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是中国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然而,近年来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滇池面临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和工业活动。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湖泊,增加了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同时,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滇池,造成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超标。
其次,滇池的水质持续下降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滇池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很多居民被迫购买瓶装水。
此外,滇池的水生生物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威胁到湖泊的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湖泊水污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滇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监测,才能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农业和工业污染的管理。
对于农业活动,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对于工业企业,要求其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加大投入,加强滇池水环境治理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资金投入,用于修复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提高水质。
开展湖泊植物治理和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滇池的自净能力。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滇池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改善滇池的水质,保护滇池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滇池因为多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成为我国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湖之一。
针对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本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一、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1. 工业废水:滇池周边企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工业废水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污染水体。
2. 农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农田,使用农业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化学品通过地下水、农田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体中的营养成分显著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3. 城市生活污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以前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需要,致使部分污水流向了附近的河湖中。
二、滇池污染的危害1. 滇池的水质变劣,导致鱼虾等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严重影响当地渔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滇池周围的土壤经常被工业废水、农田排放的化学物质和污水所污染,使得种植作物和喝用水的质量受到影响,对当地村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3. 滇池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会使得污染物质向河流和地下水体扩散,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
三、滇池治理情况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滇池的水质污染。
截至目前,滇池治理所取得的成果有一定进展, 具体措施如下:1. 关闭不合法企业:政府关停了滇池周边一部分的不合法企业,从源头上杜绝工业废水的入河。
2. 加大治理力度:政府提前进行重大污染源企业的排污许可和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规范企业环保行为。
3. 加强环保宣传:加强对周边企业、村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和水源。
4. 新建污水处理厂:滇池周边地区,政府在逐步建设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和农业园区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总之,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还在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力求让滇池成为中国的清流之一。
滇池污染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治理措施1. 背景介绍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然而,长时间以来,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蓝藻暴发、湖泊富营养化等。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恢复水质,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
2. 湖泊水质改善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需要综合考虑减少污染源、治理湖泊内源污染和清除富营养化物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湖泊水质改善措施:2.1 减少污染源•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对滇池周边城市的污水进行全面处理,减少污水对湖泊水质的直接污染。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化肥的使用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滇池水质的影响。
2.2 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清除水生植物:对滇池中水生植物进行清除,防止水生植物富集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
•排除沉积物:定期清理滇池的沉积物,防止沉积物释放有机负荷,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3 清除富营养化物质•增加湖水流动性:通过相关工程措施增加滇池湖水的流动性,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施加硅酸盐:适量施加硅酸盐,增加湖水中的硅酸盐浓度,抑制蓝藻的生长。
•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处理:采取特定的处理方法对滇池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进行清除,如高效沉淀等。
3. 生态系统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恢复也是重要的治理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3.1 湿地保护与恢复•建立湿地保护区:划定滇池周边的湿地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通过湿地恢复工程,修复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自净能力。
3.2 鱼类放流•种植富营养化耐受的鱼类:选择适应滇池特殊环境的鱼类,进行定期放流,增加生物多样性。
4. 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估为了有效治理滇池污染,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并定期进行治理效果评估。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持续监测水质变化: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滇池的水质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析水质数据:对监测到的水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污染治理效果,指导后续治理工作的调整和优化。
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措施分析摘要:湖泊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湖泊水体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对湖泊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昆明滇池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湖泊水;环境污染;污染治理措施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近年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在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河湖水循环体系不仅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
做好湖泊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昆明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滇池滇池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也被称为昆明湖或昆明池,是整个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被称为“高原明珠”。
滇池主要是因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滇池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山环水抱、天光云影的美丽自然景观。
而这种美丽景观的呈现,也使得滇池成为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之一[1],但因滇池处于昆明主城区下游,在上世纪80年带除了作为生活水域外,也接纳了周边工矿企业直排的废水,这使得滇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
从“九五”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实施工程截污治污、水生态环境治理等措施,滇池的水质污染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由于滇池的水系流域面积广大,特别是位于昆明市区下游,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因缺乏截污、治污的环保理念,造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化学肥料经河道、或随地表径流流入滇池,最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截止2011年,滇池水质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三)影响滇池湖泊水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影响滇池湖泊水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
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
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昆明市关于滇池污染治理报告范文

昆明市关于滇池污染治理报告范文尊敬的各位朋友:今天就来给大家唠唠咱昆明滇池的污染治理这事儿。
一、滇池的“病症”滇池啊,以前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老人。
那湖水的颜色有时候看着都吓人,一股怪味儿,湖面上还时不时漂着垃圾。
为啥会这样呢?一方面,周围的生活污水直排滇池,就像好多人都往一个干净的锅里乱倒脏东西。
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也不少,那些化肥、农药随着雨水就流进滇池了。
还有啊,一些工业废水也偷偷摸摸地往滇池里跑,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二、治理措施——对症下药。
# (一)污水治理。
1. 生活污水。
咱就先从生活污水下手。
政府花了大力气来修建污水处理厂。
就像给滇池周边的每个小区、村子都安上了一个大“净水器”。
现在污水都得乖乖地先进污水处理厂,经过一道道工序,把脏东西都去除掉,变成干净的水才可以放出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乱排了。
而且,还铺设了好多污水管网,把分散的污水都集中起来,就像把乱跑的小羊都赶到羊圈里一样。
2. 工业废水。
对于工业废水那可是零容忍啊。
环保部门就像一个个严厉的警察,天天盯着那些工厂。
要求工厂必须自己先把废水处理到合格标准才能排放,如果不听话,那就狠狠处罚。
很多工厂都更新了自己的污水处理设备,现在排放的废水都干净多了。
# (二)农业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也不能忽视。
咱们开始推广绿色农业,告诉农民伯伯们少用那些污染大的化肥和农药。
还搞了一些示范田,让大家看看用生态的方法种地,产量也不会低。
同时呢,在农田和滇池之间搞了一些生态隔离带,就像给滇池围上了一层防护网,把那些可能流进滇池的脏东西都拦住。
# (三)湖泊清淤与生态修复。
1. 清淤工程。
滇池里堆积了好多淤泥,这些淤泥就像滇池肚子里的坏东西,散发着臭味还占地方。
于是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淤工程。
这就好比给滇池做一次大扫除,把湖底的淤泥都清理出来。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各种大型设备在湖里忙活着,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清理自己的蜂巢。
2. 生态修复。
光清理还不够,还得让滇池自己有恢复健康的能力。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素有“滇池明珠”之美誉。
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滇池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将就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滇池污染原因1、农业污染云南省是全国降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农业占据了云南省的70%面积。
然而,农业污染也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废物、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成分复杂,而且含氮量、磷含量高,这些化学物质形成了蓝藻等水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源,导致水中富营养化,从而引发大量的藻类增殖,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威胁。
2、城市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废水和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成为滇池水环境的另一大污染源。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长期存在违法排污企业等问题,更加严重增加着滇池的污染。
3、旅游景区污染滇池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
然而,旅游开发中建设的众多旅游设施、餐馆、宾馆等,都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大量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二、滇池治理措施1、强化管控政府应该在滇池周边建立网络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增加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严格限制有污染记录的企业的生产。
另外,加强对流域、乡、村污染源的监管,提高农民污染管控意识,保障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2、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滇池水质治理方面的巨大资金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开展滇池生态环境保护、水体净化等各项工作。
3、加强水环境管理政府应该对滇池水环境进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体系和环保机构,以确保水环境的良好质量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滇池污染治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人能够做到“环保、绿化、爱护自然、讲究水资源”。
总之,滇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从生态环境保护、向更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方面出发,加强滇池污染治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
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
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滇池流域水体PH值情况表地点海埂大观楼小围村白渔村 a 杨家村PH值8.0 6.5 7.5 7.0 7.0 6.5数据来源: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整理一、昔日高原明珠流域概况: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º29′~103º01′北纬24º29′~25º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流域面积2920平方千米。
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淤积平原和滇池水域三个层次。
山地丘陵居多,约占69.5%;平原占20.2%;滇池水域占10.3%。
滇池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7℃,平均降雨量95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9毫米,具有低维山原季风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夏湿、干湿分明。
流域内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次生植被以云南松及华山松为主,森林覆盖率48.9%。
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西南,属断陷构造湖泊,是云贵高原湖面最大的淡水湖泊,滇池在1887.4米高水位运行下,平均水深5.3米,湖水面积为309平方千米,库容15.6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割。
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
草海、外海各有一个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
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1978年间围海造田约34950亩,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千米。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二十多条,水量较大的有盘龙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大清河、洛龙河、捞鱼河、梁王河、柴河、大河、东大河、古城河、护城河等。
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二、今日污水臭湖(一)、滇池水质状况:2008年二季度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9.4,属重度富营养状态。
主要监测指标中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
2008年二季度滇池外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4. 4,属中度富营养状态。
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Ⅴ类水标准,总磷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
表1、 2008年二季度滇池水质状况项目测点透明度(米)水质类别水功能类别营养状态指数主要污染指标滇池草海0.57>ⅤV79.4氨氮、总氮、总磷滇池外海0.51>ⅤV64.4总氮(根据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环站发【2005】23号文《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评价指标规定的通知》,化学需氧量指标不参加湖泊水质类别评价)(二)、主要入滇池河道水质状况公告的主要入滇池河道29条。
进入草海的河流有7条,船房河、新运粮河等7条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
进入外海的河流有22条,有5条河流和盘龙江的一个断面达到水功能阶段目标,其中盘龙江坝口断面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洛龙河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胜利河、东大河达到地表水IV 类水标准,大河、南冲河达到地表水V类水标准;大清河等其余17条河水质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占到进入外海河流的77%。
三、究其原因(一)、自然演化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 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
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
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
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
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
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
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
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9m3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8m3,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
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恢复“明珠”本色,路在何方?(一)、在建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滇池污染治理目前在建的重点工程项目主要为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概算总投资为39.8亿元;计划2012年完工,主要工程内容为铺设污水、雨水干管385公里,改扩建及新建污水、雨水泵站11座,改扩建现有6座污水处理厂,新建第七污水厂,增加处理能力43.5万立方米/日,使主城污水处理总规模达99万立方米/日,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现北岸工程第七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场地填筑工程于今年3月全部完工,土建工程于5月动工,开始基础处理工程;第三污水厂改扩建工程基础处理工程已完工,正进行主体及附属构筑物建设,完成工程量的40.5%;草海西岸B段截污管完成顶管井17座、顶管3.1公里,完成工程量的92.7%;第五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土建工程今年5月开工实施,完成试桩施工;官宝路A段污水干管已完成顶管井5座,顶管128米,完成工程量的20.1%;七污水处理厂系统管网、金汁河及东二环污水管、盘龙江东路汗污水转输管三个主要日贷包的施工招标工作已完成,计划下半年动工实施;现北岸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756.23万元。
(二)、科学规划、全民参与⑴首先要抓好城市规模控制,严格按照《昆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
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中央的资金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云南作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省份,要抓住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重点这一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
积极做好计划项目的科学论证及前期工作,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合理建设工期,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⑶建立稳固的管理体制和有力的监督机制。
通过综合决策、科学管理、有效监督,以确保计划项目按期实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实现计划预期目标。
⑷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
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滇池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所以必须坚持系统观、综合观、科学观。
“十五”期间,按照《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规则》和《滇池流域生态保护与控制规则》,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充分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要求,“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结束语为期一星期的调查就这样结束了,可是那我曾经留下多少脚印的湿地、那污染严重的湖水、那些居民的抱怨声,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面对那污染严重的湖水,我又能作些什么呢?我无能为力,只能希望治理滇池的项目工程能够尽快全部竣工,让这昔日的五百里“高原明珠”恢复她的“明珠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