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滇池及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
云南古滇池与中国的湖泊生态

云南古滇池与中国的湖泊生态云南古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拥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郊,周围群山环绕,水域宽广,景色优美,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古滇池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古滇池以及中国湖泊生态的现状和挑战。
首先,古滇池是一个独特的湖泊生态系统。
它的水域面积广阔,湖泊深度适中,水质清澈,透明度高。
这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古滇池周围的山脉和森林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了湖泊免受外界的干扰。
同时,这片湖泊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滇池鲤鱼、滇池鳟鱼等。
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维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古滇池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废水和垃圾被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
这不仅会影响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过度捕捞也是古滇池生态系统的一个威胁因素。
由于过度捕捞,许多鱼类种群已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这不仅会破坏湖泊食物链的平衡,还会影响当地渔民的生计。
除了古滇池,中国的许多湖泊生态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比如,洱海、太湖等湖泊也面临着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地方性的,而是整个中国湖泊生态系统的共同挑战。
因此,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古滇池和其他湖泊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和治理污水处理厂,监测和净化湖泊水质,降低水污染。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湖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参与湖泊生态保护。
然而,湖泊生态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还不够紧密。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南方第一大湖泊。
因其湖水清澈,风光优美而闻名,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长期以来,滇池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急需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保护。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滇池的治理思路进行浅析。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要想对滇池进行有效的治理,首先需要加强对滇池环境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只有了解了污染源、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分布等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
政府和环保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建设更加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站点,开展定期的环境监测工作,收集大量的数据,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加强污染物治理滇池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等多种渠道。
要想净化滇池水质,就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污染物的排放。
针对城市生活污水,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对农业面源污染,需要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土壤流失和水体污染;对工业污染,需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通过加强污染物治理,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滇池的水质状况。
三、推动生态修复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湿地退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导致湖泊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推动生态修复成为滇池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想实现有效的生态修复,需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湿地保护、水生植被重建、湖泊演变控制等多种手段,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还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土地管理,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保护,保护和恢复湿地和水体的自然功能,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自然修复。
四、加强治理与管理体制建设滇池治理需要形成合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与合作。
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从法治角度推动滇池的治理工作。
在政策方面,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形成震慑力。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污染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滇池作为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承担着滇池流域众多城市的供水功能,其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保障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滇池的水环境现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由于滇池流域城市数量众多、工业经济发达,水环境问题持续累积。
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和水质污染是滇池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过度的污染物排放、大量的废水排放以及围湖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都是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为了改善滇池的水环境质量,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滇池周边地区的净化工作。
通过加大对排污口的治理,淘汰过时的工业企业,引导城市农村的污水接入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体回用或排入滇池等方式,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向滇池的排放。
其次,推行土地整治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减少滇池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加强滇池周边的环境监测工作,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滇池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所减轻,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下降,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滇池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
这些成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也为下一步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然而,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由于流域内工农业总量庞大,治理任务艰巨。
滇池流域拥有众多城市和农村,工农业废水的污染排放量巨大,治理压力较大。
其次,水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的治理手段主要包括了污水处理、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等,然而这些手段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局限性。
比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仍面临困难;土地整治过程缓慢,农村面源污染仍然较为严重;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滇池 治理方案

滇池治理方案引言滇池(Lake Dian),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中国南部第六大淡水湖。
由于长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滇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亟需治理。
本文将就滇池的治理方案进行探讨。
目标滇池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其生态功能,改善周边环境质量,提升水域水质,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水资源。
治理方案1.水污染治理滇池的水质受到工业、农业、城市污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理水污染是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污水处理: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水排放企业的执法力度,确保污染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治理。
•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滇池水质的影响,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水资源保护滇池是云南省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保护水资源是治理滇池的重要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获取水资源变化信息,合理调度水资源的利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倡导节水用水的生活习惯。
•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稳定。
3.生态环境恢复滇池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治理方案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
具体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加大植被恢复的力度,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增加滇池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泥沙的外源输入。
•鱼类放流:组织鱼类放流活动,增加滇池的鱼类资源,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水体整治:加大河道清淤、水体疏浚等方面的力度,保持水体的流动性和清洁度,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施滇池治理方案,需要以下的实施措施:1.专家团队的组建:成立滇池治理的专家团队,包括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对象: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调研目的:了解滇池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水质状况调研1.1 调研方法通过采集滇池不同区域的水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含量等指标。
1.2 调研结果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滇池的整体水质状况较差。
滇池水体pH值普遍偏低,平均为6.8左右,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水质标准要求,浑浊度较高。
其中,滇池南岸水域的氨氮含量超出标准限值较多。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研2.1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滇池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鸟类数量和变化等信息。
2.2 调研结果据调研结果显示,滇池周边的湿地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
鸟类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减少,迁徙鸟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调研发现滇池周边存在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保护措施调研3.1 调研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了解滇池目前已实施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3.2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已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滇池生态保护区、控制周边工业废水排放等。
同时,滇池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政府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参与。
四、建议4.1 加强水质治理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投入,提高滇池的水质,通过处理污水、增加水面氧气供应等措施改善滇池的环境状况。
4.2 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在滇池周边建立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4.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4 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综上所述,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滇池,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及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
保护滇池的措施

保护滇池的措施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是云南省的重要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区。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和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一系列措施非常必要。
1. 污水处理和排放管控滇池周边的城市和农村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滇池,成为滇池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设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并监管排放标准,对污水进行适当处理,是保护滇池的一个重要措施。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污水排放管控,确保其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并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2. 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采取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湖泊湿地的建设和恢复,增加湿地植被的覆盖面积,提升湖泊的自净能力。
另外,适时进行湖泊的清淤工作,以去除湖底的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物质,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3. 控制开发和整治违建滇池周边的开发与建设也是导致滇池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滇池,需要控制开发规模和整治违建行为。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控制开发用地,禁止在湖泊保护区和缓冲区新建违建。
对已经违建的建筑进行拆除,并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4. 加强水域监测和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滇池的水域监测体系,定期对滇池水质、水量和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加大投入,引进高效的环境治理技术和设备,对湖泊周边的工业废水、农业源污染等进行及时处理。
5.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保护滇池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对滇池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湖滨清洁行动、环保讲座等,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滇池保护工作。
6. 推动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滇池作为云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滇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滇池的保护与经济利益相结合。
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措施分析摘要:湖泊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湖泊水体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对湖泊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昆明滇池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湖泊水;环境污染;污染治理措施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近年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在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河湖水循环体系不仅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
做好湖泊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昆明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滇池滇池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也被称为昆明湖或昆明池,是整个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被称为“高原明珠”。
滇池主要是因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滇池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山环水抱、天光云影的美丽自然景观。
而这种美丽景观的呈现,也使得滇池成为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之一[1],但因滇池处于昆明主城区下游,在上世纪80年带除了作为生活水域外,也接纳了周边工矿企业直排的废水,这使得滇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
从“九五”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实施工程截污治污、水生态环境治理等措施,滇池的水质污染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滇池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由于滇池的水系流域面积广大,特别是位于昆明市区下游,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因缺乏截污、治污的环保理念,造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化学肥料经河道、或随地表径流流入滇池,最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截止2011年,滇池水质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三)影响滇池湖泊水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影响滇池湖泊水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浅谈滇池的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

浅谈滇池的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传承着云南的名族特色,云南的文明摇篮。
为云南的经济发展,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由于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薄弱与近代工业的污染,滇池已经变为世界上过富营养化最严重的三个湖泊之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藻类水华暴发。
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与对策?是目前人们关注与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滇池富营养化藻类水华暴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1 概述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
滇池低纬度、高海拔,气温恒定,换水周期长,治理滇池蓝藻水华,成为世界性难题。
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由于蓝藻水华泛滥,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2 云南命系于滇池滇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为云南的经济,旅游,生态提供重要的保障,传承着云南名族特色,加强了云南人民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中心,有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名胜古迹,海口、晋宁、呈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观音山等。
这些名胜古迹及景点给云南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促进云南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云南经济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促进云南跨入全国旅游大省。
滇池的特殊自然环境影响了昆明的自然气候,拥有滇池的昆明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良好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昆明成为云南省省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滇池的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
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传承着云南的名族特色,云南的文明摇篮。
为云南的经济发展,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由于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薄弱与近代工业的污染,滇池已经变为世界上过富营养化最严重的三个湖泊之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藻类水华暴发。
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与对策?是目前人们关注与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滇池富营养化藻类水华暴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1 概述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
滇池低纬度、高海拔,气温恒定,换水周期长,治理滇池蓝藻水华,成为世界性难题。
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由于蓝藻水华泛滥,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2 云南命系于滇池
滇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为云南的经济,旅游,生态提
供重要的保障,传承着云南名族特色,加强了云南人民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中心,有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名胜古迹,海口、晋宁、呈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观音山等。
这些名胜古迹及景点给云南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促进云南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云南经济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促进云南跨入全国旅游大省。
滇池的特殊自然环境影响了昆明的自然气候,拥有滇池的昆明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良好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昆明成为云南省省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滇池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为周边环境提供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同时也肩负为云南的电力事业,气候调节,水产养殖等产业,为云南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做出重要贡献。
3 滇池的现状规律与面临着严重环境问题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低纬度、高海拔,气温恒定,换水周期长,治理滇池蓝藻水华,成为世界性难题。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
滇
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孟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34)摘要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区自然生态特点,综合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确定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土地垦殖率、坡地比、水田与耕地比、人口密度、平方公里产水量和干燥度为评价指标,并分别确定其标准。
评价表明,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仅为中等水平,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水资源缺乏、森林资源不足和土地垦殖率高等生态问题,应采取不同对策加以解决。
4 滇池环境的处理措施
4.1 治理与滇池相关的城市生活污染源
加强滇池流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铺设污水干管,建造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配套清运系统。
从而滇池河道可以实施以截污、清淤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整治河道环境有所完善。
4.2 加强控制重点工业污染源
针对滇池现状可以采取“零点行动”,实现重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加强工业企业监控,大力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推进清洁生产,工业污染源占滇池污染负荷总量比例逐渐减少。
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从“九五”末的11%、4%和3%下降到9%、3%和2%。
4.3 滇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开展节水和再生水开发利用,加强再生水处理站的建设,从而缓解了滇池水资源的供需压力,现已经建成西园隧洞。
加强松-滇-
螳水资源联合调度,使滇池流域内外水资源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4.4 重点改观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
加强相关制度和开展滇池流域面山绿化和植树造林公益活动,加强大家的环保意识,使绿化和植树造林公益活动成为公众热心关注的问题。
推广无耕作水稻,实施退塘还湖和生态湿地建设,使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4.5 针对滇池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藻类水华暴发治理
滇池面积297.9平方公里,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
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滇池低纬度、高海拔,气温恒定,换水周期长,治理滇池蓝藻水华,成为世界性难题。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
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是一套以水华蓝藻环境生物学和富营养型湖泊稳态转换
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技术。
4.6 完善滇池治理机制,科学综合治理
加强滇池治理的领导工作,云南省政府在已成立九大高原湖泊治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省滇池治理协调领导小组;昆明市及流域县区成立了滇池治理保护委员会、滇池管理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并在沿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滇池管理所,形成了三级政府、四级管理、五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成立市滇池
保护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为滇池污染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保障。
实施了滇池面源污染控制、蓝藻水华控制、
“863”水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成了《滇池流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等一批研究报告及规划工作,为开展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及滇池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之,个人认为首先要弄清滇池地理特征与生态特征的主要表现规律。
科学的应用环境科学知识等综合科技手段,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力度,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人文资源,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力财力的投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例与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应于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的科学方案。
加强大众意识,加强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滇池现在的治理效果与结果
在国家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武汉水生生物研究,刘永定是著名的藻类学家,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
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会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水污染问题,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使昆明的气候、居住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到2009年底,滇池治理累计投入资金一百二十亿元人民币,滇池流域主要地表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二十六条入滇河道水质污染不同程度下降,治理成效初显。
1988年制定并颁布了《滇池保护条例》和《滇池污染综合整治大纲》。
1990年以来,滇池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
“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省政府确定了滇池治理“分流截污、防洪调蓄、优水优用;疏浚清淤、减污增容,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引水济昆、开辟水源”的指导方针。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了“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的工作方针,流域内工业污染、城市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控制和滇池生态修复的工作不断加强。
通过截污治污和一系列综合措施,在流域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主要污染物总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总之,滇池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6 浅谈个人的认识
作为当代学生,我时刻关注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知识。
希望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早日恢复昔日的光彩。
为云南的经济,旅游,生态资源,人文环境继续发光发热,继续传承云南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五”计划》.
[2]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科学导刊》.
[3]/view/5756.htm.
[4]席素芬.滇池的综合治理问题[j].云南环境科学.
[6]蓝红林.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初探[j].云南环境科学.
[7]田军.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
[8]关于滇池生态环境恶化及其综合治理方案的说明[j].云南环境科学.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