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污染介绍
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

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一些人问: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及现状是什么?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
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
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滇池污染成因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及建议

1.
3 治理方式不当
生物防治是治理水体污染的一种有 效 手 段,但 对 于 该 种 方 式 不 恰 当 的 使 用 却 加 剧 了 滇 池 的 水 体 问 题.
例如 2011 年 5 月,昆明市政府在滇池种植水葫芦来解决水中氮磷和蓝藻过量 的 问 题,以 期 达 到 治 理 污 染 的
然原因是滇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昆明市的自然特征相互影响.经济原因包 括:因 人 口 增 长 和 经 济 迅 速
发展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 用;各 个 企 业 随 意 向 滇 池 中 排 放 污 水、废 水;
20 世 纪 60 年 代 人 工
围湖造田对滇池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外,还有治理污染时使用了效果不佳的治理方式.
度地开发土地资源不仅会破坏植被覆盖率和极大程度地缩减动植物栖息地,还会对 本 就 脆 弱 的 滇 池 生 态 系
统造成更加致命性的打击,例如加快滇池老化进程,加重滇池污染程度和治理难度.近年来随着各个湿地公
园及环境保护区的建立以及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滇池周 边 片 区 在 经 济 增 长 的 同 时
1.
1 自然原因
滇池属于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 [1],其处在昆明市下部,为全昆 明 市 地 势 最 低 的 地 方,几 乎 所 有 河 流 最 终
都会汇入滇池,昆明市几乎所有的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最终也都会流入滇池.点 源 污 染 与 面 源 污 染 同 时 排
放是治理滇池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且该处风向由于与流出河水流向相反,所 以 流 入 滇 池 的 污 染 物 很 难
27
现代化农业 2019 年第 12 期(总第 485 期)
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五班姓名:保文君学号:************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有限的时间,我对滇池流域的部分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一.滇池简介滇池是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而流之,源近流短,无大江大河水注入滇池。
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是昆明人口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布有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晋宁、篙明7个县区的40个乡(镇),2005年流域总人口332万人。
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云南省的四分之一,占全市的83%。
流域内主要有二十九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滇池,包括盘龙江、大观河、东大河、船房河、乌龙河等。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扩大的下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简介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之一。
近年来,滇池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将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来源滇池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工业污染是滇池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湖泊,使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增多,引发水藻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病原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二、污染影响滇池污染已经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 水质恶化滇池水质严重下降,水中富营养化严重,水藻繁殖造成水域变绿,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和湖水寿命缩短。
2. 渔业资源减少滇池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但由于水质恶化,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给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3. 生态系统失衡滇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质恶化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4. 健康问题滇池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风险,例如引发肝癌等疾病。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滇池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滇池周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大量有害物质不再进入湖泊。
2.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活动对滇池的负面影响。
3.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滇池周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不再直接排放到湖泊中。
滇池流域水系概况及水质污染状况

滇池流域水系概况及水质污染状况
水处理技术: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
滇池北临昆明市区,呈南北分布。
湖体呈弓形,弓背向东。
南北平均长40km,东西平均宽7.5km,面积约300km2,平均水深4.4m,湖容量为12.9亿m3。
有二十余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湖内,主要有新河、运浪河、船房河、盘龙江、大清河、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梁王河、柴河、东大河等。
滇池北部修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为内湖(草海)和外湖(外海),分别有两端的西园隧道(分流
草海出水)和西南端的海口中的滩闸(分流外海出水)出流经螳螂江、普度河汇入金沙江。
20世纪60年代的滇池无论是草海还是外海水质均为二类水
质;70年代为�类,70年代后期水逐渐恶化;到80年代,草海水质为�类,外海为�类;90年代草海水质超过三类,外海水质为五类。
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滇池水质主要超标的指标是表征有机物底5日生化物需氧量(BOD5)、高锰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
滇池水域1996-2000年水质状况表
示:滇池近30年来,有机物污染呈上升趋势,滇池水质下降了2个等级,草海出现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外海也异常富营养化,滇池全湖出现水质超�类的严重状况。
滇池水污染的污染源大致可分为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两类。
“面
源污染是指暴雨产生的径流冲刷地面的污染物,通过地表漫流而带入江河而造成的污染。
点源污染是指工业和污水集中排放而造成的污染。
”(P1)其中由径流带入的污水和污水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水的大量产生与方式的变迁有很强的相关性。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滇池作为中国云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泊,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们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
然而,近年来,滇池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这对于湖泊的生态系统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滇池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滇池污染的成因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许多工业企业直接排放废水和废气,其中一些废水可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通过排放进入滇池,造成水体质量的恶化。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经过洪水或者直接流入滇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下降。
此外,养殖业的养殖废弃物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来源。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城镇和居民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滇池。
这些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对水体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4. 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滇池周围的农田和山地存在严重的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
随着土壤被冲刷走,其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流入滇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滇池污染的治理方法针对滇池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治理方法,以恢复和保护湖泊的水体质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理方法:1.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处罚机制,确保生产者合规排放。
2.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滇池周边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进入滇池。
3. 推广环保农业技术:鼓励农民采用低风险、低排放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防止农业源污染。
4. 强化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强对滇池周边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和护坡措施,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
5. 提倡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滇池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素有“滇池明珠”之美誉。
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滇池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将就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滇池污染原因1、农业污染云南省是全国降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农业占据了云南省的70%面积。
然而,农业污染也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废物、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成分复杂,而且含氮量、磷含量高,这些化学物质形成了蓝藻等水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源,导致水中富营养化,从而引发大量的藻类增殖,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威胁。
2、城市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废水和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成为滇池水环境的另一大污染源。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长期存在违法排污企业等问题,更加严重增加着滇池的污染。
3、旅游景区污染滇池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
然而,旅游开发中建设的众多旅游设施、餐馆、宾馆等,都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大量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二、滇池治理措施1、强化管控政府应该在滇池周边建立网络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增加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严格限制有污染记录的企业的生产。
另外,加强对流域、乡、村污染源的监管,提高农民污染管控意识,保障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2、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滇池水质治理方面的巨大资金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开展滇池生态环境保护、水体净化等各项工作。
3、加强水环境管理政府应该对滇池水环境进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体系和环保机构,以确保水环境的良好质量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滇池污染治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人能够做到“环保、绿化、爱护自然、讲究水资源”。
总之,滇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从生态环境保护、向更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方面出发,加强滇池污染治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注意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过去几十年中,为抵御洪涝、蓄水灌溉等,在滇池入 湖口和出湖口兴建了许多水坝、水闸和防浪堤,这在一 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但同时也破坏了湖滨带的生态,使 湖水吞吐受阻,滞留时间延长,造成大量营养物沉积。
防浪堤的建设使得湖滨的天然湿地被毁,濒水植物带已 完全消失,等于是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 之间的连续性,丧失了其降解污染物的重要功能, 使污 染物直接进入滇池水体。因此,在兴修水利时,应注意保 护生态平衡,在防治自然灾害的同时更要防治生态灾害。
生态环境
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 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 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昆明人提高了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1970年代以来,因为昆明等四周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四周 农田的开发,造成滇池水的污染,大量蓝藻生长。 在围湖造 田思想下,滇池由19世纪初的5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8年的 338平方公里,直到现在的290余平方公里。 2007年昆明市主城区告别了饮用滇池水的历史。 2009年的水质监测,滇池水质全年仍为劣五类,但污染程度 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减轻,其中作为滇池主体的外海水质第三 和第四季度达到五类。
3.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 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 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 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 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 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滇池地区人口变化和水质演变的关系
磷是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滇池湖泊磷负荷来源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 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渔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 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 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 一。 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 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 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 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理状况
•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一个断层陷落形成的湖泊,
四周环山,包括东边的金马山,西边的碧鸡山,北 边的蛇山,南边的白鹤山等。
•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
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 分,称为外湖和内湖。
滇 池
面积 容量 年汇入滇池的河流 南北长 东西宽 平均湖宽 湖岸线长 形状 组成
近日,“昆明拟对滇池游客征收每人每天10元生态保
•
• 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
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 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 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总体可概
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 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 人为因素:
A、昆明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 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 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 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 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
• B、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
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 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
污染原因
• 自然因素:
1.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 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 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 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 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 才能置换一次。 2.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 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 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在登上了滇池边的 大观楼时写下了美丽的传世长联。他描述了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 当年滇池的美是这样的:
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 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 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二)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 (三)加强节水宣传,采取切实有效的节水措施 • (四)注意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一)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掌鸠河引水工程,可使滇池流域每年新增 2.19×108m3水资源量,扣除20%的消耗,入湖水量 可增1.7×108m3。水体置换周期缩短,对控制滇池 生态恶化有积极的作用。
一般可分为外环境发生源输入的磷负荷和内环境发生输出的磷负
4. 滇池北部吸收的是污水, 而南部流出去的却是 荷两大类。累积在滇池湖泊内的磷,主要分布在水体与底部沉积
把污染物沉淀后, 相对好的清水。可见, 它的污 物中,滇池湖泊水体中总磷浓度由北向南含量降低,底部沉积物 染一部分是“纳污吐清”造成的。
中P含量分布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底部0--3m的沉积物P含量由上 至下呈明显递减趋势,表明滇池湖泊磷负荷逐年加重。近几年资 料显示滇池湖泊单位面积磷负荷达1.52g/m2,超过总磷公认允许 负荷中危险值为11.7倍,滇池已成为富营养型湖泊。
水资源调控工程
完成了西园遂 洞工程、松华 坝水库加固扩 建工程等一系 列水资源调控 工程。
生物治理示范工程及生态恢复工程
开展了一系列生物治理的课题研究和示范工程,如在湖 区有计划地放养滤食性鱼类,大型水生植物的快速繁殖、栽 培技术,生物技术抑制水葫芦、蓝藻的暴发性繁殖。
已完成的13.33 hm2滇池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示范性
(二)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过去对滇池的治理存在“重点源,轻面源”的问题, 并未有效实施面源污染的治理。
2005年TN、TP的面源负荷量分别占到滇池总污染量
的33%和41%,这一比率在丰水年还会加大,面源污染已成
为滇池外海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而滇池目前的治理重点
仍然是以生活和工业点源及草海内源污染治理为主,面源 污染的治理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滇池北岸及盘龙江截污工程
完成滇池北岸及 盘龙江截污工程, 日截污能力达到 25×104m3,同时 还在实施大观河、 明通河等入湖河 道的截污整治工 程。
清淤工程
至2000年,完 成了草海底泥 疏浚一期工程, 大观河、盘龙 江的淤泥疏挖 工程,共疏挖清 除底泥、淤泥 4 3 约450×10 m 。
E、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 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 滇池的污染。 F,在“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等落后理念的 误导下, 江河湖泊污染的治理得不到足够重视甚 至忽视, 不愿正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治污方略 不科学, 不符合江河湖泊治污的客观规律。
昆明坚持不懈地开展环保宣传和保护滇池的宣传,使 得公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保护与治理滇池的工作 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响应。
加强宣传
共同参与
(二)工程治理
昆明市先后建成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并对原有的污水厂进 行了大规模的技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已达到50×104t/d 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
• 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
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 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 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 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C、少数单位和个人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 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 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D、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 《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 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 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 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298km2 12.9×109 m3 20余条 40km 12km 6.4km 164.3 弓形 内湖(草海)和外湖(外海)
• 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
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大 河、柴河、东大河等20余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 湖区。
生态环境
滇池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 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 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 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工程,对水生态的良性循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实施了滇 池流域的植树造林工程,使松华坝汇水区的森林覆盖率从过 去的27%提高到现在的55.3%,滇池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过去 的34.1%提高到现在的48.9%。极大地改善了流域内的生态 环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 (一)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治理方案
• (一)依法治理 • (二)工程治理
–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 2、滇池北岸及盘龙江截污工程 – 3、清淤工程 – 4、水资源调控工程 – 5、生物治理示范工程及生态恢复工程
(一)依法治理
昆明市颁布实施了《滇池保护条例》,制订了 《滇池综合整治大纲》等一系列政府法规和规 范性文件,加大了对滇池的依法管理力度。 取缔了网箱养鱼和机动船捕鱼;关闭沿岸面山的 采石、采砂场;坚决关、停流域内的“十五小”企 业;加强了对沿湖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监察力度,杜 绝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在流域内全面禁止销售和限 制使用含磷洗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