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外交场外的素描
李肇星的外交幽默_名人故事

李肇星的外交幽默2007年4月,被人们称为平民外交家、诗人外交家的李肇星,在叱咤国际风云四十多年之后,终于从中国外交部部长的工作岗位上卸任下来。
从此,他将不再主持我们的外交工作,但是他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幽默机智的外交风采却一直留在大家心中。
李肇星出生于平民家庭,生性朴实,平易近人。
他热爱诗歌创作,是一位激扬、豪放、热情的诗人,曾出版过两本诗集,他在平时的言语之中也充满着诗意,由他作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歌曲,已被众人所传唱;他热爱祖国,幽默睿智,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他具备了一个完美的外交家所必须具备的所有性格优点:他自信坚强、谦和大度、才情横溢、铁骨柔情、爱国忧民……但是,最令人拍手称快的却是他的桀骜不逊和幽默风趣。
李肇星不是那种官模子刻出来、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高官,他言语幽默犀利,被大家誉为“铁嘴钢牙”,直爽的他也从来不掩饰其风趣幽默、桀骜不逊的个性。
因此为大家留下了许多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1、健康人该住哪里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媒体,特别是那些西方记者的关注。
在1989年8月31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的李肇星首先辟谣,“邓小平先生的身体很好。
最近有些报纸报道的情况与此相反,是无中生有。
”“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么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位德国记者的提问话里有话。
“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
”李肇星首先用反诘击破了对方的防线,然后又是一个轻松、幽默的调侃:“我不知道您在身体好的时候是否住在医院里?”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
2、中国的外交政策1993年,当李肇星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时,美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是奥尔布赖特(后来任美国国务卿)。
两人曾有过一次精彩的交锋:“中国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您能不能用最短语言给我作一个描述?”奥尔布赖特问李肇星。
李肇星反诘道:“您能不能用最短的文字来给我描绘一下美国的外交政策?”奥尔布赖特回答:“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两个词:领导和伙伴(LeadshipandPartnership)”李肇星听罢,当即对应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概括起来也是两个词:和平和独立自主(PeaceandIndependence)”。
鸽心鹰爪的外交家:李肇星

鸽心鹰爪的外交家:李肇星作者:张晓霞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18年第04期2001年1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李肇星任期的最后一天。
这天晚上,中国大使馆举行了一个虽说小型,但的确是颇为亲密的招待会。
李大使将在这里与华盛顿的朋友们告别。
也是这一天的早些时候,华盛顿市长威廉斯颁布文告,宣布1月29日为华盛顿市的“李肇星日”,借以表彰他任美国大使3年来的卓越贡献。
参加者包括布什政府的劳工部长赵小兰、交通部长峰田、参议员史蒂文森、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在内的一大批华府政界人士。
那首深情的歌幽幽地响起来:《肯塔基,我的故乡》。
唱歌的是市长的母亲和李肇星夫妇。
人们在轻轻地应和着,轻轻地拥抱,为朋友送行。
这是个深情的时刻,61岁的李肇星微笑着,向大家频频举杯。
他说:“不管是欢愉的时刻,还是艰难的时刻。
我知道我在华盛顿有朋友。
”这或许并不完全是外交辞令。
中美关系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微妙、最复杂,同时也是最易影响国际关系未来格局的那种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之一。
李肇星不论是作为外交部发言人、驻联合国大使、主管美洲大洋洲事务的副外长,还是驻美国大使,十几年来,一直在中美关系的第一线,他既是近年来中美外交的策划者之一,又是主要的执行者。
在美国各界,他交了许多朋友。
李肇星在不同的美国人眼里,有两种形象:一种是热情儒雅的、具有文人倾向的外交官;另一种则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半步的斗士。
从1985年李肇星任外交部发言人开始,他可谓步步稳健,深得高层信任。
他是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外交部发言人,他是有史以来驻外大使中惟一的一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又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驻美国大使。
农家少年的文学梦李肇星1940年出生在山东胶南县(现为胶南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如诗如画的年纪里,李肇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梦想,他想写书,当记者,当诗人。
李肇星俨然是一位虔诚的文学少年。
1959年夏,苦读寒窗十载的李肇星高中毕业,遗憾的是,他的文学梦恰恰在此时被无情地击碎。
“铁嘴外长”李肇星:用强硬和忠诚,捍卫国家利益

“铁嘴外长”李肇星:用强硬和忠诚,捍卫国家利益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3期作为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被称为“铁嘴外长”,更被外媒称为“强硬派”,在面对国家利益、国家主权问题时多次强硬回应,甚至还让克林顿白纸黑字向中国道歉、怒斥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美国记者上了李肇星的当1985年,李肇星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登场。
此后,他先后出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部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2013年3月,李肇星退休。
李肇星担任驻美大使期间,除了与美国政府打交道,还经常就台湾问题做美国民众的工作。
一天下午,李肇星来到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向出席美国全国记者年会的媒体“大腕”发表演讲。
一位记者问:“我们也十分关注台湾海峡两岸的局势,希望两岸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但大陆方面在台湾对面部署了数百枚导弹,且不断增加数量。
请大使先生对此做出评论。
”问题提完,全场一片安静。
李肇星说,关于台湾问题,他刚才已经谈了基本看法,不再重复。
随后,李肇星故意提高声调,话锋一转,对那位提问者说:“关于所谓部署导弹的问题,你能保守秘密吗?”那位记者好像不敢相信中国大使愿意回答这么敏感的问题,不放心地又问了一句:“什么?你问李肇星能够保密吗?”李肇星肯定地答道:“是的,你能保密吗?”那位记者高声回答:“我当然能保密!”这时,在场的记者都以为李肇星会“爆料”什么重要新闻,全场静得几乎能听到人们的呼吸。
李肇星微微一笑,说:“先生,你能保密,我也能。
”众人一听,马上明白那位记者上当了,全场很快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笑声。
李肇星在美国及外交部工作的时候,就台湾问题向美方交涉过很多次,最严肃的一次交涉,是找美国驻华大使雷德“谈话”。
那是2002年初,美国政府允许台湾的所谓“国防部长”汤曜明访美。
3月16日,李肇星在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就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美关系的行径,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李肇星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冯骥才
作为外交官,李肇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并被媒体誉为“铁嘴钢牙”。同时,李肇星还是一位激扬、豪放、热情的诗人,由他作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歌曲,已被众人所传唱。
有一次,有报道说美国在中国购买的飞机上安了窃听器。一位美国学者见到李肇星,不停地问他的态度。李肇星回答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这样一架飞机不容易。我希望我们花钱要求装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我们没花钱的东西,就请不要‘送’给我们。”这位学者听了如此风趣的回答很是佩服,非常诚恳地说,“您的这个回答可以编进外交学教科书了”。
又有记者追问:“日本媒体传您即将引退的消息是否属实?”李肇星不改其“剽悍”作风,反问记者:“你信日本人的,还是信我的?如果信他的,不用来问我。”面对李外长犀利的词锋,提问的记者只好连忙说“我信你的,我信你的。”
在外交场合,李肇星以幽默健谈和反应敏捷出名,他总是能机智、巧妙地回答记者提出的一些尖刻的问题,赢得了国内外外交专家与新闻媒体的钦佩和尊重。
1959年夏,李肇星高中毕业,开始向大学冲刺。李肇星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北大以他的第二志愿录取了他,尽管他师从鼎鼎大名的许国璋等教授,但多多少少还是为没能读成中文系而感到失落,在此后的外交生涯中,李肇星一直在为圆自己的文学梦而努力,并最终生涯的起点,北大不仅给了他宽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就连他的夫人秦小梅,也是他的同班同学。后来两人又一起分到外交部,李肇星在新闻司,秦小梅在国际司。
有情有义的大孝子
李肇星经典语录

李肇星经典语录1、您能不能用最短的文字来给我描绘一下美国的外交政策?2、我是非常喜欢我们的宝岛—**,到了什么地方都会经常联想到我们美丽的**岛。
3、这就相当于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4、你刚才提到了一个假设的问题。
你说假如如何如何,我一般不回答假设性的问题。
5、真理往往是最朴素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最简朴、最实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6、我认为一个人能成为人才,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7、我的感觉是,采访联合国秘书长这样一位重要官员却不熟悉联合国宪章是很遗憾的。
8、在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上,我想这方面你可能知道得比我更多,换句话说我不比你知道得更多。
9、我不记得你是否在这个问题上主持过公理?我不知道你是否在**问题上写过主持公理的文章?10、我发现瑞典的天空星星那么“拥挤”,好像天空都难以承担它们的重量了,我就特别羡慕。
11、记者问李肇星对**领导人***涉及贪污问题的看法,李肇星说:“省级干部贪污不归我管。
”12、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位记者提的问题大概有一半与这个有点相像,所以我要说的话就太多了。
13、我读中学的时候,当时的梦想是像在座这么多朋友一样能够做记者,原因之一是想多坐汽车、多坐火车,特别是多坐飞机。
14、李肇星山东口音很重。
他幽默地说:“山东口音也确实难改,因为它是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的口音,历史的积淀太厚重了。
”15、谢谢你提出的复杂问题,我就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复杂问题,如果问题都这么简单,还需要像你这样资深的记者来参与讨论吗?16、玄奘最后靠个人努力到了纳兰达,而且在纳兰达当留学生,又当外教,一共当了12年,他成为中印两国传统友谊伟大的代表和桥梁。
17、我也不知道你是否读过联合国宪章?个别国家在**问题上的做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18、一个新西兰记者用英文问道:中国军费上升,会不会对邻居造成影响?李肇星反问道:“请问你知道新西兰的军费是多少吗?”19、有记者追问:“日本媒体传您即将引退的消息是否属实?”李肇星反问:“你信日本人的,还是信我的?如果信他的,不用来问我。
我最敬爱的外交家——李肇星

我最喜欢的行政领导人——“诗人外交家”李肇星他天生就为大场面而生,他铁嘴钢牙,他嬉笑怒骂皆风采,他时刻不敢忘忧国,他说他永远都是祖国的儿子,他是教育家是诗人也是外交家,他更像一位平民,他就是有着“诗人外交家”之称的李肇星。
李肇星,男,1940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
1967年—1968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1970年—1977年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1977年——1983年外交部新闻司科员、副处长;1983年—1985年中国驻莱斯托王国大使馆一秘;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2001—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第一次听到他得名字,是从我父亲那一代人的口中得知的,我父亲那一代人对李肇星建评价很高;而我是到了上了初中以后才算是真正的对他的事迹有了一些了解,我隐隐约约记得最早了解到他的事迹是: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炸掉,他与美国政客和媒体的群强舌战。
在这件事件中,他给我的印象是语言表达能力强,气势逼人,态度强硬。
从此之后我便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外交奇才,于是我便从报纸上、新闻上去寻找他得事迹和动态。
当时的我只期望长大后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铁嘴”李肇星,美国眼中的“强硬派”他可谓是中国外交新闻战线的“老兵”,从1982年第一次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作为翻译亮相,到2007年卸任外交部长,在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上,面对西方记者的刁钻古怪的问题他表现出沉着、机智、坚定、幽默风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誉为“铁嘴钢牙”外交官,正是因为他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负责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强硬,语句“咄咄逼人”也被美国媒体成为“强硬派”。
这就是李肇星,做人不卑不亢,工作不失原则。
关于外交官的素材

关于外交官的素材以下是 6 条关于外交官的素材:1. 你知道吗,外交官就像是国家之间的桥梁!看看王毅外长,在国际舞台上那坚定而自信的身影,用他的智慧和谋略为国家争取利益,维护国家的尊严。
他们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和能力啊!就像在狂风暴雨中稳稳矗立的灯塔!例子:每次看到王毅外长面对外媒刁难时的巧妙回应,都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厉害的外交官!2. 哇塞,外交官可不只是会说话而已呀!他们得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要像鱼儿适应不同的水域一样。
就拿李肇星来说,他在各种国际场合中游刃有余。
他们不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吗?例子:曾经看到李肇星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对别国不合理的指责进行有力驳斥,那场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3. 嘿,想想外交官每次出使他国,那感觉就像去未知的海域探险!他们得应对各种未知和挑战,要像勇敢的水手一样无畏。
比如秦刚大使,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毫不退缩。
这不是超级厉害是什么?例子:秦刚大使在国外进行外交活动时展现出的沉稳和坚定,真的让人佩服不已!4. 哎呀呀,外交官肩负的责任可太重啦!他们要守护国家的利益,就如同守护宝贝一样小心翼翼。
像钱其琛这样的杰出外交官,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国家的走向。
这多了不起呀!例子:回想起钱其琛在一些重大外交事件中的关键作用,怎能不让人对他肃然起敬呢?5. 哇哦,外交官真的是太神奇了!他们在国际间穿梭,就像是传递和平信号的使者。
傅莹就是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外交官,她的优雅和智慧让人着迷。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例子:看到傅莹在国际论坛上用温柔而有力的话语阐述中国立场,那画面真是美极了!6. 哈哈,外交官其实就像出色的演员!在不同的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章启月大使,在各种外交场合表现得游刃有余。
他们不简单吧?例子:章启月大使在面对记者提问时的那份从容不迫,真的好似舞台上的主角一般闪耀!我的观点结论:外交官们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发光发热,他们是国家的骄傲,值得我们尊敬和赞美!。
李肇星:“外交不只是干杯”

李肇星:“外交不只是干杯”作者:刘砚青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04期“特别反感把县以上干部称为父母官”“假如您能年轻20岁,组织上派您去做驻外大使,您希望去哪个国家?”“如果你是一个外国记者,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
虽然我很希望你的假设是真的,但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不可能再年轻20岁。
我倒是很希望你将来能够在祖国面前说出一些我想说又不敢说的真话。
”1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李肇星首部外事回忆录——《说不尽的外交》读者交流会上,这位新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部长回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能够走出去的话,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国家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做中国代表,即使不是大使,也要为祖国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想当记者,却搞了外交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李肇星反复强调:“我是糊里糊涂走上外交这条路的。
”“我小时候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用山东老家话说就是‘不叫人’,嘴不甜。
”在《说不尽的外交》一书中,李肇星回忆起中学时光,“有两位老师都说过我讲话不够流畅,甚至说话好像还点儿大舌头。
”自称“一开口别人就会知道我绝对是个乡下人”的李肇星,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外交官。
“1950年,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辆大卡车从我们村经过,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汽车,从此就萌发了要当一名汽车司机的梦想。
”李肇星说,上中学以后,由于经常看报纸,他的梦想就变成了当记者。
“我不但当过班里黑板报的副主编,还给《中国少年报》、《上海少年文艺》投过稿。
”“我高中毕业时六个志愿全都填的是北大。
当时第一志愿选的是中文系,因为我觉得考上了中文系就一定能当记者。
”最终,李肇星被第二志愿西方语言文学系录取,他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也是因为“学外语大概也是可以做记者的”。
“连做梦都没梦见过会从事外交工作”的李肇星感慨地说:“我的成长过程真的与祖国的命运分不开。
”1964年1月,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周总理认为,这一轰动国际的外交事件预示着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将在近年内得到恢复,于是他指示外交部抓紧培养一批至少会运用三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年轻干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 长很忙 , 平时 日理 万机 , 晚 l 昨 l 点才到” 李肇星马上纠正 : 时, 除了
到 达 时间 是 准确 的 , 日理 万 机 ” “ 、
“ 诗人” 都不准确 。
0 …l1 4 2¨l 0- …… l 0Ⅲ 6
维普资讯
身西服的李肇 星显 得更 精神 ,他戴 着老花 眼镜正 在 翻阅一本杂 志 , 嘴 里念念有词 :秦文君 , “ 我知道 , 少年 文艺 的 ; 张抗 抗 , 东北大学 的 ; 是 铁
凝 … …”
20 年 2 06 月底 , 中国作家协会 第六届全 国委员会第六次 全体 大会 在 上海 召开 。得知李肇 星部 长将在 大早 赶 到锦 江 I ̄ 堂 ,听 了一 场 IL ,
到, 不久就发表了 。我拿到 I 0元 “ 『1 钱 稿费 , 是我们 乡 、 们村 、 那 我 我们 母, 一个是 自己的祖 国。 以后 , ” 著名
炳华经验丰富 , 六不上班吧 ? 说周 所
以, 没辙 , 只好来 了。 同志们 , 以后要 接受教训 ,不能随便接受 礼物呀 。 ” 场下会心的笑声响起 。 白之后 , 直 外
诗人艾青 的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会
沉!也时常鼓励着他。 ” 他深爱 自己朴
爷》投给 了上海的这家杂志 , , 没想 含着眼泪,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
实 的母亲 , 也爱伟大的祖国。
“ 外交就是 为祖 国交朋友 , 为沮
长坦陈 了几点理 由, 在他看来 , 文学
和外 交有共通之处 , 一样观察世界 、 影 响世 界; 同样 为祖 国交朋友 ; 而文
RENI, JU 【
入 疆
Di e t Ch n s dF r i nBo k g s Of i eeAn o eg o s
他接过 话题说道 :现在不 允许 “ 送礼, 是, 但 有些 礼还是 要 的 , 和 我 炳华是党校 同学 ,他送 了我好 多你 们 的书 , 书我很喜 欢 , 收下 了 。 就 可
情 。她事后很 肯定地说 。 ” 当外长接下我 的名片后 ,我暗 叫“ 言不差 ”并 庆幸 始终 没被 他 此 ,
的秘书阻拦 。
会忘却 他是一 个位 居部长 的高官 , 而 更像 一个 能 对 你 敞开 心 扉 的挚
已“ 谈笑 有鸿儒 ”蜚 声文坛 的大作 , 家们 : 蒙 、 王 王安忆 、 铁凝 、 陈建功 、
10分钟 的报告 , 2 随即争 取 了 1 0分 钟 的即兴采访 ,之后 叉意外地 有了 与李外长 6 0分钟的聊天。 从 电视里 多 次见过 他的形 象 , 听过他 的声音 ,也 听闻李 外长 的随
无论是朴实无华还是惊涛骇浪 的角 色, 都让你有种感 动与愉悦 , 因为每
意识 ,都交织着澎湃而理性 的爱 国 情怀 。 于是 , 记者忍不住要写 下 自己
请求 带人 会场 ,最后意外 成 功了。 “ 李外长没有什么架子的 , 也很通 人
平 易近人
我 冒 冒失 失 推 开 紧 闭 的双 层 门 ,那 是锦江小礼 堂一楼的贵宾接 待室 , 上午 9点不到 。 对面会场内早
和与机智 , 是 , 但 只有 面对 面时 , 才
会感受 到那些抽 象词 语 的魅 力 。 你
他就顺便说了作报告的事 , 要推脱
得找理 由, 没时 间是一 个 。 没想 到 ,
西语系读 书时 , 老师季羡林说过一句 安西路 13 号 ,少年文艺》的地 话 :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 , 58 《 “ 一个是生 址。 ”少年李肇星写 丁一篇 10 00字 的散文,名字叫 《 越活越年轻的爷
池莉都陆续赶到。这是作家们的盛 会, 李肇星外 长也 是中国作协会 员,
而随后报告中一个幽默的开
场 白更 让我 感 到外 长 待人 的真 诚 和平 等 。 当主持 人介 绍说 “ 我们 的诗人
因此, 应邀前来作国际形势的报告。
隔着十米 ,我远远看见 中国作 协党组 书记金炳华和李外 长坐在 正 中,周 围几人 围坐 ,显然是 随意 聊
眼中的李肇星 。
t
会上作一次国际形势报告 , 记者一 个角色都浸染着朴素而执著 的平等
我记起 一位 同行女 孩的 经历 : 在亚洲某城召开 国际会议 ,首脑亮
相 , 官云集 , 卫森严 。 者 出入 高 警 记 限制严格 , 看到李外 长出现时 , 没有 出入证 的那位记者女孩机智地一前 1 -
维普资讯
人 掬
E^ I ̄ , l  ̄/
Die t Ch n s dF r inBo k g s Of i eeAn o eg o s
走近外交部长李肇星 ,是一 次
非常偶然的机会 。
友; 一个 R  ̄ 为母分忧 的游子 ; t ,J 一个 为儿黯然 的父亲 ;一个循循善诱 的 师长 ;一个伶牙俐齿 的辩手 ……但
家的一次性收入 中最高 的。往事让 ”
李肇 星感慨 万千,我用 3 钱给我 “ 元 的妈妈买 了一件 化纤料 子 的衬 衫 。
国创造和平发展 的环境 。3 ”6年来 。
活跃在外交第一线的他牢记着这一
学家 、 外交家当了官 , 一样都离 不开
实 干,外交家还要谈判 ,作 家还要 “ 写 作” 我 注意 到 , 。 在满 场 10分 钟 2 的报告 中, 作家们 5次满堂鼓掌 , 作 家 们不仅被 报告 的 内容 所吸 引 , 也 为李肇星 的平等意识所折服 。 在报告后 的即兴采 访中 ,与李 肇 星有 一 面之 交 的一 位 同行 记 者
去品尝“ 神食粮 ”当时 ,少年 文 精 , 《 艺》 了他想象的空间 。那 时候 , 给 “ 我
还没 见到过汽车 ,也不 知道上海有 些什么路 。 是 , 但 记住 丁一 条路 , 延
的工作使别 人认 为我 的祖 国是更美
好 的, 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 。 ” 祖 国, 令李肇星魂牵 梦萦 , 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