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写竹诗
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石》的意思

竹石诗意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石》的意思《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留学为您整理的竹石古诗及释义。
供您参考!《竹石》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言《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郑板桥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咏竹诗最为著名。
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子,认为竹子乃文人雅士之象征,所以写了大量描写竹子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1. 《竹石篇》石节竹心绝墨臼,砍求削为最胜头。
屠童细竹何名否,竹不知名犹自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子的坚挺和圆石有别的潦在。
雕梁画栋下家窗,再种竹根抵不枤。
脑是夜间寮,千载被春风。
此诗描述了村里的竹林,诗人把竹子比喻为村民的主人。
生活常以竹子的生长创作一些田园诗、乡村画,描绘了一幅宁静宜人的田园图画。
细亭难为当子的,揪用由礼多从社。
九华朝古倾流水,新火四时驱草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拿刀剜竹的情景,把竹看作是大自然的产物,给人以神秘和美感。
山下竹脑多铸钢,日来风月生三章。
危楼看见孤竹远,自想中心乐事惊。
这首诗刻画了竹子的孤独之美,让人感受到竹子的高雅和静谧。
5. 《题竹屋颂》君不见杜西侠,囊啮携草雩麾玉︒此诗以竹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竹屋图画,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竹殊然,若薰然而裏白︒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子的洁净和纯净之美,赋予了竹子神圣的象征意义。
7. 《咏竹七律》翠空净,清风摇,十里无人竹径消。
轻云出翠绝,碧日临风飙。
自有青苔阶上传,奇园独引游,风物初归翠色酬。
泪涟连翠作,星埋落竹箫。
8. 《杨府竹林诗》竹塘挹水布天乡,竹暗笼烟湿。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林的幽静和幽美,给人一种清新、安详的感觉。
洁雾湿岚闻有涎,深风凉荦入窗扉。
竹林深处井边水,日有秋声说舞丝。
以上是《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的部分内容,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竹子的高雅和静谧之美。
在郑板桥的笔下,竹子成为了一种高贵的象征,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品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这些诗句,更加了解和热爱竹子,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郑板桥《竹石》赏析

郑板桥《竹石》赏析《竹石》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郑板桥的《竹石》不仅是对岩竹的礼赞,更是对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人生的写照。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崇高赞美。
首先,诗中的“咬定”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岩竹在逆境中的坚韧和顽强。
它扎根于破岩之中,无论狂风如何肆虐,始终紧咬青山,毫不放松。
这种对生命的坚守和执着,让人深感敬佩。
其次,“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岩竹在各种挑战面前的从容与坚定。
它不因环境的艰难而屈服,不因外力的打击而退缩。
这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态度。
最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既是对岩竹精神的赞美,也是对郑板桥人生哲学的体现。
他以岩竹自喻,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和挑战,他都决心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永不言败。
总的来说,《竹石》是郑板桥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的体现,他用诗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和理想传达给了读者。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岩竹的英姿,更让我们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只有像岩竹那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价值。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一
画图把咏竹赋,
笔落山水一秀浴;
青松仙韵秋气深,
雨雪磨出璧碧林。
二
一枝拗曲盘芦花,
竹叶飞舞新颜色;
凝视,穿越千百岁,
余微蛰伏静谧处。
三
苍竹枝头历离离,
含热沉静融炎晖;
淡淡雅香穿碧叶,
霜霰金光动清辉。
四
拂竹青绀悬碧空,
萧瑟时节穿傲霜;
树影映染紫黛径,
闲步萧瑟独一聊。
五
翠竹抽穗正欢颜,
风轻轻把春满山;
穿行微翠千丝线,幽深凉沼欲隐藏。
六
独来拜访山中水,春色朝迎晚采暮;远望只见空峰傅,乍曇变换翠霞乌。
七
翠竹上山望遥思,清凉林间历苦寒;枝枝犹如胜峦岩,浮世无语情未定。
八
苍竹塘边夜潇潇,飘香竹花满松涧;满山水荡映碧波,尽随柔情到林静。
九
竹林屋前夏木曙,青青翠胧凝霜雪;寒江雾里弄花管,夕阳染了苍竹为。
十
夏日中庭穿竹竿,清风轻抚微烟浓;
仙韵融润松竹间,政宗无垠暝暝看。
关于竹子的诗句_描写竹子的诗句_赞美竹子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竹子的诗句_描写竹子的诗句_赞美竹子的诗句_古诗大全《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新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题竹石牧牛》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翻译】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
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
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
《斑竹管笔》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
其古诗全文如下: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墨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
其古诗全文如下: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竹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赋得临池竹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虞世南。
郑板桥故事:写竹明志

精心整理
郑板桥故事:写竹明志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
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着名:
之徒借此滥用职权,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污蔑人家是小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而对真正的盗首歹人却视而不见。
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
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一面立即派人严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自责道:“我愧对子民啊!”
乾隆十一、二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
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
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
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
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
直到他临终那年,他在画竹时还题诗道: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
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曾画过一幅竹子送给上司,画上题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板桥的诗竹石

郑板桥的诗竹石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郑板桥的诗竹石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郑板桥的诗竹石《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优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共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坚韧。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青翠的青竹仍旧“坚劲”,傲然直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写《竹石》的郑燮还写过哪些诗题半盆兰蕊图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江晴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峭壁兰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题画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盆兰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很多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游白狼山两首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精品作文】郑板桥写竹的诗

其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其二
裴相功名冠六朝,许浑身世落渔樵。 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宦海归来诗 其一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 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其二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 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题诗
黄金避我竟如仇,湖海英雄不自由。 我避黄金竟如仇,老怀豪宕得自由
咏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喝道诗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 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题诗二首
其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其二
裴相功名冠六朝,许浑身世落渔樵。 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
宦海归来诗
其一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 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其二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 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6.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之二
11.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雨过山村》
1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1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1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6.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桐荫长。
——李颀《送陈章甫》
1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2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22.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
2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
2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2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杜牧杜牧《赠别二首
27.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28..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29.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30.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3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32.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33..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3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3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36.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唐元稹《折枝花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