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

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相信有很多人想要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具体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科数学:《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传统文化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黄帝内经》。
农学:《齐民要术》贾思勰著,《水经注》郦道元著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庙宇,宫殿,故宫,阿房宫,塔,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绘画:油画,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当代抽象国画)。
书法: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豫剧。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双簧。
中国的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1.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
中国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类型。
2.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绘画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类型。
3.中国剪纸: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剪纸刀将纸张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
4.中国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元宵节等。
5.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古琴、古筝和京剧音乐等。
6.中国传统舞蹈:中国传统舞蹈包括古代舞蹈和民间舞蹈,如古典舞、民族舞和扇子舞等。
7.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汉服、唐装和旗袍等不同类型。
8.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有殿堂、庙宇和园林等不同类型。
9.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气功等治疗方法。
10.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饮食有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和鲁菜等。
11.中国传统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括泡茶和品茶等不同环节。
12.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如春节的放鞭炮、中秋节的赏月和端午节的划龙舟等。
13.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礼仪有许多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拜年、拜堂和拜师等。
14.中国传统民俗:中国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等。
15.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和越剧等不同类型。
16.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有琵琶、古筝和二胡等。
17.中国传统美术:中国传统美术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类型。
18.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有陶瓷、剪纸和刺绣等。
19.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文学有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不同类型。
20.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有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佛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包括许多习俗、节庆、民间传说和传统手工艺等,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籍文化: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十三经、《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意识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等传统手工艺和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思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影响和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以下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忠孝孝道、仁爱和谦逊等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团结亲人,注重和谐相处、尊重传统、培养道德品质。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准则。
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源自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强调追求自然、纯朴、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摒弃功利主义,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处世态度。
三、佛家文化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思想强调菩萨心肠、慈悲为怀,提倡舍己救人、解脱生死的理念。
佛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慈悲心肠和向善之心。
四、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以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强调调节阴阳平衡、气血流畅的健康观念。
中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
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4、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1、儒家思想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
多年来,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学说的主流学派,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独领风骚。
74位诺贝尔得奖者及工作者一致呼吁,人类若想在下一个世纪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发展,必须学习2500多年前的孔子儒家思想。
2、中华武术中华武术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讲求礼、苦、超越。
礼:练武的人首先得知礼,为了制止打人,而不是为了打人。
苦:要求练武之人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不仅要练武吃苦,而且要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超越:练武之人不应该是一介武夫,要有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3、瓷器英语中瓷器叫China,也是中国的意思。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也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出来的。
十大古曲、各种传统乐器、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有着庞大的体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岁月积淀和总结中形成了专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特色。
中国许多古曲,不仅旋律优美,曲子背后还有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
5、茶道精神君山银针、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云南普洱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东方树叶"以其色、香、味俱全的特质赢得了众多外国人的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类详细介绍

古文、民族戏剧、酒令、国画、对联、书法、灯谜、歇后语都是我国主要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1、古文
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八大类之一,指的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出现的不同文字。
2、民族戏剧
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极具特色的民族戏剧。
比较典型的有京剧、越剧、黄梅戏、采茶戏、豫剧等。
3、酒令
酒令是我国重要的民间风俗之一,是在酒席上的一种游戏,可以起到助兴的作用,在游戏中违令者会被罚酒,所以又被叫做“行令饮酒”。
4、国画
国画是我国独有的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取水、墨、彩在绢或纸上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在国外又被叫做“中国画”。
5、对联
对联也叫做楹联或对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的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艺术形式。
6、书法
我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文字书写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汉代,观摩书法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书写者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7、灯谜
灯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门综合性艺术,最早出现在夏代,是以歌谣形式来暗示某种事物的表达方法。
8、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它结合了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生活中的经历,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
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楚辞》。
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积淀的精髓,包括了广泛而丰富的艺术、哲学、伦理、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
以下是对几个主要方面的简要介绍: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礼仪等价值观念,
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和《中庸》等被视为教育和行为准则。
2.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用毛笔描写汉字,表达情感和美感。
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
3.国画:国画是以水墨为主要材料,以线条、色彩和构图表现事物形态的艺术形式。
山水
画、花鸟画和人物画是国画的三大流派,它们追求意境的抒发和内在的审美感受。
4.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以它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演奏方
式而闻名。
琵琶、古筝、二胡和笛子等乐器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作品。
5.昆曲和京剧:昆曲和京剧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形式。
昆曲以其缓慢的唱腔、优
美的舞姿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京剧则以其高亢的唱腔、夸张的表演和华丽的戏服而吸引观众。
6.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八大菜系和各地的特色小吃。
它注重食物的色
香味形,并强调食物与季节、地域和人体健康的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塑造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审美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传统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
诗句:(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
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
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
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
诗句:《附三醉立春》:“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来历、故事: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推。
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风俗活动:不生火、吃寒食、扫墓。
诗句: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清明节:来历: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风俗活动:烧纸上坟,踏青,开展体育活动。
诗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来历: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风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
诗句: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八、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来历: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风俗活动: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五代·后唐的杨璞《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九、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
来历: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风俗活动:晚上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赏月,吃月饼。
诗句: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重阳节:我国古代以九为阳,阴历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来历、故事:相传东汉时费长房对汝南人桓影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
”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
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风俗活动:做茱萸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
诗句: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一、冬至: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冬至节。
来历: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风俗活动: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诗句:(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十二、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来历: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风俗活动:喝腊八粥,祭祖敬神,胭脂腊八蒜。
诗句:清·夏仁虎《腊八》:“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2、民俗文化陕西——民俗文化1.秦腔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
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
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在西安,以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2.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3.眉户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
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
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4.户县农民画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
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
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5.陕北剪纸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6.凤翔木板年画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都是乡村劳动人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经过不断的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7.面花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
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