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培优班特别选讲之五——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考生物 实验设计强化训练

2022高考生物实验设计强化训练1.(5分)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质体有不同的类型,根据质体所含的色素的不同把质体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主要贮存一些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物质,多分布在植物体的块茎、块根、子叶、胚乳等结构中。
有色体缺乏叶绿素而含有类胡萝卜素,主要分布在果实、果皮、花瓣细胞等结构中。
叶绿体中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白色体和有色体不能进光合作用,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实验证明,三种质体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有的可以相互转化,有的不能相互转化。
已经知道土豆块中有许多白色体.没有有色体和叶绿体,现在某校的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土豆块中的白色体在光照条件下到底能不能转化为叶绿体。
请你根据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设计出最正确的实验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1)实验目的:探究土豆块在光照条件下能否形成叶绿体。
(2)材料用品:显微镜、刀片、载玻片、镊子、台灯、暗箱、数量充足的土豆块等。
(3)实验步骤:①把土豆块分成数量相等甲、乙两组,②③(4)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2.(9分)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试管1 试管2 试管3单糖无无有二糖有有无5分钟后,检测每只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上表:(1)请指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复原糖的方法,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利用实验室中的根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某种指示剂,具各种pH 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观察指标是。
3.(10分)阅读以下与叶绿体有关的材料,并分析答复以下问题:材料:叶绿体基因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具独特优势的转基因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使外源基因定向导入叶绿体并实现表达已成为可能。
另外,它的易保持纯系、高效表达性以及高度平安性等优势特征更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叶绿体基因工程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新研究热点。
高三生物专题三强化训练.doc

高三生物专题三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1.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 →b →c →d ,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 、b 、c 、d 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 1、m2、m3、m 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在一段时间内,若b 种群数量增加,则a 种群数量下降,d 种群数量增加 C .若m 1<5m 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 .d 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 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2、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 .①③⑤⑥⑧ B .②③④⑥⑦ C .①②④⑤⑦ D .①③④⑤⑧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无机环境4、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害虫,体内酯酶活性很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
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并将其导入细菌体内,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导入基因能不断地得到表达。
该成果在环保上的意义是A .用来杀灭害虫B .处理农药残留污染C .保护害虫天敌D .促进植被生长 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主要渠道,正确的图解是无机环境生产者 无机环境 生产者 无机环境 生产者 无机环境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消费者6.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高三生物备考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一)1.请利用如下实验材料做相关实验,再选择其中的一种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以展示你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才能。
(1)如用上述材料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等实验。
你选择的最佳材料依次是(填图中序号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用紫色洋葱表皮做完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后,又用此装片观察细胞分裂,结果未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课题:探究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
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验证镍元素一定是必需元素,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2.A.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左/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
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
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高考生物实验与探究强化训练

实验与探究强化训练中方一中特级教师杨自西编1.下列实验中,对实验材料(或对象)的选择正确的是()A.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使用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体验细胞膜的制备C.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选用桃花的雄蕊比雌蕊更为恰当D.选择刚萌发的幼嫩枝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影响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①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②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使用盐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控制自变量③在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为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用碘液对结果进行检测④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水生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可用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控制无关变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有关NaOH溶液在生物实验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还原糖时,向样液中预先加入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让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是为了测定CO2含量C.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使用NaOH溶液以提高物质运输效率D.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4.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质)时可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B.秋水仙素可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C.观察细胞中两种核酸的分布时常用酒精处理材料以增大细胞膜通透性D.可用二氧化硅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各种色素5.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下列关于引流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某液体,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反复吸引B.引流的目的是让某液体渗到盖玻片下C.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需要用到引流法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6.(2018·青岛质检)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或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在常温条件下,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能将细胞中的RNA和DNA分别染成红色和绿色C.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和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都可将细胞内的DNA染成深色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甲基绿染色剂代替龙胆紫溶液为染色体染色C.上述两个实验中装片的制作程序为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D.根尖经低温诱导后,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的一个显微镜视野,其中只显示了一个叶肉细胞,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要观察图示中的叶肉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B.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左方和顺时针C.若该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该同学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也不动,则可判断污物应在物镜上D.玻片标本制作好后,应先用低倍镜观察,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9.下列有关用鲜菠菜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在研磨绿叶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B.即使绿叶剪碎得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色素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无水乙醇可使研磨效果最好D.层析完成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色素条带会很快随层析液的挥发而消失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和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在一般学校中调查聋哑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B.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査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D.标志重捕法调査小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11.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会影响实验结果C.本实验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IBA最适浓度为10-10 mol/L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1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被标记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被诱杀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所示。
高考生物考前强化训练

高考生物考前强化训练1、操纵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进行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
下列各选项中能够表达基因重组的是()A、利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B、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养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C、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海棠与苹果之间实现基因重组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授粉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子番茄2、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刻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锐应时刻测量点。
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刻如下表所示。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ch浓度(mmol·L-1)③处感受信号的时刻(ms)④处感受信号的时刻(ms)0.1 5.00 5.560.2 5.00 5.480.3 5.00 5.310.4 5.00 5.24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阻碍3、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要紧分布在③中,③和⑤的成分有区别D、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通过4层生物膜,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④4、右图表示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种群由理想环境进入有限的生活环境B、b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连续生存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d点时微生物群体的初级代谢产物总量最多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时,一方面要通过非糖物质转化和肝糖元分解来补充血糖,另一方面还要靠出汗排出余外的水分等途径来坚持机体的稳固B、人体内磷脂合成受阻是导致“脂肪肝”的缘故之一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会显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D、参加短跑等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6、用含32P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幼苗,几天后测试大麦根尖不同区域32P的累积量和运输情形,结果如下表。
高三生物教案:实验设计训练题(3)

实验设计训练题(二)1、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岀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述):2、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而不能分解蔗糖。
(二)实验步骤:取 A 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三)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岀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请据此回答下述问题(1)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A、不正确 B 、无法论证淀粉是否被分解 C 、非常好 D 、无法论证蔗糖是否被分解(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采用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 ______ 、 ____________ ,分别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应对该实验有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给予_______________ 条件。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辅导强化材料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 3)1.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2.给含氨( NH3)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A. 改善土壤通气,根呼吸作用加强B.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根瘤菌繁殖加快C. 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增加D.增加土壤中 N2的含量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最后测出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物质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应该是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中心体④染色体⑤高尔基体⑥细胞膜上的载体⑦细胞膜⑧细胞核A.①③④⑧⑦ B.②③⑧④⑤ C.⑦⑥②⑤⑦ D.⑦②⑧④⑤4.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不能说明的是A.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B.生物膜结构有一定的联系性C.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D.分泌物的排出是主动运输5.生物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连的是A.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 ...B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C.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D .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6.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抗体的产生D.宜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7.一般情况下,下列的细胞中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①卵细胞②受精卵③胚胎干细胞④造血干细胞⑤神经细胞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④③②8.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①植物细胞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眼虫,这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
新高考生物重难点强化训练05 实验与探究(解析版)

重难点05 实验与探究(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在实验考查方面,考纲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的数据进行处理。
纵观历年高考一向注重对教材实验的考查,经常考的教材实验主要集中在必修一模块,内容主要涉及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的作用、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此外,还可能进行拓展和创新设计考题,但实验原理仍立足于教材,难度不会太大。
【满分技巧】1.在掌握教材实验原理、步骤、细节的基础上,能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2.抓住实验的几大基本原则分析或设计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3.遇到陌生情境时要联系回顾已学知识中的生物学原理,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必备知识】1.牢固掌握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能熟练运用实验原则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限时检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0•北京)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均可完成的是()A.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提取和分离叶绿素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答】解:A、紫色的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无法观察叶绿体,A错误;B、紫色的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无法提取和分离叶绿素,B错误;C、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C正确;D、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C。
2.(2020•江苏)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赫尔希(A.D.Hershey)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梅塞尔森(M.Meselso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温特(F.W.Went)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解答】解:A:卡尔文利用14C标记CO2,从而探明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n,A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3个实验装置(A、B、C)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答:(l)若将A与B、B与C、A与C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2)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3)装置B中种子的干重一星期后将,为什么?。
2、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速度。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步骤,验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回答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I2溶液、0.l%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10rnL)、漏斗与滤纸、恒温水浴、玻璃棒等。
(2)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ml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和。
②向各管内各加入。
③。
④。
(3)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温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
将该装置放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 以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
各琼脂块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根据表和图回答下列问题:(l )圆点A 的颜色变化表明。
( 2)圆点B 的颜色变化与A 一样,你对这种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
(3)圆点C 的颜色变化表明 。
(4)圆点D 的颜色变化表明 。
(5)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的条件下培养。
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② 。
(6)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O 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内含与蔗糖分解有关的酶),实验结果可能是出现 。
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圆片并放入瓶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直至叶圆片降至瓶底。
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 3溶液的培养皿中,所有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光强下,测量每一个培养皿中叶片上浮至液① 用坐标纸作图,画出表示光合速率与NaHCO 3浓度关系的曲线。
②叶园片转移到NaHCO 3溶液前,为什么必须抽出气体让其下沉?③为什么叶片在NaHC O3溶液浓度为0时不能上浮?④假如用等量的叶园片重复实验,提出一种能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
5、现有如下材料:3支试管(编号分别是A、B、C)、淀粉、碘液及温度控制在37℃、0℃、100℃的三个水浴锅①请根据以上所提供的材料及条件,写出下面实验步骤3及以后的实验步骤,以证明温度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6ml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
步骤2:收取唾液若干。
步骤3:。
②写出实验的结果。
③如果在上述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全部转移到37℃水浴锅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原先,100℃水浴锅中的那支试管呈蓝色,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6、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用软木打孔器制备一条长2cm的马铃薯圆柱,研究过氧化氨酶活性,将此圆柱切成10块圆片放人注射器简内,再放人10ml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射器口以橡皮帽密封,如图所示。
实验中,注射器简内收集到的气体量如表所示:(l)以曲线图的形式描述实验结果。
(2)分别指出反应速度最快、最慢的时间段。
(4)若用20块马铃薯圆片而不是10块进行实验,在第(l)题的曲线图中描点作图,表示实验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7、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红紫色物质,这是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
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水、试管、滴管、脱酯棉球、镊子、小烧杯。
实验步骤:(l)收集唾液(2)(3)(4).8、给你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新鲜的),10%的盐酸、蔗糖、蒸馏水、显微镜、玻片。
小刀、烧杯、吸水纸等材料用具。
请从中选用部分器材,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你准备选用的实验材料是。
(2)操作过程是(写出要点即可)。
(3)过一段时间后,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结论是。
9、植物很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来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从而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仪器:大麦离体根、锥形瓶、导管、瓶塞、适宜浓度的硫酸铵溶液、氮气、氧气、奈氏试剂(遇NH4+会变色,颜色随NH4+含量的增加而加深)。
实验中氮气对大麦根细胞无伤害作用。
实验步骤:第一步:在A、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铵溶液,并将同株大麦离体根随机等份放入A、B瓶的溶液中,塞上装有管的瓶塞如图第二步:第三步:结果分析:10、用动物实验法研究动物甲状腺的某些功能,其中之一是研究动物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生理作用的实验:(1)设计原理:利用对照实验法原理。
通过对实验组结果差异的比较得出结论。
(2)设计方案:①材料:幼小的小白鼠,动物甲状腺激素②处理方法:把小白鼠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C请继续完成本方法中的实验步骤,并指出出现的现象,根据观察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1、实验设计,验证生物因素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实验生物:大小两种草履虫,纤毛虫A;实验生物的食物;粘菌土,小草履虫食物,小草履虫(纤毛虫A的食物),一定浓度KMnO4液,一定浓度的酒精、自来水、蒸馏水、火烧杯(若干)第一步:选用处理大烧杯、目的为,然后.分别向洁净的大烧杯中加入,日光照晒半天备用;第二步:验证种内关系,向三个准备好的大烧杯中分别加入,前一段时间添加充足的食物,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食物,观察发现:在食物充足情况下,他们增长情况为(用数学语言),图形呈;减少食物投放量后,种群内个体间表现出,其结果是,在进化上的意义是;大草履虫消化食物方式为,异化作用类型为。
第三步:验证种间关系,另取大个准备好的大烧杯,A大烧杯加入。
现象。
解释。
B大烧杯加入。
现象。
C大烧杯加入。
现象。
12、在你面前有A、B、C三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方法处理获得的:①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
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
再加清水。
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
最后加水至900ml。
②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入3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
A烧杯中加入0.3g洗衣粉和0.3g尿素;C烧杯中不加其他物质。
③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
(l)如何通过实验大致计算出3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哪个大哪个小?(2)根据你的计划检测,结果如何?(3)前处理中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4)如果已知洗衣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并且你的检测结果表明加入洗衣粉和尿素的烧杯中藻类生长得最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5)上述实验不能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重要元素,如何修改上述实验过程来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6)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称为“水质富营养化”。
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量的氮肥,常常不能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富营养化。
上述实验的合理解释你认为可能是什么?13、北阿尔伯达一个工厂把产酸的化学品排放到空气里。
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石。
但湖水的PH值已由原有的6。
8降低到5.7。
虽然酸性沉积物一直在增加,但湖水的PH值仍保持在5.7不变。
湖中原有的优势鱼种是河鲈和鲤鱼。
钓鱼运动员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已经减少。
工厂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大致过程如下:设置一只大容器,盛放湖水,维持PH值在5.7。
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生长正常、迅速。
结论:工厂放出去的化学品对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l)假定你是一个独立的仲裁员,对该项实验作评估,你认为要使该实验结论有说服力,实验设计中还需提供哪些有影响的信息?(2)说明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等到这些信息。
(3)通过以上分析,你对于上述实验的结论有何评价?实验强化训练答案1、(1)B与C;A与C (2)制作一个与B相同的装置,罩上不透光的箱子,与原来B装置对照,看种子是否萌发。
(3)减少;绿叶长出前,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2)步骤:①2ml未萌发的种子的酶的提取液;2ml蒸馏水。
②等量的I2-KI溶液③等量0。
1%淀粉液④摇匀后,将试管放入适温的水浴中,观察颜色变化。
(3)①在步骤1中添加试管4,加入煮沸过的麦芽酶提取液。
②可将酶的提取液进行稀释。
3、(1)唾液淀粉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2)黑根霉细胞能分泌淀粉酶。
(3)酸性条件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4)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5)为酶的催化反应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6)蓝黑色;酒精酵母分泌的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4、①略②除去叶片原有的气体(包括O2 )。
③无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O2产生,叶片不能上浮。
④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
5、步骤3:向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4:将三支试管分别置于37℃、0℃、100℃的水浴锅中;5:经一段时间后再向三支试管滴加等量的唾液;6:等待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加以检验。
②A不变蓝,B、C变蓝色。
③高温使酶变性失活,且具不可恢复性。
低温能使酶暂时失去活性,当温度恢复到适宜温度时又能恢复活性。
6.(1)略(4)略(2)最快:0-2min ;最慢:20min后。
(3)由于过氧化氢不断被分解消耗,浓度降低。
7、(1)嗽口、含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取出将唾液挤入试管。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2-3滴5%的NaOH溶液,振荡。
(3)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2-3滴3%的CuSO4溶液,振荡。
(4)结果观察: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到出现红紫色,说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8、(1)萝卜、蔗糖、蒸馏水、小刀、烧杯。
(2)①配制浓蔗糖溶液②在两只萝卜上各挖一个洞③洞内分别注入蒸馏水和浓蔗糖溶液。
(3)注蔗糖液的一个液面上升,注蒸馏水的一个液面下降。
(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时,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反之渗透失水。
9、第二步:向A瓶通入氮气,向B瓶通入氧气。
第三步:拿掉瓶塞,分别向A、B瓶中加入等量的奈氏试剂。
结果分析;A瓶颜色较深,因呼吸作用弱,吸收NH4+少;B瓶颜色较浅,吸收NH4+多。
10、实验组A:切除甲状腺后停止生长发育。
实验组B:切除甲状腺后先停止生长,以后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又继续生长。
实验组C:正常白鼠,正常生长发育。
11、第一步;一定浓度的KMnO4;消毒;自来水。
第二步:等量的大草履虫、小草履虫、纤毛虫;先是指数增长;“J”;种内斗争;大量死亡,适者生存;对物种的发展有利;细胞内消化;需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