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四章 和群和群落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1课时缺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3、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4、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群落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甲92 4 0 0 1 1 1 1乙0 25 20 20 20 5 0 0丙0 65 20 10 3 2 0 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5、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6、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7、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水生群落无分层现象D.陆生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9、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山西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四章 和群和群落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缺答案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课时测练】1.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2.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B.4支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4.2010年7月16日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可以阻断疟疾传染的新型蚊子。
如果把新型蚊子投入到疟疾多发区,这种致命疾病的传播将能得到有效控制。
蚊子和人类、疟原虫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分别是()A.互利共生、寄生B.捕食、寄生C.寄生、寄生D.捕食、捕食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6.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所有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7.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8.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B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解析] 本题考查对生物群落相关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需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内生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一个池塘中有许多种生物,不仅有水藻、金鱼藻等植物,还有动物、微生物等。
所有的鱼构不成一个生物群落。
2.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
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3.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增大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丙个体的体型比甲大[解析] 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如完全相同,则甲、乙、丙三曲线应重合,A项错误;物种甲和乙之间有部分食物大小相同,则甲和乙构成竞争关系,B项正确;从图中的信息不能分析得出C、D项的结论。
4.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D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 土壤动物有避光性。
装置上方有光源,灯罩的功能是增强下方光照。
土壤动物向下方移动,金属筛网能阻止土壤向下滑落。
广口瓶中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把小动物杀死。
2016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答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目标导航 1.通过对池塘群落的分析,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结合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3.通过探究实验,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P71)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阅读P72-73)1.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高度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2.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错误!(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P74-75)1.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判断正误:(1)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2)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群落强调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中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7)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8)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1)×(2)√(3)√(4)×(5)√(6)×(7)√(8)×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1.全面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2)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1第3节 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 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 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物种种群 群落概念内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判断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首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初生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群落的概念及研究的问题4,7,122.种间关系1,6,8,9,10,11,143.群落的空间结构2,5,15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13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B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农田中,豌豆和杂草都是生产者,因争夺阳光、水和矿质元素等共同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田鼠可以以草籽为食,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
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解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3.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A装置的花盆,用普通的花盆即可,不需要改造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需要去底,然后换上金属网;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4.(2018·吉林长春期末)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解析]: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12 群落的结构基础夯实1。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
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个池塘,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池塘D。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答案:C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答案:D4.试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1)群落是指,因此研究生物群落要以研究为基础.(2)在研究池塘群落时,主要研究该群落内种群数量(即群落的)、等方面的内容.答案:(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2)丰富度各种群之间的关系(或群落演替情况、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范围和边界等)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1.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A错误;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和空气流通,C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B、D正确。
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A【解析】图a中3个物种共用的资源很少,则种间竞争不激烈,而种内在某资源状态下利用量最大,则种类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共用资源较多,则种间竞争激烈,所以A正确;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所以B错误;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哪个物种被排除,因不知竞争的强弱,则无法判断,图b中因三物种间竞争强弱不能判断,所以C错误;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无法判断,所以D错误。
3.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光照、温度 D.光照、食物【答案】D【解析】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第1课时
【课时测练】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2.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3.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
()
5.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
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6.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7.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
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下列不属于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8.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9.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
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
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
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
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10.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期间,若对害虫喷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
有关系
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11.下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数量曲线。
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12.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
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
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请回答:
(1)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材料2008年5月28日,记者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受汶川大地震影响,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部分遭到破坏,山体滑坡致使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箭竹被埋没,大熊猫巡护道路、野外监测点、保护站、检查站等遭到严重损坏,震后栖息在保护区境内的102只大熊猫生存情况不明。
请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42种,一级保护植物6种等。
该保护区内的全部生物构成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
该保护区内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__________。
(2)滑坡前的山体上茂密的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__________、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_____有关。
(3)该山体上的大熊猫与箭竹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箭竹与该区的珙桐等其他野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4)震后,保护局已进入生态区调查,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的抢险救灾工作。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那些滑坡后到处是滚石的山体上还会再现茂密的森林,这种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