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方法基本公式(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与金融管理专业)
数量方法基本公式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与金融管理专业

《数量方法》基本公式第一章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1.平均数 平均数=数据的个数全体数据的总和∑==ni x n x 111加权平均数 ∑∑⨯≈mimi i v y v 11=频数的和组中值)的和(频数平均数 2. 中位数: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3.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4.极差:R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5.四分位点:把数据等分为四部分的那些数值。
用123Q Q Q 表示6.方差: 222211()n i i i x nx x x n nσ=-=-=∑∑或(加权公式)22()iiix x vvσ-=∑∑7.标准差:2σσ=8.变异系数: %100⨯=xV σ 第二章 随机事件及概率1.古典概率的计算:NN A P A =)(;2.广义加法公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事件A 和B ,)()()()(AB P B P A P B A P -+=+3.减法公式: ()()()()P AB P A B P A P AB =-=- 4.乘法公式:P (AB )=P (A )P (B|A ), P (A )≠0; 5.逆事件概率: ()1()P A P A =- 6.独立性事件概率:()()()P AB P A P B = 第三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数学期望 ()i iiE X x p =∑2.方差 ∑-=-=ii i p Ex x Ex x E Dx 22)()( 22)()(Ex x E Dx -=3.数学期望性质: ()E c c =, ()()E a b X a b E X+=+ ;4.方差性质: ()0D c =, ()()2D a b X b D X+= 5.常用连续型随机变量:名称 记法EX 期望DX 方差均匀分布],[~b a U X2ba + 12)(2a b - 指数分布 )(~λE Xλ121λ正态分布 ),2(~σμN X μ 2σ标准正态分布 X ~N (0,1)16.标准化定理:设)1,0(~Z (~2N X N X σμσμ-=),则,7.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1) E(aX+bY)=aEX+bEy;2) )(),(2)()(22Y D b Y X abCov X D a bY aX D ++=+第四章 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抽样方法:一、 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有n 个单元,从中抽取r 个单元作为样本,使得所有可能的样本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
数量方法

《数量方法》考试大纲及样卷(2012年修订)(自2014年1月考试开始使用)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和目标 (2)一、课程内容和性质 (2)二、课程目标和框架 (2)(一)课程目标 (2)(二)考核要求 (3)(三)课程目录 (3)第1章数据的收集 (4)第2章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5)第3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7)第4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第5章参数估计 (13)第6章假设检验 (16)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9)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 (22)第9章指数 (24)*第10章优化方法 (27)第二部分有关考试实施说明 (29)一、考核办法 (29)二、自学参考用书 (29)三、自学方法指导 (29)四、教学建议 (30)第三部分《数量方法》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 (30)一、考试样卷 (30)二、样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37)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和目标一、课程内容和性质本课程是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与金融管理专业(专科)基础段证书考试的数量方法课程模块,与其他相关课程模块构成证书考试系列课程,其教学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相关联。
在本课程的助学或教学中应当尽可能采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金融、商业、工业和政府机构取得实例,以提供适当的学习场景。
试卷中的问题将以本课程大纲中所确定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的有关要求为根据。
问题不超出大纲内容。
考题将要求考生在掌握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中的场景仅是举例,试卷可能在另一种条件下提出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应向考生介绍案例学习方法,以使他们掌握阅读、分析商务与金融案例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
这些方法包括:1. 精读技巧;2.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技巧;3. SWOT分析法(S/W/O/T分别指优势、弱点、机会、威胁)。
在商务管理专业和金融管理专业的助学或教学中,提倡采用案例教学和案例考核方法。
培养考生的上述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使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还使他们能够在考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数量方法知识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
为做好电子商务专业(独立本科段)“数量方法(二)”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特制定本命题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1.课程性质数量方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能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对金融、商业、工农业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概括、推断、预测。
数量方法课程的任务是:使考生具有收集、概括和呈现数据的意识,能够理解基本的概率论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统计概念,理解关于统计推断的有关概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两个变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并能作出估计和预测,理解简单的时间序列模型并进行预测,学会运用指数综合方法分析和评价经济现象,为更好地适应商务管理和金融管理工作需要作必要的准备。
2.考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要求考生:(1 )掌握数量方法中涉及的数据整理和描述方法、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统计推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生要全面系统学习教材、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简单实际问题。
(2 )掌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检验方法,熟悉指数分析的技术和时间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弄清各种数量方法的区别和联系,主要是能够应用推断统计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了解数据的类型、数据的整理与图表显示,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和数据离散趋势的度量。
重点是使学生能够适当地选择和解释数据的各种综合指标,能进行基本的计算。
第二章了解随机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重点掌握各种概率公式的运用和计算概率。
第三章了解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类、重要的随机变量及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二元随机变量及分布的定义,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的定义,协方差与相关系数、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数学期望的方差、决策准则与决策树。
2007年1月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

页眉内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数量方法试题(课程代码0799)(考试时间16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试题包括必答题与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
必答题为一、二、三题,每题20分。
选答题共四、五、六、七题,每题20分,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记分。
60分为及格线。
2.用圆珠笔或者钢笔把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写题目。
3.可使用计算器、直尺等文具。
4.计算题应写出公式、计算过程,除特别说明外,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一、本题包括1~20二十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对8个家庭月收入中用于食品支出(单位:元)的情况作调查,得到的数据为:580,650,725,900,1100,1300,1300,1500,则食品支出的中位数为A.900B.1000C.1200D.13002.某幼儿园有58名小朋友,他们年龄(单位:周岁)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30252015105123456则小朋友年龄的从数为A.4B.5C. 25D.583.某品牌的吸尘器有7个品种,其销售价格(单位:元)分别:170,260,100,90,130,120,340,则销售价格的极差为A.100B.130C.170D.2504.随机抽取6个家庭,对其年医药费支出(单位:元)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为:85,145,120,104,420,656,则这些家庭的平均年医药费支出为A.420B.430C.440D.4505.设A、B为两个互斥事件,若P(A)=0.5,P(B)=0.3,则P(A+B)等于A.0.2B.0.3C.0.5D.0.86.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5,如果试验5次,则该事件A.一定会发生1次B.一定会发生5次C.至少会发生1次D.发生的次数是不确定的7.某车间共有职工50人,其中不吸烟的职工有32人,从全体职工中随机抽取1人,该人是吸烟职工的概率为B.0.32 C8.某大学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如下面的饼形图所示。
数量方法二全部公式

数量方法二全部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数值与另一个数值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公式为:百分数=(部分值/总值)×100。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解决比较和分析问题,例如计算增长率、折扣率和比率等。
2.比例公式:比例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式为:比例=第一个数值/第二个数值。
比例公式常用于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和相对关系。
3.平均值公式:平均值公式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公式为:平均值=(所有数值的总和)/(数值的个数)。
平均值公式常用于统计和概率问题,例如计算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
4.利益公式:利益公式用于计算投资或贷款的利益。
公式为:利益=本金×利率×时间。
利益公式常用于金融和经济问题,例如计算存款的利息或贷款的利息等。
5.距离速度时间公式:距离速度时间公式用于计算物体运动的距离、速度或时间。
公式为:距离=速度×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解决速度、时间和距离相关的问题,例如计算行驶距离、运动速度等。
6.面积和体积公式:面积和体积公式用于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常见的公式包括: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边长×高)/2,圆形面积=π×半径²,立方体体积=长×宽×高等。
7. 方程求根公式:方程求根公式用于求解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
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
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常数。
这些公式通常用于解决代数方程和函数问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数量方法二公式和应用,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问题。
对于特定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运用数量方法二时,要注意理解问题,找到合适的公式和方程,然后进行计算和推导。
通过灵活运用数量方法二的公式和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量关系问题。
数量问题常考的公式

数量问题常考的公式数量问题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解决数量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运用一些公式来求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考的与数量问题相关的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百分数公式:百分数公式是指将一个数表示为百分数的形式。
具体公式为:百分数 = (所代表的部分数 / 总数)× 100%。
该公式常用于计算比例、百分比、利润率等。
通过将数量转化为百分数形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利息公式:利息公式用于计算一笔存款在一定利率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所得到的利息。
该公式为: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
通过利用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笔存款在不同利率和时间条件下产生的利息,以便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
3. 比例公式:比例公式用于解决与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比例公式有:已知比例关系 a:b,且 b:c,求解 a:c;已知比例关系 a:b = c:d,求解 a、b、c、d 中的任意一个未知数。
通过比例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比较和计算不同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 百分比变化公式:百分比变化公式用于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百分比增减情况。
具体公式为:百分比变化 = (新数值 - 旧数值)/ 旧数值 × 100%。
该公式常用于计算物价上涨、销售增长等变化趋势,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量的变化情况。
5. 计数原理:计数原理是组合数学的基础,用于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可能性总数。
常用的计数原理公式包括排列公式和组合公式。
排列公式可用于计算有序选择的总数,组合公式用于计算无序选择的总数。
这些公式在概率统计、排列组合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帮助我们解决各类数量问题。
综上所述,数量问题中常考的公式包括百分数公式、利息公式、比例公式、百分比变化公式以及计数原理。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能够更有效地解决与数量相关的问题,并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数量方法试题答案(课程代码:00799)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一、(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本题包括1-20题共二十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二、本题包括21-24四个小题,共20分。
某市场调查公司在某个城市居民区进行一项调查,调查项目是每套住宅的房间数,结果如下:3 24 4 1 6 3 6 6 65 7 5 2 7 5 46 8 421.按单变量值分组,列出各组频数及频率解:22.计算平均每套住宅的房间数及标准差解:平均每套住宅的房间数或者:(1×0.05+2×0.1+3×0.1+4×0.2+5×0.15+6×0.25+7×0.1+8×0.05=4.7方差为:[(3-4.7)2+(2-4.7)2+(4-4.7)2+(4-4.7)2+(1-4.7)2+(6-4.7)2+(3-4.7)2+(6-4.7)2+(6-4.7)2+(6-4.7)2+(5-4.7)2+(7-4.7)2+(5-4.7)2+(2-4.7)2+(7-4.7)2+(5-4.7)2+(4-4.7)2+(6-4.7)2+(8-4.7)2+(4-4.7)2+]=3.31标准差为23.计算每套住宅的房间数的变异系数解:=38.7%24.根据分组资料试计算在3间以下(含3间)的住宅有多少套?占比重是多少?解:3间以下(含3间)的住宅套数=1+2+2=5(套)占比重=三、本题包括25-28四个小题,共20分。
万事通市场调查公司对A,B两类地区的居民就每周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做了随机抽样调查,从两个独立随机样本得出的数据如下:根据上述资料要检验:A类地区中的家庭每周看电视的平均小时数比B类地区中的家庭少。
C020120 金融管理(本科段)(中英合作专业)

必考
笔试
009
11752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6
必考
笔试
010
11753
金融管理综合应用
6
必考
笔试
011
10251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00015
英语(二)
14
选考
笔试
102
00183
消费经济学
4
选考
笔试
103
00055
企业会计学
6
选考
笔试
104
00181
广告学(一)
4
选考
笔试
课程设置:必考课程11门52学分;选考课4门28学分。
4
必考
笔试
002
11741
市场与市场营销
4
必考笔试Biblioteka 管理段证书课程003
11742
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
4
必考
笔试
004
11743
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
5
必考
笔试
005
11744
会计原理与实务
5
必考
笔试
006
11745
战略管理与伦理
6
必考
笔试
007
11750
国际商务金融
6
必考
笔试
008
11751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
说明:
1.国民教育序列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本专业。
2.101至104选考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3.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C020120 金融管理(本科段)(中英合作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方法》基本公式第一章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1.平均数 平均数=数据的个数全体数据的总和∑==ni x n x 111加权平均数 ∑∑⨯≈mimi i v y v 11=频数的和组中值)的和(频数平均数 2. 中位数: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3.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4.极差:R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5.四分位点:把数据等分为四部分的那些数值。
用123Q Q Q 表示6.方差: 222211()n i i i x nx x x n nσ=-=-=∑∑或(加权公式)22()iiix x vvσ-=∑∑7.标准差:2σσ=8.变异系数: %100⨯=xV σ 第二章 随机事件及概率1.古典概率的计算:NN A P A =)(;2.广义加法公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事件A 和B ,)()()()(AB P B P A P B A P -+=+3.减法公式: ()()()()P AB P A B P A P AB =-=- 4.乘法公式:P (AB )=P (A )P (B|A ), P (A )≠0; 5.逆事件概率: ()1()P A P A =- 6.独立性事件概率:()()()P AB P A P B = 第三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数学期望 ()i iiE X x p =∑2.方差 ∑-=-=ii i p Ex x Ex x E Dx 22)()( 22)()(Ex x E Dx -=3.数学期望性质: ()E c c =, ()()E a b X a b E X +=+ ; 4.方差性质: ()0D c =, ()()2D a b X b D X+=6.标准化定理:设)1,0(~Z (~2N X N X σμσμ-=),则,7.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1) E(aX+bY)=aEX+bEy;2) )(),(2)()(22Y D b Y X abCov X D a bY aX D ++=+第四章 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抽样方法:一、 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有n 个单元,从中抽取r 个单元作为样本,使得所有可能的样本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
有放回抽样的样本个数为rn ;无放回抽样的样本个数为rn C 。
二、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将总体单元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按照规则确定一个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距抽取样本单元。
三、 分层抽样:在抽样之前将总体划分为互不交叉重叠的若干层,然后从各个层中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单元作为样本。
四、 整群抽样:在总体中由若干个总体单元自然或人为地组成的群体称为群,抽样时以群体为抽样单位,对抽中的各群的所有总体单元进行观察。
1) 样本均值:∑=nin xx 11;2) 样本方差:∑-=-nin x xS 12112)(;样本标差:2S S=第五章 参数估计大样本,两个总体比例之差(21p p -)的置信区间,置信度(1-α):222111221)1()1(n P P n P P Z P P -+-±-α第六章 假设检验一、 当检验的统计量~N (0,1)时:二、假设检验的五个步骤:1)提出原假设与备选假设。
原则:1、把含有等号的式子作为原假设;2、从样本做出猜测而希望证实的问题作为备选假设;2)选取统计量。
通过选取适当的统计量来构造小概率事件;3)按P(拒绝H0/H0真)=α确定拒绝域;4)计算统计量的值;5)做出判断:当样本值落在拒绝域内,小概率事件发生,拒绝H0;当样本值不落在拒绝域内,小概率事件没发生,接受H0。
三、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三、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简单线性相关系数 ()()n xy x y r -=2.回归方程 01i y b b x =+12221()()()()ii ix x y y n xy x yb n x x x x y x b b nn---==--=-∑∑∑∑∑∑∑∑∑3.判定系数: yyxxl l b SST SSR r 22== 4.估计标准误差: 222212---=--=-=∑∑∑n y x b y a yn l b l n SSES ii i xx yy y5.给定0x X =,置信度为1-α,0x 的预测区间与0Ey 的置信区间:0y 的点估计: 00bx a y +=∧0x 的预测区间: xx xl x x n S n t y 2020)(11)2(-++-±∧α;0()E y 的置信区间: xxxl x x n S n t y 2020)(1)2(-+-±∧α 6.线性关系的检验: 提出假设 0:H 线性关系不显著检验统计量/1/2SSR F SSE n =-,F 统计量服从()1,2F n -,确定显著性水平α,根据两个自由度121,2df df n ==-查F 分布表,找到相应的临界值F α 作出决策。
若F F α≥,拒绝0H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若F F α<,不能拒绝0H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7.回归系数的检验: 提出假设,假设样本是从一个没有线性关系的总体中选出的,即0111:0,:0H H ββ=≠计算检验的统计量t 值:11b bt s =,其中()12,b t t n s - 是1b 标准差1b s =根据自由度2df n =-查t 分布表,找到相应的临界值,2t α若2t t α>,拒绝0H ,表明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是显著的,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若2t t α<,则接受0H ,表明x 对y 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线性关系。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一、 序时平均数:1) 绝对数时期数列:算术平均法 nYnY Y Y Y ni in∑==+⋯⋯++=121绝对数时点数列:首末折半法12111232121)2()2()2(---+⋯⋯++++⋯⋯++++=n n n n T T T T Y Y T Y Y T Y Y Y 其中:121,,,-⋯n T T T 是时间间隔长度如果 121-=⋯⋯==n T T T ,则: 122121-++⋯⋯++=-n Y Y Y Y Y nn 2)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baY =二、 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1)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期水平; 2)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期水平; 3)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 4) 发展速度=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前期水平报告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固定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5) 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前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前期水平;定基增长速度=1=定基发展速度-固定基期水平水平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6) 平均增长量=各个逐期增长量的算术平均数=1-观察值的个数累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7) 平均发展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n nr Y Y Y 0= 8)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 季节变动分析:1. 季节变动得测定: 按月(季)平均法;计算同月(季)平均数(消除随机影响); 计算总月(季)平均数(数据个数全体数据的和);计算季节指数(%总月(季)数同月(季)平均数100⨯); 四季季节指数之和=400%;平均数=100%;全年指数的和=1200%;平均数=100%第九章 指数1. 拉式指数:∑∑=00101qp q p p ;00001001001q p q p q q q p q p q ∑∑∑∑==; 2. 帕式指数:110111101101qp p pq p q p q p p ∑∑∑∑==; ∑∑=11101qp q p q ;3. 数量“拉式”要蹲基;质量“帕式”快报告。
4. 销售额=价格×销售量;5. 总量指数=∑∑0011q p q p =基期总量报告期总量 6. 总指数=指数×指数。
指数体系:1. 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总量指数 =质量指数×数量指数;2. 加权综合指数体系:∑∑∑∑∑∑⨯=01010110011qp q p q p q p qp q p∑∑∑∑∑∑-+-=-)()(001010110011q p q p q p q p qp q p ;3. 加权平均指数体系:∑∑∑∑∑∑⨯=0000111011100111q p q p q q q p p pq p qp q p )()1(0000011101110011∑∑∑∑∑∑-+-=-q p q p q q q p p p q p q p q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