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甲文】《三峡》原文略【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得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得地方;重重得悬崖,层层得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就是正午与半夜,就瞧不见太阳与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得时候,下行与上行得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就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与冬天得时候,白色得急流,碧绿得深潭,回旋得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得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得柏树,悬泉与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就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得日子或者结霜得早晨,树林与山涧清凉与寂静,常有在高处得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得山谷里传来猿叫得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得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

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得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

襄,上。

陵,大得土山,这里就是丘陵得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

王命:朝廷得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得快马。

御风:驾风。

以:认为素湍:湍:急流得水。

白色得急流。

绿潭:绿色得潭水。

回清:回旋得清波。

绝巘(yǎn):极高得山峰。

巘,凹陷得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得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峻,高而陡峭良:实在,得确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得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三峡》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三峡》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三峡》对比阅读(一)(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三峡》对比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

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甲文】《三峡》原文略【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

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

襄,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认为素湍:湍:急流的水。

白色的急流。

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峻,高而陡峭良:实在,的确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文言文《三峡》阅读答案3篇

文言文《三峡》阅读答案3篇

文言文《三峡》阅读答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三峡》阅读答案3篇原文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文言文《三峡》阅读答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三峡(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3 三峡(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比较阅读十七篇

《三峡》比较阅读十七篇

(一)【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水复自上坞透峡下,路透峡入,又平行坞中半里,渡涧,东北上岭。

涧东自黄岑山后来,平流坞中,石坪殷红,清泉素润,色侔①濯锦;出峡下泻,珠鸣玉韵,重②木翳之,杳③不可窥;于是绕静室西南下注,出藏经岭南,为大章之源也。

岭不甚高,不过半里,渐盘出黄岑北。

其处山鹃鲜丽,光彩射目,树虽不繁,而花色绝胜,非他处可比。

此坪头上第三岭也。

稍过坪,又东北上一里,逾岭脊。

此坪头上第四岭矣。

【注】①侔(móu):相等;齐。

②重:很多。

③杳:幽暗。

1.解释词语。

(1)则素湍.绿潭(2)色侔濯.锦2.解释句子。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其处山鹃鲜丽,光彩射目,树虽不繁,而花色绝胜,非他处可比3.两文都描写了山水,但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舟中望石门关①,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

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

但井邑②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③而下皆茅茨④,了无片瓦。

权县事⑤秭归尉⑥右迪功郎⑦王康年、尉兼主簿⑧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全国各省市《三峡》中考试题全解析1.齐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第11——27题,共35分)(一)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阙襄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

(共10分)11.阙:通“缺”襄:上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分。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1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

2.绥化市(09黑龙江省)(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11——14题。

(共11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阙襄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11——14题。

(共11分)11、阙:通“缺”襄:上12(1)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14、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五、文言文阅读(共15分)(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2、(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13、A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15、(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三峡》中考试题集锦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2005河北省(课改区)(14分)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1分)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答:2005(黄冈非课改)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8.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11.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2.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2004河南省(8分)13.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B、或王命急宣属予作文以记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哀转久绝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第③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16.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岳阳市17.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18.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9.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20.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21.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2006年山西省(10分)【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窥谷忘反(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4.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