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2. 会写的字。
- 书写要点:- “旧”:竖画要垂直,日字要写得窄长。
- “符”: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要写得紧凑,下半部分的“付”左右分布均匀。
- 书写要点:- “术”:独体字,横画要平,竖画要直。
- “册”:注意笔顺,先写横折钩,再写中间的一横,最后写竖。
- 书写要点:- “赵”:走字旁最后一捺要舒展,“肖”字上小下大。
- “慧”:笔画较多,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布局,上中下结构要紧凑。
- 书写要点:- “择”: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泽”去掉三点水后的部分要写得紧凑。
- “貌”:左半部分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右半部分的“兒”要注意笔顺。
3. 多音字。
- 行:xíng(行人)háng(银行)- 鲜:xiān(新鲜)xiǎn(朝鲜)-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车)shèng(千乘之国)4. 近义词。
- 遥 - 远。
- 异乡 - 他乡。
- 发明 - 创造。
- 改进 - 改良。
- 闻名 - 出名。
- 雄伟 - 宏伟。
- 保存 - 保管。
- 热闹 - 喧闹。
5. 反义词。
- 暖 - 寒。
- 异乡 - 故乡。
- 伟大 - 渺小。
- 粗糙 - 光滑。
- 减轻 - 加重。
- 节省 - 浪费。
- 完整 - 残缺。
- 热闹 - 冷清。
二、句子。
1. 古诗名句理解。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重点句子分析。
- 这句话直接点明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强调中国的造纸术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坚固”总结上文对赵州桥结构坚固的描写,“美观”引出下文对赵州桥栏板上精美图案的描写。
三、课文内容。
-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先写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等记录信息,然后写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是比较粗糙,不便书写,最后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灾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断是否需要带雨伞,学会以降水这一标准区分天气。
2.经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的过程,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的坚毅品质。
教学重点:自主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创设情境,区分天气。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可是有时候阴,有时候晴,还有时候下雨那我们上学都需要带些什么呢?怎样才知道户不会下雨?要带上雨伞吗?说说理由。
(预设回答:需要,可能下雨。
/需要,遮太阳。
/不需要,不下雨,带着重)大家意见也不同意,你们还需要什么信息能够做出判断呢?(预设回答:天气预报)2.出示天气预报图,现在你们觉得需要带雨伞吗?(预设回答1:不需要,没有下雨。
)问:你是从哪里知道不会下雨的?(引出“天气图形符号”)(预设回答2:需要,遮太阳。
)问:大家觉得用雨伞遮太阳好吗?出示雨伞,简单介绍,确定雨伞更适合在下雨天或下雪天使用。
3.回顾天气类型。
那你还知道哪些天气需要使用雨伞,哪些天气不需要呢?板书记录。
4.小结:大家了解的天气知识真不少,看来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二、问一问——整理感兴趣的天气疑问。
1.现在我们整理了这么多天气类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有关天气的知识呢?(问题:1.什么是天气?2.天气发生在哪里?3.同地不同时的天气一样吗?4.同时不同地的天气一样吗?5.什么是灾害天气?)大家列举了这么多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答?请举例说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导读】本文档为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的文档,旨在帮助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学生可以回顾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在知识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档将以提供重点知识点的概述、详细介绍、例题及解析的形式进行呈现。
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涉及以下知识点:1.学习字词:复习“头部”、“面部”等。
通过学习字词,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习诗文:阅读《骑蜗牛找朋友》等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学习语音:复习声母“p”、“b”、“m”以及韵母“i”、“u”、“e”。
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4.学习作文:以“描写动物”为主题进行作文训练。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二、知识详解1. 学习字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复习一些与“头部”、“面部”相关的字词,如“头发”、“眼睛”、“鼻子”等。
这些字词常用于描述人物或描写事物特征。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字材料,了解这些字词的构成和含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诗文本单元的诗文《骑蜗牛找朋友》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文,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学习一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3. 学习语音本单元的语音学习中,我们将复习声母“p”、“b”、“m”以及韵母“i”、“u”、“e”。
学生可以通过听音、朗读和拼写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语音的正确发音和口型的调整。
4. 学习作文本单元的作文主题是“描写动物”。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通过观察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写作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语句的连贯性,同时也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运用。
三、思考题及解析以下是本单元复习中的一道思考题及解析,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题目:请用三个字形容小猫。
解析:通过描写小猫的特点和形象,我们可以用“可爱”、“聪明”、“活泼”等词语来形容它。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一、填空题。
1.(家),是我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
在家中,之所以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是因为大家是(一家人)。
2.要学会正确使用家里的各种(电器),不然(电老虎)会伤害我们的。
3.我知道常见的应急电话:火警(119);医疗急救电话(120);匪警(110);交通事故(122)。
4.爸爸的爸爸是我的(爷爷);爸爸的哥哥是我的(伯伯);我是奶奶的(孙子(孙女));我是叔叔(姑姑)的(侄儿(侄女));妈妈的妈妈是我的(外婆);妈妈的姐姐(妹妹)是我的(姨妈);我是外公的(外孙)。
我是小姨的(外甥)5.(关怀)是爱!(期待)是爱!(呵护)是爱!(责备)是爱!为了表达对母亲和父亲的敬意,人们把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
6.(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家人的(爱)滋润着我,使我懂得了它意味着什么。
我要把自己的(爱)回报给他们。
7.(亲情)是浓浓的甘露;(家庭)是温馨的港湾。
我们在爱中长大,心中也充满了对家人的爱。
8.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姓。
我国姓氏的来历大致分(十多)种。
有的以(国名)为姓,有的以(创造发明)为姓,有的以(居住地)为姓……9.每个同学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值得大家学习,努力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己也会进步。
10.独特的我,独特的你,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喜爱自己,(欣赏他人),你会进步得更快。
同学之间的交往给我们带来(愉快),但有时也会产生(“小疙瘩”)。
11.同学之间难免会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学会(尊重),相互(谅解),多为同学着想,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的快乐。
12.当同学之间发生小矛盾、小纠纷时,我们要(多替别人着想)(互相体谅)。
13.给别人取绰号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14.每个人都和别人(不同)。
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所有笔记

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所有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笔记:
1、《燕子》
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和停歇,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燕子的特点和习性,也学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准。
2、《古诗两首》
这一课学习了《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两首古诗。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学到了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荷花》
这篇课文描写了荷花的形状、颜色和香味,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荷花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也学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准。
4、《珍珠泉》
这篇课文描写了珍珠泉的特点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珍珠泉的形成和历史,也学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准。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笔记,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事物的特点和习性,也学到了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同时增强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程复习背诵资料知识要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 特点 ) 。
在 ( 镜子中 ) 、 ( 活动中 ), 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
2、除了在镜子中、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 ( 他人的看法中 ) 了解自己的特点。
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 ( 期望 ) 。
4、每个人都有丰富的 ( 内心 ) 世界。
在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存放着自己 ( 喜爱的事物 ) 、 ( 美好的经历 ) 、 ( 特别的感受 ) ,还会有各种 ( 想法 ) 和 ( 疑问 ) 。
5、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完美地方。
我们可以不断的 ( 改进 ) 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6、我们(年龄)差不多,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7、如果说班级是棵大树,那么每一位同学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同学之间有很多(相同点),可又各有(不同)。
8、我们喜欢和自己 ( 情投意合 ) 的人交朋友,这是人之常情。
9、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领)。
10、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 ( “不同” ) ,我们将会交到更多的 ( 朋友 ) 。
11、不同的树叶在同一棵大树上互相(映衬),共同装点出美丽的(风景)。
不同的我们在同一个集体中(友好交往),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12、生活中充满了各种 ( “不同” ) 。
例如:一、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组成优美的音乐。
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语言的运动员欢聚一堂,不仅为我们献出一场体育盛宴,更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13、我们喜欢这充满不同的世界,我们愿意和各种不同的人交往。
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14、( 诚实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
明山宾卖牛讲的是诚实的故事。
15、有时候我们会说谎,那可能是由于(恐惧),(胆怯)或(虚荣)等。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词语集中营:姓名: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南辕北辙结结实实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老老实实和颜悦色一生受用密密麻麻弯弯曲曲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买椟还珠想方设法好把式能手走样审视信不过
●词组集中营:
满意的神情连绵不断的山峰半截脖子装饰得十分美观连绵起伏的群山数不尽的骆驼和颜悦色地说接受劝告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审视:悲惨:拼命:盘缠:后悔:街坊:教诲:以为:劝告:一端:恰好:准确:有名:能手: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愈合:能手:经常:果然:仔细:相信:满意:正确:密密麻麻:硬:熟悉:
●比一比再组词:
寓()窿()狼()悔()硬()猎()遇()隆()狠()诲()便()错()
裂()幅()审()肃()说()熟()列()副()伸()述()悦()热()
●多音字组词:
圈()()更()()尽()()
圈()()更()()尽()()
●填填背背:
绳在(),冰在()。
亲身下河(),亲口尝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亲身实践才会有更细致全面的了解。
莫看江面(),要看水底()。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光要看它的表面,更要看它的内在。
()长不出苍松,()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常常做,()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都是()。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有了错误要()。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如果行动与目的(),那么你付出再多也没有用。
像这样的故事我读过的还有《》、《》。
●课外积累
大发雷霆大动干弋大失所望大举进攻大快人心大喜过望大获全胜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大张旗鼓大智若愚大相径庭我发现这些词语都带有()。
眉飞色舞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垂头丧气横眉怒目面红耳赤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的()。
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有若无
我发现这些词语都带有(),而且都是()型的词语。
恍然大悟茫然无措哑然失笑泰然自若
欣然怒放安然无恙傲然挺立
我发现这些词语都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