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著导读公开课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以通灵宝玉的神话传说引入, 展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的兴衰。
宝黛爱情
描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 情故事,以及他们与薛宝钗之 间的纠葛。
家族纷争
展现贾府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 系和矛盾冲突,以及贾府的逐 渐衰落。
悲剧结局
以贾宝玉出家、林黛玉病逝等 悲剧收场,表达对封建社会的
深刻批判。
重点章节解读
第五回
封建社会的衰落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 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逐渐走向
衰落。
满汉文化的融合
清代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满汉 文化在这一时期相互融合,形成
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学艺术的繁荣
清代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小说、戏曲、绘画等领域都涌 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儒家思想的影响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 》ppt课件完美版
• 《红楼梦》概述 • 人物形象分析 • 故事情节梳理 • 艺术特色鉴赏 • 社会背景与历史文化解读 • 阅读指导与建议
目录
01
《红楼梦》概述
作者及创作背景
曹雪芹
清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江宁( 今南京)织造世家,历经家道中 落,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 深刻的认识。
情节发展脉络
家族兴盛
从贾府的繁荣景象和贾母的权威地位 ,展现四大家族的鼎盛时期。
爱情纠葛
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 情感纠葛,展现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 缚和摧残。
家族衰落
从贾府的财政危机、人际关系恶化等 方面,展现家族的逐渐衰落和封建社 会的弊端。
悲剧结局
以贾宝玉出家、林黛玉病逝等悲剧收 场,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反 思。
家族兴衰象征
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兴衰历程,象征了封建社会的盛 衰兴替和家族命运的不可逆转。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情感与哲理
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对情感的 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为 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红楼 梦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社会批判
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与阶级问题 的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小说中通过描写贾宝玉和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感情纠葛,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婚姻的 悲凉。
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摇摆不定,展现了爱情的矛盾和无奈。林 黛玉的敏感和才情,以及薛宝钗的贤良和美貌,都让贾宝玉难以抉择。
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爱情故事,如贾琏和王熙凤、贾母和贾代善等 ,展现了不同形式的爱情和婚姻。这些故事都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婚姻的 不自由和爱情的悲剧。
04
《红楼梦》艺术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塑造
总结词
丰满立体,独具魅力
详细描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 气质。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他们的性 格、情感和命运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现,使得读者能够 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情节安排
总结词
曲折跌宕,环环相扣
VS
详细描述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荣府,是贾母的孙子。他性 格叛逆,不喜欢功名利禄,对封建礼教持怀疑态度,与众多女子有着情感纠葛 。
林黛玉
总结词
才情美人与深情主角
详细描述
林黛玉是荣府的千金,她才情出众,机智聪颖。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却因种种 原因不能如愿,最终在病痛中离世。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红楼梦》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可以增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认知和尊重。
感谢观看
THANKS
05
艺术特色与成就
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生活细节
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
01
通过服饰、饮食、言谈举止等细节,生动展现人物性格和身份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揭
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
03
情节安排巧妙,既有主线贯穿始终,又有众多支线交织,形成
远影响。
人物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丰富多 彩,个性鲜明,展现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这种人物塑造手 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
响。
情感表达
《红楼梦》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 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 了人类情感的深刻和真挚。这种 情感表达方式在世界文学中具有
普遍性。
当代价值意义:传承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结构特点
《红楼梦》采用了网状结构,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通过他 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同时,小说中 还运用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 彩。
版本流传与影响
版本流传
《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个版本,包括脂本、程本等。其中,脂本是较 早的版本,保留了较多的原貌;程本则是在脂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和整理,使 得小说更加通俗易懂。
审美价值体现
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
04
主题思想探讨
封建礼教批判:揭露社会黑暗面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设置的“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学习任务群。

旨在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学习目标:1.品味《红楼梦》雅俗共赏的语言,品读《红楼梦》语言的隐喻性;2.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习过程-一、导入及情境创设1.播放视频《街头采访:的别名叫什么》,揭示国人对《红楼梦》知之甚少的现状,由此推及我班现状。

展示我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归纳学生阅读难点:“谜”和“迷"(“迷”于下一课时另行探讨)。

2.解谜——试解红楼表达之谜。

二、学习活动任务一:红楼人物猜猜猜一猜1.猜真正的谜语——灯谜。

展示元宵节四春姐妹所做灯谜(见学案)。

谜底是什么?谁人所做?对应的判词是哪首?小组交流,上台展示。

2.师生共同归纳四春姐妹名字的隐喻意味并列举更多谐音隐喻。

3.小结:书中常以人名、茶名、酒名、诗词歌赋、绘画灯谜甚至一出戏曲,来隐喻人物性格和后文的情节。

巧妙到让人叹为观止。

二猜1.以下三首诗(见学案)的作者是谁,黛玉还是宝钗?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展示其理解和疑难点。

教师点拨。

2.小结:一个空灵飘逸,一个雍容典雅。

我们说黛玉有才,宝钗有才,其实都是曹公有才。

书中的灯谜判词诗词,无一不紧贴人物性格;像谜语一般的隐喻性,无一不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奇哉妙哉!3.朗诵。

如此佳句,怎能不读呢?下面通过我们的诵读来致敬曹公。

教师配乐朗诵《咏菊》。

学生自选诗歌,配乐朗诵。

4.过渡:书面语言雅致,充满隐喻色彩。

那日常口语呢?三猜1.说话者何人?作者在打什么哑谜?(见学案)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分析字面之下的隐语和人物性格。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红楼梦名著导读 优秀课件

红楼梦名著导读 优秀课件
它不仅写出宝黛的爱情悲剧,更以这个爱情 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 朽的封建制度敲 响了沉沉暮鼓。
2021/10/10
9
《红楼梦》第1—5回的情节梗概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 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 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解云把纸
石 其 作 辛 荒 头 中 者 酸 唐 记 味 痴 泪 言
?,。,
【译文】我没有能力去修补苍天,白白地到人间这么些 年;记下我下凡前后的经历,请谁抄去当作奇文流传
2021/10/10
13
(2)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 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 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 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 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 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 地塑造的一个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 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 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 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 超逸;说话“咬舌”,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 令人喜爱、富有“真、善、美”的豪放女性。
31
• 其他人物: 平儿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 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 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021/10/10
11
(1)女娲补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 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 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 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导读(公开讲座讲课稿)

《红楼梦》导读(公开讲座讲课稿)

《红楼梦》导读讲课稿(2019年1月18日)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请原谅我因为个人水平的限制,没法给大家带来一场技术型的讲座,也并没有满满的干货给大家的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红楼梦》导读,您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次读书交流会,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文化的大观园。

有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足以证实《红楼梦》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部作品,我从一、二、三、四、五五个方面来做一个肤浅的解读。

一、壹部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也是世界性的长篇小说名著。

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完美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小说史上任何一部名著所不可比拟。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影响之大。

二、贰位作者(一)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24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

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

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长达58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贵族生活,曹家家学渊深,给了他很多文学艺术的熏陶。

雍正六年,曹雪芹的父亲曹頫(fǔ)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下监狱。

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晚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4版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

2024版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

较少受到社会规范的限制。
对比分析
03
中西方爱情观念在表达方式、社会规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
差异,但都追求真挚的情感与相互理解。
20
不同文化背景下家族观念差异
2024/1/25
《红楼梦》中的家族观念
强调家族荣誉与传承,注重家族成员间的等级与尊卑关系,同时 也体现了对家族衰落的忧虑。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家族观念
2024/1/25
讨论内容
小组成员可以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 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可以探讨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所传达的思想 和价值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27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地位
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强调男女平等与女性独立,女性有更多的自由 与选择权。
对比分析
中西方女性地位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都反映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与尊严的努力。
22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024/1/25
23
针对故事情节提出思考题
思考题1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爱情故事如何展现了封建礼教对
2024/1/25
11
故事情节发展脉络梳理
第一阶段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爱情故事
第三阶段
贾宝玉出家及林黛 玉的死亡
引子
甄士隐的家庭变故 及梦幻识通灵
2024/1/25
第二阶段
贾府的兴衰和人物 的命运变迁
结局
贾府的彻底败落和 人物的悲惨命运
12
爱情悲剧主题思想剖析
01
02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了解《红楼梦》的精彩片段并感受其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2学情分析1.由于能静下心来读名著的学生少了,为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倡导探究风气,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2.突破传统,从《红楼梦》部分曲词入手,既可以赏析诗词,又能了解人物性格,进而分析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而为以后的探究阅读《红楼梦》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3.教学中突出语文课本“例子”、“引子”和作用,注重整体把握。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重点难点对《红楼梦》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4教学过程1【导入】情景导入《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第三回,请问什么叫章回小说?明确:章回小说就是把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

阅读章回小说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一定要认真研读每一章回的回目,这些回目往往是本章的要点所在。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在《红楼梦》原文中的回目是什么呢?有谁阅读原著时注意到这一点?有谁能够在黑板上为大家写出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红楼梦》,那么今天就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机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
4、为什么是送帕,不是别的?为什么送旧帕子 不是新的?为什么送两块,不是一块?
明确四:
①送帕有相思之意 ②帕是用来拭泪的,黛玉先前落泪的时候,宝 玉总要为她拭泪,有缠绵体贴之意
①旧帕者,“就怕”也。就怕你总不放心, 哭坏了身子! ②旧帕子用的日子久些;跟自己也近些。那 些新的,不过是些个物件,是任谁都可以 送的。而家常的旧手帕带着自己的气息, 只有中意的人才可以给的. ③送旧帕暗示黛玉:东西还是旧的好,自己 是个恋旧的人,“人不如故”,让黛玉绝 了“如今又多了个宝姐姐、云妹妹”之虑 ④两条者,一对儿也。一生一世一双人,暗 指宝玉内心希望他们两人能够成双成对, 永结同心。
三奇:宝黛爱情情节之奇妙
• • • • • • • • • 1、前世情缘 第一回 木石前盟 2、情窦初开 第三回 宝黛初会 第十九回 青梅竹马 第二十三回 共读西厢 3、热 恋 第二十七回 黛玉葬花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
4、心心相印 第三十四回 宝玉赠帕 第五十七回 紫鹃试玉 5、尾 声 第九十七回 黛玉焚稿 第九十八回 黛玉之死
版本推荐:
1、《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蔡义江新评红楼梦》:初读者最佳入门 版本 3、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二奇:前世奇缘(第一回)
木石前盟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ji à ng) 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 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 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絳珠仙草决定 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 之恩。
自主探究(4选1)
1、为什么贾宝玉不开门或者对宝钗好就让林黛 玉想到死呢? 2、林黛玉“不放心”什么?为什么听了宝玉的 话,她“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 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 3、片段四中宝玉刚刚表扬过黛玉,说她“从不 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现在“从不 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的黛玉为什么 也劝宝玉“全都改了”呢? 4、为什么是送帕,不是别的?为什么送旧帕子 不是新的?为什么送两块,不是一块?
• 在上面的经典情节中或你读过的内容中, 你还发现其它什么有趣的吗?和同学们分 享分享。
归纳小结:
• 情节虽细,但深意颇奇,从细节中我们看 到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至真至纯的深情 ,但最终有缘无分,以令人遗憾的悲剧收 场。
么内 容非常感兴趣呢?和同学分享分享。
明确1:
• 这表明林黛玉把爱情和整个生 命联系起来,林黛玉的爱情是以生 命相许的深情,是至上唯一的。至 上唯一的爱就要求至上唯一的回答 。
自主探究
2、林黛玉“不放心”什么?为什么听了宝玉的 话,她“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 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
明确2:
• 她的“不放心”来自于她对宝玉的感情不 专一的担心 • 因为宝玉“你放心,……”说到她心里去 了,说中了她的心思,宝玉给了黛玉一个 承诺,让她心安。
自主探究
3、片段四中宝玉刚刚表扬过黛玉,说她“从不 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现在“从不 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的黛玉为什么 也劝宝玉“全都改了”呢?
明确3:
• 如果不改会有什么后果呢?再次挨打!再 次受苦!受更大的苦!黛玉眼睛“肿得桃 儿一般,满脸泪光”,还不顾自己的形象 来探望宝玉,说明黛玉太在乎宝玉了(挚爱) ,在她的心中,宝玉受苦,更甚于自己受 苦。所以她违心地劝宝玉屈服。 • 这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 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
《红楼梦》
导读
淮口中学校 段入匀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人物的神奇和情节的奇妙,能有 读《红楼梦》兴趣
• ※毛泽东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 一千年。” • ※王蒙点说:《红楼梦》与宇宙相通 ……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一奇:作者之奇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展 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 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 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 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 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 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 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 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 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 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 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