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名著导读

红楼梦名著导读
概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
这部作品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
于世。
下面是对《红楼梦》的一份简要导读。
剧情梗概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为主要人物,讲述了贾家宅
院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以贾宝玉的成长和命运为主线,以宝
黛的爱情故事为情节支撑。
整个故事情节曲折,充满了悲剧和戏剧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故事的核心,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宿命和命运使整部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
主要人物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是贾府的贵公子,聪明好学,但从小性格多疑孤僻。
他对黛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最终无法在
一起。
林黛玉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主角,她是贾府外宗的女儿。
黛玉聪明伶俐,文才出众,但性格忧郁敏感。
她与贾宝玉相爱,但最终因各种原因离开了贾府,并最终以悲剧收场。
主旨与价值观
《红楼梦》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社会人情与命运的复杂交织。
小说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弱点。
同时还反映了女性困境、爱情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描写人情冷暖、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纠葛,小说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结论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融汇了人情风景、哲学思考和社会洞察力,深刻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社会伦理、人性问题的深度思考。
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得以反思并思考自己的人生。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一、背景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
该小说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于18世纪,描述了贾府与荣府两大世家的兴衰沉浮,并借此探讨了社会人情、爱情与权力之间的纠葛。
它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故事概要故事的主要情节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主要角色展开。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出身权贵,善良聪明,但又多愁善感。
林黛玉是林家的女儿,才情出众,自由奔放,但性格多疑孤僻。
薛宝钗是薛家的千金,美丽贤惠,深得贾母的宠爱。
故事中的贾府和荣府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家族。
贾府是个富豪家族,充满了奢华和世俗,与政治权势紧密相连。
荣府则是个文人家族,追求自由和艺术。
贾宝玉作为两个家族的结合点,他既承载了贾府的世俗压力,也有荣府的人文追求。
三、主题与意义1. 家族与社会《红楼梦》以贾府和荣府为背景,描绘了两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败。
通过家族的命运,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情世故。
也呈现了家族在社会变迁中的凋敝和影响力的减弱。
2. 爱情与婚姻小说中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薛宝钗的美丽和贤惠,使得他们被迫在感情和婚姻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在婚姻制度的束缚下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3. 梦幻与现实小说中贾宝玉经常进入梦幻之境,与林黛玉等人相聚,享受无尽的快乐。
而当他醒来后却发现一切只是梦幻,这种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虚幻性。
四、影响与评价《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之作,深受读者和学者的喜爱。
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也被广泛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红楼梦》是一部展现封建社会兴衰的壮丽史诗,也是一部揭示人性的深刻哲学著作。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完整版)《红楼梦》导读完整

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 读”,曹寅两个女儿被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 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实际上是康熙在江 南的耳目。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曹 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他就在这“秦淮风月” 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厚实的家学渊源 ——成长的摇篮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 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 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 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 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 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 等。
《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了序幕,分 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 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 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 无材补天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顽 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美玉,这便是随贾 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 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 “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 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 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 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 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 千年。”
• ※王蒙点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 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 宇宙相通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红楼梦第一回导读

红楼梦第一回导读《红楼梦》第一回导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第一回《贾雨村风雨双全,秦可卿潇湘妃子》,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开端,为读者揭开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一回进行导读,带您一窥其中的精彩细节。
导读一:贾雨村的罗敷庙之谜在第一回中,我们第一次认识了本书的主人公贾雨村。
他是一个清货的秀才,为人忠厚老实。
而与他相对的是贫贱而又美丽动人的秦可卿。
贾雨村为了迎娶秦可卿,竟然不惜立下毒誓,发誓要在庙中立下神位供奉秦可卿。
但是,贾雨村为何要这样做?千古之谜,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导读二:秦可卿的千奇百怪的遭遇以秦可卿为核心的故事贯穿了整个第一回。
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离奇事件。
在少年时期,她被一位痴情的官员看中,被收为义女。
然而,为了逃避这场婚姻,她不得不幻化成一条鱼,跳进了水中。
而后,她又化身为蝉,在一个民间剧团中度过了一段艰辛的日子。
这样的遭遇令人唏嘘,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导读三:贾雨村与秦可卿的幸福生活尽管贾雨村和秦可卿的身世各异,但他们的感情却深深地牵动着彼此的心。
他们在庙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秦可卿以自己的美貌和才情赢得了众多人的赞叹和爱慕。
而贾雨村也通过勤奋学习,终于考中了进士。
两人在幸福中度过了几年,然而,命运的轮回却使得他们最终亲离了世。
导读四:红楼梦的谜团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我们迎来了一系列的谜团。
贾雨村和秦可卿之间的神奇故事,贾雨村为何要在罗敷庙立下神位,这一切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另外,第一回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将如何在后续的故事中发挥作用,又有何种命运?这些谜题都在第一回中被悄然铺陈,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总结:《红楼梦》第一回作为整本小说的开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通过贾雨村和秦可卿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
同时,在第一回中还添加了许多神秘的元素,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七单元《红楼梦》导读课件(共5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 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
人未能白头偕老,婚后不久,丈夫贾宝玉离家出走,当了和尚。应了判词:金簪雪里 埋。
3、王熙凤:机关算尽,害人害己贾府贾赦之子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邢夫 人的儿媳妇,在《红楼梦》中通称"凤姐"、琏二奶奶。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的凤姐苗 条能干,又心狠手辣,笑里藏刀,在贾母恩宠和王夫人的赏识下,掌握贾府的实权, 是名副其实、高高在上的贾府大管家。曾施善缘节济上门"打秋风"的刘姥姥二十两纹 银;成大箱地在荣府收放利钱,轻松协理宁府;也"毒设相思局"去掉淫污纨绔的贾瑞; 抓住张华这张王牌,骂得尤二姐走向绝路;为三千两贿银,逼张家女儿自尽……可 谓风光一时。但后来随着贾府被抄家,她也被押送金陵受审,贾母过世后,不久, 王熙凤亦被"众鬼索死而亡"。应了判词:凡鸟偏从未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 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林黛玉:仙草转世,冷月葬花列为正册双首之一的林黛玉,系贾母的亲外孙女。黛 玉的母亲是贾母的宝贝女儿贾敏,父亲林如海任过扬州巡盐御史。按理,出生不凡的
林黛玉应无忧无虑,谁知,六、七岁时,母亲过逝,十一岁时,父亲又突然身染重病 离世,生活便孤苦起来。幸得疼她的外婆贾母把她接到贾府,入住大观园"潇湘馆"。 绛珠转世的林黛玉,自小容貌清丽,腹有诗书气自华,典型的才女形象。与神瑛侍者 转世的贾宝玉早有"木石前盟",两人在大观园相遇后青梅竹马,有一段美好的年少时 光。但,林黛玉尽管有外婆偏爱,怎奈林家家境中道崩落,"木石前盟"终究敌不过"金 玉良缘"。贾宝玉在贾府的张罗下,只得迎娶大家闺秀薛宝钗。大婚之夜,林黛玉"冷 月葬花魂",焚诗稿,泪尽而逝,死时年仅十七岁。应了判词:玉带林中挂。 2、薛宝钗:金玉良缘,反误终身与林黛玉同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之薛家千金。薛家乃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家资雄厚,誉为"珍珠如土金如 铁",其舅舅就是权倾一方的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姨爹就是贾宝玉的父亲工部员外郎贾 政。薛宝钗是肌骨莹润的贤妻良母型美女,与贾宝玉的恋爱被称作"金玉良缘"。她陪 同母亲"薛姨妈"与兄长薛蟠到贾府后,入住大观园"蘅芜院"。她挂的金锁(錾着"不离 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据说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 字)是绝配。为了贾府的家族利益,贾母最终选择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但最终二
名著导读《红楼梦》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 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 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 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 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 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 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 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 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5
谁都一满 解云把纸 其作辛荒 中者酸唐 味痴泪言 ?,。,
题 石 头 记
16 16
二、红楼梦内容概要及主要人物介绍
17
• 《红楼梦》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 全书的主线。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 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 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 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24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 怀闺秀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 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开头
25
女娲补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 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 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 “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 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 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 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 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 所改变。
红名 著
二 零 一
导
楼读
五 年 十
梦
《红楼梦》50导读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极具思想性、艺术性,内容丰富且深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红楼梦》50导读:1. 背景介绍: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有助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2. 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是小说的核心。
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爱情故事:小说中充满了丰富的爱情故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等。
这些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观念。
4. 家族兴衰:小说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和权力斗争。
通过了解贾府的兴衰过程,可以深入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
5. 诗词艺术:曹雪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这些诗词艺术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了解这些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小说。
6. 哲学思想: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天命观、人生观等。
深入了解这些哲学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7. 社会批判:小说通过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合理现象,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了解这些批判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8. 艺术成就:《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极高,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
深入了解这些艺术成就,可以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9. 版本研究:《红楼梦》有多种版本流传至今,包括抄本、刻本等。
了解不同版本的特点和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10. 文化影响:《红楼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了解这些文化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之作。
通过深入了解小说的背景、人物形象、爱情故事、家族兴衰、诗词艺术、哲学思想、社会批判、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 风尘怀闺秀。第一回是楔子,用“女娲 补天”“木石前盟”神话故事,为塑造 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 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通过甄士隐 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家的结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 演说荣国府。第二回交代小说人物,通 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 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使读者未读全 书,心中已隐隐有座贾府在。
却让读者更加着迷。 太虚梦游,隐喻结局
●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 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 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宏观把握全书的梗概
归纳整合
主要内容
总纲(1-5) 交代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
青春王国(6-64) 主要描绘宝玉与众多姐妹们在大 观园中美好生活。
直接描写,同时让重点人物亮相。
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黛玉进府,典型环境
贾史王薛,社会背景
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总纲。通过贾宝 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 结局交代出来。别的小说就怕读者早知道结局,《红楼梦》却故意先说出结局,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曹雪芹在判词对众人物命运预设上下足了 功夫,一个人一幅画,一个人一首判词,到了 最后,又有一人一曲的曲子。请阅读第五回,
预测一下人物的命运,并说明你的理由。
金陵十二钗
正册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 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 外还应有: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 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 呢?
➢梦者,幻也。 ➢这样,书名“红楼梦”的意思就是:富家闺阁幻同一梦或
豪门贵族幻同一梦。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会导致对小说 的题材、主线、命意产生不同的说法。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中十二个主要女性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王熙凤 贾巧姐 史湘云
妙玉
李纨 秦可卿
判词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 薛宝钗)
•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元春)
•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贾探春)
红
楼
原 著
梦 :
曹 雪 芹
1.作者其人;
目
2.红楼奇书;
录
3.主要内容;
4.主题思想;
5.艺术成就。
清·《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鲁迅: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 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周汝昌:《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 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 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一、作者其人
生平介绍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1715--约1764),祖籍辽阳。先祖原是汉人, 明末入满洲籍,属正白旗。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 立有军功。
•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
•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迎春)
•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贾惜春)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 性美和悲剧美
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 人物
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 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 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红楼梦》一书写了多少人?
➢1 9 7 4 年 南 充 师 院 中 文 系 统 计 为 6 0 1 人 , 其 中 男 3 2 3 人 , 女 2 7 8 人 。 ➢1 9 7 4 年 南 京 大 学 中 文 系 统 计 为 6 2 3 人 , 其 中 男 2 8 2 人 , 女 3 4 1 人 。 ➢1 9 8 2 年 上 海 师 大 徐 恭 时 先 生 统 计 为 9 7 5 人 , 其 中 男 4 9 5 人 , 女 4 8 0 人 。 ➢各 家 说 法 相 差 较 大 , 大 概 是 统 计 标 准 不 一 或 重 复 、 疏 漏 所 致 。
•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贾巧姐)
•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生平介绍
2.书香门第: 曹家是极具文学修养的贵族世家。 其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
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 影响。
3.家道中落:
父亲获罪革职
晚年移居香山
“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回京后,曹雪芹曾在一所宗族学堂,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地位卑
➢ 2.刊本 120回,由程伟元先后两次刊行,乾 隆56年(1791)本称为“程甲本”,乾隆57 年 ( 1792) 本称为 “ 程乙本 ”。 合称 “ 程高 本”。
三、主要内容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以贾、王、史、薛四大 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 阁闲情为中心
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故 事为主线
➢《红楼梦》既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的幻灭,又写了贾府的 由盛而衰;“红楼”的意思应该是兼顾二说为好。至于名之以 “梦”,这当然反映了曹雪芹一定的虚无幻灭的思想。
➢曹雪芹把“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写成的小说取名 为“红楼梦”,是对书中的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的深长慨叹。
红楼梦的版本
➢ 1.抄本 80回,多有脂砚斋评语,题为《脂砚 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本”。其中较重要的 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本等十余种 。
下,境遇潦倒,常常要靠卖画才能维持生活。他的一生的最后十几年,
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到了“举家食粥酒常
赊” 的地步。
生平介绍
4.余生著书: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十年时间写《红楼
梦》80回。 作品初名《石头记》,通用名《红楼梦》,
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 钗》。
1.皇室渊源: 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极受康熙宠信 四次接御驾曾祖曹玺之妻为康熙乳母、子曹寅为 康熙伴读,与皇室关系密切。自曹玺起三代世袭江宁 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备受康熙帝恩宠。曹雪芹在 繁盛荣华的家境中度过了少年,过着贵公子生活。
曹雪芹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 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石头记》即记录大石上所刻之“一块顽 石”“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 千古文章。
二、红楼奇书
《红楼梦》曾有五个书名:
➢《红楼梦》 ➢《石头记》 ➢《情僧录》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书籍简介
“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 问题首先在“红楼”二字。前人多以白居易的一首诗《秦中吟.议婚》来解释,诗中说: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这样看来,“红楼”是指富家 闺阁。韦庄词:“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王昌 龄诗“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