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z心理测量学知识(5-7节)
心理测量学知识

吉赛利(E. E. Ghiselli)提出的确定干涉变量的方法: 差异分数D 对照组法 分组预测(区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两个亚团体)
第五节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难度 区分度
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
难度 :项目的难易程度。在非能力测验中类 似的指标是“通俗性”。 计算方法:三个计算公式
正确的测验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作为研究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心里评定量表
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三个人物:高尔顿、卡特尔、比内
高尔顿: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运动; 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为心理测验奠 础;
重测复本信度(稳定与等值性系数)
内部一致性信度 反映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 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
分半信度 反映了两半测验(奇偶)内容取样的一致性程度。 同质性信度 反映了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评分者信度 由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别给分,然后再 根据每份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
操作测验
投射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凭第一感觉回答 图中的女人为何掩面?她的情绪是怎样的? A:悲伤,女人发现丈夫的婚外情 B:忧虑,丈夫酒醉在床上 C:关心,丈夫病重躺在床上,可能即将死 去
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错误的测验观
测验万能论 测验无用论 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定了统计学基
卡特尔:
4第五章心理测量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一、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三元素:1、事物:2、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1)区分性(2)序列或等级性(3)等距性(4)可加性。
3、法则:测量的要素:(一)参照点:为计算事物的量而设置的计算的起点。
1、绝对零点:2、相对零点:(二)单位:1、要有明确的意义;2、要有相同的价值。
测量量表:即在一个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就称为量表。
按照制定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可将量表分为四种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一)命名量表:1代表男,2代表女(二)顺序量表:考试名次,数字仅表示等级,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变量上进行的。
(三)等距量表:具有相等的单位。
其数值可以互相作加减运算。
如温度。
0度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四)等比量表:有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
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如重量等。
二、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
心理测验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测验的量化是客观。
3、测验的结果是客观的心理测验的分类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1)文字测验:(2)操作测验: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1)客观测验:(2)投射测验:4、按测验的方式分类:(1)个别测验:(2)团体测验:5、按测验的要求分类:(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行为测验:四、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1)测验万能论(2)测验无用论(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二)正确的的测验观(1)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2)这种研究方法和辅助工具尚不完善。
五、在门诊中使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2、人格测验3、心理评定量表六、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1、高尔顿:(1)提出了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2)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3)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概念,2、卡特尔:(1)使心测验首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在《心理》杂志上发文章,开先河;(2)认为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3)认为心理测验应有统一的标准;。
心理测量学知识(咨询师)

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 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18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三、取样的方法 四、常模分数与常模
19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
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它用一个标 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
– 命名量表 :代号/类别 – 顺序量表 :在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
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 等距量表 :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
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 运算。 – 等比量表 :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9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 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 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 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 的行为序列。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 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1.常模分数
– 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 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 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 行比较。
2.常模
– 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 (norm),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常模有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之分
– 3.分组抽样:有时总体数目较大,无法进行编号,而且群体又 有多样性,这时可以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 样。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

5-6 7-8 9-10 11-12 13 14-15 16-17
4-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9
2-3 4-5 6-7 8 9-10 11-12 13-14
2-3 4-6 7-8 9-10 11-13 14-15 16-17
5-6 7-8 9 10-11 12-13 14-15 16-17
针对于等比数据的统计方法:
除了有适合等距数据的统计方法外,还有几何平均数、 变异系数等。
等比数据→等比量表
2020/7/18
7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
•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 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2020/7/18
6
3.等距数据(interval data)特点:有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 可加减,不能乘除。如温度、分数。
针对于等距数据的统计方法:
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假设检验等。
等距数据→等距量表 4.比率数据(ratio data)特点:有相等单位,有绝对0点, 可加减、乘除。如身高、体重、反应时等。
即任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相等。 三、数据类型与量表类型
数据类型
决定
量表类型
2020/7/18
4
(一)数据类型 1、根据数据来源分类 计数数据(count data) 测量数据(measurement data) 2、根据数值表示是否连续分类 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 连续数据(continuous data) 3、根据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分类 称名数据(nominal data 顺序数据(ordinal data) 等距数据(interval data) 比率数据(ratio data)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的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1。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一)参照点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
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
2。
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1。
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二)顺序量表1。
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1。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其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

第六章 测验常模(重点)
第五章 其他常用心理测验
第七章 测验编制和实施的一般程序
第八章 目标参照测验(重点)
第九章 心理测验理论的新发展
2021/3/2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
2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节 一般测量概述
一、测量的定义
测量(measurement):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测 量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针对于等比数据的统计方法:
除了有适合等距数据的统计方法外,还有几何平均数、 变异系数等。
等比数据→等比量表
2021/3/2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
7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
•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 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1、行为样本(sample of behavior)
指的就是测验内容。
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行为表现来间接地反映心理 活动的规律和特征。但是,任何一种心理测验都不可能也 没有必要测查反映某项心理功能的全部行为,而只是测查 其部分有代表性行为,即取部分代表全体。
2、根据数值表示是否连续分类
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
连续数据(continuous data)
3、根据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分类
称名数据(nominal data
顺序数据(ordinal data)
等距数据(interval data)
比率数据(ratio data)
2021/3/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
心理测量学知识

• 海拔、摄氏温度 • 4、等比量表:含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
点
• 长度、质量、时间
心理测量学知识
7/35
第二单元 心理测量基本概 • 一、心理测量定义 念
•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经过观察 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通在人全部行为活动中心 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个科学伎俩。
• 心理测量对象是人行为,严格说,只是做测验行 为。
3000人 •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
心理测量学知识
19/35
三、取样方法
• 1、简单随机取样 • 2、系统抽样 • 3、分组抽样 • 4、分层抽样
心理测量学知识
20/35
第二单元 常模类型
• 一、发展常模 • 1、发展次序量表 • 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 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 • 皮亚杰守恒: • 5岁 质量守恒 • 6岁 重量守恒 • 7岁 容量守恒
r r SEd S 2
xx
yy
SEd 6 2 0.90 0.94 2.4
90 85 5 2.41.96 4.7
差异显著
心理测量学知识
27/35
第四节 测验效度
• 1、效度定义:所测量与所要测量心理特 点之间符合程度。
• 2、效度性质 • 相对性 • 连续性
心理测量学知识
28/35
心理测量学知识
21/35
2、智力年纪
• 实例: • 某儿童7岁组题目全部经过;8岁组经过4题;
9岁组经过3题;10岁组经过2题;11岁组后没 有答对。
• 智力年纪=7岁+4X2月+ 3X2月+2X2月 =8岁6个月
心理测量学知识
22/35
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七节_PPT幻灯片

时限
▪ 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限 ▪ 最高水平测试一般有较为严格的时限,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 预告测验 ▪ 准备测验材料 ▪ 熟悉测验指导语 ▪ 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 严格按照测验指导语实施测验 ▪ 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 对被试的反应,主试不做出暗示性反应,
也不应让被试看到评分情况 ▪ 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冷静应对
建立协调关系
▪ 主试和被试之间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 使被试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一种关系
▪ 原始分数的转换:原始分数与常模分数的 转换
第七单元 测验结果的报告
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
▪ 考虑到误差对测验分数的影响 ▪ 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根据一次测
验轻易下结论 ▪ 除了常模资料外还要了解测验的信度效度
资料 ▪ 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比较(可用
百分等级转换或标准分数转换,也叫线性 等值)
▪ 又称反应风格,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 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 而使能力相同的被试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
1、求“快”与求“精确”的反应定势 2、喜好正面叙述的反应定势 3、喜好特殊位置的反应定势 4、喜好较长选项的反应定势 5、猜测的反应定势
51、受应试动机影响不太大的测验是(
)
A.成就测验
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 不应把测验分数直接报告被试本人或家长、 班主任等人,而应该报告解释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二)文字方面
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 语句要简明扼要
排除与答案无关的因素
最好是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
40
真题(2006年5月)*
• 109、心理测验命题在文字方面的主要要求 是( )。 P376
– (A)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 – (B)语句简明扼要 – (C)排除与答案无关的因素 – (D)最好是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
47
(三)简答题
编制简答题有三条原则:
宜用问句形式 如果是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并且所空出的
应该是关键词句
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答案要简短而具
体
48
(四)操作题
编制操作测验有四条原则:
1.明确所要测量的目标,并将其操作化。 2.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较高的项目。
3.指导语要简明扼要
区分度取值范围介于-1至+1之间。
22
真题(2007年5月)
• 54、项目区分度也叫( ),是指测验项 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P370
– (A)难度 – (B)鉴别力 – (C)信度 – (D)效度
23
二、计算方法
(一)鉴别指数
主要步骤如下:
1.按测验总分高低排列答卷;
2.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
1.题干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 2.选项切忌冗长,要简明扼要。
3.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
4.各选项长度应相等 5.避免题干用词与选项用词一致 6.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46
(二)是非题
编制是非题应注意: *P166-200
1.内容应以有意义的概念、事实或基本原则为
基础 2.每道题只能包含一个概念 3.尽量避免否定的叙述,尤其是要避免用双重 否定的叙述 4.若是表达意见的题目,最好说明意见的来源 和根据 5.“是”、“非”题的数目应有适应比例,基 本相等
19
三、难度水平的确定
(二)测验的难度
如果被试样本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
其测验总分应该接近常态分配。
20
第二单元 项目的区分度
一、定义 二、计算方法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21
一、定义
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也叫鉴 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 分能力。
26
真题(2006年5月)
• 57、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 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 ), 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 度高。 P372
– (A)中等 – (C)高 (B)一般 (D)低
27
真题(2006年5月, 2007年05月)*
• 63、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 )分布为 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 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对被试者 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P372
三、难度水平的确定
(一)项目的难度
P值越接近于0或接近于1,越无法区分被试间能
力的差异。 相反 P值越接近于0.50,区别力越高。
选择题目时,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0,
而各题难度在0.50士0.20之间。
对于是非题而言,其难度值应该为0.75最为合适;
而对于四选一的题目,其义
难度(difficulty),顾名思义,是指项目的难 易程度。 在能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 指标,在非能力测验中类似的指标是“通俗 性”。
10
一、定义
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 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
P R 100 % N
(公式5-31)
在200名学生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为120人, 则该项目的难度为0.6
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过多的倾向;
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 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43
真题(2007年11月)*
• 103、对于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的测验,菲 力普(Phillips,D.L.)认为可以采取一些鼓 励被试者作出真实回答的策略,这些策略 包括( )。 P376
– (A)命题时假定被试者具有某种行为 – (B)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 – (C)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使用 – (D)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二)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三)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33
第二单元 测题的编写
一、搜集资科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34
一、搜集资科
题目的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三)临床观察和记录
35
真题(2006年11月)
• 50、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应该排除( P375
KP 1 CP K 1
(公式5-33)
CP为校正后的通过率,P为实际得到的通过率,K为
备选答案的数目。
17
二、计算方法
(二)非二分记分的项目
X P 100% X max
(公式5-34)
数学测验的第7题满分为15分,该题考生的平 均得分为9.6分,则该题的难度为0.64
18
31
二、测验的用途
所编出的测验是要对被试做描述,还是做诊 断,亦或是选拔和预测,这一点也是在测验 编制前就应明确的。 测验的用途可分为两类:显示和预测。 (一)显示性测验
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
相似的测验。 古德纳夫曾经在显示性测验内部又加以区分,将 其分为样本测验和标记测验。
6
第五节 项目分析
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 第二单元 项目的区分度
7
测验的项目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 个方面。 定性分析包括考虑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恰 当性和有效性等;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题目 难度和区分度等进行分析。
8
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
一、定义 二、计算方法 三、难度水平的确定
13
真题(2007年11月)
• 55、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 ( ),难度越低。 P368
– (A)大 – (B)低 – (C)小 – (D)接近于0
14
二、计算方法
(一)二分法记分的项目
当被试人数较多时,是可根据测验总成绩将被试
分成三组:分数最高的27%被试为高分组,分数 最低的27%被试为低分组,中间的46%的被试为 中间组。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以 两组通过率的平均值作为每一题的难度。
(二)预测性测验
32
三、测验的目标
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 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目标分析以 测验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三种: (一)工作分析(或任务分析),其步骤为:
测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 建立衡量被试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个标准称之为效标
– (A)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 – (B)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 (C)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 (D)临床观察和记录
)。
36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命题的原则可以从内容、文字、理解和社会 敏感性四个方面考虑。
(一)内容方面
(二)文字方面
(三)理解方面
(四)社会敏感性方面
37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
滨州学院
陈秀珍
1
目录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测验的常模 测验的信度 测验的效度 项目分析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心理测验的使用
2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测量与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心理测量的分类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3.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 率;
4.按下列公式估计出项目的鉴别指数;
D PH PL (公式5-35)
24
二、计算方法
(二)相关法
计算区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关法
1.点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类变量为二分称
名变量,另一类变量为连续变量的成对变量的相关计算。
41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三)理解方面
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 除创造力和人格测验外不应有引起争议的可能;
题目的内容不应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
能力;
题目的格式要不被人误解。
42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四)社会敏感性方面
应尽量避开社会敏感性问题 菲力普提出的几条策略
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
(一)内容方面
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 避免贪多而乱出题目
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
38
真题(2007年11月)*
• 102、心理测验命题在内容方面的要求包括 ( )。 P376
– (A)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 – (B)题目数量尽可能多些 – (C)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 (D)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
一、合成测验 二、预测与项目分析 三、信度和效度考察 四、常模制订 五、编写指导手册
51
一、合成测验
(一)选择与审定试题 (二)测题的编排
52
(一)选择与审定试题
1、选择试题形式
选择试题形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各种实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