕护理常规范文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在身体的平衡感受到异常、头晕目眩的感觉。

眩晕可能会伴随头痛、恶心、呕吐和失衡等症状。

眩晕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内耳问题、中耳感染、血压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无论眩晕的原因如何,对眩晕护理的常规措施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眩晕护理的常规内容。

1.安静环境:保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静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的噪音或刺激可能会加重眩晕症状,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该减少噪音,让患者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眩晕症状。

2.体位调整:眩晕患者的体位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

不同的体位可能会对眩晕症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体位调整。

例如,对于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患者,可以采取让患者头部转动的体位调整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症状。

3.寻找诱因: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寻找可能导致眩晕症状的诱因。

这可能涉及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药物使用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排除潜在的诱因,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眩晕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4.饮食调整:对于一些患有眩晕的患者来说,饮食的调整可能会对减轻眩晕症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适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低血糖等。

5.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原因明确的眩晕患者,例如感染性眩晕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护理人员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和减轻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情绪支持:眩晕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倾听患者的问题和困扰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

7.安全护理:眩晕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摔倒和受伤。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例如,提供支撑物品,如手杖或平衡器械,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平衡;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漱等,以减少患者的摔倒风险。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华】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华】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骞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叶.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痰痛(外伤性除外),胫痰膝软和足跟痛,耳呜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眩晕的中医特色护理

眩晕的中医特色护理

眩晕的中医特色护理症状护理:1、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平卧,头部稍抬高。

2、眩晕伴血压增高的患者应定时检测血压。

3、眩晕伴呕吐时可指压合谷、内关穴。

4、颈椎病眩晕者应选择低枕睡眠,避免深低头动作。

饮食护理:宜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

服中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眩晕伴呕吐者宜凉服并少量频服。

3、气血亏虚与肾精不足者宜饭前温服。

情志护理:1、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学会自我调控,可选择听音乐,散步,聊天等方式舒缓情志。

3、减少不良情绪刺激。

健康指导:1、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行动宜缓慢,不可突然改变体位。

2、眩晕自救:眩晕发作时,可就地坐下或立刻卧床休息,避免跌伤。

3、定期复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特色护理症状护理:1、急性期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耳穴压豆。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等。

饮食护理:饮食有节,富有营养。

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药使用护理:1、用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外用中药时应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不良反应。

3、中药泡洗时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为38—43℃,每次15—40分钟。

情志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戒烟,保持大便通畅,慎起居,控制体重,睡木板床,纠正不良体位。

2、功能锻炼,遵医嘱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避免做强烈弯腰或负重活动。

3、定期复诊。

胸痹的中医特色护理症状护理:1、胸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伴胸闷、气促者取半卧位。

2、遵医嘱给药及氧气吸入。

3、指压穴位止痛。

常用穴:内关,心俞,膻中,合谷。

4、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定时定量,勿过饱、过饥,忌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戒烟酒、浓茶。

服中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2、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

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

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

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

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

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
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

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分型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或肝阴素亏,肝失所养,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临证(症)施护
①病室宜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宜暗。

②观察血压、脉搏、舌苔及眩晕发病情况。

③血压升高者,若出现肢体麻木、头痛头晕加剧、口眼歪斜等中风证候,立即使患者绝对卧床,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④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动火之品,如葱、蒜、辣椒、酒等。

宜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对口干、口苦者,可用麦门冬、菊花煎水服。

⑤畅情志,勿恼怒,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气血亏虚型:因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致气血两虚,皆可发生眩晕。

证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差,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治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临证(症)施护
①发病时宜卧床休息,平时适当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太极拳等。

②起卧时动作宜缓,勿突然站立或坐起,防止跌伤。

③加强饮食调补,宜选营养丰富的高蛋白之品,如鱼、瘦肉、鸡蛋、豆腐、黑木耳、红枣、黑芝麻等,或用天麻20g煨母鸡1只(1kg)食用,忌咖啡、浓茶等刺激之品。

④注意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痰浊中阻型:因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

证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淡,苔白腻,脉濡数。

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临证(症)施护
①眩晕如坐舟中,头部转动不利,宜静卧休息,切勿摇动床架。

②呕吐较剧,暂禁食,取侧卧位,可予生姜水镇逆止呕。

呕止后,进流质素食。

饮食宜开胃、消食、营养丰富为原则,如萝卜、山楂、薏仁等。

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生痰生湿之品,肥胖者控制甜食。

③饮食有节,勿过饥过饱。

(4)肾精不足型: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或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

证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湿,形寒怯冷,舌质淡,
脉沉细无力。

偏阴虚者,治宜补肾滋阴,方用左归丸;偏阳虚者,治宜补肾助阳,方用右归丸加减。

临证(症)施护
①发病时静卧休息,舒适体位。

②饮食,偏阴虚者,可食银耳、百合、海参、淡菜等清补之品;偏阳虚者,可食羊肉、狗肉、胡桃肉等温补之品。

可予杜仲、枸杞子煎水代茶饮,以补益肝肾。

7.并发症护理
做好安全管理,眩晕时宜卧床休息,协助生活起居,防晕眩跌仆损伤。

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症状缓解后可进食清淡易于消化食物。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