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 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课题申请指南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 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本课题采取公开发布指南,择优评审的方式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为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主题《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总体目标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项目的总体目标为:滇池为我国云贵高原重污染湖泊的典型代表,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双重压力。
针对滇池水动力条件差、水环境恶劣、水生态严重受损和富营养化程度与蓝藻水华频发的严重问题,在流域层次上,开展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全流域污染控制的管理体系。
示范区污染负荷入湖量削减20%以上,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以及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撑;达到逐步改善湖泊水质,提高水环境等级,加强水生态健康,为湖周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为我国高原重污染湖泊的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的目标。
2、总体研究内容针对滇池的湖沼学特征和现状,围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滇池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调控途径,识别营养物在滇池流域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制定滇池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水污染防治中长期战略规划与系统方案设计,开发科学有效的高原湖泊容量总量控制管理技术体系,揭示滇池富营养化特征和蓝藻水华周年发生的特殊规律,发展适应滇池流域的节水、控源技术方法体系,建立水环境、水土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数据库和系统管理的技术平台。
最终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高原湖泊流域污染控制的管理体系,实现示范区污染负荷入湖量削减20%以上,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以及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3、课题分解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分解为6个课题,课题名称如下:课题1-流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及水污染综合防治中长期规划研究课题2-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3-城市重污染河流入湖负荷削减及水环境改善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4-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系统控制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5-湖泊生态系统退化调查与修复途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6-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以上课题中1、2、3、4、5课题为定向委托课题,课题6为择优委托课题。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主题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等两个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五月一、指南说明本课题采取公开发布指南,评审方式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为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之主题--《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的项目-《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总体目标围绕滇池水环境治理总体需求,针对主要水环境问题,结合流域“十二五”水环境质量改善及水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在流域层次上,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形成高原湖泊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重污染型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及高原湖泊规模化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建立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技术平台;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全流域水污染控制综合配套集成矩阵式环境经济政策,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建立覆盖150 km2入湖河流小流域的大型科技示范区,示范区内全面实施2控源截污减排,示范区入滇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Ⅳ类;滇池草海水质改善,实现规模化生态修复和有效管理;“政、产、学、研”结合治理机制全面实行。
2、总体研究内容与任务分解依据“十二五”滇池治理的科技需要,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分4个层次开展“十二五”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与任务分解。
(1)“十一五”控源治污工程提升改造的技术支撑对现有控源治污工程的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和流域入湖河流清水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两个课题。
(2)“十二五”治滇重点工作的技术支撑为“十二五”地方治滇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主要包括滇池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水源涵养林保护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滇池水体内负荷控制与水质综合改善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滇池草海生态规模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外流域补水3工程水资源分配利用及湖泊水质改善技术与工程示范四个课题。
有关《云南地区用水定额标准规定制定研究》申报云南地区政府科技

申报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的公告项目名称:高原山地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顾世祥,崔远来,谢波,周云,浦承松,梅伟,朱远高,杨树德,张玉蓉,陶忠平,邓东明,曹世惠,伍立群,苏建广,臧庆春,陈欣,杨霄,马平森,李学辉,王超,许志敏,王红鹰,王建林,罗涛,王静,谭君位,杨超林,赵绍熙,李蜀,许诗贵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推荐单位:云南省水利厅一、项目基本情况:基于课题组自2002年以来完成的《云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MIKE BASIN软件在复杂水资源系统配置中的应用研究》等多个计划项目和水源工程勘察设计的成果积累,进行综合应用和理论技术的凝练与提升。
制定了云南省水资源分区系统,系统地开展了云南全省水资源四级区套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揭示了云南省高原山地环境下的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明晰了不同流域水系、海拔、经纬度、气候带的农业需水时空变异特征。
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测、节约用水、供水工程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水源工程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等的分析与设计,建立了高原山地区基于ArcGIS的省级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系统,进行了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系统动力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大系统分解协调与自优化模拟、地质统计学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改进。
支撑了滇中引水工程(第一完成单位部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第一完成单位部分)、清水海水资源及环境管理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青山嘴、麻栗坝、德厚、阿岗、车马碧等大中型水库工程,麻栗坝、柴石滩等大型灌区工程(规划阶段)的水文分析、工程地质、任务规模、枢纽布置及建筑物、施工组织、移民安置、水保环评等的勘察设计论证、建设管理,解决了区域性的缺水问题。
二、成果简介:1、主要创新点(1)针对高原山地地形、气候等因素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综合考虑湖泊、河流水系、工农业经济区空间分布,得到云南省水资源分区系统工作单元297个;基于大量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云南省高原山地环境下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基于55个典型灌区45年逐月农业灌溉需水量时间序列分析,明晰了不同流域水系、海拔、经纬度、气候带的农业需水时空变异特征。
滇池富营养化治理障碍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滇池富营养化治理障碍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滇池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
大量的
污水排放和农业产生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过量,使得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出现针叶藻、蓝藻等的爆发性生长,造成了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滇池富营养化治理一直是近年来关注的热
点问题。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障碍及对策,为滇池的水质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支持和建议。
3. 研究内容
(1)分析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研究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障碍,包括技术、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3)探讨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对策,包括技术手段、政策制度、经济机制、社
会参与等方面的措施;
(4)提出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可行性方案,为保障滇池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支
持和建议。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综合考虑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多方面因素,系统性探究其治理障碍和对策。
5. 研究意义
滇池是云南省的重要水资源和旅游景点,但近年来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治理问题。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提高人们对滇池生态环境的认识,为制定科学的治
理方案提供支持和参考,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问题及建议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问题及建议彭树恒;于晓东;胡元明【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一、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工作,自"九五"以来连续3个五年计划将滇池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规划.云南省和昆明市为全面落实规划,推进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其中:通过环湖截污工程,实施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和干渠(管)截污,使其作为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治理保护滇池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引水工程,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清水海工程等,力争达到清水入湖,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通过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对2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84条支流开展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入湖河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要求;通过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以禁养和减少化肥施用量为重点,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通过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在滇池湖滨开展"四退三还一护"(即退塘、退田、退房、退人,还湖、还湿地、还林地,护好滇池水)、滇池面山绿化、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护工作,努力改善和提高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清淤工程,分步骤,有计划地对滇池底泥进行疏浚,同时积极推进底泥发电、肥料利用、建筑材料开发等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试验工作.【总页数】3页(P29-31)【作者】彭树恒;于晓东;胡元明【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论述内河水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建议 [J], 练伟2.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J], 何佳;徐晓梅;杨艳;吴雪;王丽;李森;周鸿斌3.光泽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问题与建议 [J], 李国华4.秦安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李世凤5.邵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问题与建议 [J], 赵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1)

展 ,大量污染物被排入滇池 ,使滇池水质急剧恶化 , 富营养化异常严重. 滇池水质的恶化 ,不仅制约了昆 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 还严重影响着流域数百万人民群众 生活质量的提 高 ,受到国家及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如何治理和 保护滇池是云南省的重大研究课题.
1 滇池水质现状
88
实施了柴河及大河前置沉砂池工程 、柴河及大 河流域防护林工程、松花坝水源保护区造林工程 、滇 池水源涵养区水体流失整治工程和湖滨带生态修复 与建设工程. 已完成流域内水土流失 治理 面积 300 γ 2 [ 8 ] , 1 20. 5 hm2 湖滨 生态湿地建设工 作及 80 hm2 无耕作水稻种植的任务 ,湖滨带生态恢复与建设面 积达 3. 3 γ 2 以上 ,建立草海水生生态示范区 3 γ 2 , 利用湖心底泥造滩 8万 η ,种植大型水生植物 ,. 已 完成捞 鱼河 、海河 、西 坝河的 河道减 污示范 工作 , CB S生物菌河道修复 、EPSB 光合菌河道减污等技术 示范工作 ,进行滇池面山绿化工程 , 已完 成造林 0. 51万 hm2 ,封山育林及中幼林抚育 1. 22 万 hm2 ,森 林覆盖率达 50. 8%.
刘利霞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 地理 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2)
摘 要 :滇池是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 ,不仅制约了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严重影响了其流域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质量 ,受到国家和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滇 池水质现状出发 ,深入分析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 ,根据过去滇池的治理情况 ,总结出目前主要存 在的问题 ,指出今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工作方向.
86
2008年 刘利霞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 第 2期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择优课题申报指南一、指南说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水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下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十二五”在总结“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形成更为完善的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开展流域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法研究,制定辽河流域、太湖流域和赣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案;开展河流生态保护目标制定研究,建立基于分区的管理机制;开展我国松花江、海河、淮河、东江、黑河、巢湖、洱海和滇池等8个重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评估,提出重点流域三级和四级分区方案;筛选辽河、太湖流域水环境优控污染物,提出我国流域优控污染物的基准值,建立一套具有流域水生态分区差异性的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建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支持模型,研究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生态水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技术,提出辽河、太湖流域和赣江流域生态水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方案;开展面向水生态安全的流域景观评估技术,建立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约束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提出辽河、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提出辽河、太湖和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方案、典型流域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评估水专项组织实施对国家控源减排、环境科技进步、环境经济发展及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综合集成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和管理两大体系,分类建立“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与管理,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共性技术、能力建设平台、环保产业化培育与发展”等综合集成数据与案例库。
“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国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方案的形成,结合共性技术与示范流域的应用经验,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为全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委托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委托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2•【字号】昆政办[2008]114号•【施行日期】2008.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委托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昆政办〔2008〕114号)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滇池北岸工程”)是国家批准的利用日元贷款的滇池治理重点项目,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重要内容。
工程主要内容是在昆明主城铺设污水、雨水干管385公里,改造、改扩建现有6座污水厂、新建第七污水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43.5万立方米/日。
为减少重复开挖、节约投资,避免滇池北岸工程与城市道路、片区改造、河道整治等建设工作在实施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干扰,滇池北岸工程部分项目可委托给城市道路、片区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的建设管理部门一并实施。
为规范委托项目的建设管理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效益,现将《昆明市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委托建设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昆明市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委托建设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滇池北岸工程”)中的部分排水管道等项目,须与市政道路及河道整治工程同步实施,为避免建设管理交叉、施工相互干扰、减少重复开挖、节约投资,需将部分项目委托市政道路及河道整治等工程的建设管理部门一并实施。
为规范委托项目的建设管理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北岸工程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滇池北岸工程采用国内资金实施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
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课题采取公开发布指南,择优评审的方式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为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主题《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总体目标
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项目的总体目标为:滇池为我国云贵高原重污染湖泊的典型代表,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双重压力。
针对滇池水动力条件差、水环境恶劣、水生态严重受损和富营养化程度与蓝藻水华频发的严重问题,在流域层次上,开展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全流域污染控制的管理体系。
示范区污染负荷入湖量削减20%以上,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以及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撑;达到逐步改善湖泊水质,提高水环境等级,加强水生态健康,为湖周
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为我国高原重污染湖泊的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的目标。
2、总体研究内容
针对滇池的湖沼学特征和现状,围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滇池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调控途径,识别营养物在滇池流域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制定滇池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水污染防治中长期战略规划与系统方案设计,开发科学有效的高原湖泊容量总量控制管理技术体系,揭示滇池富营养化特征和蓝藻水华周年发生的特殊规律,发展适应滇池流域的节水、控源技术方法体系,建立水环境、水土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数据库和系统管理的技术平台。
最终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高原湖泊流域污染控制的管理体系,实现示范区污染负荷入湖量削减20%以上,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以及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3、课题分解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分解为6个课题,课题名称如下:
课题1-流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及水污染综合防治中长期规划研究
课题2-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3-城市重污染河流入湖负荷削减及水环境改善技术与
工程示范
课题4-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系统控制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5-湖泊生态系统退化调查与修复途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课题6-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
以上课题中1、2、3、4、5课题为定向委托课题,课题6为择优委托课题。
为进行第6课题的择优委托,制定本《指南》,现发布如下:
二、指南内容
有关申报单位根据课题申请指南,结合相关省级水专项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牵头单位意见编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招标课题的名称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为水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主题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项目第6个课题(课题编号2010ZX07102-006)。
(二)研究目标
旨在以现代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整合、分析、评估与应用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初步建立滇池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流域水环
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保障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的滚动实施;实现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以此带动流域管理的理念与机制转变。
(三)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滇池流域水环境基础信息收集、挖掘与分析技术;(2)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的综合布局优化与监测、监控信息集成技术;(3)滇池流域关键特征指标的监测、监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4)滇池流域水环境基础信息评估、共享与信息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
子课题二: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家决策系统及构建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家决策系统框架设计;(2)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型库与方法库建设;(3)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型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家决策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
子课题三:滇池流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1)滇池流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总体设计方案;(2)滇池流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模块设计与WEBGIS动态实现;(3)滇池流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与示范。
(四)考核指标与预期成果
(1)预期成果
①形成高原重污染湖泊流域水环境表征指标体系;形成高原重污染湖泊水环境特征生物指标信息采集技术体系。
②完成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形成可以推广应用的湖泊流域水环境数据整合、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型集成等技术的与共享机制研究、流域研究等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支撑技术研究
③建成基于GIS和分布式数据库平台的流域环境信息数据基础平台。
④建成基于WebGIS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入湖污染物总量动态监控、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治理项目评估的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支持应用平台。
(2)考核指标
①制定滇池流域水环境状况信息表征指标体系,完成流域水环境状况监测监控系统设计;
②形成高原湖泊藻类监测和水华突变监控技术、河道入湖通量监测技术;
③完成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完成流域水环境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型集
成研究等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支撑技术研究;
④实现多元数据异构与信息共享,实现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集成,建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基础平台;
⑤建立实现流域水环境实时监控平台、流域入湖污染物动态总量动态监控、流域水环境预测预报、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评估功能的高原湖泊综合管理决策支持应用平台;
⑥建设示范工程2项,成套设备3套以上;开发高原重污染湖泊流域水环境监测核心技术7项;形成专利5项。
⑦培养一批高原湖泊水环境科研与业务流程信息化实现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发表国内外论文不少于15篇(其中SCI论文2篇)。
(五)课题实施年限
两年,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高于227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3000万元,承担单位自筹经费不做硬性要求。
三、其他要求
要求申报单位在相关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团队,熟悉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和污染防治战略规划理论方法及相应的数据信息技术需求,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数据积累、工程实
践和前期成果基础;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