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实验07(交实验报告)
物流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2008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实验报告班级:信管0801姓名:苏凡学号:2008060401122011年7月4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这一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此次实验实验浙科物流模拟教学软件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营和操作,分角色进行物流活动的各项操作,使我们能熟悉物流活动的各项流程、掌握物流的各项功能、能较熟练的使用改软件以及提供对物流的相关知识的了解。
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所用实验仪器设备电脑,浙科物流教学模拟软件以及物流教学模拟操作指导手册三.实验原理浙科物流教学模拟软件通过迷你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物流实验教学。
通过学生来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来了解额熟悉实际当中的物流才偶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所在公司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实验方法在浙科物流教学软件中,根据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只能和重要性区分,设定了四个公司角色,分别为: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和运输中心。
系统设定了管理员和教师两个管理角色来对实验进行管理。
管理员可以对教师进行管理,教师对班级和学生及实验进行详细具体的管理。
由教师设置一个班级,根据实验要求开设一个实验,每个学生则在改班级中注册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该学生必须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应职能的操作和任务。
各职能所需完成操作与任务如下:1.公司总经理:(1)在公司所在地至少自建一个非冷藏仓库,在其他地方购买或租借仓库;(2)仓库购买租借完成后进行线路开通,开通以仓库所在地为中心想其他各个城市进行辐射,开通线路和报价必须多于5个;(3)根据系统提示进行合同投标报价,至少签订一个运输合同(系统设定只有大雨或僧与两家物流公司对同一合同进行报价才进行合同配置)至少接受处理一个系统产生的托运到和一次拒绝接受处理。
(4)对系统产生的所有发货单需要及时处理(5)与系统设定的国际帽带公司签订货运协议,完成处理涉外运输单据一次;(6)根据其他角色的物流设备申请购买或租借各种物流设备;(7)至少惊现广告投入操作一次2.调度中心:(1)至少完成托运单的直接处理一次,进行托运单暂存入库,完成托运单的信息发布一次;(2)对发货单进行拆分补货一次;(3)根据单据产生情况进行多个计划运输单的起点合并、终点合并、同城联运;(4)完成一次多单据的多种运输方式多城市的联运操作一次;(5)根据运输单编号、起点城市和终点城市进行运输单状态和时间的查询;3.仓库中心:(1)对总经理购买或租借的仓库进行库位设计,根据入库活动区的设置情况进行不同设计;(2)完成至少一次的仓库的出入库操作流程;(3)完成仓库内部的产品移动和仓库间的产品移库操作,进行产品移库单产生;(4)检测仓库进行合同企业安全库存的检测并能够生成补货单提交给调度中心;(5)对仓库进行盘点,进程仓库的增值业务的处理;(6)向公司总经理发出仓库需求申请;4.运输中心:(1)完成由调度中心产生的运输单的车辆分配和驾驶员分配;(2)在派车过程中至少使用一次回程车;(3)对购买或租借的车辆惊现空城派送处理;(4)想物流门户站点发布回城信息,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回程车信息或进行撤销。
实验报告的统一要求与封面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报告要求2011-10-30一、实验报告内容与要求1、按照自己所做实验的次序,撰写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2)总体方案和设计流程;(3)程序清单,每个程序必须有详细的注释(按照软件工程要求)。
实验报告最后页:总结你做本门课程实验的心得体会,提出对本课程实验内容的改革建议、对实验室管理的想法等。
2、所交实验报告必须为打印稿(统一用A4打印纸,报告提交地点:四号楼429室,空调左边第二章桌子);同时将实验程序以文件夹名“姓名(学号)”(下设三个子文件夹(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保存,并压缩后与实验报告电子版一起发送到邮箱wolnyzhang@,缺任何一份将不予评定成绩。
3、实验报告必须有统一的封面格式(见样本)。
4、上交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6日。
二、实验报告的封面格式见下页格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FPGA实现智能信息处理硬件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方向:2011年11月06日实验报告要求说明:纸张统一为A4,参考字体是宋体。
字号安排如下:黑-初 (标题)黑-小初 (标题)二号 (名称、专题)小二号 (姓名、学号、学科)一号 (日期)正文:实验一 (四号,粗)1、 实验内容(小四号,粗)求函数xcos x sin y +=的值。
要求:对于sinx 与cosx 的计算分别并行进行,且结果保留6位有效数据。
提示:Handle-C 中无法处理浮点运算,要进行浮点运算,需将浮点数通过放大、缩小的形式变成整数再运算,可近似认为210=1000。
!7x !5x !3x x x sin 753-+-= !6x !4x !2x 1x cos 642-+-=2、总体方案和设计流程3、程序清单实验二1、 实验内容将实验一用微处理器的形式实现。
2、总体方案和设计流程3、程序清单实验三1、 实验内容实现求一个二元函数222121),(x x x x f +=(15~0x ,x 21∈)的最大值。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篇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P 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类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乌氏黏度计测定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聚合物聚乙二醇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溶液的特点是黏度特别大,原因在于其分子链长度远大于溶剂分子,加上溶剂化作用,使其在流动时受到较大的内摩擦阻力。
黏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必须克服内摩擦阻力而做功。
黏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黏度系数(简称黏度)来表示(kg·m-1·s-1)。
纯溶剂黏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力,记作η0,聚合物溶液的黏度η则是聚合物分子间的内摩擦、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η0三者之和。
在相同温度下,通常η>η0,相对于溶剂,溶液黏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黏度,记作ηsp,即ηsp=(η-η0)/η0 溶液黏度与纯溶剂黏度的比值称作相对黏度,记作ηr,即ηr=η/η0ηr反映的也是溶液的黏度行为;而ηsp则意味着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仅反映了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和聚合物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
聚合物溶液的增比黏度ηsp往往随质量浓度C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增比黏度ηsp /C称为比浓黏度,而1nηr/C则称为比浓黏度。
当溶液无限稀释时,聚合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它们的相互作用可忽略,此时有关系式limc?0spclimrcc?0[η]称为特性黏度,它反映的是无限稀释溶液中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其值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及聚合物分子的大小和形态。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2011年9月5日实验,2011年9月12日提交报告助教:柳清1 引言相图(phase diagram)是用图形表示多相系统的物理化学状态随温度、压力、组分含量等的变化的图1。
对于多相平衡系统,相律(phase rule)是其热力学基础。
本实验研究的是环己烷-乙醇(C6H12-C2H5OH)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状态。
根据相律,f+Φ = C+2其中相数Φ为2,独立自由组分数C为1,则系统自由度数f为1。
如果固定外压p不变,条件自由度数f′为0。
因此,在外压p不变时,温度T和组分含量x唯一确定了双液系气液平衡系统的状态。
用气液平衡时的温度T和组分含量x分别作为纵横坐标,同时测定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可以绘制双液系的气液平衡T-x相图。
不同组成的双液系具有不同形式的气液平衡T-x相图。
理想液体混合物或者接近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双液系,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纯物质沸点之间,如图1(a)。
各组分蒸气压对拉乌尔定律产生很大的正偏差时,混合溶液体系会具有最低恒沸点,如图1(b)。
反之,混合溶液体系会具有最高恒沸点,如图1(c)。
(a) (b) (c)图1 不同双液系的气液平衡T-x相图形式本实验选用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环己烷-乙醇(C6H12-C2H5OH)双液系。
用沸点仪可以测定不同组成的双液系的恒压沸点T。
沸点仪是测定常量溶液沸点的工具。
沸腾时的溶液从喷嘴喷出,温度计测定的恰是该处蒸气和液相平衡的温度。
气相部分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储存在小泡中,以备取样。
考虑到温度计的精度,需要对1/10℃温度计进行露茎校正。
由于温度计暴露于体系之外的部分所处温度与实测区域不同,二者膨胀系数略有差别。
为了补偿这部分损失,通过辅助温度计读出环境温度后,按下式校正:t = t0+1.57×10-4×n×(t0-t s)式中t0为温度计读数,n为温度计露茎在体系外的刻度数目,t s为辅助温度计读数。
t 为校正后的温度。
实验报告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名称: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李鹏学号:03009414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陈兴实验时间:2011年10 月14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曲线 (3)五.实验原理 (5)六.实验结论 (7)七.实验思考题 (7)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报告)姓名:李鹏学号:03009414 班级:030094实验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熟悉THBD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 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 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 PC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采接卡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 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四、实验数据或曲线图1 实验曲线对应参数如下:1.1 1.22.1 2.23.1 3.24.1 4.25.1 5.2五、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1. 比例(P )环节 图1-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 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硫酸和钠的反应探究
实验目的:
1. 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应过程,探究硫酸和钠反应的性质。
2. 分析反应生成的产物。
实验原理:
硫酸和钠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产物主要是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一个干净、干燥的反应瓶,将一小块钠放入瓶中。
2. 注意安全,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3. 慢慢将浓硫酸滴加到瓶中,注意不要使瓶中液体溅出。
4.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反应开始时的现象和变化。
5.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停止滴加硫酸。
6. 继续观察产物的性质,记录相关信息。
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反应开始时,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2. 反应结束时,观察到产物中有白色晶体,经过检验确认为硫酸钠。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硫酸和钠发生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或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2. 实验后应将废液处理妥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011混凝土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及报告土木教研室编制建筑工程系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实验,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的认识,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和挠度情况,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验证平截面假定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观测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挠度变化以及破坏特征,并记下开裂荷载实测值(P0cr)和破坏荷载实测值(P0u) (M0cr 和M0u)。
2、量测超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荷载(内力)-挠度曲线(M-f曲线)。
3、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出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验证平截面假定。
4、通过在主筋上测定的应变,验证钢筋屈服与梁破坏之间的关系。
5、观察和描述破坏情况和特征,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
6、根据规范方法计算理论值,并与实验值比较。
三、试件设计与制作1、为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在剪弯区段所配箍筋已加强,纵筋端部锚固足够可靠。
图1-1和表1-1、1-2给出了L-1(适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
设计时,混凝土采用C20,纵向受力筋为HRB335级,不带弯钩;HPB235级钢筋带弯钩。
2、试件制作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3)和纵向受力钢筋。
试件承载力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计算,所用钢筋不得冷拉。
表1-1 实测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6 12 20表1-2 弯曲梁数据表12 6@100AAAAAA20 6@100 26@1002-21-16-65-5L-2超筋梁L-3少筋梁图1 试件尺寸和配筋图555图1-1 试件配筋图注:混凝土采用C20,保护层厚度取为20mm,制作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3)。
光弹实验部分2011

实验七光弹性实验方法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弹性仪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掌握光弹性仪的使用方法。
2、观察光弹性模型受力后在偏振光场中的光学效应。
二、基本原理概述光弹性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光弹性仪,一般由光源(包括单色光源和白光光源)、一对偏振镜、一对四分之一波片以及透镜和屏幕等组成,其装置简图7-1,国产409-Ⅱ型光弹性仪的外形如图7-2。
7-1 光弹性仪装置简图S—光源L—透镜P—起偏镜Q—四分之一波片A—检偏镜Q—试件I—屏幕图7-2 409-Ⅱ型光弹性仪外形光弹性实验中最基本的装置是平面偏振光装置,它主要由光源和一对偏振镜组成,靠近光源的一块称为起偏镜,另一块称为检偏镜,如图7-3所示。
当两偏振镜轴正交时开成暗场,通常调整一偏振镜轴为竖直方向,另一为水平方向。
当图7-3 平面偏振光装置在正交平面偏振光场中,由双折射材料制成的模型受力后,则使入射到模型的平面偏振光分解为沿各点主应力方向振动的两列平面偏振光,且其传播速度不同,通过模型后,产生光程差D ,此光程差与模型的厚度h 及主应力差(12s s -)成正比,即12()Ch s s D =- (7-1)其中C 为比例系数,此式称为平面应力光学定律。
当光程差为光波波长λ的整数倍时,即D =N λ N =0,1,2,…… (7-2)产生消光干涉,呈现暗场,同时满足光程差为同一整数倍波长的诸点,形成黑线,称为等差线,由式(7-1)和(7-2)可得到12Nfhs s -=(7-3)其中f Cl=称为材料条纹值。
由此可知,等差线上各点的主应力差相同,对应于不同的N 值则有0级、1级、2级……等差线。
此外,在模型内凡主应力方向与偏振镜轴重合的点,亦形成一暗黑干涉条纹,称为等倾线,等倾线上各点的主应力方向相同,由等倾线可以确定各点的主应力方向。
当二偏振镜轴分别为垂直水平放置时,对应的为零度等倾线,这表明,等倾线上各点的方向皆与基线(水平方向)成零度夹角,此时若再将偏振镜轴同步反时针方向旋转o 10即得到o 10等倾线,其上各点主应力方向与基线夹角为o 10,其他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