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第七章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第七章--全站仪功能介绍

2)高程测量原理
(3)方法
1) 输入测站X,Y,H,仪器高i,棱镜高t。 2) 瞄准后视点,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测站至
后视点的坐标方位角。
3) 瞄准目标棱镜点,按测量键。
后视点
待测量点
测站点
4、点位放样
(1)功能:
根据设计的待放样点P及已知点的坐标, 在实地标出P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X
待放样点P
组成部分: 电源 测角系统 测距系统 数据处理部分 通讯接口 存储器 显示屏及键盘等
1、组成部分(拓普康TPS-330)
手柄
物镜
粗瞄镜
显示器
光学对中器
水平制动、微动 螺旋
基座
操作健 整平脚螺旋
组成部分
调焦手轮
目镜 管水准器 计算机连接插口
电池 竖直制动、微动
螺旋
圆水准器
南方测绘NTS-355R全站仪
(5)、附件
棱镜
棱镜对中杆
脚架
木脚架
铝脚架
三、全站仪操作系统简介(南方NTS-355R )
操作键盘
显示面板
显示: 显示屏使用液晶点阵显示,每屏4行,每行20个字符。 通常,上面三行显示测量数据,最下面一行显示对应于 功能键的功能信息,这些功能信息随测量模式的不同而变 化。
南方测绘NTS-355R 操作面板
通过观测两已知点即可确 定一新点的坐标。坐标系 为:第一个点作为坐标原 点,而第一点到第二点的 方向作为N(轴)方向。
全站仪操作注意事项
1、运输仪器时,应采用原装的包装箱运输、搬动。
2、近距离将仪器和脚架一起搬动时,应保持仪器竖直向上。 3、拔出插头之前应先关机。在测量过程中,若拔出插头,
则可能丢失数据。 4、换电池前必须关机。 5、仪器只能存放在干燥的室内。充电时,周围温度应在
第七章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①恒力模式:在恒力模式中,反馈系统控制压电陶瓷管,保 持探针同样品作用力不变;恒力模式不但可以用来测量表 面起伏比较大的样品,也可以在原子水平上观测样品。 ②恒高模式:在恒高模式下,保持探针同样品的距离不变。 恒高模式一般只用来观测比较平坦的样品表面。
2.AFM的非接触模式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AFM微悬臂工作在距离样品较远的 地方,一般为,在这样远的距离上二者没有电子云重叠发生, 此时主要是VDW在起作用。由于VDW及VDW的梯度均较小,所 以要采用谐振的办法来检测,即将微悬臂安装在一个压电陶 瓷片上使微悬臂在其谐振频率上振动,当微悬臂上的针尖在 样品表面上作相对扫描时,VDW发生改变,VDW的改变使微悬 臂的运动发生变化,产生“相移”或振幅改变,测得这个 “相移”或振幅改变即可获得VDW梯度,积分后可得VDW。 VDW随着微悬臂上针尖和样品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变化,将这 种VDW的变化转换为形貌即得样品表面的超微结构或原子分 布图象。
1.3 反馈系统
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将信号经由激光 检测器取入之后,在反馈系统中会将此信号当作反馈信号, 作为内部的调整信号,并驱使通常由压电陶瓷管制作的扫 描器做适当的移动,以保持样品与针尖保持一定的作用力。
2.光学偏转法检测的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所发激光经准直聚焦后 照到微悬臂的背 面,微悬臂的背面镀有金膜,相当于一面反射镜,经微悬 臂反射的激光束照到一个二象限光电探测器上。样品固定 在压电陶瓷管上,并一起随压电陶瓷管在扫描电路控制下 沿X,Y方向扫描,并且在Z方向可以伸缩。如果微悬臂探针 同样品间的相互作用使微悬臂在Z方向产生位移,那么反射 束将在二象限光电探测器上移动。在二象限光电探测器中 两个光电管的交界处,光斑的移动同二象限信号的差值有 良好的线性关系,取二象限信号差值作为表面形貌信息。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2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1.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和特点。
2.2 误差分析与计算分析误差来源,掌握误差减小和补偿的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误差和不确定度。
2.3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和整理的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规则和四则运算规则。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3.1 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操作。
3.2 示波器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3.3 频率计了解频率计的原理和功能。
学会使用频率计进行测量操作。
第四章:基本测量方法4.1 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4.2 时间的测量学习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示波器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3 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学习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设备准备学习如何正确开启和使用实验设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实验操作流程学习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
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信号发生器与频率测量6.1 信号发生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输出信号调整。
6.2 频率测量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进行频率测量实验。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以及频率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时间与频率测量综合实验7.1 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学习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讨论法: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示意图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定义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分类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能力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电子测量电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电路案例,讲解测量技术和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电路示意图和性能指标表格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测量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电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掌握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掌握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误差案例,讲解分析和补偿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处理电子测量数据,掌握数据处理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4.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电子测量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正确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进行实验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5.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要点电子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5.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5.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5.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频率与时间测量6.1 教学目标理解频率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学习频率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常见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的使用6.2 教学内容频率和时间测量的基础知识频率计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时间测量仪器如时间间隔计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演示法:展示频率计和时间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仪器进行测量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频率计、示波器、时间间隔计等6.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的理解第七章:电压与电流传感器测量7.1 教学目标认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作用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原理掌握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7.2 教学内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电压和电流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实际测量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演示法:展示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压和电流测量7.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电流传感器等7.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压和电流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八章:信号发生器与信号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信号发生器在电子测量中的作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信号分析的基本技巧8.2 教学内容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信号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实际测量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信号分析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信号发生器并进行信号分析8.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8.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原理的理解第九章:网络分析与阻抗测量9.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分析在电子测量中的重要性学习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参数的测量技术9.2 教学内容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分析仪的结构和操作网络参数测量技术实际测量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网络分析仪的操作和测量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9.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网络分析仪、阻抗测量设备等9.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网络分析仪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十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学习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讨论法:讨论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10.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现代电子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补充说明: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技术,通过对电子信号的准确测量,可以确保电子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课件第7章 频率特性测量及仪器

频域分析则是研究信号中各频率分量的幅值A与频率f的关系,包括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测 量和信号的频谱分析。频率特性测量和频谱分析都是以频率为自变量,以频率分量的信号 值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的,通常由频率特性测试仪(扫频仪)来完成。其中,频率特性测试仪利 用扫频测量法,可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被测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频谱分析仪则是对信号 本身进行分析和对线性系统非线性失真系数进行测量,从而可以确定信号所含的频率成分, 了解信号的频谱占用情况,以及线性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特性。
(3)增益测试。将Y衰减置于10挡上(相当于衰减20 dB),调节 粗、细输出衰减使因被测电路接入而变化的曲线高度仍恢复为H, 记下输出衰减总分贝数A2,则该中频放大器的电压增益k为
(4)测量带宽。利用扫频仪上的频标,在幅度左右两边分别对应 与波峰的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差就是被测网络的幅频特性曲线的 频带宽度。
扫频测量法就是将等幅扫频信号加至被测电路输入端,然后用显示器 来显示信号通过被测电路后振幅的变化。由于扫频信号的频率是连续 变化的,因此在屏幕上可直接显示出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
7.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频仪
扫频仪是频率特性测试仪的简称,是一种能在荧光屏上直接观测 到各种网络频率特性等曲线的频域测量仪器,由此可以测算出被 测电路的频带宽度、品质因数、电压增益、输出阻抗及传输线特 性阻抗等参数。扫频仪与示波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能够自身提 供测试时所需要的信号源,并将测试结果以曲线形式显示在荧光 屏上。
电子测量与仪器及课后答案 宋悦孝 主编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贯通制教材(电子技术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教学资料宋悦孝主编¥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北京BEIJING前言(为了配合《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体现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本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
第二部分是习题答案,给出了多数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
第三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03年12月~《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指南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子测量与仪器》是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课。
主要介绍电子测量基本概念、测量基本原理及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与操作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子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奠定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电子测量技术原理、测量仪器以及测试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培养职业道德、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类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基本概念方面: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测量数据处理、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组成,以及测量原理等方面的概念。
掌握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对于绝大多数基本概念,尤其对那些在工作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概念应能够牢固掌握、灵活应用,并注意个别概念间的区别。
(2)测量技术方面: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电压测量技术、波形显示与测量技术、频域测量技术、元器件测量技术、频率/时间测量技术、数据域测量技术等。
测量技术是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指导,也是测量仪器构成与应用的理论依据。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使用详解

② “峰值电压 %”调节旋钮。 作用:使集电极电源在确定的峰值电压范围内连续变 化。 ③ “+、-”极性按键开关。 作用:按下时集电极电源极性为负,弹出时为正。
36
• ④ “电容平衡”与“辅助电容平衡”旋钮。 • 作用:使在高电流灵敏度测量时容性电流最小,
减小测量误差 • ⑤ “功耗限制电阻 ”选择开关。 • 作用:改变串联在被测管集电极回路中的电阻以
50
5.使用注意事项 (1)测试前应预设一些关键开关和旋钮的位置。 (2)“峰值电压范围”、“峰值电压%”、阶梯信号 “电压电流/级”及“功耗限制电阻”这几个开关甚 用。 (3)测试大功率器件(因通常测试时不能满足其散 热条件)及测试器件极限参数时,多采用“单簇”阶 梯。
51
6.XJ 4810 型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 (1)同时显示二极管的正反向特性曲线 由于其集电 极扫描电压有双向扫描功能,可使二极管的正反向特 性曲线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
• ⑤ “极性”开关 选择阶梯信号的极性。
43
⑥ “重复-关”开关 开关弹出时,阶梯信号重复出 现,正常测试时多置于该位置;开关按下时,阶梯信 号处于待触发状态。 ⑦ “单簇”按钮 与“重复-关”开关配合使用。当 阶梯信号处于待散发状态时,按下该钮,对应指示灯 亮,阶梯信号出现一次,然后又回到待触发状态。多 用于观察被测管的极限特性,可防止被测管受损。
注意:此时 IB 和 UBE 均为阶梯波,但 IB 每级高度基本相同,而 UBE
由于输入特性的非线性而每级高度不同。集电极扫描电压的变化反映在荧 光屏上为亮点在各级水平方向的往返移动。
28
(4)场效晶体管漏极特性曲线 ID = f(UDS)及 测
试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2、数字超外差频谱分析仪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3、中频选择
宽带混频镜像干扰
A
本振 中频 镜频 信号
fI
0.5G
fimag
2G
fL
2.5 G
fX
3G
f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3、中频选择
本振混叠
A
本振 中频 信号
fI
0.5G
fX
1G
f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11、视频滤波
频谱分析仪显示的是被测信号加上它自身内部噪 声,为减少噪声影响采用视频滤波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12、轨迹平均
多次扫描测量频谱平均
7.7谱分析仪在频域测量中的应用
频域分析
7.7谱分析仪在频域测量中的应用
1、相位噪声测量
7.7谱分析仪在频域测量中的应用
射频输入 100KHz ~3GHz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5、中频滤波器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6、分辨率带宽
A 1 0.707 RBW
RBW 0 f1 f0
RBW
f2
f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6、分辨率带宽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7、带宽选择性----波形因子 不等幅信号能力
数据缓存 数字检波平均 显示
ux
A/D
数字滤波器 时基地址控制
7.5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5、FFT频谱分析仪
ux A/D 数据缓存 FFT变换 显示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1、模拟超外差频谱分析仪
中频信号处理 IF滤波 fL LO 扫描信号 发生器 X放大 检波 视频 滤波 Y放大
fx 输入 电路
7.4频谱分析仪的分类
2、按处理的实时性 实时频谱分析仪、非实时频谱分析仪 长度为T的时间内,完成分辨率为1/T的 频谱分析。
7.5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档级滤波式频谱分析仪
窄带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 门 门 门 检波 Y放大
ux
前置 放大器
窄带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
门 脉冲分配器 脉冲 发生器 阶梯波 发生器 X放大
3、中频选择
中频选择大于信号带宽
频率变换 低通滤波
输入频率 范围 fI = fL- fX fI
本振频率 范围
镜像频率 范围 fI = fimag- fL f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4、多级混频
3.9GHz 低通滤波 4GHz~6.9GHz 第一本振 带通滤波 3.56GHz 第二本振 340MHz 带通滤波 329.3MHz 第三本振 10.7MHz
电子测量
第七章频谱分析
7.1信号频谱分析
1、什么是信号的频谱 2、如何获得频谱
3、信号的矢量分析
7.2信号分析的仪器
7.3信号的频谱
1、正弦波频谱
7.3信号的频谱
2、周期信号频谱
7.4频谱分析仪的分类
1、按信号处理方法
模拟式、数字式和模拟/数字混合式
模拟式频谱分析采用模拟滤波测量频谱、数 字式频谱分析仪使用数字滤波或FFT变换进行 频谱分析
dB 3dB
60dB f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8、波形因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9、扫描时间(Sweep Time,简作ST)
进行一次全频率范围测量所需的时间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10、包络检波器
7.6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10、包络检波器
7.5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2、并行滤波式频谱分析仪
窄带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 检波器 检波器 检波器 电 子 扫 描 开 关 扫描 发生器 Y放大
ux
前置 放大器
窄带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
检波器
X放大
7.5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3、扫频滤波式频谱分析仪
7.5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4、数字滤波式频谱分析仪
1、相位噪声测量
7.7谱分析仪在频域测量中的应用
2、单边带相位噪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