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山东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意研究山东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训练高考试题,争取在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具体教学措施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及时了解和收集各类高考的信息,认真分析研讨近几年生物考试试题,以便把握教学的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课和上课质量,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3.近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召开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专人发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组教师凝结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实现智慧共享。

4.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采用“组内备课,组内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方式,及时总结,反思问题,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实验设计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实验设计

解题 -----
“两环节”
例2: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 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 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
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 水、表 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实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 ,应注意等量的原 则 ①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重量、长度、种类和生 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 ②实验器具要相同 ③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 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处理方法要相同 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等条件都要一致。
(四)对照性原则
①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在“探究影响 淀粉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1号试管加1mL蒸馏水,2号、3 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I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 对照组。 ②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即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 验组。 ③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如 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 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 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 (空白对照) ④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温度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
(1)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 否通过该膜。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通过; ②袋内外液体均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通过; ③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 表明碘能通过,淀粉不能通过; ④袋外液体变蓝,袋内液体不变蓝, 表明碘不能通过,淀粉能通过。

通用版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考点2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讲义

通用版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考点2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讲义

考点二试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一、试验设计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1)选材科学性:如鉴定还原糖的试验中不能以西瓜汁为试验材料,因为西瓜汁的红色会干扰颜色反应。

(2)试验方法科学性:如运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2.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自变量的单一性即试验组和比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而后者强调的是除了自变量之外的一切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需严格限制在相宜且等量条件下,以平衡和消退无关变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平行重复原则为减小试验误差应进行多次试验,如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更的试验中,每次计数都要重复至少3次。

4.比照原则(为使试验结果更有可信度,需设置比照组)(1)空白比照:即比照组不做任何变量处理。

如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试验中,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后,注射胰岛素的为试验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为比照组。

(2)自身比照:即比照组和试验组在同一试验对象上进行,不再设置新的比照组。

如视察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的试验中,质壁分别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比照。

(3)条件比照:即给比照组施加变量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试验假设所定的。

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验中,试验组为饲喂甲状腺激素,空白比照为饲喂等量生理盐水,可以再增加一组比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即条件比照,这样可以增加试验的劝服力。

(4)相互比照:即不单独设比照组,而是几个试验组之间相互进行比照。

如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试验中,各组既是试验组,又是其他组的比照组。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试验设计程序:明确试验目的→选择试验原理→确定试验思路→设计试验步骤→预期试验结果→得出试验结论。

1.试验目的(1)验证性试验:找寻题干信息,一般写有“验证……”,即为该试验的试验目的。

(2)探究性试验:首先分析试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此类试验的试验目的一般书写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探究自变量的作用”等等。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
方 法 中的 意 义 和 地 位 。
是学生拿高分 的基础和捷径. 高中阶段主要要求学 生
学 会 以下 几 个 实 验 原 则 即 可 : 1科 学 性原 则 .
所谓科学性 , 是指 实验 目的要 明确 , 实验 原理要 正确 , 实验材料和实验 手段 的选择 要恰 当, 整个 设计 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 不能偏 离生物 学基本 知识 和基本 原理 以及其 他学科 领域 的基本原 则. : 如 淀粉 酶水解 淀粉 的顺序 问题.
1. 群 密 度 的 取样 调查 ; 7种
变量 , 又称因子 , 是指实 验过程 中所被 操作 的特 定 因素或条件. 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 中的复杂关 系的准则之一. 当实验出现多个 实验变量时 到底 是哪 个变量 引起实验现象 的不 同或是多 个不 同的因素 引 起实验现象 的不 同就不知道了. 以在实验设计过程 所 中要教会学生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现把高中生物课本和大纲有关的实验总结如下 :
1 生物组织中还 原糖 、 . 脂肪 、 蛋白质的鉴定 ; 2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 .
3 细胞 质 流 动 的 观察 ; .
4 观察植 物细胞 的有丝分裂 ; .
5 比较 过氧化氢 酶和 F 抖的催化效率 ; . e
些探究 :

对 以 上 实 验 和 调 查 报 告 都 要 对 其 原 理 和 实 验 用
具 、 品等 十分 了解才 能拓 展到课外 实验 上来 , 以 药 所
学好课本的实验是前提条件.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
总结课 本实验 , 在此基 础上 向课外延 伸 , 样学生 才 这 能有信 心做 好实验题. 二、 传授生物实验的原则 生物实验设计是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原则 的, 也 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理论方法
实验设计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能考查运用所学生物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设计的一 般程序为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针对不 同的实验题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把握。
不同浓度酒精对间脑蟾蜍屈反射时长的影响 处理因素
空白对照 任氏液 0.1%酒精 0.2%酒精 1%酒精
屈反射时长
(3)因为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所以实验应设置只使用任 氏液作为对照组,屈反射时间短;同时还要设置使用NA(神经递质)、 PT(NA受体抑制剂)和NA+PT的三个实验组,实验结果为NA组屈 反射时间长,PT组屈反射时间短。而NA、PT同时使用,屈反射时 间也较短,可能是由于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会导致PT与NA受 体结合,使NA无法起到作用。这样才能得出“NA与其受体结合, 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的结论。还要再设置酒精+PT的 实验组,若实验结果与NA+PT组相同,这才能说明酒精具有类似 NA的作用,进而才能得出“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 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的结论。
(3)依据实验2、3 的结论,实验3 的分组应为: A组:任氏液;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分组时一定不要忘记对各组进行编号,如1、2、3或A、B、C 等,编号的目的是使思路清晰,后续的步骤便于指代描述。在叙述 实验步骤时,特别是施加变量的步骤,一定要对添加物的用量加以 限定,第一组指明用量,后续组用“等量”一词。 5.实验结果就是实验现象,在叙述时一定要写具体,不能笼统地 综合描述。比如,在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用碘液检 测淀粉的分解程度,结果应该是“A组(低温条件)变蓝;B组(适温条 件)无蓝色出现;C组(高温条件)变蓝”。而不能综合叙述为“只有B 组(适温条件)无蓝色出现”。

第十三章 实验6 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2025高中生物高考备考

第十三章 实验6 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2025高中生物高考备考

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6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1.辨析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项目实验思路实验步骤不同点主要特点实验思路是“想法”,是较为“粗线条”的思考过程,其要求“言简意赅”步骤是“做法”,是更为“细节化”的操作流程,其要求“精准细致”书写技巧必须体现“对照思想”,显示“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注意体现“相同且适宜”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步骤流程也必须科学相同点都要分析实验目的,从实验目的中分析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设计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确定检测指标2.牢记实验设计思路的一般书写模式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模式一般为“分组+施加自变量+检测因变量”,题目中涉及的无关变量必写,若题目未涉及的可略写或简写,具体如下:14.[2023全国甲节选,8分]某同学将从菠菜叶中分离到的叶绿体悬浮于缓冲液中,给该叶绿体悬浮液照光后有糖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是分离制备叶绿体的常用材料,若要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答出1种即可)。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填“蓝紫光”“红光”或“绿光”)。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会产生淀粉。

请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中有淀粉存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植物均先进行饥饿处理(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消耗有机物),再将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将乙组放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甲乙两组的叶绿体,脱绿后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

预期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

解析(1)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黑暗,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露在光下
极细光束
好氧细菌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
实验结论: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命活动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

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2)实验结果预测:例2:(2010广东29)(16分)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

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Ⅱ应该为,原因是;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

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I.提取叶绿素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mL)调pH至处理时间(min)溶液颜色① 3.0 Y 10 绿色② 3.0 7.0 10 绿色③ 3.0 6.0 10 黄绿色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2009福建26)8分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A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②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

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C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二、题型突破方法1. 解答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1)首先确定实验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确认_________,形成操控变量的方法。

(4)根据变量分析,确定_________的方法。

(5)根据提供的材料,草拟实验步骤。

(6)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可能的结论。

实验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变量的操控。

解题时首要的任务是以实验目的为目标,以实验原理为依据,以实验材料为基础,确认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分析自变量如何操纵、因变量如何观测、无关变量如何控制。

→ → →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

取材要注意所用材料的类型、数量、生理状态、取用方法、取用部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几组;编号常用甲、乙、丙、丁或A、B、C、D表示。

第二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对实验组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自变量的操纵,对照组采用对照处理(注意:除自变量外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培养、保温、饲养等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

第四步,观察、测量、记录、统计分析。

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测。

【技巧点拨】(1)注意步骤设计的科学性。

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材料、用具在试题中一般都会给出,注意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合理利用。

题中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一般不能随意增加实验材料和试剂。

(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①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分步叙说。

②试管(或烧杯等)要加以编号,以便叙说简洁。

③尽量使用规范的实验术语,如:载玻片、盖玻片、临时装片、无N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等量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振荡、充分研磨等。

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

三、实验设计的原则及方法1、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行性原则等。

例如:在验证酶是催化剂的实验中,A试管加入淀粉酶,在对照试管(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观察温度对酶的影响时,各组其他条件一样,只有温度不同。

观察pH对酶的影响时,各试管只能是pH不同,其他如温度、酶、反应物的量等必须相同。

2、对照实验的设置(1)对照实验的类型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用甲状腺制剂饲喂蝌蚪﹝实验组﹞与正常情况下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后者的具体作用是反映自然状态下的实验结果。

用小狗做活体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作用时,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小狗作对照,与切除了脑垂体的小狗进行比较。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对照。

如: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同pH的实验组相互对照。

自身对照:即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一个对象上完成,先质壁分离再进行复原实验。

缺素培养法验证镁是必需的矿质元素,可以设定在一组上先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再用缺素培养液培养,最后用完全培养液再培养确定。

条件对照: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 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 对照组);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 对照)。

(2)对照实验设置的合理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相等”。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活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3)结果分析要全面预测实验结果——是根据实验原理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分析,从而预先猜测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

验证性实验结果是确定的,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则一般有多种可能。

分析实验结果——是从结果出发去寻找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等。

如果是验证性实验,结果和结论是确定的;如果是探究性实验,结果和结论一般要分情况讨论,分析时应注意:①各种可能分析要全面。

②结论和结果要对应。

典型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例1(1)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六祖,每组30粒,在培养皿中培养。

2.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0、2000、4000、6000、8000、10000Lux 温度25℃,培养一周。

3.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注:要求至少分为三组,每组有一定的种子数量,光照强度必须有0 Lux(黑暗)(2)实验结果预测: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例2(1)③双缩脲试剂紫色(2)普通饲料需要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21;饲养时间相同,实验结果的比较才有意义(3)体重体长例3(1)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3)酸性。

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例4(1)①不加入石蜡油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2)去除氧气;自(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