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 昆明环草海地区和滇池西岸沿线地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国际咨询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高原城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昆明市为例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高原城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昆明市为例

第 40 卷 ,第 3 期 2023 年6 月15 日国土资源科技管理Vol. 40,No.3Jun. 15,2023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doi:10.3969/j.issn.1009-4210.2023.03.00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高原城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昆明市为例刘凤莲,刘 艳(云南财经大学 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摘 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实施区域生态修复、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典型的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性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成本路径工具提取生态廊道,运用电路理论确定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等生态修复关键区域。

研究表明:(1)昆明市生态源地面积总计6721.78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1.99%,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水域。

(2)共提取出91条生态廊道,其中重要廊道19条,重要生态廊道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北部。

(3)共识别生态“夹点”75处,面积66.06km2;生态障碍点4处,面积49.24km2;生态断裂点41处。

研究可为昆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和区域生态保护修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生态修复分区;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昆明市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210-(2023)03-017-14 Identification of Key Area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Plateau Citie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A Case Study of KunmingLIU Feng-lian,LIU Yan(Institute of Land &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Kunming 650221,Yunnan,China)Abstract: Constructing a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and identifying key area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ursue regio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maintain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under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aking Kunming,a typical plateau city,as the study area,applied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an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o identify ecological source areas,extracted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with the cost path as a tool,and identified the key area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ased on the circuit theory,such as ecological pinch points and ecological barrier points. The 收稿日期:2023-03-16;改回日期:2023-03-30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J0592);云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2022D13)作者简介:刘凤莲(1981—),女,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土地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昆明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昆明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昆明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06•【字号】昆政发[2007]19号•【施行日期】2007.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昆明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发〔2007〕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为认真贯彻落实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以及《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云发〔2006〕21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通知》(云政发〔2007〕8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尽快启动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通知》(云府办明电〔2007〕31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

现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昆明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四月六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昆明实施方案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通知》(云政发〔2007〕8号)要求,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总要求,坚持环境立市、环境优先,推进环境优化促进经济增长,以滇池保护治理为中心,以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和污染控制为重点,以城市环境保护为突破口,运用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安全,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现代新昆明。

二、目标要求以“美丽新昆明,我的家园”为主题,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七大工程”,着力解决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使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公众的环境权益切实得到维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的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树立“昆明是云南城市环境状况最好的地方,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方,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处理得最好的地方”的崭新形象。

滇池西岸山地区域SCS-CN模型优化

滇池西岸山地区域SCS-CN模型优化
o
l
ogyof YunnanPr
ov
i
nc
e,Kunmi
ng,Yunnan 650500,Ch
i
na)
f
Ab
s
t
r
a
c
t:[
Ob
e
c
t
i
ve]Th
emoun
t
a
i
nf
l
oodr
uno
f
font
h
ewe
s
tb
a
nko
fD
i
a
n
c
h
iLa
k
ewa
ss
imu
l
a
t
edandc
a
l
cu
l
a
t
ed
j
i
no
rde
的 问 题。 美 国 农 业 部 水 土 保 持 局 在 1954 年 提 出 的
SCS
-CN 模型因其基本假设合理、所 需 参 数 少 且 容 易
获取而被广泛应用于小流域地表径流预测 [5],但该模
型具有较强的区域相关性,需要根据特定区域的下垫
面情况 和 气 候 条 件 来 优 化 调 整 其 参 数 径 流 曲 线 数
云南省高校资源与环境遥感
1.
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3.
云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要:[目的]模拟计算滇池西岸山洪产流量,为该区面山截洪设施的修建,减少山洪灾 害 和 保 护 滇 池 水
环境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方法]基于 SCS
-CN 产 流 模 型,选 取 昆 明 滇 池 西 岸 山 地 区 域 2019,

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

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

第15卷 第2期 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Vol.15 No.2 2019年6月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Jun.2019收稿日期:2018-11-26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项目“屋顶绿化对雨水蓄渗、净化与回用的研究(2018FD065)”;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BIM 的3D 可视化数字管网模型构建研究(2016ZZX24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2017xjzk03)”作者简介:武彦生(1977—),男,云南昆明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工程应用研究。

E-mail:554712801@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昆明市南部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紧邻滇池,属于“现代新昆明”核心地带南缘。

湿地公园是滇池湖滨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湿地系统的建设将在滇池北岸筑起一道保护屏障,强化对湿地公园附近区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减少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改善排入滇池外海的水体质量,促进滇池湖滨生态系统的恢复。

湿地公园建设与环湖截污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对周边湿地建设和滇池治理起到一定的生态教育示范作用,成为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

1 研究区概况昆明滇池湿地公园建设总面积163.3 hm 2,人工快渗系统3 560 m 2,复合人工湿地系统13.33 hm 2,主要处理为园区补水的宝象河部分河水以及公园内的生活污水。

恢复和建设天然湿地23 hm 2,建设防护林带35.78 hm 2,目的是增强景观功能、隔断污染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武彦生1 李燕2 潘洁1 秦进3(1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2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3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21)摘 要 昆明滇池城市湿地公园是滇池湖滨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昆明城市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昆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现将《昆明市环滇池生态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17日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环滇池生态区湿地的建设和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根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和《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环滇池生态区湿地,是指滇池一级保护区和环湖路临湖一侧以内滇池二级保护区禁建区的滇池湖滨天然湿地,以及建设(包括恢复、提升)的湿地。

第三条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滇池管理局及沿湖各区政府、管委会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做好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一)市林业和草原局作为湿地的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全市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负责与省级林业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对接。

(二)市滇池管理局负责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的监管与技术指导、建设方案审查与验收、监测与评估。

(三)沿湖各区政府、管委会是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湿地管理制度和巡护制度;制定年度湿地管理方案和资金计划;统筹协调湿地的运行维护;开展湿地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宣传,普及湿地知识;开展辖区范围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做好入侵物种的防控;落实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措施,加强对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越冬地的珍稀、濒危、珍贵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收集管理湿地建设及管护档案。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洱海水 位下降,湖区生态系统稳 定性下降。
方案目标与意义
目标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 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洱海生态环 境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意义
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维护湖区生物多 样性,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 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为国内其他湖 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经验。
对大理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洱海周边生态
红线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效保 护洱海周边生态环境,防止生态 破坏和环境污染。
恢复水生生物多样

通过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水 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促 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
提升洱海水环境质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洱海 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升洱海水 环境质量。
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作用
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的实施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 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借鉴。
引领全国环保趋势
通过洱海地区的环保实践,引领全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趋势,推动全 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增强国际影响力
通过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提升中国在全球环保领域的国际形象 和影响力。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 划定方案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方案背景与目标 • 三线划定原则与依据 • 具体划定方案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保障措施与建议 • 预期效果与影响
01
方案背景与目标
大理洱海概况
地理位置
01
大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境内,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之
一。
生态环境
THANKS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

㊀Guihaia㊀Aug.2023ꎬ43(8):1350-1355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5059罗茂芳ꎬ杨明ꎬ马克平ꎬ2023.«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J].广西植物ꎬ43(8):1350-1355.LUOMFꎬYANGMꎬMAKPꎬ2023.CoretargetsofKunming ̄MontrealGlobalFrameworkandrecommendationsforconservationactioninChina[J].Guihaiaꎬ43(8):1350-1355.«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罗茂芳1ꎬ2ꎬ3ꎬ杨㊀明4ꎬ马克平1ꎬ2ꎬ5∗(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ꎬ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093ꎻ2.国家植物园ꎬ北京100093ꎻ3.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ꎬ北京100093ꎻ4.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ꎬ北京100864ꎻ5.中国科学院大学ꎬ北京101408)摘㊀要:在中国作为主席国的引领下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62项决定ꎬ特别是达成了以变革理论为基础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ꎬ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的蓝图ꎮ该文就«昆蒙框架»的三个核心目标 保护地 3030目标 ㊁资源调动㊁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进行解读ꎬ对保障«昆蒙框架»落地的相关决议进行简要介绍ꎬ并就我国未来的保护行动提出了相关建议:(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ꎻ(2)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ꎬ明确保护区域的范围㊁目的和管理措施ꎬ并落实实施计划的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ꎻ(3)根据框架目标的监测要求ꎬ制定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监测计划ꎻ(4)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教育ꎬ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ꎬ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ꎻ(5)大力推进国际合作ꎬ在更大尺度上探索和促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ꎬ寻找对自然产生正面㊁积极效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ꎮ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公约»ꎬ«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ꎬ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ꎬ保护地目标ꎬ保护行动建议中图分类号:Q94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3)08 ̄1350 ̄06CoretargetsofKunming ̄MontrealGlobalFrameworkandrecommendationsforconservationactioninChinaLUOMaofang1ꎬ2ꎬ3ꎬYANGMing4ꎬMAKeping1ꎬ2ꎬ5∗(1.StateKeyLaboratoryofVegetationandEnvironmentalChangeꎬInstituteofBotany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093ꎬChinaꎻ2.ChinaNationalBotanicalGardenꎬBeijing100093ꎬChinaꎻ3.BiodiversityCommittee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093ꎬChinaꎻ4.BureauofScience&TechnologyforDevelopment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864ꎬChinaꎻ5.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1408ꎬChina)Abstract:UndertheleadershipoftheChinesepresidencyꎬthesecondpartofthe15th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adopted62decisionsꎬinparticularKunming ̄MontrealGlobal收稿日期:2023-07-06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专项(KFJ ̄COP ̄001)ꎻ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专项(80016F2005)ꎮ第一作者:罗茂芳(1985-)ꎬ博士ꎬ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信息学ꎬ(E ̄mail)maofang@ibcas.ac.cnꎮ∗通信作者:马克平ꎬ博士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生态学ꎬ(E ̄mail)kpma@ibcas.ac.cnꎮBiodiversityFramework(KM ̄GBF)ꎬwhichisbasedonthetheoryoftransformativechanges.KM ̄GBFꎬitsachievementsꎬgapsꎬandlessonslearnedꎬandtheexperienceandachievementsofotherrelevantmultilateralenvironmentalagreementsꎬsetsoutanambitiousplantoimplementbroad ̄basedactiontobringaboutatransformationinoursocieties relationshipwithbiodiversityby2030ꎬanddrawsanewblueprintforglobalbiodiversitygovernance.Thispaperprovidesaninterpretationofthethreecoretargetsoftheframework the 3030target forprotectedareasꎬresourcemobilisationꎬanddigitalsequenceinformationofgeneticresourcesꎬabriefintroductiontotherelevantdecisionstoensuretheimplementationoftheframeworkꎬandrecommendationsforfutureconservationactionsinChina:(1)Tostrengthenthemainstreaming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RevisionofChina sBiodiversityConservationStrategyandActionPlan(2011-2030)isanopportunitytoinvolvethewholegovernmentandsocietyintheprocessandtotakeactiontopromotethegoalsandtargetsoftheKM ̄GBFꎻ(2)Tofurtherdevelopdetailedconservationplansꎬclarifythescopesꎬpurposesandmanagementmeasuresofconservationareasꎬandimplementresponsibleauthoritiesandspecificmeasuresforimplementingtheplans.ResearchesontheOtherEffectivearea ̄basedConservationMeasures(OECMs)areneededtoincorporateintothemanagementsystem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ꎻ(3)Todevelopanoperationalindicatorsystemandmonitoringplaninaccordancewiththemonitoringrequirementsoftheframeworktargetsꎻ(4)Tocontinuetostrengthenawarenessandeducationo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ꎬraisepublicawarenessandattentiontobiodiversityconservationꎬandpromotesustainableproductionandsustainableconsumptioninsocietyasawholeꎻ(5)Topromot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vigorouslytoexploreandpromoteNature ̄basedSolutionsonalargerscaleꎬandfindpathwaysfor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athavepositiveandbeneficialeffectsonnature.Keywords: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ꎬKunming ̄Montreal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ꎬglobalbiodiversityconservationꎬprotectedareatargetsꎬrecommendationsforconservationaction㊀㊀2020年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ꎮ根据这一报告ꎬ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间世界各国不断做出了努力ꎬ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仍然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恶化(CBDꎬ2020)ꎮ这表明ꎬ不仅在2010年未能实现第一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ꎬ而且第二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未能在全球实现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经过四年的正式磋商和谈判ꎬ于2022年12月19日凌晨在«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全会上通过ꎮ«昆蒙框架»以行动和结果为导向ꎬ以«2011 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的经验教训以及其他相关多边环境协定的经验和成果为基础ꎬ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ꎬ旨在到2030年转变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ꎬ既为实现到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愿景设定了一条崭新的路线图ꎬ也为今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CBDꎬ2022a)ꎮ«昆蒙框架»是一个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框架ꎬ全文包括背景㊁宗旨㊁执行框架的考虑因素㊁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系㊁变革理论㊁2050年愿景和2030年使命㊁2050年全球长期目标㊁2030年全球行动目标等11个部分ꎮ近年来ꎬ已有文献从谈判进展㊁框架内容㊁海洋多样性保护㊁资金问题等方面就框架进行了介绍(罗茂芳等ꎬ2022ꎻ徐靖和王金洲ꎬ2023ꎻ李亦欣等ꎬ2023ꎻ耿宜佳等ꎬ2023ꎻ马克平ꎬ2023)ꎮ本文将着重介绍保护地 3030目标 等核心目标ꎬ并对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进行了讨论ꎮ1㊀核心目标1.1保护地 3030目标2010年通过了2011 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年目标ꎬ简称 爱知目标 ꎮ 爱知目标 11提出的17%陆地和10%海洋保护地目标ꎬ未能有效缓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趋势ꎮ以高雄心联盟(HighAmbitionCoalition)国家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倡导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www.hacfornatureandpeople.org)ꎮ这一目标在COP15大会得到一致认可ꎬ确立了行动目标3的所谓 3030目标 ꎬ目标提出 确保和促使到2030年至少30%的陆地㊁内陆水域㊁沿海和海洋区域ꎬ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特别重要的区域ꎬ通过具有生态代表性㊁保护区系统和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至少恢复30% ꎮ这一目15318期罗茂芳等:«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标的设定ꎬ尤其是30%海洋面积保护目标的设定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ꎮ在全球海洋保护区中ꎬ多数因渔业捕捞㊁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而不能达到有效保护ꎬ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Edgaretal.ꎬ2014)ꎮ早在1995年ꎬ«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二次会议(COP2)首次将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设为正式议题ꎬ并于1998年ꎬCOP4通过了«关于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工作方案»ꎬ确定了«公约»关于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领域的主要目标和优先行动ꎮ2010年ꎬCOP10对这一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ꎬ认为海洋保护区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约1%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缓慢(SCBDꎬ2010)ꎮCOP10发布了2011 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及对应的 爱知目标 ꎬ并提出了保护17%陆地和10%海洋的保护目标ꎮ然而ꎬ 爱知目标 未能在全球实现ꎬ其中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ꎬ尤其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biologicaldiversitybeyondareasofnationaljurisdictionꎬBBNJ)ꎮ2023年3月4日ꎬ为确保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ꎬ各缔约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达成协定案文ꎮ该案文要求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公海和区域)设立大范围的海洋保护区ꎬ对捕鱼量㊁航运线路以及包括深海采矿在内的勘探活动等做出限制ꎻ同时ꎬ要求评估经济活动对这些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ꎮ此外ꎬ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和执行协定案文的过程中将获得能力建设与海洋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支持ꎬ并通过一个公平的机制分享海洋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ꎮ这对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昆蒙框架»中与海洋相关的目标和具体指标十分关键ꎮ1.2资源调动«公约»缔约方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全球大部分的生物多样性ꎬ但缺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生物资源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资源ꎮ同时ꎬ也认识到发达国家在历史上虽然从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大量与生物多样性和相关基因资源有关的利益ꎬ但未能公平分享这些利益ꎮ这引发了对于确保发展中国家在使用生物多样性和相关基因资源时能够得到公平补偿ꎬ并获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资源的需求ꎮ早在1994年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上ꎬ发展中国家就提出ꎬ发达国家应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ꎬ以帮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ꎮ这个提议基于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ꎬ认识到发达国家由于历史上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相关资源获益颇多ꎬ因此有更大的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ꎮ这个提议也是基于发展中国家资源有限ꎬ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全球价值的生物多样性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的认知ꎮ资源调动不仅是框架中的目标之一ꎬ还关系到框架整体目标的设计高度与缔约方实施框架的信心ꎬ更是框架达成且落实的关键(王也等ꎬ2022)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 同一个星球 峰会上发言指出ꎬ到2030年ꎬ每年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资金缺口高达7110亿美元ꎮ根据«公约»资源调动专家小组的估算ꎬ在保持目前碳排放㊁生产力和土地利用不变的情况下ꎬ全球每年需要投入1500亿~3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实施框架所确定的目标ꎬ而目前全世界每年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支出为780亿~910亿美元(CBDꎬ2022aꎬb)ꎮ在框架谈判过程中ꎬ资源调动作为最为核心的目标之一ꎬ分歧很大ꎮ在资金机制方面ꎬ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一个在全体缔约方授权下运作的全新机制ꎬ并简化获得资金和快速落实的流程ꎮ对将全球环境基金(GEF)等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融资机制继续作为资金机制提出反对意见ꎬ认为新的资金机制必将刺激更多的资金投入ꎻ而发达国家却认为新机制的建立需要更多的时间ꎬ并且更多的基金机构并不意味着更多的资金ꎬ从而支持通过全球环境基金等现有机制提供援助ꎮ在中国作为主席国的协调下ꎬ经过多次谈判磋商ꎬ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在全球环境基金下设立一个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ꎬ通过一个特别信托基金来支持框架的实施ꎮ在资金数额方面ꎬ到2030年每年筹措所有来源的财政资源2000亿美元ꎬ并减少至少5000亿美元有害补贴ꎻ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资金总量到2025年达到每年至少200亿美元ꎬ到2030年达到每年300亿美元ꎮ1.3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公约»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公平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ꎮ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ꎬ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机遇ꎬ同时也给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共享带来了新的挑战ꎮ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遗传资源ꎬ这些资源有可能被用于开发新药㊁培育作物新品种和其他产品ꎮ发达国家在DSI基础设施㊁数字化信息㊁研253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发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ꎬ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弱ꎮ在框架磋商中ꎬ遗传资源的使用者如生物技术公司与原产国如何分享DSI惠益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这一议题上意见分歧很大㊁矛盾十分突出ꎮ以非洲联盟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ꎬDSI作为遗传资源的基因序列信息本质上仍属于遗传资源ꎬ应纳入框架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以及其他相关规定ꎮ但是ꎬ发达国家极力反对将DSI视为遗传资源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ꎬ认为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数据应保持开放访问的状态ꎬ反对影响开放获取的解决方案ꎮ主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ꎬ在COP15后继续开展广泛的多利益相关方对话ꎮ2016年ꎬ在墨西哥召开的COP13上ꎬ各方首次触及DSI问题ꎮ2018年ꎬ在埃及召开的COP14上ꎬ大会通过决议ꎬ表示注意到对此事的意见分歧ꎬ并决定建立一个以科学和政策为基础的进程工作组进行研究ꎬ其中包括建立一个特设技术专家组ꎮ在本次的COP15中ꎬ各方就DSI的定义㊁范围㊁保护措施和利益分享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ꎬ并就相关条款进行了谈判ꎮ最终ꎬ各缔约方达成了共识ꎬ决定设立一个公平㊁透明㊁包容㊁参与性和有时限的进程ꎬ将在COP16上最终确立ꎻ同时ꎬ设立一个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所产生惠益的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ꎬ进一步拟定多边机制ꎬ并向COP16提出建议ꎮ这一成果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ꎬ将DSI纳入框架的推进进程ꎬ并提供了下一步的路线图ꎬ具有历史性意义ꎮ除了以上3个重要议题外ꎬ框架还有其他一系列重要行动目标ꎬ包括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区域30%㊁外来入侵物种引入减半㊁高危化学品使用减半㊁全球食物浪费减半等(马克平ꎬ2023)ꎮ与上一个十年目标不同ꎬ«昆蒙框架»除了要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外ꎬ还提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ꎬ是一个更具雄心的目标ꎮ«昆蒙框架»涵盖了包括加大力度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因素ꎬ提出需要在全球㊁区域㊁次区域㊁国家以及地方各级采取行动ꎬ加强了性别平等㊁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等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参与ꎬ重视可持续生产㊁可持续消费等变革性的改变ꎬ对框架相关目标和指标设计更加具体㊁可计量㊁可实现㊁成果导向㊁有时限(specificꎬmeasurableꎬachievableꎬresults ̄basedandtime ̄boundꎬ即SMART标准)㊁提高国家承诺的程度㊁减少规划及其执行中的时间滞后等(CBDꎬ2020)ꎮ此外ꎬ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造成的危机再次提醒了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的关联ꎮ在框架磋商中ꎬ 生物多样性和健康 曾作为一个新目标进行谈判ꎬ后经协商一致ꎬ作为执行框架的考虑因素之一写入框架C部分ꎮ强调将人类㊁动物和环境健康之间相互关联的 同一健康 (OneHealth)作为基于科学的整体方法之一ꎬ在框架中得以体现ꎮ此外ꎬ与«昆蒙框架»一并通过的一揽子成果还包括«‹昆蒙框架›的监测框架»«规划㊁监测㊁报告和审查机制»等其他五个决议ꎬ这些决议是推动和具体实施框架的重要条件ꎮ«‹昆蒙框架›的监测框架»是评估框架执行进展的科学和技术基础ꎬ旨在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以监测框架目标的进展情况ꎬ供缔约方在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和国家报告中使用(CBDꎬ2022b)ꎮ指标体系以标题指标(headlineindicators)为核心ꎬ组成指标(componentindicators)㊁补充指标(complimentaryindicators)和国家指标(nationalindicators)作为补充ꎮ在指标磋商过程中ꎬ发达国家多强调指标的雄心ꎬ而发展中国家却强调指标在国家层面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可行性ꎬ并强调标题指标的平衡ꎮ«规划㊁监测㊁报告和审查机制»中提出ꎬ以便利性㊁尊重主权㊁非惩罚性的方式实施强化的多层面规划㊁监测㊁报告和审查办法ꎬ来加强«公约»和«昆蒙框架»的执行(CBDꎬ2022c)ꎮ这些办法包括比照框架及其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修订或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sꎬNBSAP)ꎬ提出在2026年和2029年提交的国家报告中应包括«‹昆蒙框架›的监测框架»中的标题指标和其他指标ꎬ对各国NBSAP包括国家目标中的信息进行全球分析ꎬ以评估对«昆蒙框架»的贡献ꎬ供COP16和随后各届缔约方大会审议等ꎮ此外ꎬ在这一决议附件中还发布了修订或更新NBSAP的指导意见以及用于提交国家目标的模板ꎮ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ꎬ在承办COP15大会和推动«昆蒙框架»磋商和达成的过程中ꎬ体现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意愿和领导力ꎮ在COP16召开前ꎬ我国将继续履行主席国职责ꎬ推动«昆蒙框架»的全面实施ꎮ2㊀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为推动«昆蒙框架»在中国的落实ꎬ我国正在更新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35318期罗茂芳等:«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略与行动计划»(2011 2030年)ꎮ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跨地域㊁跨部门㊁跨学科的复杂问题ꎬ一时一地㊁单一领域或是单一利益相关者的行动ꎬ无法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ꎬ难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预期效果和目标(刘文慧ꎬ2022)ꎮ我们应该以此次修订为契机ꎬ让全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进程当中ꎬ采取行动共同推动«昆蒙框架»目标的达成ꎮ2.1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ꎬ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整合到国土空间规划中ꎮ我国在此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制度优势ꎬ如生态空间㊁生产空间㊁生活空间的三区划分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工程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等都是良好的范例ꎮ应进一步统筹规划㊁完善整体布局ꎬ特别是加强项目间和项目内的互补与协同ꎬ聚焦重点ꎬ提高成效ꎬ以实现我国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曲线得到扭转的目标ꎮ2.2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ꎬ明确保护区域的范围㊁目的和管理措施ꎬ并落实实施计划的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以来ꎬ自然保护地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ꎬ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㊁自然保护区为基础㊁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ꎮ自2015年以来ꎬ我国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ꎮ2021年ꎬ正式设立三江源㊁大熊猫㊁东北虎豹㊁海南热带雨林㊁武夷山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ꎬ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ꎬ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ꎬ2021)ꎮ随着国家公园的建立ꎬ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作为新专业ꎬ于2023年4月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ꎬ2023)ꎮ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 2020年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一套数 ꎬ截至2020年底ꎬ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676处(面积为14898.54万公顷)ꎬ自然公园6514个(面积为5514.05万公顷)ꎬ仅这二者总面积就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1.26%ꎮ然而ꎬ我国的海洋保护相对滞后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曾江宁等ꎬ2016)ꎬ未来既需要建立更多新的海洋保护区ꎬ也亟需评估现有海洋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曾江宁等ꎬ2016ꎻ宋瑞玲等ꎬ2018)ꎮ除了传统保护地体系外ꎬ近年来国际上对于 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 (OtherEffectivearea ̄basedConservationMeasureꎬOECMs)也非常重视ꎬ世界保护监测中心(UNEP ̄WCMC)自2019年首次记录OECMs以来ꎬOECMs为全球保护地和OECMs网络增加了160万平方千米ꎻ尽管仅限于5个国家和地区ꎬ但OECMs的现有数据已经表明其对保护区覆盖率和相连性做出了重要贡献(UNEP ̄WCMC&IUCNꎬ2021)ꎮOECMs作为保护措施的一种形式ꎬ写入«昆蒙框架»保护地 3030目标 中ꎮ在我国ꎬOECMs尚未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ꎬ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ꎬ争取尽快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体系ꎮ2.3根据框架目标对监测要求具体化ꎬ制定出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监测计划生物多样性观测和监测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ꎬ也是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和问题的重要手段ꎮ应建立科学㊁系统㊁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ꎬ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和空间布局ꎬ并整合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力量ꎬ对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㊁种群数量㊁分布范围㊁生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与评估ꎮ同时ꎬ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ꎬ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支持和保障ꎬ并确立相应的监测机构ꎬ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和监测人员的培训ꎬ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ꎮ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ꎬ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收集㊁传输和共享ꎬ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ꎬ评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保护成效ꎬ及时调整保护策略和措施ꎬ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ꎮ2.4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教育ꎬ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ꎬ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是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ꎮ公众只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ꎬ才会更加关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ꎬ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ꎬ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ꎮ目前ꎬ我国在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ꎬ如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主题的宣传日㊁生物多样性保护讲座㊁观鸟等活动ꎮ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ꎬ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报道ꎬ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ꎬ下一步可加强媒体形式多样㊁深入浅出的宣传ꎮ此外ꎬ在各社区建立生态志愿者队伍ꎬ让更多4531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的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ꎬ通过志愿者的力量ꎬ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㊁监测㊁评估和管理工作ꎬ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ꎮ2.5大力推进国际合作ꎬ在更大尺度上探索和促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ꎬ寻找对自然产生正面㊁积极效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性的问题ꎬ只有各国共同合作才能有效监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ꎮ我国作为«公约»缔约方和COP15主席国ꎬ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ꎬ已经站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央ꎮ除了国内的保护行动外ꎬ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ꎬ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ꎬ共同走出生态文明的新发展路径ꎮ同时ꎬ这种新的发展路径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多样性领域ꎬ应积极争取各国政府㊁地方和区域金融银行以及其他投资者㊁私营企业和社区组织等的支持ꎬ调动全球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而努力ꎮ参考文献:CBD(ConventiononBidogicalDiversity)ꎬ2020.Fiftheditionoftheglobalbiodiversityoutlook[EB/OL].5thed.(2020-09-15)[2023-04-15].https://www.unep.org/resources/report/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5 ̄gbo ̄5.CBD(ConventiononBidogicalDiversity)ꎬ2022a.Decisionadoptedby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EB/OL].(2022-12-19)[2023-04-05].https://www.cbd.int/decisions/cop/?m=cop ̄15.CBD(ConventiononBidogicalDiversity)ꎬ2022b.Decisionadoptedby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15/5[EB/OL].(2022-12-19)[2023-04-05].https://www.cbd.int/decisions/cop/?m=cop ̄15.CBD(ConventiononBidogicalDiversity)ꎬ2022c.Decisionadoptedby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15/6[EB/OL].(2022-12-19) [2023-04-05].https://www.cbd.int/decisions/cop/?m=cop ̄15.EDGARꎬGJꎬSTUART ̄SMITHꎬRDꎬWILLISꎬTJꎬetal.ꎬ2014.Globalconservationoutcomesdependonmarineprotectedareaswithfivekeyfeatures[J].Natureꎬ506(7487):216-220.GENGYJꎬLIZYꎬTIANYꎬ2023.Conservationofmarinebiodiversityin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Statusꎬchallengesꎬandprospects[J].BiodiversSciꎬ31(4):22645.[耿宜佳ꎬ李子圆ꎬ田瑜ꎬ2023.«生物多样性公约»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㊁挑战和展望[J].生物多样性ꎬ31(4):22645.]教育部ꎬ2023.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EB/OL].(2023-04-19)[2023-04-2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304/t20230419_1056327.html.LIYXꎬLIYYꎬZHANG ̄YANGXYꎬetal.ꎬ2023.Theprogressandprospectofthefinancialarrangementsunder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J].BiodiversSciꎬ31(4):23077.[李亦欣ꎬ李园园ꎬ张杨心怡ꎬ等ꎬ2023.«生物多样性公约»资金问题最新进展及展望[J].生物多样性ꎬ31(4):23077.]刘文慧.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方法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达成[EB/OL].(2022-12-21) [2023-04-26].中国环境.http://cenews.com.cn/news.html?aid=1025005.]LUOMFꎬGUOYFꎬMAKPꎬ2022.Abriefintroductionofthenegotiationsonthepost-2020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J].BiodiversSciꎬ30(11):22654.[罗茂芳ꎬ郭寅峰ꎬ马克平ꎬ2022.简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进展[J].生物多样性ꎬ30(11):22654.]MAKPꎬ2023.Kunming ̄Montreal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Animportantglobalagenda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J].BiodiversSciꎬ31(4):23133.[马克平ꎬ2023.«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重要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J].生物多样性ꎬ31(4):23133.]SONGRLꎬYAOJXꎬWUKYꎬetal.ꎬ2018.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marineprotectedareas:Methodologiesandprogress[J]BiodiversSciꎬ26(3):286-294.[宋瑞玲ꎬ姚锦仙ꎬ吴恺悦ꎬ等ꎬ2018.海洋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成效评估的方法与进展[J].生物多样性ꎬ26(3):286-294.]UNEP ̄WCMCꎬUNEPꎬIUCNꎬ2021.Protectedplanetreport2020[EB/OL].(2021-05-01)[2023-04-20].https://livereport.protectedplanet.net/.WANGYꎬZHANGFCꎬNANXꎬetal.ꎬ2022.Financialissuesof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anditsreferenceforChina sCBDimplementation[J].BiodiversSciꎬ30(11):22401.[王也ꎬ张风春ꎬ南希ꎬ等ꎬ2022.«生物多样性公约»资金问题分析及对我国履约的启示[J].生物多样性ꎬ30(11):22401.]XUJꎬWANGJZꎬ2023.AnalysisofthemainelementsandimplicationsoftheKunming ̄Montreal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J].BiodiversSciꎬ31(4):23020.[徐靖ꎬ王金洲ꎬ2023.«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主要内容及其影响[J].生物多样性ꎬ31(4):23020.]ZENGJNꎬCHENQZꎬHUANGWꎬetal.ꎬ2016.ReformofthemarineecologicalprotectionsysteminChina frommarineprotectedareastomarineecologicalredlineregions[J].ActaEcolSinꎬ36(1):1-10.[曾江宁ꎬ陈全震ꎬ黄伟ꎬ等ꎬ2016.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转型发展[J].生态学报ꎬ36(1):1-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我国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EB/OL].(2021-10-12)[2023-04-25].http://www.gov.cn/fuwu/2021-10/12/content_5642183.htm.(责任编辑㊀蒋巧媛)55318期罗茂芳等:«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目标与我国的保护行动建议。

明通小学生态课程——水课程中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

明通小学生态课程——水课程中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明通小学魏李倩老师们好!我是明通小学的科学老师魏李倩,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校水课程之《维护生态平衡的》的教学教法。

首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教学背景:明通小学打造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氛围,贯彻并践行教育生态理论与新课程改革同行。

2017年我校建成“科技生态园”,建立废水循环再利用系统,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同年明通小学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

结合生态教育,结合昆明地方特色,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将“科技生态园”在生态环境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化,我校以“水课程”为核心,开发了《小水滴的奇幻之旅》科普童话绘本,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既具备童话的特点,绘画的直观,又富有科学的启迪作用。

水课程中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是明通小学生态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课程实践活动目标要求“以争创生态文明学校为契机,全面动员,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绿色生态学校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团队工作,各学科教学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力争在创建任务完成时,师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促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科学教学工作,肩负着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结合生态教育,融合了科学教材以及学校特色,对水课程之《小水滴的奇幻之旅》科普童话绘本进行了延伸课堂的开展,从学校的生态池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扩展,让学生们加深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从而意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增强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1、生物和非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通过观察学校池塘生态系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

3、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从学校的生态池扩展到盘龙江、滇池等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昆明规划围绕滇池展开,构成“一湖四片”的布局
The projection of New Kunming is centered on Dianchi, which forms the layout of “one lake with four areas”
1.0 项目理解 Project Understanding
滇池治理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of Dianchi 保护与利用 The land Protec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planning 旅游度假 Recreation and holidays
4.0 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1.0 项目理解 Project Understanding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Analysi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 el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山水形态分析 Analysis of topology
3.0 专题分析 About Project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2.2 山水形态分析 Analysis of topology
白鱼口
观音山 大小七 大鼓浪 十浪
晖湾
西山
高跷村、 碧鸡镇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汇报内容 Content
策略 Strategy 特点 Design Character 控制 Constructions
5.0 重点地段概念设计 Conceptual designing of key areas
3.0 专题分析 About Project
滇池治理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of Dianchi
067 昆明环草海地区和滇池西 岸沿线地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国际
咨询
汇报内容 Content
1.0 项目理解 Project Understanding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山水形态分析 Analysis of topology
4.0 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策略 Strategy 特点 Design Character 控制 Constructions
5.0 重点地段概念设计 Conceptual designing of key areas
1.0 项目理解Project Understanding
滇池——昆明的母亲湖
3.0 专题分析 About Project
滇池治理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of Dianchi 保护与利用 The land Protec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planning 旅游度假 Recreation and holidays
4.0 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策略 Strategy 特点 Design Character 控制 Constructions
5.0 重点地段概念设计 Conceptual designing of key areas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2.1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1.1 区域气候 Regional Climate 2.1.2 地形分析 Analysis of topology 2.1.3 水文流域分析 Analysis of hydrology and drainage area 2.1.4 小气候分析 Analysis of microclimate 2.1.5 生态系统综合分析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2.1.6 现状景观格局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of the landscape
3.0 专题分析 About Project
滇池治理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of Dianchi 保护与利用 The land Protec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planning 旅游度假 Recreation and holidays
Dianchi ——The mother lake of kunming city
滇池——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
Dianchi——the largest highland lake in Yunnan Province
1.0 项目理解 Project Understanding
1.0 项目理解Project Understanding
昆明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国际商贸旅游城 市的地位日益突出
the position of Kunming as the bridgehead of China to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ourism ci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汇报内容 Content
1.0 项目理解 Project Understanding
2.0 现状分析 Existing Analysis
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山水形态分析 Analysis of topolo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