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经济学(第4期):礼物的经济学分析
送礼的经济学

多 ,但 受 到所 有 人 的 赞 赏。礼 品 本 身并 不 贵 , 受礼 者 可 以 免 去 受 要 的 ,几 年 过 去 了 ,同 学们 对 这 份 礼 品 仍 然 念念 不 忘。 有 的人 送
买 高 档酒 ,或 者 买 一 些价 高 而无 用的 装 饰 品 , 岂不 让 受 礼 者 “ 弃
问候 短 信 冰 冷 冷 的 ,不 被 作 为 垃圾 短 信 才怪 呢 。 两种 问候 短 信 的 发 送 方 式 用的钱 差不 多,但 效 果 大不 一样 。前 一种 短信 需要 时 间 ,
表 明你 了解她 ,知 道她 需要 什 么 ,喜 欢什 么。 这件 东 西代 表 你 对 发短 信 人 的名 字或 谦 称 。这 样 的 短 信 , 自然让 人 感 到 亲切 ,让 人
她 的 了解 和 爱 ,她 当然会 很 高兴 。但 你 只给 她 钱 ,表 明你 并 不 了
解 她 , 爱 又从 何 谈起 ,难 怪她 得 到 钱 而 不 高兴 。 情 人 之 间送 礼 , 重 要 的 不是 钱 ,而是 一 份 关 怀 和 爱 。送 一 份 她 心仪 的 东 西 ,表 明
与送 礼 相 似 的是 发 问候 短 信 。有 人 的 短 信 有针 对 性 ,针 对 不 同的人 , 写 出不 同的 问候 短 信 ,短 信 前 有 名 字或 尊 称 ,后 面有 发 感到 对 方的 关怀 。有 人 则采 取群 发短 信 的方 式 , 同样 教条 式 的 问候 , 前 面没 有 接 受 者 的 名 字 ,后 面 甚 至 没有 发 短 信 者 的 名 字 ,这 样 的
些礼 品被 认 为 是 “ 弃之 可惜 ,留之 无 用” ,有 些 短信 被认 为是 “ 垃 这 需 要 的 不是 钱 , 而是 时 间 以及 对对 方 的 了解 和 关 怀 。好 的礼 品
有趣的经济学话题

标题:奇怪的经济学:为什么人们会购买不需要的商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从个人到国家的所有层面。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有趣的话题,其中一个是人们为什么会购买不需要的商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现象。
一、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决策过程。
广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工具,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
许多广告都会使用心理学技巧,比如情感诱导、社会认同和权威认证等。
例如,一些广告会使用名人代言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这是因为人们通常会相信名人的意见,并认为他们使用的产品是高品质的。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总是有效的。
有时候,名人代言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广告是虚假的或不诚实的。
二、社会认同和品牌社会认同是指人们希望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心理需求。
这种需求可以被利用来推销产品。
许多品牌都会利用社会认同来吸引消费者。
例如,一些高端品牌会使用“奢侈品”标签来吸引那些希望在社交场合中获得认可的人。
此外,品牌也可以通过塑造自己的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例如,一些品牌会强调他们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感,以吸引那些关心这些问题的消费者。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品牌建立良好的声誉,并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
三、促销和折扣促销和折扣也是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人们看到商品打折或者有促销活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感到兴奋,并且更愿意购买这些商品。
这是因为人们通常会认为折扣和促销是一种优惠,能够帮助他们节省钱。
然而,这种做法有时也会导致人们购买不需要的商品。
例如,当人们看到商品打折时,他们可能会购买一些他们不需要的商品,只是因为这些商品很便宜。
这种做法可能会浪费他们的金钱和资源。
结论为什么人们会购买不需要的商品?这个问题涉及到心理学、广告、社会认同、品牌、促销和折扣等多个因素。
虽然这些做法可能会导致人们购买不需要的商品,但它们也可以帮助品牌建立良好的声誉,并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经济人类学:礼物、市场和交换

在氏族社会里,婚姻中妇女 的交换是在氏族之间交换劳 动力的形式之一。
复杂交换和基本交换划分
前者指欧洲型社会的婚姻,后者 指非欧洲型社会的婚姻。
他这样定义的:“基本结构”是 命名原则可以直接确定亲属圈与 姻亲圈的制度,即用一种指定的 亲属类型来描述婚姻的制度。或 者说,这些制度在把社会所有成 员都定为亲戚的同时,还将其划 分为可以成为配偶和禁止成为配 形式上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 实质上体现着交换双方当事人 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反 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市场上商 品交换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市 场的社会性质。
现代市场的主要特征
①统一的市场——意义:不仅使消费者在商品的价格、品种、 服务上能有更多的选择,也使企业在购买生产要素和销售产 品时有更好的选择
莫斯:礼物之灵
法国现代人类学的奠 基人莫斯(Marcel Mauss)在《礼物》一 书中,他总结了波利 尼西亚、美拉尼西亚 和西北美洲的“礼物 交换”,试图回答在 后进社会或古式社会 中,“礼物中究竟有 什么力量使得受赠者 必须回礼”的问题。
交换的义务
在后进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总体呈 献体系,其特点是交换主体不是 个体而是集体,交换对象不仅限 于物资和财富等,
表达性的礼物
以交换本身为目的,反映送礼人和受礼人之间长期 形成的社会联系,进而,他又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
区分为“仪式化”和“非仪式化”两种。
工具性礼物
以功利的目的为特征,其中“送礼 行为”无非是手段,带来的无非是 短期的关系。
分为间接付酬、溜须(巴结性礼物) 和上油(润滑作用的礼物)3种。
作为信号的礼物(经济学原理案例)

作为信号的礼物一个男人正为女朋友的生日送什么礼物而发愁。
“我知道了,”他自言自语,"我认为我应该给她现金。
我毕竟不知道她的喜好而她自己知道;有了现金,她可以买她想要的任何东西。
”但是,当他把钱给她的时候,他把这位女孩得罪了。
女孩觉得他并不是真正爱她,于是跟他分手了。
这个故事背后有什么经济学道理呢?在某些方面,送礼是一种奇妙的习惯。
正如我们故事中的男人所指出的,人们通常比其他人更知道自己的偏好,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每个人对现金的偏好大于实物。
如果你的雇主要用商品代替你的工资货币,你很可能拒绝这种支付手段。
但是,当(你希望是)爱你的某个人做同样的事时,你的反应会完全不同。
送礼的一种解释是:礼物反应了不对称信息和发信号。
我们故事中的男人拥有女朋友想知道的私人信息:他真的爱她吗?为她选择一件好礼物是他的爱的信号。
可以肯定,挑选一件礼物而不是直接给现金的行动才能成为一个适当的信号。
但其代价是高昂的(需要时间),而且,它的代价取决于私人信息(他多爱她)。
如果他是真的爱她,选择一件好礼物并不难,因为他时刻在想着她。
如果他并不爱她,找到适当的礼物就较为困难。
因此,送一件适合女朋友的礼物是他传递自己爱她这种私人信息的一种方法。
送现金表明他甚至懒得去试一试。
送礼物的发信号理论与另一种观察是一致的:在感情居于问题中最重要的地位时,人们关心习惯。
因此,给女朋友或男朋友送现金是一个糟糕的行动。
但是,当大学生收到父母的支票,他们通常不会难过。
父母的爱不容置疑,因此,接受者也许并不把现金礼物理解为缺乏感情的信号。
读后心得:一定要发信号(而且要清楚),你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呢?切忌乱发信号,滥发信号,别人可能会误解的。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当涉及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时,有许多有趣且广泛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礼物交换的心理学:在节日季节或特殊场合,人们倾向于购买礼物,并可能超出他们正常的消费水平。
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到心理学的因素,如社会认同、归属感以及亲密关系的维护。
二、罕见商品效应:一些商品因为其稀缺性而显得更有价值。
这种现象在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和珠宝市场等领域特别突出,人们愿意为了得到稀有的物品而支付更高的价格。
三、消费者心理学和价格策略:许多商家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制定价格策略,如定价以99结尾,或者通过促销和打折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顾客忠诚度计划:很多公司通过顾客忠诚度计划来鼓励重复消费,例如积分卡、会员优惠等。
这些计划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还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城市交通拥堵:在城市中,交通拥堵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它导致了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增加以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激发了研究人员对于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关注。
六、虚拟经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虚拟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
虚拟商品、虚拟货币以及虚拟社区内的经济活动都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些经济学现象展示了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
影响。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经济体系的运作。
母亲节的礼物经济学是什么

母亲节的礼物经济学是什么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为母亲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门独特的“礼物经济学”?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需求和供给。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礼物的需求大幅增加。
孩子们、丈夫们都希望通过礼物给母亲带来惊喜和快乐。
这种需求的突然上升,导致了市场上礼物供应的多样化。
从鲜花、珠宝到美容产品、家居用品,应有尽有。
商家们也看准了这个商机,提前准备充足的库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因素在母亲节礼物经济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需求的增加,一些热门礼物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
比如,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经典花卉,在这一天的价格往往比平时高出不少。
然而,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在这个特殊时刻可能会相对降低。
因为对他们来说,为母亲送上一份满意的礼物所带来的情感价值,远远超过了价格的考量。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选择母亲节礼物时,会考虑到母亲的喜好、需求以及自身的预算。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经济实惠但充满心意的手工礼物,如亲手绘制的卡片或自制的点心。
这些礼物虽然成本不高,但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个人的付出。
而另一些人则愿意花费较多的金钱,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或高端的健康产品,以显示对母亲的重视和感激。
对于商家而言,母亲节是一个重要的营销节点。
他们会通过各种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比如打折、满减、赠品等。
同时,广告宣传也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温馨感人的广告画面和动人的广告语,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引导他们为母亲选购礼物。
礼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物质价格上,还在于其所承载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一份贴心的礼物能够传递出对母亲的关心、爱和尊重。
即使是一份简单的小礼物,如果是用心挑选的,也能让母亲感受到孩子的心意。
这种情感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此外,母亲节礼物的选择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母亲节礼物的偏好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经济人类学-4

礼物、互惠的分类
一般的划分法: 1.可观察到的一对一交换;2.偶发性交换与制度性交换;3.一般交换
与均衡交换;4.直接交换与间接交换; 5.横向交换与纵向交换。 中国实际的划分法: 阎云翔指出,表达性礼物以交换本身为目的并反映了双方之间的长期关系,
而工具性礼物则以某种功利为目的并一般意味着短期关系。正是在这种二分 法的基础上,阎云翔根据送礼的场景,以在中国一个农村的田野调查为例证 ,列出了以下的分类:第一,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1.生育庆 典,2.流产与妇女绝育,3.订婚仪式,4.婚礼,5.盖房,6.拜 寿,7.丧礼,8.偶然的庆祝,9.年度秧歌舞; 第二,非仪式性情景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1.亲戚间的互访,2.拜新年 和挂线,3.孝敬礼和压岁钱,4.探望病人,5.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交换 ,6.爱情信物; 第三,工具性礼物馈赠:1.间接付酬,2.溜须:巴结性礼物,3.上油 :润滑作用的礼物。
一种精神的关联。”
礼物、互惠的社会功能
第二,礼物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使人与人 之间发生互动,以此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在这 里不仅交换的物品具有象征意义,而且交换的过 程也是一种严格的仪式。物品交换的圈子,既表 现了平时人们社会群体的合作,也对维持社群内 外的地位级序起关键作用。 在中国的礼物经济研 究中,“人情”“面子”观念极为重要,它体现 了中国交换形态的社会性与情感——道德意义。 而且中国人极为重视礼物的交换,并通过礼物交 换来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嵌入到“人格之 文化建构”的过程。
马林诺夫斯基。他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这本具体描 叙美拉尼西亚社会库拉交易的民族志中,对馈赠、酬劳及商业交易进 行了分类。
礼物交换体现在他所提出的这些分类之中,但他的“纯礼物”概念的 提出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争议。
有趣的经济学问题

有趣的经济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经济学问题:
1. 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裕?
2. 为什么价格在不同市场上会有所不同?
3. 对于同一个商品,为什么不同人的需求和偏好不同?
4.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购买一个品牌而不是另一个品牌?
5. 为什么某些产品的价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
6. 为什么某些劳动力较稀缺的行业工资较高?
7. 为什么某些市场出现垄断,而其他市场则有很多竞争者?
8. 为什么有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9. 为什么某些国家会选择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10. 为什么经济周期存在,即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阶段?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探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系统运作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经济学(第4期):礼物的经济学分析
栏目介绍:“有趣的经济学”是《蒙格斯报告》公众号推出的国际前沿经济学论文评论类推文。
论文一般来自《美国经济评论》(AER)、《计量经济学杂志》(ECA)、《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我们希望用通俗易懂的介绍和评论使高大上的经济学有趣起来。
古往今来,社会关系中充斥着礼物的影子。
《诗经》中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礼物不是为了答谢,而是用以珍重情意、永结为好,故而后世也有欧阳修的“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而经济学中,也一直不缺少礼物的影子,诸如礼物的信号传递理论,甚至有“礼物经济”(gift economy)的概念。
现有研究表明,礼物可以促进社会互利互助,但与此同时,礼物也因其负外部性广受批判:礼物收受方可能会因此改变决策,从而损害第三方利益。
礼物因此也被视为公司治理恶化、
医疗费用激增、政治分肥等现象的主要诱因。
那礼物的负外部性是如何体现的呢,又该如何治理防范呢?Ulrike Malmendier和Klaus Schmidt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你欠我的》(You Owe Me)运用实验及理论模型给出了答案。
作者设计了实验组(Gift Treatment,“GT”)和对照组(Baseline Treatment,“BT”和No Externality Treatment,“NET”)三组实验,以研究小礼物(钢笔、咖啡杯、午餐买单等)对决策者的影响。
其中送礼是无条件、不基于最终结果的,此外,所有参与方仅有此一次互动,即不涉及长期客户关系维护。
在GT和BT两组均包含一个决策者、一个委托人,和两个生产厂商,决策者代表委托人选购厂商的产品。
产品是50/50对开的彩票,收益区间是[3, 20],收益归委托人所有。
决策者的报酬是20个币(Token),独立于其采购选择。
在GT实验组中,期初,一个厂商会被随机选中,成为潜在送礼人X(方便起见另一个厂商称之为Y),并获得一个币,可用来送礼。
礼物一旦送出,决策者不可拒绝,且其收益会增加两个币。
X即被决策者选中的厂商收益是16个币,Y的收益是0。
每次实验开始前,X 并不知道自己和Y厂商的产品质量,以排除质量信号作用的影响。
委托人知晓存在送礼行为的可能性,但不清楚X是否将礼物送出,也不知道哪种商品最终被决策者选中。
在BT对照组中,送礼被禁止,以测试决策者是否有能力做出符合委托人利益的选择。
而在NET对照组中,送礼设定与实验组相同,但不存在委托人,决策者也无固定收益,即决策者自己承担决策导致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BT对照组中,决策者的决策与代理人的选择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决策者
有能力做出符合委托人利益的选择。
而在GT实验组中,决策者的决策与委托人的选择差异显著(p < 0.001),说明礼物显著影响了决策者的行为。
在NET对照组中,实验结果显示礼物的影响仍然存在,但相比GT要弱得多。
这也证实了作者的猜想:即使在单次交往中,赠送低价值、不含产品质量信息的礼物仍能够显著影响礼物接受者的决策,而当决策成本由第三方承担时,礼物的影响更大。
此外,作者也用实验方法检验了三种常用处理送礼行为的方法——信息披露、礼物价值上限与利润分享——的效用。
信息披露旨在告知第三方礼物的存在,提请其关注,例如美国要求政治团体公布支持者的捐赠,以让选民了解其利害;礼物价值上限意在限制礼物价值从而降低其影响,例如美国加州规定当地当选官员每年度从单一渠道获取的礼物价值不得超过420美金;利润分享是指委托人给予决策者一部分收益,从而协调两者利益使其保持一致。
实验结果表明,对信息披露的规定可有效影响决策者行为,而对礼物价值的上限不足以降低送礼的影响。
此外,令人惊异的是利润分享具有双刃剑性质:委托人同意合作对决策者行为有正向影响;但若委托人拒绝利润分享,决策者可能因此做出报复性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加效率损失。
礼物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礼物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双方的利益,但赠受双方的利益联结对于第三方来讲确未必是好事。
如何更好规范送礼行为,值得政策制定者与经济学家共同思考。
下期预告:网店与实体店的选择
内容出品:蒙格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