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三级评审指标统计表

三级评审指标统计表

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导尿管患者中 的泌尿系感染人数/单位时间一定范围 内患者使用导尿管的总日数
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血管导管患者 中血行感染人数/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 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总导管日数 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手术部 位感染发病例数/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 某种手术的总例数

三级综合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表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日期 标准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医院所有重症监护病房凡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发病率下降 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医院所有重症监护病房或使用导尿管较多的科室需要放置留 置尿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感染发病率的下降 血管导管所致血流感染率(‰) 对象选择: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或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较多的科室需要放置 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感染发病率的下降 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手术的病例或部分种类手术的病例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发病率的下降 率(%) 公式 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例数/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患者使 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备注

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在循证医学中,统计指标是评估研究结果和证据强度的关键工具。

通过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治疗效果、疾病发生率以及其他医学问题的具体情况。

本文将介绍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相对风险、绝对风险、数值需要治疗的人数等。

1. 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是循证医学中常见的统计指标之一。

它用于评估治疗干预对疾病风险的影响。

相对风险是治疗组发生某种结果的概率与对照组发生该结果的概率之比。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接受某种治疗的患者相对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降低了40%,那么相对风险就是0.6。

相对风险越接近于1,表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越小。

2. 绝对风险(Absolute Risk,AR)是描述患病率或死亡率的统计指标。

绝对风险是特定群体中发生某种结果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为10%,而接受治疗的患者患病的风险为5%,那么绝对风险就是5%。

通过比较绝对风险,可以评估治疗干预对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3. 数值需要治疗的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需要治疗的患者人数,才能预防一个不良事件或者获益一个良性结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某种治疗方法的NNT为10,意味着需要治疗10个患者,才能防止一个不良事件的发生或者获益一个良性结果。

NNT越小,表示治疗效果越显著。

除了上述常见的统计指标,循证医学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比如绝对风险减少(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相对风险减少(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和数值需要治疗的人数减少(Number Needed to Treat Reduction,NNTR)等。

- 绝对风险减少(ARR)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绝对风险的差异,反映了治疗对疾病风险的真实改变。

关于上报医院日常统计指标的通知[1]

关于上报医院日常统计指标的通知[1]

通知
各科室(部门):
为积极稳步推进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逐步建立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体系,促进科室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经医院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将医院各项统计学评价运营指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请各科室(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每月数据上报工作,严格按照表格内容(附件)按时进行上报医务处,详细计算方法请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附件:1.日常统计学评价表(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2.卫生部医管司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月报表
3.卫生部医政司医院监测系统预约诊疗实时月报表
4.鹿邑县人民医院按病种收费及临床路径月报表
5.鹿邑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数据统计报表
联系人:办公室
鹿邑县医院统计科
2017年7月11日。

三甲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值

三甲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值

三甲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值三甲医院是指医疗技术先进、医疗质量高、医疗水平达到一定水准并得到国家认可的医院。

三甲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统计指标的支撑和评估,下面将对三甲医院的部分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医疗技术指标医疗技术是三甲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医疗技术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新技术应用率等。

手术成功率是指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的比例,是评价医院手术能力的重要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手术中和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比例,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代表医院的手术安全性高;新技术应用率是指医院采用新技术进行治疗的比例,高的新技术应用率代表医院对新技术的创新能力较强。

2.人员指标人员指标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员指标包括医务人员总数、专家数量、高级职称人数、博士人数等。

医务人员总数是指医院全部从事医疗、康复和辅助医疗工作的人员总数;专家数量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医务人员数量,专家数量多代表医院的临床经验丰富;高级职称人数和博士人数代表着医院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实力。

3.科研成果指标科研成果是医院科研实力的重要表现。

科研成果指标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数量等。

科研项目数量是指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多的科研项目数量代表医院的科研实力较强;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是指医院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数量,论文发表数量多代表医院在科学界的影响力较大;科研成果转化数量是指医院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数量高代表医院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4.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是医院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诊疗环境满意度、医疗服务满意度等。

医生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医生满意度高代表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沟通能力较强;护士满意度是指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程度,护士满意度高代表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较高;诊疗环境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的环境设施和卫生状况的满意程度,医疗服务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这些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口碑和声誉。

医院考核指标

医院考核指标

医院考核指标医院考核指标是评估医院绩效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匡助医院管理层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医院考核指标文本,详细描述了医院考核指标的内容和数据。

一、医院基本信息1. 医院名称:XX医院2.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3.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4. 所在地区:XX省XX市二、医疗质量指标1. 门诊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评估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的满意程度。

满意度调查包括等候时间、医生态度、诊疗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2. 住院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评估患者对医院住院服务的满意程度。

满意度调查包括病房环境、护理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3. 门诊复诊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门诊患者的复诊率,反映患者对医院诊疗效果的认可程度。

4. 住院病死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5. 门诊病死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门诊患者的病死率,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6. 门诊急诊抢救成功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门诊急诊抢救成功的比例,反映医院的急诊抢救能力。

三、医疗安全指标1. 医疗事故发生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的数量,反映医院的医疗安全水平。

2. 医疗纠纷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的数量,反映医院的医疗安全水平。

3. 医疗差错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发生的医疗差错的数量,反映医院的医疗安全水平。

4. 医院感染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反映医院的医疗安全水平。

四、医疗资源利用率1. 床位使用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床位的使用率,反映医院床位资源的利用情况。

2. 医技设备利用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医技设备的利用率,反映医院医技设备资源的利用情况。

3. 门诊人均费用:统计在一定时间内,门诊患者的平均费用,反映医院门诊资源的利用情况。

4. 住院人均费用:统计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患者的平均费用,反映医院住院资源的利用情况。

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1.甲状腺切除术
2.半月板摘除术
3.子宫摘除术
4.剖宫产术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6.阑尾切除术
7.乳腺手术ICD-9-CM-3:85.4。

8.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
9.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10.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
11.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
12.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
13.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
14.股骨干骨折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15.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
16.为凹陷性颅骨骨折行开颅颅骨骨折撬起复位术,碎骨片清除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
17.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骨一科股骨颈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干骨折
普外科乳腺癌、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
神经外科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
泌尿外科精索静脉曲张、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
胸外科食管癌
妇科宫颈癌
肿瘤一科肺癌
肿瘤二科乳腺癌术后
肛肠科肛裂、肛周脓肿
耳鼻喉科声带息肉
骨二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干骨折。

二级妇幼保健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二级妇幼保健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二级妇幼保健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概述:机构运行、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映医疗保健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概念和数值。

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保健质量评价指标,实施持续性的医疗保健质量监测和追踪评价,是实施妇幼保健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同样是促进医疗保健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医疗保健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保健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辖区保健管理、机构运行、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三部分。

第一部分辖区保健管理指标是衡量辖区群体保健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方法,是公共卫生职能发挥的重要体现,分为以下二部分:一、辖区业务管理工作指标二、辖区妇幼健康指标第二部分机构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机构统计和财务报表。

第三部分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0-31天内再住院例数。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

(三)麻醉指标。

(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特定(单)病种质量质量指标是以“剖宫产、异位妊娠、子宫肌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六个特定(单)病种。

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适用的对象是二级妇幼保健院,重点是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属妇产专业四个特定(单)病种,属儿内科专业二个特定(单)病种。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指标是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四、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

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三)麻醉指标(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二、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 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 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 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 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 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1. 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 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 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 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 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 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 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 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 床位使用率(%)。

4. 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 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 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 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 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 资产负债率。

5. 固定资产总值。

6. 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1. 国内论文数 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 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 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急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5-B17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慢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8.901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ICD-10:K72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肝炎肝硬化伴随合并症(1)肝硬化腹水 ICD-10:K74+R18(2)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ICD-10:K72.903伴K74.1-K74.6/K70.301/K71.701/ K76.102/ P78.8/A52.7↑K77.0*(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ICD-10:(K70↑-K76↑/B65) 伴I98.3*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肝癌 ICD-10:C22.0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ICD-10:A39.852+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麻疹 ICD-10:B05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水痘ICD-10:B01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流行性出血热 ICD-10:A98.502+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手足口病ICD-10:B08.401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艾滋病ICD-10:B20-B23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结核病ICD-10:A15-A19以上12种疾病作为常规重点疾病,各地区医院按照收治病种前五位疾病作为重点疾病。

可根据地方特点添加三种以内疾病。

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亡率、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特定手术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死亡例数;②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数。

有以下十八类手术及ICD 9-CM-3编码。

1.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 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 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 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阴道分娩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 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

肝叶切除术 ICD-9-CM-3:50.300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 的出院患者。

胃底食道静脉断流+脾切除术 ICD-9-CM-3:+41.500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 9-CM-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