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验报告总结.doc
宽带实验报告总结分析与反思

宽带实验报告总结分析与反思一、实验概述本次宽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宽带网络的调研和实践,深入了解宽带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中我们主要开展了宽带接入、宽带传输、宽带路由、宽带安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并参观了一些宽带网络设备。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 宽带接入实践:我们了解了宽带接入的原理和常见的接入技术,通过实践操作进行了DSL、光纤、电缆等不同类型的宽带接入方法。
2. 宽带传输实践: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测试了不同宽带传输方式下的带宽和延迟,了解了各种传输技术的优缺点,并讨论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3. 宽带路由实践:我们在实验室搭建了一个宽带路由器,并学习了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了解了路由器在宽带网络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4. 宽带安全实践:我们进行了一些宽带网络的安全实验,测试了DDoS攻击、网络过滤和入侵检测等方面的操作,加深了我们对宽带网络安全的理解。
三、实验收获与分析通过本次宽带实验,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 对宽带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实践操作,我对宽带接入、传输、路由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清楚了宽带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 实践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一些宽带网络设备的使用和配置技巧,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能够独立进行宽带网络的调试和故障处理,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问题。
3. 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中,我们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通过相互协作、交流及分工合作,我们共同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4. 拓宽了专业视野: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宽带网络设备,了解了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
这使我对宽带技术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四、实验反思与改进在本次实验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实验准备不充分:由于实验前的准备不充分,导致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浪费了一些时间。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在网络原理实验中所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IP地址的配置、网络通信的测试等。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我们使用了三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首先,我们将三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够正常连接到交换机。
然后,我们通过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将这三台计算机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
2. IP地址的配置在搭建好网络拓扑结构后,我们需要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我们使用了静态IP地址的方式进行配置,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配置IP地址,我们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传输。
3. 网络通信的测试在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和IP地址的配置后,我们进行了网络通信的测试。
我们通过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通过ping命令,我们可以发送一个网络数据包到目标计算机,并接收到该计算机的响应。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判断网络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配置了IP地址。
在进行网络通信测试时,我们发现所有计算机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ping命令的结果都为成功。
这表明我们的网络拓扑结构和IP地址配置是正确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需要注意连接线的正确插入。
如果连接线插入不正确,计算机之间可能无法正常通信。
其次,IP地址的配置要确保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不重复,并且属于同一个网段。
如果IP地址配置错误,计算机之间也无法正常通信。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网络的工作原理。
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的。
无线局域网实验报告

无线局域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组网配置和设备管理。
3.实践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安全管理。
二、实验环境1.实验设备:2台笔记本电脑、1个无线路由器。
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
三、实验步骤1.搭建无线局域网将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上,并通过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进行配置,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名称(SSID)、加密方式(WPA2)、密码等参数。
另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Wi-Fi连接到无线局域网。
2.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在无线局域网设置中,配置局域网的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以便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3.测试无线局域网连接确保两台笔记本电脑都已连接到无线局域网后,可以通过双方的设备互相ping对方的IP地址来测试连接是否正常。
4.实践无线局域网应用在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笔记本电脑上,使用浏览器访问Internet,观察网页加载情况,测试无线局域网的上网速度。
5.实现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管理通过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进一步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策略,如MAC地址过滤、IP地址过滤、无线密码修改等,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步骤的操作,成功搭建了无线局域网,两台笔记本电脑可以互相ping通,能够正常访问Internet,并且通过设置安全策略增强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2.实验分析无线局域网实验中,无线路由器充当了连接设备和无线设备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转发和分发数据的作用。
通过正确配置无线路由器的参数,实现了与Internet的连接,并且通过设置安全策略,提高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实验中的上网速度和连接稳定性等因素也受到了无线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无线局域网实验,我对无线局域网的组网配置和设备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同时,我也加深了对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安全管理的认识。
校园网组网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校园网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网络设备的配置能力和网络规划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校园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为今后从事网络工程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环境及设备1. 硬件设备:- 2台路由器(华为AR2200)- 2台交换机(华为S5700)- 3台PC机(用于模拟终端)- 网线若干2. 软件设备:- 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 华为eSight网络管理系统三、实验内容1. 校园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包含总校和分校的校园网。
总校共有20台计算机,分校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
校园网采用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
2. 子网划分根据IP地址分配原则,将校园网划分为总校局域网、分校局域网A和分校局域网B。
- 总校局域网:210.100.10.0/24- IP地址范围:210.100.10.1-210.100.10.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分校局域网A:210.100.11.0/24- IP地址范围:210.100.11.1-210.100.11.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分校局域网B:210.100.12.0/24- IP地址范围:210.100.12.1-210.100.12.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3. 网络拓扑图根据实验要求,绘制校园网网络拓扑图,包括总校和分校的局域网、路由器、交换机以及PC机的连接关系。
4. 网络设备配置(1)路由器配置1)配置总校路由器:- 配置接口IP地址:210.100.10.1/24- 配置默认网关:210.100.11.1- 配置VLAN接口:VLAN10,IP地址210.100.10.1/242)配置分校路由器:- 配置接口IP地址:210.100.11.1/24- 配置默认网关:210.100.10.1- 配置VLAN接口:VLAN20,IP地址210.100.11.1/24- 配置VLAN接口:VLAN30,IP地址210.100.12.1/24(2)交换机配置1)配置总校交换机:- 配置VLAN10,设置端口1-20为VLAN10成员- 配置VLAN20,设置端口21-40为VLAN20成员2)配置分校交换机:- 配置VLAN20,设置端口1-10为VLAN20成员- 配置VLAN30,设置端口11-20为VLAN30成员5. 网络调试(1)测试总校局域网内主机之间通信- 在总校局域网内任意两台主机之间ping通,验证局域网内通信正常。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应用需求,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网络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原则;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网络规划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如Packet Tracer等;4. 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Packet Tracer、路由器、交换机等;2. 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规划工具等;3. 实验资料:网络规划与设计教材、网络设备手册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任务: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公司规模、部门分布、网络应用需求等,确定网络规模和性能要求;(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4)IP地址规划:规划网络IP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5)配置网络设备:在Packet Tracer中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6)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7)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2. 设备选型:核心层采用路由器,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3. IP地址规划:采用私有IP地址规划,公网IP地址通过NAT转换;4. 网络连通性: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5.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
在本次计算机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
通
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局域网、配置路由器、使用网络分析工具等操作,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我们学习了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局域网的
组成和连接方式,掌握了局域网的基本配置方法和技巧。
在搭建局域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网络连接和配置的问题,但通过仔细分析和调试,最终成功完成了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
其次,我们学习了路由器的配置和使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
器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掌握了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和管理技巧。
在配置路由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网络连接和路由器设置的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向老师请教,最终成功完成了路由器的配置和使用。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网络分
析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会了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对网络数据进行抓包和分析。
在使用网络分析工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网络数据传输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排查,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成功完成了网络数据的抓包和分析。
总的来说,本次计算机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网络安全管理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当前数字化信息社会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组织和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网络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和应对,探讨网络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二、实验环境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包含服务器、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
通过设置虚拟机和网络设备来模拟实际网络环境,以便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三、实验过程1. 模拟网络攻击:我们首先对网络环境进行了弱密码攻击、端口扫描和拒绝服务(DDoS)攻击等常见攻击手段的模拟,以测试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弱点和稳定性。
2. 防火墙配置:针对模拟攻击中暴露的安全漏洞,我们设置了防火墙规则来限制网络流量,防止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3. IDS监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负责监控网络流量,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的攻击,及时发出警报并记录相应日志。
4. 安全策略优化: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攻击和防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调整和优化了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我们成功防护了模拟攻击,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 防火墙有效拦截了弱密码攻击和DDoS攻击,并在攻击行为发生时及时进行阻断处理,确保了网络的正常运行。
2. IDS系统准确地识别了入侵行为,并发出了警报通知管理员,使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3. 通过对安全策略的优化和调整,网络整体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防御效果显著。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网络安全管理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对于信息社会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网络安全领域的知识,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为网络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本次网络安全管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将持续学习和改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为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1 PacketTrace基本使用一、实验目的掌握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在 Cisco Packet Tracer中用HUB组建局域网,利用PING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
三、实验设备集线器( HUB)一台,工作站PC三台,直连电缆三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1-1 所示。
图 1-1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一)安装模拟器1、运行“ PacketTracer53_setup”文件,并按如下图所示完成安装;点“ Next ”选择“ I accept the agreement”后,点“ next”不用更改安装目录,直接点“ next ”点“ next ”点“ next ”点“ install”正在安装点“ Finish ”,安装完成。
2、进入页面。
(二)使用模拟器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按下图将HUB和PC工作站连接起来,HUB端接Port 口, PC端分别接以太网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项,选择运行IP 地址配置(IP Configuration ),设置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1.1.1 ,255.255.255.0 ;PC1:1.1.1.2 ,255.255.255.0 ; PC2: 1.1.1.3 , 255.255.255.0 。
3、点击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按钮,如图1-2所示。
将Cisco Packet Tracer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转换为仿真模式。
图1-2 按Simulation Mode 按钮4、点击PC0进入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如图1-3 所示。
图5、在上述DOS命令行窗口中,输入(Simulation Panel)中点击自动捕获1-3进入PC配置窗口Ping 1.1.1.3命令,回车运行。
然后在仿真面板/ 播放( Auto Capture/Play)按钮,如图1-4 所示。
图 1-4 点击自动抓取 /运行按钮6、观察数据包发送的演示过程,对应地在仿真面板的事件列表(的类型。
如图1-5 和图 1-6 所示。
Event List )中观察数据包图 1-5 数据包发送过程演示(Ping 1.1.1.3)图 1-6 事件列表中显示数据包类型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通过对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操作,我们掌握了有关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此同时,也学会了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通过HUB来组建局域网;利用 Ping 命令检测机器之间的互通性,图形动态的展示了“数据包发送过程”以及“事件列表中显示数据包类型”;此次实验使我们对机器之间的互通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实验 2 交换机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查看和测试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任务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检查交换机的基本参数配置。
三、实验设备交换机 Catalyst WS 2950-24一台,工作站PC 一台,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2-1所示,说明:只需要利用控制台电缆将两台设备连接(蓝色线),不用管黑色线。
图 2-1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一台工作站PC,用控制台电缆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交换机端接Console 口, PC端接 RS232口。
2、点击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项,选择运行超级终端,弹出超级终端设置对话框,点击OK按钮确定。
3、弹出超级终端运行界面,显示交换机的启动信息,出现“Press RETURNto get started!”提示,按“回车”键直到出现用户模式提示符Switch>4、按表 2-1 内容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
表 2-1交换机配置5、练习交换机上下文帮助的用法1)命令缩写 . 2) Tab键补全命令.3 )?号的使用.4 )错误输入提示.5 )历史命令 .7、实验结果运行环境界面开始配置交换机显示 vlan 信息显示端口信息Tab 键补全命令错误提示、问号的使用、历史命令的使用以及命令缩写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熟练掌握了列表中的相关命令,同时也明白了各种命令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与此同时,也了解了实验环境中“配置计算机的作用”和“配置IP 的作用”,其两项的作用详见备注;此次实验对自己的逻辑思维有了很好的拓展,此次交换机实验还是收获蛮多的。
注:在交换机的配置中:计算机的作用:不是为了连接交换机,而是为了用来配交换机,显示交换机的工作;管理 IP 的作用:为了给交换机配一个 IP 交换机,管理交换机,用来远程连接交换机;实验 3 VLAN 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分配静态 VLAN 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配置两个 VLAN: VLAN 2 和VLAN 3 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 VLAN 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Cisco 交换机一台,工作站PC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3-1 所示 :图 3-1“ VLAN配置”实验环境8、实验步骤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四台工作站PC,按图2-1用直连线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
实验截图如下:2、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IP 设置(I 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 192.168.1.1 255.255.255.0 , PC1 : 192.168.1.2 255.255.255.0 ,PC2: 192.168.1.3 255.255.255.0 , PC3 : 192.168.2.1 255.255.255.0 ,如下图:3、划分 VLAN 之前测试工作站 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 PC1的测试,点击工作站 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 Desktop )项,选择运行DOS命令行( CommandPrompt ),打开 DOS命令行窗口,在 DOS提示符下输入: ping 192.168.1.2 后,回车确认。
其余同理。
结果如下图:由结果显示可知:从P C0到 PC1之间连通;从P C0到 PC2之间连通;从P C0到 PC3之间不连通,因为它们不在同一网段。
4、创建 VLAN 2 和 VLAN 3。
点击交换机进入其配置界面,选择(CLI)项。
输入以下指令:5、行进静态分配VLAN 成员,将交换机上的端口1、 2分配成 VLAN 2 的成员,端口3、4分配成V LAN 3 的成员。
输入以下指令:结果如下图:6、测试划分 VLAN 后工作站 PC间的连通性。
从 PC0 到 PC1 的测试,点击工作站 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 Desktop 项,选择 CommandPrompt ,输入: Ping 192.168.1.2 后,回车确认,其余同理。
如下图所示:结果显示:PC>Ping 192.168.1.2:表明PC0和PC1之间是相通的,他们在同一个VLAN 中,且在同一个网段内。
PC>Ping 192.168.1.3:表明PC0和PC2之间是不相通的,虽然他们的IP 地址属同一网段,但分处于不同的VLAN中,所以他们不能相互通信。
PC>Ping 192.168.2.1:表明PC0和PC3之间是不相通的,因为他们不在同一VLAN 中,且IP 地址不在同一网段内。
同理,检测PC1和 PC3如下:结果显示:PC>Ping 192.168.2.1:表明PC1和PC3之间是不相通的,虽在同一VLAN 中,但 IP 地址不在同一网段内 , 所以他们之间不能相互通信。
同理,检测 PC2和 PC3如下:结果显示:PC>Ping 192.168.2.1:表明PC2和PC3之间是不相通的,虽在同一VLAN 中,但 IP 地址不在同一网段内,所以他们之间不能相互通信。
六.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不仅学会了对交换机进行相关的配置,也学会了对VLAN基本通信的配置。
同时,初步了解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不同之处。
①在不同的网段:不同的VLAN Ping 不成功。
②在相同的网段:相同的VLAN才可以 Ping 成功。
③相同的VLAN:不同的网段Ping命令是不成功的。
当然也是没法连接的。
实验 4 VLAN 主干道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上创建交换机间的主干道,实现对多VLAN 的运输。
二、实验任务1、配置两个交换机上分别创建两个VLAN :VLAN2 和 VLAN3 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创建两个交换机上的主干道,测试主干道的工作情况。
三、实验设备Cisco交换机两台,工作站PC四台,控制台电缆一条。
9、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 4-1所示。
图 4-1 VLAN主干道配置实验环境10、实验步骤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两台交换机和六台工作站PC,按图 4-1用直连线(CopperStraight -Through )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用交叉双绞线(Copper Cross-Over)连接两台交换机的FastEthernet0/5口。
如图所示:在划分 vlan 之前,测试一次PC间的连通性。
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从 PC0到 PC1: PC>Ping 192.168.1.2 (通,相同网段)从PC0到 PC2: PC>Ping 192.168.1.3 (通,相同网段)从PC0 到 PC3: PC>Ping 192.168.2.1 (不通,不同网段)从 PC0 到 PC4: PC>Ping 192.168.1.4 (通,相同网段)从 PC3 到 PC5: PC>ping 192.168.2.2 (通,相同网段)2、创建VLAN 2 和VLAN3 ,按实验3中创建VLAN 的步骤,分别在两台交换机上创建VLAN2和 VLAN3。
3、静态分配VLAN 成员,将两台交换机的端口2、 3、4分配成VLAN 2 的成员,端口5、 6、 7 分配成 VLAN 3 的成员。
根据步骤 2、 3,设置 Switch0 ,如下图所示:根据步骤 2、 3,设置 Switch1 ,如下图所示:4、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5,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IP设置(I P Configuration ),设置 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92.168.1.1/24 (表示 IP: 192.168.1.1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PC1:192.168.1.2/24 ,PC2:192.168.1.3/24 ,PC3:192.168.2.1/24 ,PC4:192.168.1.4/24 ,PC5:192.168.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