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类药物使用“优”与“忧”论文
复合维生素类药在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复合维生素类药在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在焦虑和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适应症等方面对复合维生素类药在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探讨。
首先,复合维生素类药物作为一种非处方药物,广泛应用于保健领域。
它们包含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群、维生素C、维生素D和镁等。
这些成分在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对于某些焦虑和抑郁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在焦虑和抑郁症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有两个方面。
首先,维生素B群在神经递质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B群可以促进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增加脑部供氧,从而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其次,维生素C 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
一些临床研究对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在焦虑和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一项2017年的研究发现,在轻度至中度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中,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在缓解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该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剂量下,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并不是治愈焦虑和抑郁症的唯一方法。
焦虑和抑郁症是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复合维生素类药物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方法,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方法。
此外,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在治疗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尽管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属于非处方药物,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堆积,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复合维生素类药物时,应遵循医嘱,并且不要超过推荐剂量。
对于不同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适应症也有一定的差异。
复合维生素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焦虑和抑郁症患者。
增强免疫药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增强免疫药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们的免疫力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增强免疫力,一些药物被开发出来并广泛使用。
本文将就增强免疫药物及其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增强免疫力的药物种类1.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D被认为对免疫力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增生以及抑制病毒的复制,而维生素D则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
2. 中草药类药物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一些中草药如黄芪、党参等被广泛运用于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中。
这些中草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包括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而免疫抑制剂则可以降低机体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使用增强免疫药物的注意事项1. 药物剂量需谨慎使用增强免疫药物时,我们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切忌过量使用或者自行调整剂量。
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不同,剂量也有所差异,所以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增强免疫药物虽然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增强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如使用免疫增强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头痛等不良反应,而免疫抑制剂则可能导致免疫力过低,易感染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留意副作用,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3. 合理搭配与饮食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仅仅是提升免疫力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强免疫力。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食用新鲜蔬果、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等,有助于提高免疫能力。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不仅仅依赖于药物和饮食,更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减少压力等都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浅谈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机理 营养学小论文

浅谈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摘要:在七大营养物质中,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作用及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维生素;营养;健康前言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
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
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
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 维生素A简介:维生素A是眼睛中视紫质的原料,也是皮肤组织必需的材料,人缺少它会得干眼病、夜盲症等。
通常每人每天应摄入维生素A2~4.5mg,不能摄入过多。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它还有抗癌作用。
动物肝中含维生素A特别多,其次是奶油和鸡蛋等。
胡萝卜、番茄等蔬菜中含多量胡萝卜素,它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人体中易变为维生素A,因此食用蔬菜同样可补充维生素A。
功效: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
维生素d2论文维生素d3论文25-羟基维生素d2论文25-羟基维生素d3论文

维生素d2论文维生素d3论文25-羟基维生素d2论文 25-羟基维生素d3论文维生素D补充与药物选择摘要近10多年来,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已能精确区分且定量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由此发现维生素d3的营养能力优于维生素d2。
本文介绍用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理由及定量测定25(oh)d2和25(oh)d3方法的演变过程,综述比较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提高血清25(oh)d2和25(oh)d3水平能力的临床数据,并得到如下结论:为了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临床医师应该首选维生素d3补充剂。
关键词:维生素d2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2 25-羟基维生素d3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its supplements selection zhou jian-lie1*,christopher yang2(1. “vitamin d today” website,shanghai,200234;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07)abstractlc-ms has been able to accurately distinguish and quantify serum levels of 25(oh)d2 and 25(oh)d3 over the last decade. it is found that the nutritional effects of vitamin d3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vitamin d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asons for using 25(oh)d as assessment for nutritionalstatus of vitamin d and an evolution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25(oh)d2 and 25(oh)d3 levels,and reviews clinical research data on improvement of 25(oh)d2 and25(oh)d3 levels in serum by supplementation of vitamin d2 and vitamin d3. therefore,clinicians should prefer vitamin d3 supplements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treat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deficiency.key wordsvitamin d2;vitamin d3;25(oh)d2;25(oh)d3世界各地有近10亿人维生素d不足,需要补充维生素d[1]。
维生素B3烟酰胺与疑难病

维生素B3烟酰胺与疑难病1、治疗青光眼维生素B3能让这些老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仍然健康,仍旧代谢旺盛。
甚至在高眼压的状况下,它们也能更好地抵御损伤的过程。
” 维生素B3(烟酰胺)的治疗能促进老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代谢的稳定性,让它们更长时间保持健康。
Science上报道了他们团队的新发现:通过将维生素B3添加到饮用水中去对遗传性青光眼倾向的小鼠有防止疾病的作用。
2、Niacinamide烟酰胺:维生素B3的治疗多囊肾临床试验在美国勘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进行。
因为这个病必然是基因引起的,建议先去华大基因做个基因检测,如果是PKD1基因突变,这里有个好消息PKD1型的多囊肾,现在有个特效药,叫烟酰胺。
目前2期临床的用量是,每天口服按体重算30 mg/kg体重,如果体重100斤,就是每天30mg*50kg=1.5克。
先天性多囊肾患者的主动脉病理变化是和先天性纤维蛋白异常类似,而不是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的病理变化。
动物实验发现先天性多囊肾也会有纤维蛋白异常,先天性多囊肾合并弹性纤维异常多囊肾患者,除了可能造成主动脉剥离,也可能脑血管瘤破裂引发脑出血。
3、改善肾功能中国知网中找寻相关论文,找到了一篇:《前卫医药杂志》1994年第11卷的第四期曾经刊载了89医院朱虎章、付秀兰的文章《烟酰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文中提到使用烟酰胺配合其它药物以及低蛋白饮食,1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过1-3个疗程,Cr由平均357.25降为26.56,BUN由平均16.75降为10.26,其中有10例肾功能恢复,62.5%患者的尿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这也似乎从侧面佐证了B3(烟酰胺)对多囊肾的作用,因此建议大家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摄入一些含有B3(烟酰胺)的食物,但如若肾功能已经出现问题的请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烟酰胺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患者血磷、血钙、iPTH水平清除效果好,临床疗效显著。
患者一旦发生高磷血症极易引发钙磷沉积变化、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性骨病、甲状旁功能亢进等疾病,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增加患者死亡风险,4、《皮肤鳞状细胞癌---进展期和高分期肿瘤的处理》烟酰胺:烟酰胺是维生素B3的酰胺形式,能够加强机体对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
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论文

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由于维生素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性问题,同时提出维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方法:对由于维生素类药物所引起的98例不良反应性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漏都会直接引发患者的休克,最为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死亡现象,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大多会产生于用药后的半个小时。
结论:由于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居多,所以在进行给药的过程中要更为严谨的掌握维生素类药物的剂量以及疗程性问题,最终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静脉注射【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66-0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为了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在计算机上通过全面检索收集到了自2001年至2011年期间所公开发表的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共180多种,其中由于维生素类药物所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共有98件,为了避免重复性问题,将重复性报道进行了全面的删除处理[2],同时严格按照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制定的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筛选标准以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进行制定的不良反应标准性文件要求,对于由维生素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问题进行了标准的分级[1]。
1.2方法:使用excel 软件表格对出现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时间、不良反应药物的具体种类、不良反应患者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性统计工作,以保证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的科学合理性,然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在对所有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出现的98个案例中共包含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68例,同时还出现了10例患者资料不全的现象,患者的年龄在2岁至81岁直接,平均年龄在(45.36±6.23)岁。
在所有患者中出现严重情况的不良反应患者为15例,在这15例患者中出现了2例死亡情况,患者死亡原因是由于在进行维生素静脉滴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性反应。
2019年维生素论文范文

维生素论文范文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维生素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
缺乏这些维生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消化不良、麻痹、精神失常、肌肉乏力、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粗糙及严重贫血和心脏衰竭等。
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各种维生素的作用是相互协调的,并非孤立完成。
本文浅谈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各种维生素的缺乏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并力求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维生素;缺乏症;人体健康;解决方法一、维生素及其分类维生素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一般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
维生素不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维生素的存在,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症,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
1912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冯克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硫胺),他称之为Vitamin,这是第一次对维生素命名。
随着分析科学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维生素被发现,人们开始用字母来区别不同的维生素,出现了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名称。
维生素分为两种,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叶酸、泛酸、维生素B12、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脂溶性维生素包括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二、维生素缺乏对人体的危害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论文资料(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

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作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对人体的影响。
关键词:主要生理功能作用缺乏症防病作用与癌症的关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的作用:1、合成Collagen(胶原蛋白)-以形成软骨、骨质、牙釉质及血管上皮的重要基质。
2、促进脯胺酸转变为氢脯胺酸之反应,而氢脯胺酸为构成胶原重要成分之一,因此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之生成。
3、维持结缔组织之正常-因为胶原是构成结缔组织之细胞间质。
4、参加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可参加酪胺酸及某些物质的氧化反应。
5、制造肾上腺类固醇激素。
6、增进伤口愈合及增加对受伤及感染等压力的感受力。
7、在受感染、发热时,此维生素之损失亦随之增加,故其对刺激之反应扮演重要角色。
8、解毒作用;9、改善心肌功能,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10、对抗游离基,有助于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止坏血病。
缺乏症1.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坏血病。
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
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
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
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类药物使用的“优”与“忧”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60-01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需要维生素的量比较少,由普通食物供给已经足够,不必额外补充,如果把维生素当成营养品滥用,反而有害无益。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维生素不足。
因此,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维生素类药物,把它当成防病治病的药物使用,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否则,若把它当成营养品滥用、乱用,就会贻害无穷,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何才能做到合理使用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
只有明确诊断为维生素缺乏症后,方可对症下药,否则不可盲目地投药。
如维生素a每天服用超过2000国际单位,时间长达2周以上,则有中毒的可能。
2. 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
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成年人在短期内服用维生素a 200万——600万国际单位,儿童一次用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均可引起急性中素。
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还可导致胎儿畸形。
3. 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大多数维生素缺乏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应找出原因,从根本上入手治疗,而不应单纯依赖维生素的补充。
4. 掌握用药时间,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宜饭后服用,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被排出。
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饭后服用,因饭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的溶解,促使这类维生素更易被吸收利用。
5. 应注意维生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液体石蜡可减少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促进它们的排泄;维生素b6口服10-25毫克,可迅速消除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有酶促作用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以及阿司匹林等,可促进叶酸的排泄;维生素c 和维生素b1不宜与氨茶碱合用,也不宜与口服避孕药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我们日常生活中及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几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既要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使其为人类防病治病起到作用,又要充分注意切实重视其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如维生素e不但是妇科良药,而且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在抗衰老、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1)维生素e能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机能,能使卵巢重量增加、促进卵泡的成熟,促使黄体增大。
它还能抵制孕酮在体内的氧化,从而增强孕酮的作用,用于习惯性流产和早期流产常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维生素e 对月经异常和性腺机能减退症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隔日服用
100mg,7次为一疗程,能保护子宫内膜,达到治疗月经过多的目的。
(3)用于治疗产后缺乳,每次服用200mg,每日2—3次,连续服
用5天。
(4)用于治疗外阴骚痒症和外阴萎缩症,在局部使用维生素e的同时,辅以口服,可取得显著疗效。
(5)维生素e为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可作为抗氧剂稳定不饱和脂肪酸,拮抗其氧化,因此具有抗衰老作用。
(6)ve可以保护血管、改善血循环,防止胆固醇沉积,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动脉硬化症,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
虽然ve有许多的临床药理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它有许多的不良反应,正常人每天维生素e需要量为5—30毫克,尽管其毒性很低、副作用少,但把它当成营养药大量服用,仍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1)ve常用口服剂量为每次10—100毫克,每天1—3次。
如果成年人大剂量长期服用,可明显增加尿中雄性激素的排泄,这对痤疮以及一些与性激素有关的肿瘤会产生影响。
(2)大剂量ve可引起动物肝脏脂肪浸润,并影响vk 凝血因子的血浓度,产生出血倾向。
因此,凡有严重肝胆疾病,且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或服用抗凝血药双香豆素,而造成凝血酶原过低以及一切具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应用该药时都应特别小心。
(3)大剂量v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肥胖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
(4)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应用铁剂的同时服用大量ve,可妨碍铁的吸收,大量ve可使激素代谢紊乱,如闭经或月经过多、乳房增大肿痛。
vc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机体丙种球蛋白形成,增强抗感染能力;在体内参与生物氧化还原过程,有利于红细胞生成以及肾上
腺皮质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的合成;参与解毒过程,可促进重金属离子排出体外,具有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代谢、增强收缩力;可促进胶原纤维与组织粘合质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
由于vc的治疗作用非常广泛,因此滥用vc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虽然vc的毒性很小,但长期过量服用仍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1)大剂量服用vc,可在体内部分转变为草酸,显著增加尿中草酸盐或尿酸盐的排泄而形成肾结石。
(2)大剂量vc可导致部分妇女不孕。
孕妇服用过量vc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易引起流产和死胎。
(3)vc会引起小肠蠕动,易引起腹痛、腹泻,但这些症状很快会消失。
(4)生长期少儿长期服用vc易患骨骼疾病。
(5)长期大量服用vc后,一旦突然停药,仍可出现坏血病症状。
(6)静脉注射可使注射部位疼痛或坏死。
(7)长期大量服用vc可使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可影响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8)vc不能与vb6同服,因为vc是一种还原剂,会使核黄素转变为还原型vb6而不能发挥其参与构成核黄素酶的辅酶,从而无法维持与修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9)vc还会破坏食物中的vb12,而致vb12缺乏。
(10)白癫风患者不宜服用vc,而且要少吃富含vc的食物, vc
可使黑色素的合成中断,还能使血清酮氧化酶含量降低,影响到酪氨酸酶的活性,使之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加重白癫化。
综上所述,维生素类药物合理应用,则会对人体有益,能广泛地治疗许多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反之,如不合理地应用甚至作为营养品滥用,非但对人体无益,还会对机体造成诸多损害,为人们
的身心健康徒添许多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