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9 方法精讲-数量2 唐宋 (笔记)(2018省考笔试大班-1班)

合集下载

方法精讲-言语2 郭熙 (笔记)

方法精讲-言语2 郭熙 (笔记)

方法精讲-言语2主讲教师:郭熙授课时间:2018.05.30方法精讲-言语2 (笔记)【说在课前】1.前面8分钟是课前答疑,听回放的同学如果不想听这部分内容,可以跳过这个时间段。

2.本节课讲解言语方法精讲第二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课的内容偏重打基础,讲解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从本次课开始不管是知识点还是题目难度都会有所提升。

因为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第一次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老师的讲课风格和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所以,课上希望大家跟紧老师的思路和节奏,把本次课讲解的内容掌握到位。

3.按照惯例,先进行入门考一考,没有提前预习的同学尽量跟上老师的课程节奏,也希望后面的几次课程大家做好预习工作。

【入门考一考】1.(2017联考)作为一个信息大平台、文化大熔炉,互联网对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

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

然而网络不是世外桃源,离开法治和道德,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就会大行其道,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就可能深受其害。

全国7亿多人上网,肯定需要建设和管理,我们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加强管理B.网络犯罪猖獗,需加强法治约束C.网络既促进交流也带来网络犯罪D.网络使用需加强引导,扬长避短【解析】1.问“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中心理解题。

本题课堂上参加答题的人数是两千多人,正确率是71%,其中,D项是出题人给大家挖的“坑”,错误率较高,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了B、C项。

关于正确的解题思路,老师后面会详细地梳理和讲解。

【选A】2.(2017四川)从能源看,自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后,石油成为维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老油田一个个衰落、新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困难,人们不禁担心,这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势必会枯竭,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行政职业能力》 方法精讲-数量4 (笔记)

《行政职业能力》 方法精讲-数量4  (笔记)

方法精讲-数量 4(笔记)学习任务:1.课程内容:容斥原理、排列组合与概率2.授课时长:3小时3.对应讲义:178页~184页4.重点内容:(1)掌握两集合公式,三集合的三种公式——标准型、非标准型、常识型(2)掌握图示法在容斥原理中的运用,理解容斥原理结合最值的考法(3)掌握常用的排列组合公式,理解分类讨论与分步计算的区别,正难反易则从反面求解(4)掌握两种经典方法(捆绑法、插空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5)掌握概率问题的两种题型——给情况求概率或给概率求概率第八节容斥原理【注意】本节课主要讲容斥原理和排列组合和概率,预习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难。

容斥问题有公式和方法,需要学习方法和公式;排列组合和概率是高中知识,比较难,但是考试不会像高中一样深,本节课会用最浅显的形式讲解,无论高中学过与否,这节课要从零开始全部拿下。

【知识点】容斥原理:多个集合有交叉有重复。

比如班级有男有女,此时男生是一个集合,女生是一个集合,但是没有交叉,故不是容斥。

班级中无论男女有行测学得好的,也有申论学得好的,此时一定有交叉(行测和申论都学得好),行测学得好的是一个集合,申论学得好的是一个集合,重合部分是一个交叉,多个集合有交叉,是容斥问题。

【知识点】两集合:1.推导:左边的圆为 A,右边的圆为 B,中间重合部分是 AB 的交集,即中间部分相加的时候出现两次,需要减去一次,“A+B-A∩B”完整对应圆覆盖的整体,“全部”是外面框框,代表一个总体范围,“都不”是框内空白区域,公式:A+B-A∩B=全部-都不。

2.例子:左边 A 是行测比较好的,有 70 人;右边B 是申论比较好的,有 60 人,班级中有 31 人行测和申论都比较好,全班一共有 100 人,求行测和申论都不好的有多少人。

答:代入公式:70+60-31=100-都不,99=100-都不,解得:都不=1。

3.公式:A+B-A∩B=全部-都不。

【例 1】(2017 广东)某单位有 107 名职工为灾区捐献了物资,其中 78 人捐献衣物,77 人捐献食品。

2018深圳市考-数资(笔记)(行测线上超级刷题班)

2018深圳市考-数资(笔记)(行测线上超级刷题班)

2018 深圳市考-数资(笔记)数字推理【注意】做题思路:1.有特征:(1)分数数列,题干中出现分数。

(2)数列特别长,多重数列。

(3)出现 64、125、343 等,出现跟平方、立方有关的或附近的数,幂次数列。

(4)倍数。

2.无特殊:(1)没规律就做差,没规律的大部分数列可以通过做差做出来。

(2)做差没规律考虑递推数列,一般是圈三个数,个别情况考虑两个数或四个数递推。

41.2,14,34,62,()A.90B.98C.108D.116【解析】41.先看数列有无明显特征。

方法一:发现 62=64-2,34=36-2,14=16-2,2=4-2,64、36、16、4 分别是2、4、6、8 的平方,可以转化为幂次修正数列,则()=102-2=98。

方法二:做差:12、20、28,做差后是公差为 8 的等差数列,28+8=36,()-36=62,()=98。

【选B】【注意】1.突破点是 62,62 在64 附近,想到幂次修正数列。

2.数推没有规律考虑做差,相当一部分的幂次数列,通过做差都可以找到规律。

做差的时候需要仔细,算错就找不到规律。

42.-1,-4,5,-22,59,()A.-184B.302C.-243D.140【解析】42.没有任何特征,先做差,一定要注意做差顺序,是前-后还是后-前,尤其是出现正负号的时候,容易整反。

习惯用后-前,-4-(-1)=-3,5-(-4)=9,-22-5=-27,59-(-22)=81,-3、9、-27、81,正负交替出现,是公比为-3 的等比数列,则做差后 81*(-3)=-243,还原数列,()=59+(-243)=-184。

【选 A】【注意】若无法还原,可以设()为x,则 x-59=-243,x=-184。

43.1716,2523,3330,4642,5853,()A.6862B.6765C.6662D.6460【解析】43.属于广东特色,是特别大的数字,考数字推理一般是两位数、三位数,在出现四位数的时候,往往考虑机械拆分,若数列写为:17、16、25、23、33、30、46、42、58、53、()、(),数列长,是多重数列,交叉找规律或者两两分组找规律。

行测数资技巧

行测数资技巧

行测数资技巧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资(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部分,是衡量考生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本文将详细讲解行测数资部分的实用技巧,助你轻松应对各类题型。

一、数量关系技巧1.数字推理(1)观察数字特征,找出规律。

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等。

(2)尝试代入排除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3)对于复杂的数字推理题,可以尝试分解因数、提取公因数等方法,简化计算。

2.几何问题(1)掌握基本的几何公式,如: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

(2)利用图形的性质,如:对称性、相似性等,简化问题。

(3)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尝试画图辅助解题。

3.概率问题(1)熟悉基本的概率公式,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2)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解决计数问题。

(3)对于复杂的概率问题,可以尝试列举法、树状图等方法,清晰展现各种情况。

二、资料分析技巧1.快速阅读(1)先看题目,明确需要查找的数据。

(2)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关键数据。

(3)对于复杂的数据,可以圈出关键词,提高查找效率。

2.数据处理(1)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如:百分比、平均数、增长率等。

(2)对于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可以尝试列式计算,避免出错。

(3)注意单位换算,避免因单位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

3.结论判断(1)根据数据计算结果,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判断。

(2)对于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采用差分法、比较法等,快速得出结论。

总结:行测数资部分的技巧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计算和判断四个方面。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当然,技巧的运用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因此,平时练习时,还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经典课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秒杀王永恒

经典课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秒杀王永恒
.
数字计算问题之四:等差数列
• 某一天李秘书发现办公桌上的台历已经有9 天没有翻了,就一次翻了9张,这9天的日 期加起来,得数恰好是108,问这一天是几 号?
A.14
B.13
C.17
D.19
.
数字计算问题之四:等差数列
• 7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7546,则第50个数 为( ) A.108 B.109 C.110 D.111
.
数字计算问题之一:尾数法
• A.4825 B.4673 C.5016 D.5238
.
数字计算问题之一:尾数法
• A.1 B.2 C.3 D.4
.
数字计算问题之一:尾数法

A.22222 C.44444
B.33333 D.55555
.
数字计算问题之二:整体消去法

.
数字计算问题之二:整体消去法
A.不存在 B.1个
C.2个
D.3个
.
整数特性问题之三:余数问题
• 例6. 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2,除 以4余3,这样的三位数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
整数特性问题之一:整除特性法
• 练习7. 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 全城的4/13,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5/6, 丙区人口数是前两个区的人口数的4/11, 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 ) (P.39) A.18.6万 B.15.6万 C.21.8万 D.22.3万
.
整数特性问题之一:整除特性法
A.8500
B.2400
C.2000
D.1500
.
整数特性问题之二:盈亏问题
• 练习16. 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 住4人,则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房8 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学生? ()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试备考:类比推理中的特殊解题方法(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试备考:类比推理中的特殊解题方法(二)

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试备考:类比推理中的特殊解题方法(二)详情公布如下,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渐渐临近,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之余多多关注时政热点,这样能对申论写作更有帮助。

类比推理中的特殊解题方法陕西华图张婧在本文中我们要学习下一个论证方式——类比推理。

首先要熟悉什么叫做类比推理,顾名思义,类比就是有比较和对比,推理就是有推导,类比推理就是有比较的推导。

题干中通常出现有两个人或两个事物间的比较,通过对比发现二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属性,已知事物A还具有另一种属性,可以推知事物B也具有该属性。

这就是类比推理的过程。

遣词造句法遣词造句法就是利用词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求题目词项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

有些类比推理题目词项间的逻辑关系比较隐晦,对于这类题目可以巧妙地运用遣词造句法,来挖掘词项间的关系。

例3、电脑:电子邮件:照片A、毛笔:国画:字帖B、卡车:货物:冰箱C、空调:温度:冷气D、手机:信息:彩信解析:对词组进行造句:电脑可以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内容可以是照片;手机可以用来发送信息,信息的内容可以是彩信。

通过造句可以发现,D项和题干词项间存在相似的逻辑关系。

B项卡车可以运送货物,货物的内容可以是冰箱,但题干和D项都是信息的传送。

故答案选D。

例1:生活在沙漠中的啮齿类动物,由于常年面对缺水干旱、强光照以及天敌、昼夜温差较大等问题,大都体型较小且具备即时钻地能力。

因此,不到千里外的戈壁滩上,跟它近亲的另一种啮齿动物也应该具有上述体征和能力。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哪一个能够支持上述结论?A.戈壁滩相较于沙漠,表层质地更加坚硬B.戈壁滩上的啮齿类动物个头普遍更大C.戈壁滩上捕食者构成跟沙漠里相似D.戈壁滩上常年暴风肆虐,飞沙走石,自然条件更为恶劣在这道题中,有两种动物的类比,提问是支持上述结论的是,那么就是想让沙漠和戈壁滩的结果一致,那就是找相同,只要我们共同点越多,我们得到一致的可能性就越大,选项只有C是相同的,其他都是不同。

(2017-05-26)方法精讲-数量2-唐宋

(2017-05-26)方法精讲-数量2-唐宋

=18*15=270。【选 D】
【注意】1.问总工程量是多少个,零件个数必然是整数,总量是 18*(A+B),
零件个数是整数,效率一定是整数,总量是 18 的倍数,18=2*9,总数一定是 9
的倍数,A 项各位数字之和是 3,排除,B 项各位数字之和是 7,排除,C 项各位
数字之和是 6,排除,D 项各位数字之和是 9 能被 9 整除,符合。
第四节 工程问题 【知识点】工程问题 1.常见题型,比如做工作、搬砖头、写书、写材料、工厂生产零件等。 2.例:龙哥和唐宋老师板砖,龙哥用 8 小时全部搬完,唐宋用 6 小时搬完, 问两个人一起搬用多长时间? 答:龙哥用 8 小时完成总量,说明总量可以分成 8 个部分,即 8 的倍数;唐 宋用 6 个小时完成总量,说明总量可以分成 6 个部分,即 6 的倍数,因此总量可 以设成是 6 和 8 的乘积,或者公倍数,即可以设 48 或者 24。设总量为 24,龙哥 效率=24/8=3,唐宋=24/6=4,时间不可以加减,效率才可以加,因此需要 24/(4+3) =24/7=3 又 3/4 小时。 3.公式:工程量=效率*时间;效率=工程量/时间;时间=工程量/效率。 例:上题中,工程量设为了 24,两人的时间分别为 6、8 小时,效率(工作 的快慢)分别为 4、3,时间=总时间/效率和=24/(4+3)。 4.三种题型: (1)题目给多个完工时间。 (2)题目给效率的比例关系。 (3)题目给总工程量。
例 3(2016 联考)A 工程队的效率是 B 工程队的 2 倍,某工程交给两队共同
完成需要 6 天。如果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且 B 队中途休息了 1 天,问要
保证工程按原来的时间完成,A 队中途最多可以休息几天?( )

2021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数量(讲义+笔记) (4)

2021省考行测笔试方法精讲-数量(讲义+笔记) (4)

方法精讲-数量 4(笔记)【注意】本节课程的内容比较硬核、记得公式比较复杂,但选的例题比较简单、具有代表性,重点在于学会基础理论,只要能够看懂题目的表述,能想到对应的结论即可。

考场上排列组合与概率可做可不做,题目读懂了、问法比较简单、题目设置比较简单就做,但大多数情况下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的难度较高,要学会抉择。

近几年排列组合与概率越考越简单,尤其是概率问题,很多都是送分题。

第八节排列组合与概率一、排列组合(一)基础概念【知识点】分类与分步:1.分类相加:要么……要么……。

2.分步相乘:既……又……。

3.例:(1)如国庆节出去旅游,想从北京出发,去上海,结果查行程的时候发现从北京到上海一共有 2 趟飞机可供选择,还有 3 趟高铁可供选择,问所有的交通方式。

要么从 2 趟飞机中随便订一个、要么从 3 趟高铁中随便订一个,选择有2+3=5 种。

飞机和高铁是并列的关系,分类用加法。

做题的时候建议多造句,如果能用“要么……要么……”造句,则用加法。

如本题,要么坐飞机,要么坐高铁,多者任选其一均可达到目的,这种情况都属于分类,分类之间用加法。

(2)如从北京到上海,然后再去广州,从北京到上海有 2 趟高铁(A、B),从上海到广州有 3 趟高铁(1、2、3),问从北京到广州的所有选择方式。

用乘法计算,列式:2*3=6 种,前两种高铁和后三种高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是 A→1、A→2、A→3、B→1、B→2、B→3。

本题为分步的过程,分步即分成多个步骤,且这些步骤必须同时发生才能达到目的。

要想从北京到广州,可以从北京先到上海,然后再从上海到广州,将这个过程拆分成两个步骤,且这两个步骤必须同时发生、缺一不可,为分步的概念,用乘法计算。

【例 1】(2019 河南司法所)某市从市儿童公园到市科技馆有 6 种不同路线,从市科技馆到市少年宫有 5 种不同路线,从市儿童公园到市少年宫有 4 种不同路线,则从市儿童公园到市少年宫的路线共有:A.24 种B.36 种C.34 种D.38 种【解析】例 1.要想从儿童公园到少年宫,可以一步到位(直达),共有 4 种方式;如果时间比较多,想要多转一转、玩一玩,也可以选择转乘的方式,即先到科技馆,再从科技馆到少年宫,将整个过程分成两步,有先后、两者同时发生才能达到目的,是“既……又……”的关系,故这两个步骤之间用乘法相连,为6*5=30 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给具体的效率值: (1)设效率为未知数(设小不设大或设中间量)。 (2)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例 7(2014 政法干警)有一批汽车零件由 A 和 B 负责加工,A 每天比 B 少做
3 个零件,如果 A 和 B 两个人合作需要 18 天才能完成,现在让 A 先做 12 天,然
后 B 再做 17 天,还剩这批零件的 1/6 没有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
息的天数,所以总量偏多。可以先假设甲不休息,算出总量,再减去甲休息天数
的工作量。设甲休息了 x 天,根据题意列式,5*4+(5+6)*(19-4)-5x=150,
解得 x=(185-150)/5=7。
方法二:按人头算。甲做的量+乙做的量=总的量,甲:设甲休息 x 天,则甲
工作了 19-x 天;乙:前 4 天没有工作,则乙工作了 19-4=15 天。根据题意列式,
效率是 6。(2)求总量。按照时间列式子,总量=[(5+4)*6+4*9]/60%=150。(3)
列式求解。“剩下的工程由丙单独完成”,已经完成 60%,则剩余 40%由丙单独做,
丙的工作天数=(150*40%)/6=60/6=10 天。【选 C】
【注意】1.计算总量的方法(解析给出了按照时间求总量的方法,这里介绍
乙=180/60=3,丙=180/90=2,丁=180/36=5。(3)列式求解。根据题意,合作时
间=180/(2+3+2+5)=15 天。【选 B】
【注意】1.求 90、60、36 的公倍数,提出公约数 30 得:3、36、2,36 是 3
和 2 的倍数,则公倍数=30*36=1080,但这里不是最小公倍数,是容易找到的公
2
例 3(2015 黑龙江)某项工程,甲施工队单独施工需要 30 天完成,乙施工
队单独施工需要 25 天完成,甲队单独施工了 4 天后改由两队一起施工,期间甲
队休息了若干天,最后整个工程共耗时 19 天完成,问甲队中途休息了几天?
()
A.1
B.3
C.5
D.7
【解析】例 3.给定时间。“4 天”是甲单独做的用时,不是完工时间;“19
天,阴雨天每天浇水 2 份/天。(2)求总量。总量=5*18=90 份。(3)列式求解。
设阴雨天 x 天,则根据题意列式,2x+(30-x)*5=90,解得 x=20。
方法二:本题可以快速蒙题。6 月=阴雨天+晴天=30 天,观察选项,A 项+D
4
项=10+20=30,则答案有 90%的概率在 A、D 项。如果阴天是 10 天,则晴天是 20 天,与题干“18 天”矛盾,错误;所以晴天只能是 10 天,阴雨天是 20 天。【选 D】
少个阴雨天?( )。
A.10
B.16
C.18
D.20
【解析】例 5.方法一:2.5 倍是倍数关系,也是比例关系。6 月有 30 天,
要么阴雨天,要么晴天。根据“晴天浇水量为阴雨天的 2.5 倍”,说明阴雨天的
天数小于晴天的天数。因为晴天用水量多,“连续晴天的情况下可自动浇水 18
天”,则总量=( )*18,类似于工程问题。(1)赋效率。设晴天每天浇水 5 份/
第五节 行程问题
【知识点】1.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类似):相遇问题类似合作完成一项工 程,追及问题类似“拆台”,例如甲每天做 5 个零件,乙每天拆 3 个零件,问合 作多少天完成等问题。数学中这两个模块知识点有相通的。
3
例 4(2016 江苏)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他们的工作效率之比
5:4:6。先由甲、乙两人合作 6 天,再由乙单独做 9 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60%,
若剩下的工程由丙单独完成,则丙所需要的天数是( )。
A.9
B.11
C.10
D.15
【解析】例 4.给定效率之比。(1)赋效率。设甲效率是 5,乙效率是 4,丙
2.拓展:已知有 270 个零件,请问 A、B 合作几天完成?选项为 16、17、18、
20。270=(A+B)*时间,270 能被时间整除。观察选项只有 18 满足条件。
3.前面例 1~6 题,给的是时间或者效率的比例,可以赋值。例 7 已知的是
具体数值,需要设未知数。
小结】工程问题(必考题型): 1.赋值总量型:(1)识别:题干只给了多个完工时间;(2)方法:赋值总量 ——算出效率——列式求解;(3)技巧:总量一般设公倍,公倍难算用乘积。 2.赋值效率型:(1)识别:题干给出了效率比、效率倍数等;(2)方法:赋 值效率——求出总量——列示求解;(3)技巧:按照比例设效率,设值尽量设整 数。 3.给具体值型:(1)识别:题干有效率、总量的具体值;(2)方法:代公式 ——列方程求解。
方法精讲-数量 2
主讲教师:唐宋 授课时间:2017.09.29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方法精讲-数量 2(笔记)
第四节 工程问题 【知识点】工程问题: 1.公式:(1)工程量=效率*时间。如,派出甲、乙,或甲、乙、丙,或甲、 乙、丙、丁(2~4 人)做同一件事/一项工程/一批零件,他们的速度/快慢不同, 问合作需要多少天。因为速度不同,所以效率不同(速度快的效率高,速度慢的 效率低),根据时间的快慢,可以求出总量。例如,每小时做 10 个零件,做 8 天则可以做 10*8=80 个零件。 (2)效率=工程量/时间。 (3)时间=工程量/效率。知道三者的关系后,做题时可以灵活应用,知道 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切入点:工程问题一般有三种题型:(1)给出时间。(2)给出效率。(3) 给出具体的值。 3.切入点一:给定时间型(完工时间): (1)赋总量(时间的公倍数)。绝大多数情况下题目不会给总量的值,所以 可以自己设一个值,方便计算。 例:甲需要 3 天做完,乙需要 6 天做完,问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做完? 答:赋总量=6,再求各自的效率:甲=2,乙=1。甲乙合作,则把效率加起来 (不能把时间直接相加),即 6/(2+1)=2 天。 (2)算效率:效率=总量/时间。 (3)根据题意完成工程。求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一定要找完工的时间。如 果条件给“甲完成需要 4 小时,乙完成需要 6 小时,丙做了一半用 2 小时”,则 只需要找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而不需要看 2;或者根据丙做一半用 2 小时求出 丙完成全部用的时间,再找 4、6、丙完工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 1(2017 广东)现有一批零件,甲师傅单独加工需要 4 小时,乙师傅单独
加工需要 6 小时。两人一起加工这批零件的 50%需要多少个小时?( )
A.0.6
B.1
1
C.1.2
D.1.5
【解析】例 1.给定时间。(1)赋总量。赋值工程总量为时间 4 和 6 的最小
公倍数 12。(2)算效率。甲=12/4=3,乙=12/6=2。(3)列式求解。根据题意,
合作 50%的时间=(12*50%)/(3+2)=6/5=1.2 小时。【选 C】
例 2(2017 江苏)若将一项工程的 1/6、1/4、1/3 和 1/4 依次分配给甲、乙、
丙、丁四家工程队,分别需要 15 天、15 天、30 天和 9 天完成,则他们合作完成
该项工程需要的时间是( )。
A.12 天
【答案汇总】1-5:CBDCD
例 6(2017 河北)某件刺绣产品,需要效率相当的三名绣工 8 天才能完成;
绣品完成 50%时,一人有事提前离开,绣品由剩下的两人继续完成;绣品完成 75%
时,又有一人离开,绣品由最后剩下的那个人做完。那么,完成该件绣品一共用
了( )。
A.10 天
B.11 天
C.12 天
【注意】1.月份记忆:(1)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2)2 月: ①平年 28 天。②闰年 29 天。区分平年、闰年,记住奥运会年份是闰年,每隔 4 年一届奥运会,2008 年是北京奥运会,2008 年是闰年,所以奥运会都在闰年召 开。
2.本题注意“坑”,设未知数时如果设为晴天,算出晴天是 10 天,注意阴雨 天=30-10=20 天。
间为(24*25%)/1=6 天。本项工程分成三个阶段,一共需要 4+3+6=13 天。【选 D】
【注意】1.给时间,赋值总量,算效率。
2.给效率,赋效率,算总量。
【知识点】1.例:唐宋每小时搬 3 张桌子,张小龙每小时搬 2 张桌子,给具 体单位,一共有 35 张桌子,问两人需要搬多长时间?此时有具体效率值,带单 位,不能赋值。
A.240
B.250
C.300
D.270
【解析】例 7.A 每天比 B 少做 3 个零件,零件用个来表示,已知具体数值,
需要设未知数。(1)设 A 每天制作零件 x 个,则 B 每天制作 x+3 个;(2)根据题
意,可列方程为:(2x+3)*18*(5/6)=12x+17(x+3),约分(2*15-12-17)
倍数。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90、36、60,提出公约数 6 得:15、6、10,提
出公约数 3 得:5、2、10,提出公约数 5 得:1、2、2,提出公约数 2 得:1、1、
1,则最小公倍数=6*3*5*2=180。
2.总量设为 1,则效率就变为分数,后面计算需要通分,仍然需要最小公倍 数,而且设总量为 1,计算也比较麻烦,不如在前面直接赋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 倍数。
*x=3*17-3*15,解得 x=6,故零件总数=(2*6+3)*18=270 个。【选 D】
【注意】1.效率*时间=总数,时间是 9 的倍数,效率是整数,那么总数是 9
的倍数。例 7 中,(A+B)*18=18N,总数是 18 的倍数,说明总数既是 2 倍数又是
9 的倍数。观察选项只有 D 项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