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意识 汉源一中

合集下载

[名校联盟]四川省汉源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名校联盟]四川省汉源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汉源一中高2010级2011——2012学年(上)半期测试试题卷I 卷一、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血渍.(zì)讹.(é)传穿凿.(zuó)忖度..(cǔn duó)B.封诰.(gào)内帷(wěi)自恃.(shì)惶悚..(huáng sǒng)C.模.(mú)样轻薄.(bó)戕.(qiāng)害盥漱..(guàn shù)D.孽.(niè)障勒.(lēi)死诨.(hùn)名纨绔..(wán kuà)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娥眉钩连抚赝咨嗟B.蘖根缭绕憔悴谪居C.苍海惘然报晓锦瑟D.茫然恬然杜鹃嘲哳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1)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或有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2)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了。

(3)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故事。

A、委屈疑虑以致B、委曲疑虑以至C、委屈疑惑以至D、委曲疑惑以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二)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慢生活”流行谭敦民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作者:曾丽巧来源:《新班主任》2020年第04期点评:曾老师的这节网络微班会特点鲜明。

选题好。

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选取学生有兴趣、对学生成长有价值的题材。

物资捐赠箱以及捐赠箱上的诗句就是很好的热点选题。

聚焦准。

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挖掘。

怎样看待捐赠箱上的诗句?追根溯源,并鼓励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老师针对班情,精准发力。

交流实。

曾老师让学生事先准备,自己事先做了更多准备,课上引爆话题,让师生有比较充分的交流,教育效果很好。

(丁如许)责任编辑陈建军“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捐赠物资箱上张贴的诗句,其实源自中华传统文化。

当下不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于是和学生约定几天后开一次线上微班会。

一进入直播间,我便让学生展示完成的课前任务:请你用一句话或几个短语表达对武汉人民的支持。

由于早有准备,同学们立刻争先恐后地回复:“天佑中华,武汉加油!”“期待春暖花开之期,凤凰涅槃的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抗疫情,武汉加油!”“下面,我將给大家展示一组张贴在捐赠物资箱上的祝福语,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着我开启了屏幕共享,展示了以下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典雅多了,就像春风拂面,娓娓道来却直击心灵!”小利的点评迅速跳了出来。

“虽然是古诗句,但意思并不晦涩,简洁明了。

”小攀继续补充。

“这是从日本运过来的捐赠物资箱上张贴的诗句。

这些诗句有些出自在日华侨之手,也有些出自日本友人之手,它们均源自中华文化。

”说着我便开始逐一介绍这些诗句的典故。

介绍完毕,直播间瞬间炸了:“这些诗句用得太贴切了,我们都不晓得这些诗!”“作为中国人,我有点自卑了。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本意识的培养初探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本意识的培养初探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本意识的培养初探作者:陶月琴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6-02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实际上,许多语文课堂讨论、表演、无休止的拓展延伸,往往背离语言文字而言其他。

人们又呼吁:关注文本。

于是,课堂书声朗朗。

这是个好现象。

接着,变着花样的朗读充斥课堂,比如齐读、接读、对读等。

有人简单地以为关注文本就是朗读,仅仅在于朗读。

其实,朗读不在于读的形式,而在于读的感受与心情。

朗读不仅在于眼到口到,更在于心到。

用心揣摩才是最主要的。

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而言,一篇作品,在读完一两遍之后,就可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此时还花大量的时间停留在低层次理解水平的阶段,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可是很多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还只能停留在“写什么”的层面,无法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无法在“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上给学生适当的引导。

因此,看起来很热闹的课堂,如果老师没有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深入到言语内部,没有很好地揣摩作者的言语意图,没有很好地体会作品的言语情调,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只是浮在面上。

这样的课堂我们认为最多只是“走过文本”,而非“走进文本”。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送行》,它描写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两种不同感受,以及在车站遇到勒罗从事专职送行的表演,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文章的主题上,教学参考大都认为: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渴望真实感情的愿望。

也有不少教师认为,作者是通过“尴尬的真情”和“逼真的假意”来对比,来表达对真情的渴望。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来分析思考一下所写的这两件事:我的朋友即将起身前往美国,作为朋友,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恋恋不舍的情感,可是在车站给他送行时,为什么显得那么拘谨、尴尬、局促不安,只好强作欢颜,说可有可无的多余的话话?另一件是勒罗送行陌生的小姐,他给予最好的忠告,热切地话语,感人的表情,都让在场的人和被送行的人感动了。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意识和文体意识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意识和文体意识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意识和文体意识作者:麻丽梅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3-01虽然代表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门高考应试学科,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

面对应试压力教师总以对高考考不考做题有没有用为标准,决定自己课堂讲什么、怎么讲,恨不得直接带学生进入高考复习阶段,进入备考状态;而在真正的备考过程中,一些教师更是直接把语言文字带入一种应试的程式中,把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分解得四分五裂、体无完肤毫无美感可言。

这样做,无疑是模糊了语文的性质背离了高考的初衷。

所以,人们对语文是又爱又恨,并不时传来一些诟病和声讨。

认为现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已经面目全非,认为经过如此加工处理过的语文是"伪语文"。

"非语文""伪语文"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忽略了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性质特征,即语文意识淡薄。

语文意识淡薄归根结底是文本意识、文体意识淡薄。

它们是衡量语文教学是否具有语文味的重要依据之一。

文本、文体意识强,语文味自然就浓;文本、文体意识弱,语文味自然就不足。

抓住了文本与文体,就抓住了语文的"牛鼻子"。

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

课堂教学中首先应突出阅读的重要性,重视读的感受与心情。

朗读的时候不仅眼到口到,更要神到心到,深入揣摩作者的言语意图。

并非简单的搞一些课堂讨论、表演、无休止的拓展延伸,背离语言文字而言其他。

也并非单纯地让齐读、接读、对读等变着花样的朗读充斥课堂。

文本意识,是高考语文阅读题备考中从文章内容出发,坚信"答案在文中,答案从文中找"的原则。

从文本出发,从实际出发,先读文章再做题,老老实实读文,对症下药。

秉持读不懂文章不做题的理念,坚持从文中找答案的原则。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含单项和多项)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身心健康的每个组成部分,以及社会结构中的无数衔接,都在不断地被我们“奢侈的”睡眠忽视所侵蚀——无论是人类本身,还是世界经济,都深受其害。

高中语文教学应强化的四个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应强化的四个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应强化的四个意识作者:李少辉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年第12期高中语文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从教材编排到考题设置,从教师的理念到教师教法,都在进行革新与改进。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一、文本意识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文本,强化文本意识。

强化文本意识要贯穿课堂始终,从课堂环节设计到问题设计都要以文本为核心。

如我们课堂设计的三环节可以是初读、品读、深读;也可以是赏读、品读、悟读,但都必须围绕文本来进行设计。

因此,教师在意识中强化文本。

那么强化文本意识在具体的课堂中该如何做呢?语文教师要从文本意识出发组织教学,敢于放手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从文本意识出发定位课堂教学目标;从文本意识出发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对内容大胆取舍,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质上的提高而不是量上的多少。

教师的文本意识强化了,然后再通过课堂设计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

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时候,教师要尽量放手,留时间让学生对文本充分感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文本,让学生与作者直接对话,而不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从而扭曲了学生与作者对话的通道。

强化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由重视教学形式到重视教学内容的回归,是让我们语文教师更专心地做好语言文字教学的事。

因此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加强文本意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

二、文体意识强化文体意识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探寻相适合的教法。

高中课文文体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文学性的文章,重在描绘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另一类是实用类文章,重在说理,如科普说明文、文艺评论、人物传记等。

对于第一类文章重在感知文本,分析形象,体味思想情感,可以设计感知文本、品读语言、思想感悟等环节,对于第二类文章重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归纳信息、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汉源语文教学法使用说明

汉源语文教学法使用说明

汉源语文教学法简介一、汉源语文教学法介绍汉源语文教学法以“字”为源,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动漫和微课、真人秀的形式科学量化语文字、词、句和阅读,并根据学生掌握的字、词汇量推荐适合该阶段学生阅读的文章,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为孩子设计一种有意识的又有实践效果的通识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汉源语文教学法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该教学法已获得诸多汉语言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在全省各地市推广使用。

二、汉源语文教学平台介绍汉源语文教学平台功能说明如下:(1)在线参赛:河南汉字大赛互联网唯一参赛通道;(2)天天练习:语文综合知识练习;(3)同步学习:A.溯源学习:课后生字同步学;B.课后测评:课后字词听写测评;(4)有声课堂:A.真人秀:学生演绎汉字由来;B.微课堂:名师在线讲汉字;C.微动漫:以动漫的展现形式解说汉字;(5)精品课程:科学分级,每个汉字均包含基础(笔顺、释义、课程)、溯源(字源字形、溯源解析、字理记忆)、拓展(组词、造句、典故)、闯关四部分内容,趣味学汉字。

三、汉源实验校收费标准学校按使用学生数每学期每人1元标准缴费(注: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单个或多个年级或班级作为实验班使用学习)。

四、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汉源语文教学法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各个教学阶段,目前已在全省各地市学校中推广使用,反馈较好。

从独体字到合体字,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我们都建议以独体字为基础学习内容,随后再进行随文识字,这是汉字溯源教学法的核心体系。

使用方式:(1)课堂讲解【如:早读(每日一字)或语文课堂中根据随文识字进行讲解】;(2)课下布置作业(如:平台配套的课后字词听写、校本作业、天天练等)。

(3)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聚焦文本语言形式 唤醒学生语文意识

聚焦文本语言形式  唤醒学生语文意识

聚焦文本语言形式唤醒学生语文意识作者:何裕奋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12期摘要: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应把目光聚焦到文本的语言形式上,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

将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在表达上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激活学生学语习文的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意识语言形式文本细节特色构思众所周知,阅读教学说白了就是两件事:第一,从“语言”到“思想内容”,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什么”;第二,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让学生明白“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可见,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应把目光聚焦到文本的语言形式上,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

何谓“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

”(王尚文)“语文意识”说白了就是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就是将阅读的旨趣由“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表达形式”上来的意识。

一、推敲文本语言,激活语文意识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这个耐心,更要有这样的意识,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在表达上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激活学生学语习文的意识。

1.揣摩字眼,体察语言之奥妙文本中那些看似普通的字眼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发挥着重要的用途。

如《白鹅》的第二自然段:“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是一个过渡段,其内容和作用显而易见。

但是,这段话如何连接上下文,大多数学生不会深究。

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关键字眼“更”,启发学生思考“更”字告诉我们,鹅的高傲不仅表现在(),还表现在()。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鹅的高傲不仅表现在“伸长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上”,还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有了这个“更”字,这段话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意识——现代文阅读的一把钥匙
汉源一中张建刚
教学目标:
1、探讨文本意识的内涵,强化文本意识
2、体会其在阅读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一、理解吴锦老师的一句话
元芳你怎么看?1、这句话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什么?(用原文的两个词表达)
生:文章、文本
生:命题、题目
师:快举手哦,等老师说了你们要失望了。

怎么和我们的一样。

答案——文本答案
师:2、结合自己的阅读解题实践进行评价。

生:万变不离其中,要结合自己的情感加以生发生:情感化,要用理性来指导阅读
师:同意观点,他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阅读题文本和答案的紧密关系
二、对文本的探讨
师:什么是文本?
生:讨论
师:是不是太简单了
生1:文本就是文章中传递出来的主体、态度、情感等
生2:文本是书面的表现形式,文章都是文本
生:文本就是文章本身。

师:文本即文章,也就是我们的阅读材料,文本在高考中是学生、作者、命题者之间的纽带。

文本时作者智慧情感的结晶,是命题者苦心孤诣的设计。

我认为对文本的认识要足够的深刻。

基于此,这里所说的文本不仅指阅读材料,也包括试题题干。

阅读试题的过程就是考生、作者、命题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甚至包括我们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对文本意识的重视
师:文本意识——就是学生对文本的高度重视,是现代文阅读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理念。

是阅读解题的一个必要准备阶段。

四、文本意识的具体运用
师:文本意识的具体运用
1、尊重文本,凝神聚思。

2、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局部到整体,弄清中心、
主旨(通过什么,表达了什么,抒发了什么),
充分利用文体知识帮助文本解读
3、重视对考查题目的认真解读。

(命题人设置的考
点是什么,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如何的)
4、答案一定要回归文本。

(答题有据,摘录、筛选
整合、分析概括、提炼引申)
1、生:心平气和地读。

要专注,要有专注的阅读状态
师:对文本要都一种亲近的态度。

专注是尊重的表现。

同学们普遍比较浮躁,心里开始骂。

2、师:如何解读?读完一段对一段进行具体概括,从局部到整体的把握。

对文本局部的认知,离不开整体的把握。

3师:要弄清楚命题人的考点是什么,是分析概括,还是鉴赏评价。

通过审题,弄清楚解题的基本思路。

4、师:答案要理性。

要分点论述。

要书写工整
师:运用文本意识挖掘要点
师:把文本放在高考的特定场合。

把文本意识放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指导作用。

五、阅读《柴禾》
师:阅读四川卷《柴禾》,12分钟包括答完1、2、3小题
生:
师:
师:考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柴禾
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直接从文中摘录)
生活物资,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概括、提炼)原文中的一句话,为依据。

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

生:
师:钥匙在手,登堂入室。

总之,一切从文本出发,读具体的文章,问具体的问题,答具体的答案,这就是文本意识,是解开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金钥匙。

改进措施:1、对柴禾含义的理解的第二点应该指导学生落实到具体的语句,理解该句的含义,并教会概括、提炼的方法。

如何利用文本筛选信息,这个问题的力度指导不够。

2、对柴禾的抽象含义的概括,可不可以有其他的表述。

可以进一步探讨。

3、对第二节课的目标可放在下一节课。

或者压缩第一个目标,重点落实第二个目标。

1、针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

2、12分钟,做不出来。

时间的分配上是否合理。

重新上有何建议。

专家的解读
1、文本的解读:作者的解读、命题人的角度、学生的角度
答案,不能脱离文本。

文本时联系三者的灵魂。

10分钟之内解决这个问题。

2、先让学生做题,指导才有依据。

问题的展示出来。

2、答题要从整体到局部。

4、指导学生从文中找答
案;给学生答案,让学生从答案到文中。

1、文本意识具体化:一是作者角度,揣摩文本中作
者的情感,二是命题者角度,了解命题者的意图,联系考纲考点,学会如何审题。

三是学生角度,
学生如何读,如何筛选信息,如何答。

四是答题
意识,学生学会去解读参考答案,师生共同研读
答案,从答案中总结规律经验。

2、步骤上,先让学生阅读完成试题,之后教师做理
论指导。

阅读思路应从整体到局部。

3、只选做选讲两道题。

第一题根据学生的答案来指
导学生,观察学生的文本意识缺陷在哪里,然后又针对性的强化,第二题教师先出示参考答案,学生分析答案并总结规律。

唐毅:比较好的方面,先给题,发现问题,针对性强难的方面,找到,用语言表述可能比较难。

叶玲:学生想的,但表述不出来。

主题意识的深沉把握
郑:
张:凡是融入了命题者主观意图的解读的题,是最难的。

学生志得意满,考下来垂头丧气。

不用,也把情感加上去。

何:探究题难。

实际上学生得分高。

死的分数得不了分,活的方面还更容易得分。

师:命题者带有自己的主观性,不一定是大多数人都
这样的理解。

我们要指导学生弄成是无限靠近,当然不是一字不漏的。

师:文字——交错纵横(说文解字)。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状态,一定是。

没有必要挫败和纠结感。

唐:增长点,要对学生进行分类。

郑:1、文本意识就是要读文章。

对学生就是读题的能力。

本堂课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就文章做题。

一堂课聚焦的目标少一点,实现的可能就大一点。

2、无奈的得分点。

文本意识的第二点还有上下句的
关联。

从这句看出和上下句的关联。

3、一定会有情感的考题。

散文和小说都有情感的考查。

散文的要害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

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

小说是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展示来对生活的考查。

名山中学
陈大菊
建议1、缺乏学生的自主学生。

自我生成的能力和方法。

本堂课是王老师讲出来。

设计的目标太多了,学生接受不了。

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目标1中,还是要把人物描写的方法,抽学生答一下。

抠鼻子这个细节。

对于小说的基础知识多全面的展示一
点。

目标2引导得不够,基本是老师讲出来,参照祝福,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

人物性格的分析,特点应该是贬义的。

你说它和气、执着,理由何在。

让学生自己找,就知道错了。

七分钟阅读时,叫学生勾画,但在解题时却没有具体的用到。

建议:1、先给学生回顾小说阅读的基本知识。

阅读现代文的答题步骤。

先读题,再读文。

3、勾画圈点,目的教会学生真正学会做题。

4、一般20分钟做题,答题。

5、分卷在眼中,是在阅卷老师的眼中。

6、阅读答题的模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得
出答案
上课流程:回顾基本知识——带着题目,圈点勾画文章——思考做题,再进行交流
郑:
王:总结的东西,可以让学生记住。

改进,一节课,只上一个题。

郑:聚焦在做题。

聚焦在某一个题。

这个里面解决一题两题。

答规范。

答题的程序性上缺的。

修辞表达效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