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数模与模数转换

合集下载

(数字电子技术)第7章数模与模数转换

(数字电子技术)第7章数模与模数转换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7.1 概述 7.2 数/模转换 7.3 模/数转换 7.4 本章小结 7.5 例题精选 7.6 自我检测题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7.1 概 述
随着以数字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数字系统的广泛普及和 应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已成为电子技术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模转换指的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相 应的模拟信号,简称D/A转换,同时将实现该转换的电路称 为D/A转换器,简称DAC;模/数转换指的是把模拟信号转 换为数字信号,简称A/D转换,并将实现该转换的电路称为 A/D转换器,简称ADC。
当Rf=R时
uo=
uR 2n
n-1
di zi
i= 0
由上式可以看出,此电路完成了从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 换,并且输出模拟电压正比于数字量的输入。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2. 集成DAC电路AD7524 AD7524(CB7520)是采用倒T型电阻网络的8位并行D/A 转换器,功耗为20 mW,供电电压UDD为5~15 V。 AD7524典型实用电路如图7.2.5所示。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7.3.4 常见的ADC电路
1. 逐次逼近型ADC 逐次逼近型ADC是按串行方式工作的,即转换器输出 的各位数码是逐位形成的。图7.3.6为原理框图,该电路由电 压比较器、逻辑控制器、D/A转换器、逐次逼近寄存器等组 成。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图 7.3.6 பைடு நூலகம்次逼近型ADC原理图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2) 四舍五入法:取最小量化单位Δ=2Um/(2n-1-1), 量化时将0~Δ/2之间的模拟电压归并到0·Δ,把Δ/2~3·Δ/2之 间的模拟电压归并到1·Δ,依此类推,最大量化误差为Δ/2。 例如,需要把0~+1 V之间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3位二进制 代码,这时可取Δ=(2/15)V,那么0~(1/15)V之间的电压就 归并到0·Δ,用二进制数000表示;数值在(1/15)~(3/15)V之 间的电压归并到1·Δ,用二进制数001表示,并依此类推,如 图7.3.5(b)

实验16数模和模数转换实验ppt

实验16数模和模数转换实验ppt

1 0 0 0
1 0
0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电工电子教学部
实验 16 模数和数模转换实验
4. 模数转换实验
按图接好线路,检查 无误接通电源。
☆ 输入CP脉冲,f=100kHZ。 令 A2A1A0 = 000,调节RP , 使 IN0 端电压为4.5V,输入一个 单次脉冲,观察并记录。 ☆调节RP , 使IN1 端电压为4V, 输入一个单次脉冲,观察并记 录。 ☆ 依此类推。
+5V
CP
IN0
9 1112 10 6 7 22 21 26 REF IN1 (+) 20 27 IN2 28 19 IN3 1 18 ADC0809 IN4 8 2 IN5 15 3 IN6 14 4 REF IN7 17 5 (-) 16 13 23 24 25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IN3
IN4 IN5 IN6 IN7
电工电子教学部
实验 16 模数和数模转换实验
四、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器件的管脚位置。 断电改接线路。
五、问题讨论
分析实验所用数数转换器的分辨率。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模转换器的误差。
电工电子教学部
实验 16 模数和数模转换实验


16


电工电子教学部
逻 辑 开 关
DAC0832
I01 11 I02 12
2
3
1
5
4 Rp
CS WR1 AGND DGNDXFERWR2
3 10 17
18
-15V电工电子教学部源自实验 16 模数和数模转换实验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实验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实验

③ I0 是电流输出端,MC3408L 以负电流的形式输出,I0 与输入数字信号的 关系满足方程
I0=-Vr/Rr*(A1/2+A2/4+A3/8+A4/16+A5/32+A6/64+A7/128+A8/256)
114
=பைடு நூலகம்Vr/Rr*ΣAi/2i
(6-1-1)
式中:Ai 是输入数字信号,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Vr 和 Rr 分别是参考 电压和参考电阻的大小。
1
0
0 加计数
为全“0”,则其模拟量输出波形如图 ↑
0
0
0
0 减计数
6-1-4(c)所示。其频率
f=1/(2*2Ntcp)=1/(2N+1tcp)
(6-1-3)
式中 N —— 可逆计数器的位数;
115
tcp—— 时钟周期。 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MC14516 的引脚如图 6-1-5 所示,表 6-1-1 是其功能。 3. 实验电路
图中 R1 和稳压管 2CW11 构成保护电路,使 E 点电压小于等于 2CW11 的稳 定电压。因而只需选择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小于 TTL 输入端允许的最大逻辑高电 平,就能保证 G1 门不会因输入电压太高而损坏。
图中 74LS248 和 LED 数码管是显示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的数码,便于实验 观察。
输入数字量之间的关系,即
6-1-2 式。
① 按图 6-1-3 连接电路(每个
电阻、参考电压及电源电压均需测
量),运放 LM324 的 Vcc 接 5V,VEE 接地。
② 按表 6-1-2 输入数字量,用
数字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 UO,并与 按式 6-1-2 计算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微机实验报告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实验

微机实验报告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机接口与汇编语言实验项目实验五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实验实验仪器 TPC-USB通用微机接口实验系统系别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 2013.12.19成绩指导教师胡信裕实验五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DAC0832芯片的使用方法。

2. 了解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ADC0809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PC微机系统一套2.TPC-USB通用微机接口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程序框图、源程序清单、调试步骤、测试方法、对运行结果的分析等。

2.熟悉与实验有关的系统软件(如编辑程序、汇编程序、连接程序和调试程序等)使用方法。

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有意识地了解并掌握TPC-USB通用微机接口实验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及使用,掌握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的方法技巧。

3.实验前仔细阅读理解教材相关章节的相关内容,实验时必须携带教材及实验讲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数/模转换器实验1.实验电路原理如图:DAC0832采用单缓冲方式,具有单双极性输入端(图中的Ua、Ub),编程产生以下锯齿波(从Ua和Ub输出,用示波器观察)参考电路图2. 8位D/A转换器DAC0832的口地址为290H,输入数据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UREF表示参考电压,N表示数数据),这里的参考电压为PC机的+5V电源。

3. 产生锯齿波只须将输出到DAC0832的数据由0循环递增。

4. 参考流程图:参考流程图(二)模/数转换器1.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

将(一)的DAC的输出Ua,送入ADC0809通道1(IN1)。

连接参考电路图2. 编程采集IN1输入的电压,在屏幕上显示出转换后的数据(用16进制数)。

3. ADC0809的IN0口地址为298H,IN1口地址为299H。

4. IN0单极性输入电压与转换后数字的关系为:其中Ui为输入电压,UREF为参考电压,这里的参考电压为PC机的+5V电源。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数模与模数转换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数模与模数转换

东南大学《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八数模与模数转换姓名:学号: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时间:2010年06月1日报告时间:2010年06月2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一. 实验目的与内容1)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DAC0832 芯片的使用方法;2)了解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ADC0809 芯片的使用方法。

二. 基本实验原理(1)D/A 转换① 8 位D/A 转换器DAC0832 的口地址为290H,输入数据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UREF 表示参考电压,N 表示数数据),这里的参考电压为PC 机的+5V 电源。

②产生锯齿波只须将输出到DAC0832 的数据由0 循环递增,产生正弦波可根据正弦函数建一个下弦数字量表,取值范围为一个周期,表中数据个数在16 个以上。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图1产生锯齿波和正弦波的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2)A/D 转换① ADC0809 的IN0 口地址为298H,IN1 口地址为299H。

② IN0 单极性输入电压与转换后数字的关系为:其中Ui 为输入电压,UREF 为参考电压,这里的参考电压为PC 机的+5V 电源。

③一次A/D 转换的程序可以为:MOV DX,口地址OUT DX,AL ;启动转换;延时IN AL,DX ;读取转换结果放在AL 中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图2 程序流程图(含子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3)A/D转换曲线绘制流程图如下所示:三. 方案实现与测试(一)、获取TPC 扩展卡 I/O 和存储基地址直接在windows 下利用控制面板查看占用的存储和中断资源,可知:TPC设备内存范围: FDDFF000—FDDFF0FF接口芯片输入输出范围: BC00—BCFFTPC设备输入输出范围: B800—B87F接口芯片内存范围: FDC00000—FDCFFFFF(二)、DAC 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DAC0832 采用单缓冲方式,具有单双极性输入端(图中的Ua、Ub)。

北航微机 原理 数模转换

北航微机 原理 数模转换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数模转换一、实验名称数/模转换二、实验目的了解数/模转换的原理,学习数/模转换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数/模转换芯片产生方波及正弦波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在数据段中存放好对应于方波和正弦波的数字量,正弦波要求20个值。

编写程序将数据段中的数字量送到DAC0832的输出端产生方波和正弦波。

四、程序流程图及波形图:(见末页)五、实验结论:符合预期,输出端输出的数据加载到虚拟示波器后显示方波和正弦波。

六、实验心得这次实验无论是从程序编写到硬件连线,都是比较容易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就得到了实验结果。

但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是给了我一些启示。

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要在输出端测输出电压。

刚开始我测试数据的时候发现万用表测出的数据跳动非常大,无法获得稳定的电压值。

我开始认为是连线接触不良导致的这种情况,于是重新连了一次线,但发现问题仍然存在。

我又重新检查了一下程序,并回忆老师上课讲过的一些实验中会遇到的问题,我突然想到是因为程序中少了一段延时程序才导致输出电压无法测出。

再加入了一个延时子程序后果然顺利的得到了稳定的电压值。

这次实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理论如何转化成正确的实践成果。

老师课堂上并没有讲过输出要延时一段时间,但是具体实践却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具备这种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改进理论指导的能力。

七、实验程序:方波:inadress equ 0EF00H-280H+290HSTACK SEGMENT STACKDB 100 DUP (?)STACK ENDSDATA SEGMENT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 DS: DATA, SS:STACKDELAY PROCMOV CX, 0MOV BX, 8000 NEXT: LOOP NEXTDEC BXJNZ NEXTRETDELAY ENDPMAIN PROCAGN: MOV AX, DATAMOV DS, AXMOV AL, 0MOV DX, inadressOUT DX, ALCALL DELAYMOV AL, 0FFHOUT DX, ALCALL DELAYMOV DL, 0FFHMOV AH, 6INT 21HJZ AGNMOV AH, 4CHINT 21HMAIN ENDPCODE ENDSEND MAIN正弦波:inadress equ 0EF00H-280H+290HSTACK SEGMENT stackDB 100 DUP (?)STACK ENDSDATA SEGMENTSTR DB 128, 168, 203, 232, 250, 255, 250, 232, 203, 168, 128, 88, 53, 24, 6, 0, 6, 24, 53, 88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 DS: DATA, SS:STACKDELAY PROCMOV CX, 0MOV BX, 8000NEXT: LOOP NEXTDEC BXJNZ NEXTRETDELAY ENDPMAIN PROCMOV AX, DATAMOV DS, AXMOV DX, inadressNEXT1: MOV SI, OFFSET STRMOV BX, 0NEXT2: MOV AL, [SI]OUT DX, ALCALL DELAYINC SIINC BXCMP BX, 20JE NEXT1MOV DL, 0FFHMOV AH, 6INT 21HJZ NEXT2MOV AH, 4CHINT 21H MAIN ENDPCODE ENDSEND MAIN流程图:方波开始将方波数字量存入数据段将I/O 端口地址送入DX 寄存器 将该数字量输出至I/O 端口,并调用延时子程序 将数据段中第二个方波数字量放入AL 寄存器中 初始化N 返回DOS将数据段中第一个方波数字量放入AL 寄存器中 将第一位数字量偏移地址存入SI 寄存器 检查是否有键按下 将该数字量输出至I/O 端口,并调用延时子程序Y正弦波:开始将正弦波数字量存入数据段 将I/O 端口地址送入DX 寄存器 将该数字量输出至I/O 端口,并调用延时子程序 SI 和BX 寄存器的值自加初始化N检查是否有键按下返回DOSY 将数据段中第一个正弦波数字量放入AL 寄存器中将第一位数字量偏移地址存入SI 寄存器,BX 寄存器置零 BX 和20是否相等比较BX 和20的大小Y N方波:正弦波:。

《微机原理及应用》第10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第10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技术
由于D/A转换器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在转换期间,输入待转 换的数字量应该保持不变,而计算机输出至数据总线上的稳定时 间很短,且D/A转换器部分通常是组合电路结构,所以,数/模转 换应该具有锁存数据总线上数据的功能。
10.2 数/模(D/A)转换器
10.2.1 D/A转换器的基本结构
1.D/A转换器的原理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二进制的数字量按比例转换为相应的模
第10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技术
模/数(Analog to Digit,A/D)和数/模(Digit to Analog,D/A)转换技术是微型计算机与监测设备、控制对象之 间的一种重要的接口技术,也是实现信号监测、过程控制的两个 重要组成部分。
10.1 模拟量输入与输出通道的组成
10.2 数/模(D/A)转换器
配,要进行电压调整。 第二种,传感器输出信号与A/D转换器输入电信号极性不匹
配。
3.多路转换开关
在运用系统中,往往要 监测或控制的模拟量不单是 一个,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往 往要采集多路模拟信号,如 果被采集的物理量是缓慢变 化的,则可以只用一片A/D转 换芯片,轮流选择输入信号 进行采集,可以简化系统设 计。
10.2.3 D/A转换芯片DAC0832
1.DAC0832的内部结构 8位D/A转换器由R-2R结构的T型电阻网络组成,对参考电压
提供的两条回路分别产生两个输出电流IOUT1和IOUT2,而IOUT1 和IOUT2是一组差动电流。
❖ DAC0832主要引脚功能定义如下: ❖ DI7~DI0,8位输入数据线。 ❖ CS ,选片信号,低电平有效。 ❖ ILE,输入寄存器选通信号,高电平有效。 ❖ WR1 ,写8位输入寄存器信号,低电平有效。 ❖ WR2 ,写8位DAC寄存器信号,低电平有效。 ❖ XFER,允许8位DAC寄存器数据送到8位D/A转换器。 ❖ IOUT1,DAC输出电流1,当8位DAC寄存器为全“1”时,此时输出电流最大,

数模和模数转换

数模和模数转换
通过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实现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
通过模数转换,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 间的转换,构建自动控制系统。
05
数模和模数转换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精度和分辨率的提高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数模和模数转换 的精度和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高精度和分辨率的需求,需 要采用先进的工艺、算法和校准技术, 以提高转换器的性能。这涉及到对噪 声抑制、非线性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 究和技术创新。
重要性
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使得数字系统和模拟系统能够进行有效 的信息交互。
在信号处理中,数模和模数转换是实现信号滤波、放大、调制解调等操作的基础。
在通信中,数模和模数转换是实现信号传输、编解码、调制解调等操作的关键环节。
历史背景
早期的数模和模数转换器主要依 赖于机械和电子元件,精度和稳
于长距离传输和低功耗应用。
Σ-Δ DAC
03
Σ-Δ DAC采用过采样和噪声整形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低噪声
的特点,适用于音频和其他高精度应用。
DAC的应用
音频处理
DAC可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用 于音频播放和处理。
仪器仪表
DAC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实现各 种物理量的测量和输出。
测量仪器
ADC在测量仪器中应用广泛,如电压表、电 流表、温度计等。
控制系统
ADC在控制系统中用于实时监测和调节系统 参数,如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
音频处理
ADC在音频处理中用于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 为数字信号,便于存储、传输和处理。
04
数模和模数转换的应用场景
音频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八数模与模数转换
姓名:学号:
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时间:2010年06月1日报告时间:2010年06月2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 实验目的与内容
1)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DAC0832 芯片的使用方法;
2)了解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ADC0809 芯片的使用方法。

二. 基本实验原理
(1)D/A 转换
① 8 位D/A 转换器DAC0832 的口地址为290H,输入数据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
(UREF 表示参考电压,N 表示数数据),这里的参考电压为PC 机的+5V 电源。

②产生锯齿波只须将输出到DAC0832 的数据由0 循环递增,产生正弦波可根据正弦函数建一个下弦数字量表,取值范围为一个周期,表中数据个数在16 个以上。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图1
产生锯齿波和正弦波的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2)A/D 转换
① ADC0809 的IN0 口地址为298H,IN1 口地址为299H。

② IN0 单极性输入电压与转换后数字的关系为:
其中Ui 为输入电压,UREF 为参考电压,这里的参考电压为PC 机的+5V 电源。

③一次A/D 转换的程序可以为:
MOV DX,口地址
OUT DX,AL ;启动转换
;延时
IN AL,DX ;读取转换结果放在AL 中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图2 程序流程图(含子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3)A/D转换曲线绘制流程图如下所示:
三. 方案实现与测试
(一)、获取TPC 扩展卡 I/O 和存储基地址
直接在windows 下利用控制面板查看占用的存储和中断资源,可知:
TPC设备内存范围: FDDFF000—FDDFF0FF
接口芯片输入输出范围: BC00—BCFF
TPC设备输入输出范围: B800—B87F
接口芯片内存范围: FDC00000—FDCFFFFF
(二)、DAC 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DAC0832 采用单缓冲方式,具有单双极性输入端(图中的Ua、Ub)。

进入DEBUG 调试,输出命令(O 290 数据)输出数据给DAC0832,用万用表测量单极性输出端Ua 及双极性输出端Ub 的电压,验证数字与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实验现象:进入DEBUG调试,输出命令O B810 FF,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输出端Ua的电压,为从接地的0跳至大约-5V。

输出命令O B810 80,用示波器观察,电压跳至大约原来的一半。

同样,观察双极性输出端Ub的电压,输出数值的模与单极性的相同,符号相反。

可得出结论:数字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三)、分别编程产生锯齿波、正弦波电压波形(从Ub 输出,用示波器观察)。

1)锯齿波参考程序见0832_sawtooth.asm
主要程序片段如下:
lll: mov al,cl
out dx,al
inc cl ;cl 加1
inc cl
inc cl
inc cl
inc cl
inc cl
inc cl
push dx
mov ah,06h ;判断是否有键按下
mov dl,0ffh
int 21h
pop dx
jz lll ;若无则转LLL
mov ah,4ch ;返回DOS
int 21h
程序分析:此片段中存在push dx 和pop dx两条指令,为了不影响地址的值,因为在判断是否有键按下时,使用了dl的空间,改变了里面的值,所以需要保存地址的值,进行入栈出栈。

产生锯齿波的原因是每显示一次值加7,当加到256时,即cl=1111时,向ch进位,cl又从0开始计数,于是产生锯齿波。

2)正弦波参考程序见0832_sinewave.asm
主要程序片段如下:
ll: mov si,offset sin ;置正弦波数据的偏移地址为SI
mov bh,32 ;一组输出32 个数据
lll: mov al,[si] ;将数据输出到D/A 转换器
mov dx,io0832a
out dx,al
mov ah,06h
mov dl,0ffh
int 21h
jne exit
mov cx,1
delay:
loop delay ;延时
inc si ;取下一个数据
dec bh
jnz lll ;若未取完32 个数据则转lll
jmp ll
程序分析:此程序是将一个周期的数据存入一个数组中,再周期性地重复地取值,画出正弦波。

本程序加了一个延时,注意了时序问题。

(四) ADC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2,通过实验台左下角电位器RW1 输出0~5V直流电压送入ADC0809通道0(IN0),利用debug 的输出命令启动A/D转换器,输入命令读取转换结果,检查硬件是否正常,验证输入电压与转换后数字的关系。

启动IN0 开始转换: O 0C818 0;读取转换结果: I 0C818。

调试:连接好电路后,输入指令:O B818 0 ; I B818,观察显示的结果。

再转动电位器,再重复输入命令,观察显示的结果,发现输出的值会随着电位器的变化而变化。

用示波器读取输入的电压值,观察大致
满足关系:。

(五)编程采集IN0 输入的电压,在屏幕上显示出转换后的数据(用16 进制数)。

参考程序见0809_io.asm
程序分析:送值至转换器转换与前面分析相同,主要是如何将转换的值显示在显示屏上。

in al,dx ;从A/D 转换器输入数据
分别显示高四位与低四位:
mov bl,al ;将AL 保存到BL
mov cl,4
shr al,cl ;将AL 右移四位,使AL只保持高四位的值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显示其高四位
mov al,bl
and al,0fh ;进行与运算,只保留低四位的值,高位为0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显示其低四位
调用显示子程序:
mov dl,al
cmp dl,9 ;比较DL 是否>9
jle ddd ;若不大于则为'0'~'9',加30h 为其ASCII 码
add dl,7 ;否则为'A'~'F',再加7
ddd: add dl,30h ;显示
mov ah,02
int 21h
此程序加了回车符程序,用02号功能实现,赋给DL于20H,显示回车。

同样也有判断是否有键按下的程序,用到DX入栈出栈的方法。

实验现象:观察到旋动电位器,会使显示在显示屏上的值不断改变。

(六) 将JP3 的1、2 短接,使IN1 处于双极性工作方式,并给IN1 输入一个低频交流信号(幅度为±5V),编程采集这个信号数据并在屏幕上显示波形。

参考程序见0809_crt.asm
没有用IN1,仍用IN0,可看到如下现象:
程序分析:送值至转换器转换与前面分析相同,主要是如何将转换的值以图像方式显示在显示屏上。

以CX的值为横坐标,以DX的值为纵坐标。

在读入数值前加入延时,是考虑到时序问题。

in al,dx ;读入数据
mov ah,0
mov dx,368 ;dx 为纵坐标
sub dx,ax
此程序片段的效果是:绘点的纵坐标会随着输入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的片段是对横坐标的处理:
cmp cx,639 ;一行是否满
jz start ;是则转start
inc cx ;继续画点
实验现象:旋转电位器会发现显示在屏幕上的线会上下移动。

因为采样的时间间隔太短,致使显示的是一条直线,没有明显的上下波动。

四.提高与创新研究
在最后一个实验中,由于采样时间短,手动的速度无法与采样时间相比,且没有给IN1输入低频交流信号,所以无法看到完整波形,需要加大采样时间。

将IN1连接一个8253起分频作用,让显示器显示该方波。

在延时程序中加入如下形式的延时:
ZZZ: mov cx,0
ZZ: loop ZZ
dec bx
jne ZZZ
实验现象:观察到显示屏上显示该方波。

并且显示速度较慢。

五.分析与总结
1、具体实验分析见各部分的调试实验分析。

2、硬件是基础,做实验时要首先检查硬件设备是否可用,保证后续实验的可检测性。

3、在实验中应不要带电接线、插拔芯片;插拔接线时轻微转动,便于插拔。

4、在实验中学会使用示波器、万用表、逻辑笔观察、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