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方法二考试重要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错位重排 N=1,2,3,4,5 M=0,1,2,9,44 基本定义 分步概率 概率问题 分类概率 逆向概率 分类 1 概率+分类 2 概率+...+分类 n 概率 事件发生概率=1-事件不发生概率 特征:“至少(最少)……保证......" 最值问題 最不利构造 1. 找到最差情况 2.最差情况+1 1.周长公式 C 圆= 2πR;C 正方形=4a;C 长方形=2(a+b) 2.面积公式 S 圆=πR2;S 三角形= 几何问题 基本公式 3.表面积公式 球体的表面积= πR ; 正方体表面积=6 a 4.体积公式 球5.5°/分钟 单边线型两端植树公式: 棵数=总长÷间隔长度+1 单边环型植树公式:
植树问题
题型考法 棵数=总长÷间隔长度 单边线型两端不植树公式: 棵数=总长÷间隔长度-1 N 排 N 列的实心方阵:人数为 N2;
矩阵问题
核心结论
N 排 N 列的方阵:最外层有(4N-4)人: 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相邻内圏多 8 人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工程问题
核心公式 火车过桥
工作总量=效率×时间 (火车车长+桥长)=火车速度×通过时间 顺水中的速度:V 顺水=V 船速+V 水速
流水行船 逆水中的速度:V 逆水=V 船速-V 水速 行程问题 直线相遇 直线追及 直线多次相遇 S=(V1+V2)×t S=(V1-V2)×t (2n-1) S= (V1+V2) xT 1. 总售价=单价×销售量 2. 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 经济利润 基本公式 3. 利润=售价-成本 4. 打折=现价÷原价 二者容斥 容斥问题 三者容斥 2.A+B+C-只满足两条件-2×满足 ABC+不满足 ABC=总数 A+B-A∩B+不满足 AB=总数 1.A+B+C - A∩B - B∩C - A∩C+A∩B∩C+不满足 ABC=总数
【数资】412考前必看数量关系核心公式及解题技巧 2

考前必看数量关系核心公式及解题技巧华图网校数量教研组一、核心公式:1. 整除判断法常见特殊数的整除判断: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位数字能否被2(5)整除。
4(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两位数能否被4(25)整除。
8(1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三位数能否被8(125)整除。
3(9)整除:观察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9)整除。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2. 奇偶特性法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3.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4.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5. 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4)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
6.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7.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8.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9.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10.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左右点出发:第N 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 -1)×全程;第N 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 -1)×全程。
数量方法基本公式(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与金融管理专业)-赢在路上

《数量方法》基本公式第一章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1.平均数 平均数=数据的个数全体数据的总和∑==ni x n x 111加权平均数 ∑∑⨯≈mimi i v y v 11=频数的和组中值)的和(频数平均数 2. 中位数: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3.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4.极差:R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5.四分位点:把数据等分为四部分的那些数值。
用123Q Q Q 表示6.方差: 222211()n i i i x nx x x n nσ=-=-=∑∑或(加权公式)22()iiix x vvσ-=∑∑7.标准差:2σσ=8.变异系数: %100⨯=xV σ 第二章 随机事件及概率1.古典概率的计算:NN A P A =)(;2.广义加法公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事件A 和B ,)()()()(AB P B P A P B A P -+=+3.减法公式: ()()()()P AB P A B P A P AB =-=- 4.乘法公式:P (AB )=P (A )P (B|A ), P (A )≠0; 5.逆事件概率: ()1()P A P A =- 6.独立性事件概率:()()()P AB P A P B = 第三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数学期望 ()i iiE X x p =∑2.方差 ∑-=-=ii i p Ex x Ex x E Dx 22)()( 22)()(Ex x E Dx -=3.数学期望性质: ()E c c =, ()()E a b X a b E X +=+ ; 4.方差性质: ()0D c =, ()()2D a b X b D X+=6.标准化定理:设)1,0(~Z (~2N X N X σμσμ-=),则,7.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1) E(aX+bY)=aEX+bEy;2) )(),(2)()(22Y D b Y X abCov X D a bY aX D ++=+第四章 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抽样方法:一、 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有n 个单元,从中抽取r 个单元作为样本,使得所有可能的样本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重点方法及公式

复习数量关系总结出的有用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五大方法1.代入法:代入法时行测第一大法,优先考虑,即通过选项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条件。
2.赋值法:对于有些问题,若能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对某些元素赋值,特别是赋予确定的特殊值,往往能使问题获得简捷有效的解决。
题干中有分数,比例,或者倍数关系时一般采用赋值法简化计算,赋值法经常应用在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费用问题等题目中。
3.倍数比例法:若a:b=m:n(m、n互质),则说明:a占m份,是m的倍数;b占n份,是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
4.奇偶特性法:两个奇数之和/差为偶数,两个偶数之和/差为偶数,一奇一偶之和/差为奇数;两个数的和/差为奇数,则它们奇偶相反,两个数的和/差为偶数,则它们奇偶相同;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其差也为奇数,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则其差也为偶数5.方程法:很多数学运算题目都可以采用列方程进行求解。
方程法注意事项:未知数要便于列方程;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份数”,还可以用汉字进行替代。
二、六大题型1.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赋值法解题。
赋值法有2种应用情况,第一种是题干中已知每个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这时我们假设工作量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到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快速求解;第二种是题干中已知的是每个人工作效率的等量关系,这时我们通过直接赋效率为具体值进行快速求解。
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行程问题一般要通过数形结合进行快速求解,常见的解法包括列方程,比例法等。
常考的题型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3.溶液问题:浓度=溶质÷溶液溶液问题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溶液的混合,这种问题用公式解决;另外一种是单一溶液的蒸发或稀释,这种题目一般用比例法解决,即利用溶质不变进行求解。
数量方法二全部公式

数量方法二全部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数值与另一个数值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公式为:百分数=(部分值/总值)×100。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解决比较和分析问题,例如计算增长率、折扣率和比率等。
2.比例公式:比例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式为:比例=第一个数值/第二个数值。
比例公式常用于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和相对关系。
3.平均值公式:平均值公式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公式为:平均值=(所有数值的总和)/(数值的个数)。
平均值公式常用于统计和概率问题,例如计算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
4.利益公式:利益公式用于计算投资或贷款的利益。
公式为:利益=本金×利率×时间。
利益公式常用于金融和经济问题,例如计算存款的利息或贷款的利息等。
5.距离速度时间公式:距离速度时间公式用于计算物体运动的距离、速度或时间。
公式为:距离=速度×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解决速度、时间和距离相关的问题,例如计算行驶距离、运动速度等。
6.面积和体积公式:面积和体积公式用于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常见的公式包括: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边长×高)/2,圆形面积=π×半径²,立方体体积=长×宽×高等。
7. 方程求根公式:方程求根公式用于求解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
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
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常数。
这些公式通常用于解决代数方程和函数问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数量方法二公式和应用,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问题。
对于特定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运用数量方法二时,要注意理解问题,找到合适的公式和方程,然后进行计算和推导。
通过灵活运用数量方法二的公式和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量关系问题。
“数量方法(二)”课程统一命题大纲

解 决实 际 问题 。
二、 考试 内容 ( 章节 的重 点 内容 ) 各
进行 预测。认识简单相关 、 复相关及偏相关的概念。
2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6 1
维普资讯
I
ZH NGCE I AO E ZH D
l l J 画
数学知识 , 具备高等数学知识有助 于《 数量方法》 课程 的学习。 学习《 数量方法》 要注重对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 的理 解 . 基本 理 论 和方 法应 用 于 实 际 问题 的分 析 中。 将 命题要体现既测试基 本概念 、 基本理论 的掌握程度 , 又
总体 未知 参 数进 行 点估 计 和 区问 估 计 的方 法 ,包 括 总
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 总体 比例的区间估计 、 两个均值 差
或 两个 比例 之 差 的 区间估 计 , 掌握 样 本容 量 的计 算 。
第 六 章 掌握 假设 检验 的 基 本 概 念 、 本 过程 。 基 掌握
家考试 , 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 的核心工作 。 为做好电子
商 务专 业 ( 立本 科段 ) 数 量 方 法 ( ) 课 程 全 国统 一 独 “ 二 ” 命 题 工作 , 特制定 本命 题 大纲 。
一
数 据 集 中趋 势 的度 量 和 数据 离散 趋 势 的 度 量 。重 点 是 使 学 生 能够 适 当地 选 择 和解 释数 据 的 各 种 综 合 指 标 , 能进 行基 本 的计算 。 第 二 章 了解 随 机 试 验 、 机 事 件 、 本 空 间 、 件 随 样 事
决 策 树知识 进 行简 单 的分 析 决策 。
济 现象 ,为更好 地 适 应 商 务管 理 和 金融 管 理 工作 需 要
数量必考十大题型公式大全

数量必考十大题型公式大全一、整数的加减乘除1.相加:a+b=c2.相减:a-b=c3.相乘:a×b=c4.相除:a÷b=c二、数字的倍数关系1. 两个数的倍数关系:a = nb2. 三个数的倍数关系:a = nb = mc三、速度问题1.速度=距离÷时间速度=路程÷时间2.距离=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3.时间=距离÷速度四、面积问题1.长方形面积=长×宽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3.圆面积=π×半径×半径五、容量与体积的关系1.容积=体积×数量2.体积=容积÷数量3.增加/减少后的容积=原容积+/-变化量六、费用问题1.总费用=单价×数量2.单价=总费用÷数量3.数量=总费用÷单价七、比例问题1.比例=较大数÷较小数2.较大数=比例×较小数3.较小数=较大数÷比例八、概率问题1.概率=期望的结果数量÷总结果数量2.期望的结果数量=概率×总结果数量3.总结果数量=期望的结果数量÷概率九、平均数问题1.平均数=总和÷数量2.总和=平均数×数量3.数量=总和÷平均数十、倍速问题1.速度=距离÷时间速度=路程÷时间2.距离=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3.时间=距离÷速度。
数量问题常考的公式

数量问题常考的公式数量问题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解决数量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运用一些公式来求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考的与数量问题相关的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百分数公式:百分数公式是指将一个数表示为百分数的形式。
具体公式为:百分数 = (所代表的部分数 / 总数)× 100%。
该公式常用于计算比例、百分比、利润率等。
通过将数量转化为百分数形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利息公式:利息公式用于计算一笔存款在一定利率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所得到的利息。
该公式为: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
通过利用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笔存款在不同利率和时间条件下产生的利息,以便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
3. 比例公式:比例公式用于解决与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比例公式有:已知比例关系 a:b,且 b:c,求解 a:c;已知比例关系 a:b = c:d,求解 a、b、c、d 中的任意一个未知数。
通过比例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比较和计算不同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 百分比变化公式:百分比变化公式用于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百分比增减情况。
具体公式为:百分比变化 = (新数值 - 旧数值)/ 旧数值 × 100%。
该公式常用于计算物价上涨、销售增长等变化趋势,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量的变化情况。
5. 计数原理:计数原理是组合数学的基础,用于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可能性总数。
常用的计数原理公式包括排列公式和组合公式。
排列公式可用于计算有序选择的总数,组合公式用于计算无序选择的总数。
这些公式在概率统计、排列组合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帮助我们解决各类数量问题。
综上所述,数量问题中常考的公式包括百分数公式、利息公式、比例公式、百分比变化公式以及计数原理。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能够更有效地解决与数量相关的问题,并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方法》 通过宝典 第一章 数据的整理和描述一、 数据的分类:按照描述的事物分类:1. 分类型数据:描述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本质表现是文字形式 2. 数量型数据:事物的数量特征,用数据形式表示 3. 日期和时间型数据。
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 的关系分类:1. 截面数据:事物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即横向数据2. 时间序列数据:事物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变化情况,即纵向数据 3. 平行数据:是截面数据 与 时间序列数据的组合 二、 数据的整理 和 图表显示:1. 组距分组法:1) 将数据按上升顺序排列,找出最大值max 和 最小值min 2) 确定组数,计算组距c3) 计算每组的上、下限(分组界限)、组中值及数据落入 各组的频数v i (个数)和频率if (∑∑⨯≈mimii v y v 11=频数的和组中值)的和(频数平均数),形成 频率分布表 4) 唱票记频数5) 算出组频率,组中值 6) 制表2. 饼形图:用来描述和表现各成分或某一成分 占全部的百分比。
注意:成分不要多于6个,多于6个一般是从中选出5个最重要的,把剩下的全部合并成为“其他”;成分份额总和必须是100%;比例必须于扇形区域的面积比例一致。
3. 条形图:用来对各项信息进行比较。
当各项信息的标识较长时,应当尽量采用条形图。
4. 柱形图:如果是时间序列数据,应该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据大小,即应当使用柱形图,好处是 可以直观的看出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5. 折线图:明显表示趋势的图示方法。
简单、容易理解,对于同一组数据具有唯一性。
6. 曲线图:许多事物不但自身逐渐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也是逐渐变化的。
具有更加自然的特点,但是不具有唯一性。
7. 散点图:用来表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数据变化的趋势。
8. 茎叶图:把数据分成茎与叶 两个部分,既保留了原始数据,又直观的显示出了数据的分布。
三、 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1. 平均数:容易理解,易于计算;不偏不倚地 对待每一个数据;是数据集地“重心”缺点:它对极端值十分敏感。
平均数=数据的个数全体数据的总和∑==ni x n x 1112. 中位数: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它的优点是 它对极端值不像平均数那么敏感,因此,如果包含极端值的数据集来说,用中位数来描述集中趋势比用平均数更为恰当。
3.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缺点是 一个数据集可能没有众数,也可能众数不唯一;优点在于它反映了 数据集中最常见的数值,而且它不仅对数量型数据(数据都是数值)有意义,它对分类型数据集也有意义;并且能够告诉我们最普遍、最流行的款式、尺寸、色彩等产品特征。
4. 分组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mimii v y v 11=频数的和组中值)的和(频数平均数 m 为组数,v i 为第i 组频数,y i 为第i 组组中值。
四、 数据离散趋势的度量:1. 极差R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2. 四分位点:第二四分位点Q 2 就是整个数据集的中位数;第一四分位点Q 1 是所有小于(或等于)Q 2的数据所组成的数据集的中位数;第三四分位点Q 3 是所有大于(或等于)Q 2的数据所组成的数据集的中位数。
四分位极差=Q 3-Q 1,它不像极差R 那么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着没有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有信息地缺点。
3. 方差:离平均数地集中位置地远近;ny n y v vy v v y v nx n x x x n iiii i ii i n i i i 222212222)(1)(1-=-=-=-=∑∑∑∑∑∑∑=σi v :频数,iy :组中值, ∑=iv n :数据的个数, ∑∑=iiivy v y :用分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
4. 标准差:2σσ=。
变异系数:表示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的分散程度 %100⨯=x V σ第二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随机试验 与 随机事件: 1. 随机试验:a) 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b)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 可能不止一个,但是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试验之前是确切知道的; c) 试验结束之前,不能确定该次试验的确切结果。
2. 样本空间Ω:a) 所有基本事件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是必然时间; b) 样本空间中每一个基本事件称 为一个样本点;c) 每一个随机事件就是若干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即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d) 不包含任何样本点的随机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φ。
样本空间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二、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1. 事件的关系:a) 包含关系:事件A 的每一个样本点 都包含在事件B 中,或者事件A 的发生 必然导致事件B 的发生,成为事件B 包含事件A ,记做A B B A ⊃⊂或者。
若A B B A ⊂⊂且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做A =B 。
b) 事件的并:事件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 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记做B A B A +或者 。
c) 事件的交: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 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记做AB B A 或者 。
d) 互斥事件:事件A 与事件B 中,若有一个发生,另一个必定不发生,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斥的,否则称这两个事件是相容的。
φ=B A 。
e) 对立事件:一个事件B 若与事件A 互斥,且它与事件A 的并是整个样本空间Ω,则称事件B 是事件A 的对立事件,或逆事件。
事件A 的对立事件是A ,Ω==A A A A ,φ。
f) 事件的差:事件A 发生,但事件B 不发生的事件,称为 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记做A -B 。
2.运算律:a)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b) 结合律: C AB BC A C B A C B A )()()()(==,c) 分配律: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d) 对偶律:B A B A B A B A ==,三、事件的概率 与 古典概型:1. 事件A 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 p 称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记做:p A P =)(,10≤≤p2. 概率的性质:a) 非负性:0)(≥A P b) 规范性:10≤≤pc) 完全可加性:∑∞=∞==11)()(i ii i A P A Pd) 0)(=φPe)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B A ⊂,则有)()()(A P B P A B P -=-,且)()(A P B P ≥ 3. 古典概型试验与古典概率计算:a) 古典概型试验是满足以下条件地随机试验:①.它的样本空间 包含有限个样本点 ②. 每个样本点的发生 等可能的。
b) 古典概率的计算:NN A P A=)(; c) 两个基本原理:① 加法原理:假如做一件事情有两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种不同方法,而在第二类办法中有n 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就有m+n 种不同方法。
可以推广到有多类办法的情况; ① 乘法原理:假设做一件事情可以分成两步来做,做第一步有m 种不同方法,做第二步有n 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有mn 种不同方法。
也可以推广到多个步骤的情形。
4. 条件概率: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假定P (B )>0),事件A 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 在给定事件B 的条件概率,简称A 对B 的条件概率,记做:)()()|(B P AB P B A P =; 5. 概率公式:a) 互逆:对于任意的事件A ,1)()(=+A P A P ; b) 广义加法公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事件A 和B ,)()()()(AB P B P A P B A P -+=+,广义加法公式 可以推广到 任意有限个事件的并的情形,特别地:)()()()()()()()(ABC P BC P AC P AB P C P B P A P C B A P +---++=++c) 减法公式: )()()(AB P A P B A P -=-——→)()()(B P A P B A P B A -=-⊃,则; d) 乘法公式: P (AB )=P (A )P (B|A ),P (A )≠0; e) 全概率公式: 设事件A 1,A 2,…, A n 两两互斥,A 1+A 2+……+A n =Ω(完备事件组),且P (A i )>0,i =1,2,…,n 则对于任意事件B ,有:∑==ni i i A B P A P B P 1)|()()(;f)贝叶斯公式:条件同上则对于任意事件B ,如果P (B )>0,有:∑==ni iii i i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1)|()()|()()|(;第三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取值带有随机性,但取值具有概率规律的变量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可以逐个列出1. 数学期望:1) 定义:∑=iii px Ex ,以概率为权数的 加权平均数;2) 性质:Ec = c (常数期望是本身)E (ax ) = aEx (常数因子提出来) E (ax+b )= aEx+b (一项一项分开算)2. 方差:1) 定义:∑-=-=ii ip Ex xEx x E Dx 22)()(;2) 性质:Dc =0 (常数方差等于0)D(ax) =a 2Dx (常数因子平方提) D (ax+b) =a 2Dx3) 公式:22)()(Ex x E Dx -=(方差=平方的期望-期望的平方); 3. 常用随机变量: 1) 0-1分布:① 随机变量X 只能取0,1这两个值; ① X ~B (1,p );① Ex =p Dx =p(1-p) 2) 二项分布:a) 分布律:n k p p C k X P kn k k n ⋯⋯=-==-,,,,210)1()(; b) X ~B (n ,p ) c) Ex=npd) Dx=np(1-p)e) 适用:随机试验具有两个可能的结果A 或者A ,且P (A )=p ,P (A )=1-p , 将次贝努里试验重复n 次。
3) 泊松分布:a) 分布律:⋯⋯===-2,1,0!)(k k e k X P k ,λλ,λ>0b) X ~P (λ) c) Ex =λd) Dx =λmkmk4. 设X 是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1) X 的均值,记做μ,就是X 的数学期望,即 μ=EX ;2) X 的方差,记做DX 或2σ,是2)(μ-X 的数学期望,:222)(])[(μμ-=-=X E X E DX3) X 的标准差,记做σ,是X 的方差2σ的算术平方根,即2σσ=;5. 常用 连续型随机变量:6. 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y=P(x)是一条关于直线x=μ的对称的钟形曲线,在x=μ处最高,两侧迅速下降,无限接近X 轴;σ越小大,曲线越高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