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目录:易读错的字、词语听写、形近词组词、词语搭配、近义词、反义词、日积月累、课文中心思想回顾、课文重点及课后题。
一、易读错的字。
XXX(sū)携手(xié)XXX(cài)社会(shè)拱桥(gǒng)智慧(zhì)选择(zé)官吏(lì)税务(shuì)咖啡(kā)前爪(zhuǎ)毛驴(lǘ)二、词语听写。
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赵州桥石匠设计中间桥洞河面创举流水冲击节省而且水花各自双龙戏珠似乎人民智慧才干历史三、形近词组词。
符(符号)册(一册)XXX(姓赵)附(附近)删(删除)赴(奔赴)欲(欲望)约(大约)设(设问)浴(浴室)钓(钓鱼)没(没有)裕(富裕)验(检验)史(历史)1谷(稻谷)检(检查)吏(官吏)魂(魂魄)殴(殴打)创(创造)槐(槐树)鸥(海鸥)枪(手枪)酒(酒水)洲(非洲)智(智慧)洒(洒脱)州(广州)知(知识)牧(牧场)社(社会)历(历史)枚(一枚)XXX(杜鹃)厉(厉害)4、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贡献—(奉献)轻便—(简便)经验—(阅历)改进—(改善)促进—(推动)闻名—(著名)雄伟—(宏伟)节省—(节约)精美—(精致)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轻巧)促进—(阻止)减轻—(加重)容易—(困难)节省—(浪费)宝贵—(普通)五、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花中君子:XXX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六、课文理解。
1、《元旦》“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开门迎新,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2氛,富有浓厚的糊口力息。
2、《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表明了我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3 《荷花》重点知识点(素材)

3.荷花作者:叶圣陶一、生字组词瓣(bàn)(花瓣)(豆瓣) 蓬(péng)(莲蓬)(蓬松)胀(zhàng)(饱胀)(肿胀) 裂(liè)(分裂)(裂缝)姿(zī)(姿势)(姿态) 势(shì)(势力)(气势)仿(fǎng)(仿佛)(模仿) 佛(fú)(仿佛)随(suí)(跟随)(随便) 蹈(dǎo)(舞蹈)(循规蹈矩) 止(zhǐ)(停止)(阻止)二、听写词语荷花清香圆盘花瓣莲蓬破裂姿势眼前本领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三、认读生字挨(āi)挨着蓬(péng)莲蓬胀(zhàng)肿胀蹈(dǎo)舞蹈翩(piān)翩翩起舞四、多音字挨: (āi)挨着佛:(fú)仿佛(ái)挨打(fó)佛祖五、近义词清香--芳香赶紧--赶快破裂--分裂姿势--姿态仿佛--好像雪白--洁白六、反义词展开--收拢饱胀--干瘪破裂--完整乌黑--雪白停止--继续七、词语搭配(雪白)的衣裳 (碧绿)的大圆盘 (饱胀)的花骨朵儿(嫩黄色)的小莲蓬 (挨挨挤挤)的荷叶八、形近字组词瓣(花瓣) 仿(仿佛) 胀(肿胀) 蹈(舞蹈)辨(辨认) 方(方向) 张(张开) 滔(滔滔不绝)九、同音字组词蓬(莲蓬) 止(停止)篷(帐篷) 趾(脚趾)十、词语解释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挤在一起。
十一、课文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十二、课文重点1.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①颜色鲜艳,荷叶碧绿,荷花洁白,小莲蓬嫩黄。
②荷叶繁盛,挨挨挤挤,像一个大圆盘。
③荷花形态多样,有才展开两三瓣的,有全开的,还有是花骨朵儿的。
④荷花姿态各异,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导读】本文档为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的文档,旨在帮助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学生可以回顾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在知识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档将以提供重点知识点的概述、详细介绍、例题及解析的形式进行呈现。
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涉及以下知识点:1.学习字词:复习“头部”、“面部”等。
通过学习字词,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习诗文:阅读《骑蜗牛找朋友》等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学习语音:复习声母“p”、“b”、“m”以及韵母“i”、“u”、“e”。
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4.学习作文:以“描写动物”为主题进行作文训练。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二、知识详解1. 学习字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复习一些与“头部”、“面部”相关的字词,如“头发”、“眼睛”、“鼻子”等。
这些字词常用于描述人物或描写事物特征。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字材料,了解这些字词的构成和含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诗文本单元的诗文《骑蜗牛找朋友》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文,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学习一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3. 学习语音本单元的语音学习中,我们将复习声母“p”、“b”、“m”以及韵母“i”、“u”、“e”。
学生可以通过听音、朗读和拼写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语音的正确发音和口型的调整。
4. 学习作文本单元的作文主题是“描写动物”。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通过观察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写作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语句的连贯性,同时也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运用。
三、思考题及解析以下是本单元复习中的一道思考题及解析,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题目:请用三个字形容小猫。
解析:通过描写小猫的特点和形象,我们可以用“可爱”、“聪明”、“活泼”等词语来形容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退隐前的诗歌多陈述现实,有感而发;退隐后的诗歌多描写山光水色。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主要作品:《梅花》《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
2.诗句解读(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爆竹声”从听觉上展现了春节热闹的场面,“春风送暖入屠苏”从触觉和味觉上描写了春节时天气变暖,人们在暖暖的春风中欢乐地喝着醇美的屠苏酒庆贺新年的情景。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欢乐气氛,用初升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瞳瞳日”从视觉上照应了前边的“春风送暖”,烘托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末句写春节习俗——换桃符,“新桃换旧符”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与上文中的“一岁除”相照应。
3.知识拓展元日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清明习俗:扫墓、踏青等。
重阳习俗: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清明》1.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咏史诗多讽刺时政,写景诗画面鲜明,语言清丽。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清明》《赤壁》《泊秦淮》《山行》等,著有《樊川文集》。
2.诗句解读(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两句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和赶路人的心情。
“雨纷纷”点明天气;“魂”指的是情绪、心情等,“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
“雨纷纷”与“新魂”刻画出了赶路人衣衫被雨打湿,心境凄迷纷乱的状态。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句写“欲断魂”的行人想打听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同时借酒浇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
最新统编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2 好词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3 好句①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②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③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春天的赞歌。
2 好词细叶光景万紫千红3 好诗:描写春天的古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好词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3 好句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③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二、多音字组词似:shì(似的)转:zhuǎn (转眼)sì(似乎) zhuàn (转动)圈:juàn (羊圈)挨:ái (挨打)quān(圆圈)āi (挨挨挤挤)骨:gū(花骨朵)间:jiàn (间接)gǔ(骨头) jiān (中间)中:zhòng (打中)挑:tiǎo(挑战)zhōng (中间) tiāo(挑水)曲:qū(弯曲)乐:lè(快乐)qǔ(歌曲) yuè(乐曲)三、形近字组词俊(俊俏)尖(尖利)符(符号)峻(峻岭)尘(尘土)附(附近)咏(歌咏)滨(海滨)佛(佛祖)泳(游泳)缤(缤纷)沸(沸水)俏(俏丽)沾(沾水)倦(疲倦)悄(悄声)粘(粘贴)圈(圈子)偶(偶尔)晴(晴天)胀(饱胀)寓(寓言)清(清水)张(张开)滔(滔天)裁(裁员)仿(仿佛)蹈(舞蹈)载(载客)放(放学)四、四字好词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光彩夺目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弯弯曲曲五、仿照例子,写带有反义的词语。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课文内容。
- 诗句理解。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这里描写了春节时人们放爆竹、喝屠苏酒的习俗,展现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氛围。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两句写出了新年万象更新的景象,也体现了古代春节有贴桃符的习俗。
- 节日习俗:春节,有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春联的前身)等习俗。
- 诗句理解。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时候,细雨纷纷扬扬,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此句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以及行人的愁苦心情。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向人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远远地指着杏花村。
这两句写出了行人想借酒消愁的心理。
- 节日习俗:清明是传统节日,人们有扫墓祭祖、踏青等习俗,诗中体现出清明时节雨多的气候特点。
- 诗句理解。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这里写出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 节日习俗: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等习俗。
-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
- 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等记录信息,但这些材料有的很笨重,有的不易保存。
后来有了丝绸,虽轻便但成本高。
-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造纸,这种纸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而且质量提高了很多,逐渐普遍使用。
- 造纸术的意义。
-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所有笔记

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所有笔记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笔记:
1、《燕子》
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和停歇,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燕子的特点和习性,也学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准。
2、《古诗两首》
这一课学习了《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两首古诗。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学到了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荷花》
这篇课文描写了荷花的形状、颜色和香味,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荷花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也学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准。
4、《珍珠泉》
这篇课文描写了珍珠泉的特点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珍珠泉的形成和历史,也学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准。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笔记,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事物的特点和习性,也学到了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同时增强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部分。
1. 生字新词那可是一堆堆的,像“旧、饿、柴”这些字,可得认真写,别写错啦。
2. 多音字也来凑热闹啦,比如“挣”,挣钱(zhèng)和挣扎(zhēng)读音可不一样哟。
3. 词语嘛,有“蜡烛、告诉、围裙”等等,要记住它们的意思,别搞混啦。
二、句子部分。
1. 比喻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把雨比作钥匙,多形象啊!
2. 拟人句:“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看,雷云都能拍大手,多有趣!
三、课文理解。
四、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学会了怎么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比如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
2. 词句段运用:知道了怎么写“得”字的用法,还能仿照例子写句子。
3. 日积月累:背了几首古诗,可别忘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屠(tú)苏(sū) 旧符(fú) 欲断魂(hún)
酒(jiǔ)家兄(xiōng)弟创(chuàng)造
蔡伦(lún) 朝鲜(xiǎn) 保存(cún)
经验(yàn) 欧洲(zhōu) 造纸术(shù)
社(shè)会制(zhì)作一册(cè)
前爪(zhǎo) 智(zhì)慧赵(zhào)州桥
设(shè)计历史(shǐ) 河北省(shěng)
石拱(gǒng)桥横(héng)跨工匠(jiàng)
张择(zé)端作(zuō)坊一寸(cùn)
摊贩(fàn) 官吏(lì) 一乘(shèng)轿子
故宫(gōng) 马笼(lóng)头
二、易写错的字
欲:左边“谷”的第四笔“捺”变为“点”;录:上下结构,下面是“”;
欧:左边“区”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匠:最后一笔是“竖折”;
创:左右结构,左边第二笔是“点”。
三、会写的词语
新旧符号欲望灵魂借书酒家何处牧童兄弟独自异乡佳节造纸术
伟大记录保存大约东汉经验
阿拉伯欧洲社会文字方便青铜器
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吸收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影响赵州桥节省县区石匠设计历史创举而且智慧中间桥洞河面流水冲击水花各自双龙戏珠似乎体现人民才干四、多音字
少shào(少年)
shǎo(多少)
行háng(银行)
xíng(行人)
传zhuàn(自传)
chuán(传扬)
累 lèi(劳累)
lěi(积累)
鲜xiǎn(朝鲜)
xiān(鲜花)
横hèng(蛮横)
héng(横跨)
爪zhuǎ(爪尖儿)zhǎo(前爪)
作zuò(作业)
zuō(作坊)
笼lǒng(笼罩)
lóng(鸡笼)
乘chéng(乘客)shèng(千乘之国)都dōu(全都)
dū(首都)
五、形近字
河(河水)
何(何处)
纬(纬度)
伟(伟大)
碌(忙碌)
录(记录)
啊(啊呀)
阿(阿拉伯)
鸥(海鸥)
欧(欧洲)
州(自治州)
洲(欧洲)
汁(果汁)
计(设计)
惠(惠民)
慧(智慧)
知(知识)
智(智慧)
厉(严厉)
历(历险)
拦(拦住)
栏(栏杆)
饭(吃饭)
贩(贩卖)
泽(恩泽)
择(选择)
滩(沙滩)
摊(摊贩)
六、近义词
除—去千门万户—家家户户遥—远异乡—外地发明—创造贡献—付出记录—记载保存—保管大约—大概
粗糙—毛糙改进—改良传承—继承
促进—推动参加—参与建造一修建
坚固—牢固节省—节约宝贵一珍贵
缠绕—围绕保存—保留完整—完好
紧急—危急传神—逼真
七、反义词
暖—冷新—旧有—无高—低
少—多伟大—渺小保存—丢弃
创造—模仿笨重—轻巧贵—贱
粗糙—精致容易—困难得到—失去
促进—阻碍建造—拆除减轻—加重
节省—浪费完整—残缺普通—特殊
保存—销毁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八、词语搭配
1. 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名词:
(伟大)的贡献(好用)的纸
(世界闻名)的石拱桥(精美)的图案(美丽)的水花(相互缠绕)的龙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名扬中外)的画(热闹)的场面(形态各异)的人
(2)形容词+ 动词:
(完整)地保存(悠闲)地溜达
2. 动词搭配:
(改进)了造纸术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九、词语归类
1. 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千门万户千秋万代千方百计千军万马
2. ABB 式词语:
雨纷纷雪皑皑水汪汪水淋淋
3. 数量词语:
一(件)事情一(册)书
一(个)人一(层)薄片一(种)纸
4. 可颠倒顺序的词语:
相互(互相)演讲(讲演)
觉察(察觉)代替(替代)
整齐(齐整)问询(询问)
5. AABB 式词语:
清清楚楚来来往往明明白白反反复复
十、句子积累
1. 思乡怀亲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排比句:
(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3.“把”字句: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4.“被”字句: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古诗三首》、日积月累。
2. 默写《清明》。
3. 熟记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4. 能找到文章中的过渡句或者过渡段。
5. 学习并能从构段和句式两个方面说出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6. 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