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
生物药物分离纯化与提取方式

•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均为两性电解 质。它们具有等电点,在离开等电点的pH 时便会带正或负电荷。例如某蛋白质等电 点为7.0,当溶液pH为4.0时,分子则带有 正电荷。由于具有该性质,利用带电性质 进行分离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利用蛋白质带电性质行分离的方法有: •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 电泳法; • 等电聚焦法。
• 非降解法:适用于从含一种粘多糖的动物 组织中提取粘多糖,提取采用的溶剂是水 或盐溶液。
• 降解法:适用于从组织中提取结合比较牢 固的粘多糖。例如从软骨中分离提取硫酸 软骨素,就是用碱处理进行降解,又如用 酶处理法可提取与蛋白质结合的多糖。
• 常用的分离纯化多糖的方法是乙醇沉淀法 和离子交换层析法。
• 原料的选择还要注意如下事项:植物原料 要注意植物生长的季节性,选择最佳采集 时间;微生物原料要注意微生物生长的对 数期长短;动物原料有的要注意动物的类 别、年龄与性别。
• 也应注意原料的采集地和批次。
• 动物原料采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组 织、脂肪组织等,并迅速冷冻贮存;植物 原料确定后,要择时采集并就地除去没有 用的部分,将有用部分保鲜处理;收集微 生物原料时,要及时将菌体细胞与培养液 分开,进行保鲜处理。
• 注意从粗多糖中除去蛋白常用的方法有: 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蛋白酶解法。
• *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
• (1) 提取方法 脂类自然状态下是以结合形 式存在的。非极性脂是与其他脂质分子或 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区相结合的。因此,提 取脂质药物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溶剂来破坏 这种结合键,将脂质溶解出来。常用的溶 剂有组合溶剂,醇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此 外还有氯仿、甲醇、水等。
• 原料的保存方法主要有:①冷冻法。该 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常用-40℃速 冻。②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 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 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 料,如脑垂体等。③防腐剂保鲜。常用 乙醇、苯酚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 如发酵液、提取液等。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从原理到应用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学、生物工程以及药物化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提取天然产物、发现新药物以及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
在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
本文将从原理、方法及应用三个方面入手,介绍现代以及其应用。
原理: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是指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用成分索取出来,而该成分通常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因此,分离和纯化的成果往往是非常少的,需要注意提高分离的效率和选择性。
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是复杂多样的,并且在混合物中的浓度非常低。
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才能使其荟萃反映出来。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子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透析、层析、电泳等。
方法:离子交换是一种最常见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生物物质的电荷差异,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吸附和脱附。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将有机化合物固定在其中的高分子物质。
在离子交换分离过程中,生物物质溶液经过树脂的时候,离子交换树脂会对其带电的分子进行吸附,并将其吸附在树脂表面。
然后,根据逐渐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使得生物物质逐渐从树脂上脱离下来。
通过这样的多次处理,离子交换可以获得比较纯的生物物质。
透析是另一种分离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不同大小和孔径的透析膜来进行过滤分离。
透析膜的孔径通常比生物物质小,这使得生物物质可以通过,而较大的分子则无法通过。
层析是一种分离和纯化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样品注入到含有不同固定相的层次柱中,根据各种机制,在柱中形成不同的化学分析区段。
通过轻重分离,生物物质被不同的区段结合,直到最终获得纯化的物质。
电泳是一种根据电荷或大小分子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技术。
这种技术需要用到电极,将溶液浸泡在盐桶中,然后试管中的分子通过盐桶电极的分离进入试管腔。
生物药物提取纯化

生物药物提取纯化1. 简介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组织、细胞等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活性。
生物药物的提取和纯化是制备高质量药物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生物药物提取纯化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取方法生物药物的提取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组织或细胞破碎生物药物通常存在于生物体组织或细胞中,首先需要将组织或细胞破碎,以释放出药物。
常用的破碎方法有机械破碎、超声波破碎等,选择合适的破碎方法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原料的特点来确定。
2.2 细胞壁破裂对于含有厚壁细胞的原料,如植物细胞,还需要进行细胞壁破裂。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压处理、酶解等,以实现细胞壁的破裂和药物的释放。
2.3 溶剂提取将破碎后的组织或细胞与适量的溶剂(如水、有机溶剂)混合,进行提取。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药物的疏水性或亲水性。
一般情况下,亲水性物质用水提取,疏水性物质用有机溶剂提取。
2.4 分离清除杂质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常常含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清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过滤、沉淀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沉淀剂、凝胶层析等技术实现杂质的清除。
3. 纯化方法生物药物的纯化是在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药物并去除杂质,以得到纯度高的药物。
3.1 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生物药物纯化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大小分子排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等。
通过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纯化。
3.2 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利用药物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电泳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优点,适用于一些相对较小的生物药物的纯化。
3.3 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通过物料的大小和形状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过滤技术包括微孔过滤、超滤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滤膜孔径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生物药物的纯化。
4. 注意事项在生物药物提取纯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4.1 杂质的选择针对所要提取纯化的生物药物,需要对其常见的杂质进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清除杂质。
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纯化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纯化技术是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用于提取和分离生物大分子,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在生物细胞中,不同的生物大分子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性质。
为了分离和纯化这些生物大分子,需要利用它们的理化性质差异。
例如,蛋白质可以通过电泳分离,根据电荷、分子量等差异分离出不同的成分;核酸则可以通过浓度梯度离心分离,根据密度差异分离出单独的成分。
还有一些生物大分子,如多肽、糖类、脂质等,可以通过其他特殊方法分离。
二、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利用固定相(柱子中的树脂)和流动相(洗脱缓冲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
根据固定相和洗脱缓冲液的不同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柱层析方法,例如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2. 电泳法电泳法是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电荷差异和分子量差异的原理,将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分离并捕获的技术。
根据电泳介质、运行方式以及电场的不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泳方法,如蛋白质电泳、DNA电泳、脂质电泳等。
3. 超滤法超滤法是利用微孔过滤膜的不同截留分子量,将生物大分子按照大小分离纯化的技术。
超滤法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正压式是通过液体压力将生物大分子向膜孔内压缩,从而分离得到小分子;负压式是通过负压将大分子向膜孔内吸附,难以通过的是大分子。
4.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将生物大分子从混合物中溶解到特定的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反萃取、扩散等工艺,使它在不同相中转移、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5. 其他方法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磁性珠法、浓缩法、冷冻干燥法等。
三、应用在生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1. 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如酶、抗体、激素、血浆蛋白等。
这些物质可以作为药物、诊断试剂、生物治疗的原材料等。
生物分离纯化案例

生物分离纯化案例
生物分离纯化是一种将目标生物分子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技术,常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生物分离纯化的案例:
目标:分离纯化某种特定的酶
步骤:
1. 破碎细胞: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释放出细胞内的酶。
2. 离心分离:通过高速离心机将破碎的细胞残渣与酶溶液分开。
3. 过滤:使用过滤器去除未破碎的细胞和杂质。
4. 层析:使用层析技术(如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将酶与其他杂质分离。
5. 透析:将层析得到的酶溶液与外界溶液进行物质交换,进一步纯化酶。
6. 浓缩:使用蒸发等方法将酶溶液浓缩,便于后续处理。
7. 结晶:通过结晶方法将纯化的酶结晶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将目标酶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技术。
药物分离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

我们使用精纯层析这一术语描述在生物制药生产的最后阶段去除少量杂质的过程。
本
文介绍精纯步骤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从基本问题到面临的典型挑战,均有涉及。
什么是精纯层析,何时需要使用精纯层析?
在生物制药生产的下游生物工艺阶段,层析捕获的第一步是将产品与大部分杂质(例
如细胞培养基组分和蛋白酶)分离开来。
第二步是精纯层析,即去除剩余杂质,获得
更高纯度的目标分子(图 1)。
减少杂质最高效的办法是在开始纯化时尽可能地采用亲和步骤作为捕获的第一步。
在
单克隆抗体生产中,蛋白 A 亲和层析是广泛采用的捕获步骤。
经过该第一步纯化后,
纯度可以达到 95% 以上,这意味着只需进行有限的精纯即可进入最终的配制步骤。
但是,大部分涉及抗体相关产品(mAb、双特异性抗体、Fab 片段)及其他重组蛋白的工艺在捕获步骤完成后,都需要至少两个精纯步骤。
对于部分其他类型的分子,有时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亲和层析溶液。
目前尚无令人满
意的溶液可去除纯化后所有的痕量标签蛋白,因此生物制造中基本不考虑采用标签蛋
白质纯化。
如果无法获得目标分子纯化所需的亲和层析溶液,应设计第二步纯化以去除大部分工
艺和产品相关杂质,例如高分子量 (HMW) 杂质、宿主细胞残留蛋白 (HCP) 和 DNA。
如果捕获步骤不采用亲和层析,则捕获与最终精纯步骤之间的步骤也可称为“中度纯化”(图 1)。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物提取与纯化技术

优点:操作简单, 成本低,适用于 热稳定性好的药
物。
缺点:需要较高 的温度,可能会 破坏药物的结构
和活性。
应用:常用于提 取挥发性药物, 如薄荷油、樟脑
等。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来提取药物 优点:高效、环保、无溶剂残留 应用: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药物的提取 注意事项: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以防止超临界流体的相变和分解
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药品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GMP)、药品注册管 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质量标准的实施:通过生产过程中 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的质量 符合标准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质量标准的内容:包括药品的纯度、 杂质含量、稳定性等指标
质量标准的修订:根据药品生产和 监管的实际情况,对质量标准进行 修订和完善
原料质量控制: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生产过程控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产品质量检验:对提取和纯化后的药物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标准 环境质量控制: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提取方法:水煎煮法、醇提法、水 醇法等
实例:黄连提取与纯化、人参提取 与纯化、当归提取与纯化等
,
汇报人:
定义:从药物原料 中分离出有效成分
的过程
提取方法:溶剂提 取、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目的:提高药物的 纯度和疗效,减少
副作用
提取设备:提取罐、 离心机、过滤器等
药物纯化的目的:确保药物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反 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保质 期。
药物纯化的定义:通过物理、 化学或生物方法将药物中的杂 质去除,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 量。
原理:利用溶剂对药物成 分的溶解能力进行提取
生物药物提取纯化 (2)

生物药物提取纯化
生物药物提取纯化是指从生物源中分离和纯化出具有药用
活性的天然产物或重组蛋白等药物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
涉及到以下步骤:
1.生物源选择:根据需要提取的药物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源,可以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初步提取:将生物源进行初步提取,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研磨提取、渗漏提取等。
这一步骤旨在破坏细胞
结构,将目标物质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3.分离:通过溶剂分配、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柱层析)、液液萃取等方法,将目标物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
4.纯化: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进一步提高目标物质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层析技术(如凝胶过滤层析、反相高
效液相层析)、电泳、蒸发、结晶等。
5.分析鉴定: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如质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纯化后的目标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6.制剂开发:对纯化得到的目标物质进行制剂开发,确定其最佳的药物剂型和配方。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药物的提取纯化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技术,具体的方法和流程会根据药物物质的性质、生物源的
不同和药物目标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盐析沉淀技术
❖ 1.盐析操作
❖ 最常用的是硫酸铵:价格便宜;溶解度大、尤其 是在低温时仍有相当高的溶解度;分离效果好; 不易引起变性,有稳定蛋白质和酶的作用;废液 不污染环境。
第三节 萃取分离技术
❖ 萃取技术是利用目标药物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 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 一、溶剂萃取技术:是利用目的物在两种互不相 溶的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使其从一种溶液转移 到另一种溶液中去,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 二、双水相萃取技术: ❖ 将两种不同水溶性的高聚物溶液混合,当高聚物
❖ 2.脱盐操作
❖ 透析时,注意防止透析袋外的液体进入透析袋, 引起膨胀。为加快透析速度,应不断的更换透析 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为防止酶或蛋白质变 性,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透析常用于脱除盐 、少量有机溶剂、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 。
❖ 二、等电点沉淀技术
❖ 蛋白质、酶、氨基酸、核酸等都是两性电解质, 当溶液在某一pH值时,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所带的 正负电荷相等而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 等电点。等电点技术是利用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其 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易发生沉淀,从 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2、杂质的含量相对比较高,杂质的种类繁多 ,各种杂质的形状、大小、分子量和理化 性质都各不相同,没有固定的去除方法;
❖3、生产中得到的大多数目的药物都是 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热、酸、碱 、重金属及pH变化和各种理化因素都 比较敏感,容易变性、钝化或破坏, 分离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地保护这些 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体系会自然地分成不相溶 的两相,这就是双水相体系。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 它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超临界状态下, 从物料中萃取待分离的组分,然后借助压力、温 度的改变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 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所以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组 合而成的。
❖ 三、有机溶剂沉淀技术
❖ 有机溶剂沉淀技术时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 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 其沉淀析出。
❖ 四、有机高聚合物沉淀技术
❖ 有机高聚物沉淀技术是用有机高聚物作沉淀剂。
❖ 五、结晶技术
❖ 溶质以固体形式从溶液中分出,析出物为无定形 固体时称为沉淀技术,析出物为晶体时则称为结 晶技术;它们共同的特征都是溶质从液相中析出 ,形成固相。
❖ 急热骤冷法:投入沸水浴中,在90℃左右几分钟 ,立即置于冰浴中迅速冷却。细菌及病菌材料
❖ 超声波破碎法:为防止有效成分的变性,常在冰 水或有外部冷却条件的容器中进行。微生物材料
❖ 碾磨法:为提高碾磨效率,常加入细砂、石英粉 或氧化铝等。适宜实验室使用
❖ 组织捣碎法:为了防止发热和升温过高引起有效 成分的变性,通常转10~20s,停10~20s。一 般用于动物组织、植物肉质种子、柔嫩的叶芽等
❖4、生物制药的分离钝化的过程中, 加工条件(温度、pH、离子强度)对 产品质量影响较大。
产物的初级分离阶段和纯化精制阶段
❖分离纯化初期,由于粗品中的成分复 杂,目的物浓度较低,与目的物理化 性质相似的杂质多,所以不宜选择分 辨能力较高的纯化技术,采用萃取、 沉淀、吸附等一些分辨力低的方法较 为有利。精制阶段,可采用高选择性 的分离技术,如各种色谱技术、超滤 技术等,将目的物与杂质分开,使产 物纯度达到要求。
❖高压匀浆破碎法:利用高压迫使细胞 悬液高速通过针形阀,通过突然减压 和高速冲击特制撞击环,达到细胞破 碎的目的。细菌和部分酵母菌细胞
❖高速搅拌珠磨法:将玻璃小珠与细胞 悬液一起高速搅拌,带动玻璃小球撞 击细胞,使细胞破碎的方法。酵母菌 和胶束状微生物菌体
❖ 二、化学方法
❖ 酸碱法:用酸或碱处理微生物细胞可以溶解细胞 壁使胞内产物溶出。大规模破碎中可与考虑用碱 来溶解细胞。
第七章 生物药物成分 的提取纯化技术
学习要点
❖ 掌握几种基本的细胞破碎操作技术 ❖ 掌握超滤分离的操作技术 ❖ 掌握几种常用的沉淀分离操作技术 ❖ 掌握离子交换色谱的操作技术
第一部分 必备知识
生物制药过程中,产物的分离纯化有如下特 点:
1、生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生物材料中浓度很 低,有的只达到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 一,因此,分离操作步骤多,不易获得高 收率。
❖ 最为常用的是CO2:临界温度为接近常温,适于 分离对热敏感物质;临界压力容易达到;可以渗 入原料,提取完全;选择性好;无毒,不易残存 在提取物中;化学稳定性高;价格低廉,可以重 复使用。
❖ 超临界为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 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 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超临界流体的密 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 体。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 物质是以气、液和固3种形式存在,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 下可以相的转换。在温度高于某一数值时,任何大的压力 均不能使该纯物质由气相转化为液相,此时的温度即被称 之为临界温度Tc;而在临界温度下,气体能被液化的最 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Pc。当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临界温 度,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该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在压 温图中,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区域就称为超临界区 ,如果流体被加热或被压缩至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 压力(Pc)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会 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体性质,同时还保留有 气体性能,这种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第二部分 操作技术
第一节细胞破碎技术
❖实践中选择破碎方法的原则是: 最佳破碎方法与最佳破碎条件相结 合,以达到高的产物释放率;与后 面的分离纯化相结合考虑,便于产 物的提取;低能耗,降低成本。细 胞的破碎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 一物理方法
❖ 反复冻融法:置-15~-20℃冰箱内冻结,再置 于室温下,如此反复冻融几次。动物性材料
❖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 可增大细胞壁通透性,使细胞内产物容易释放出 来。
❖ 三、生物Biblioteka 方法❖ 自溶法:注意水解酶不仅可以使细胞壁和细胞膜 破坏,同时也可能会把某些需要提取的有效成分 分解。
❖ 酶解法:利用酶先将细胞壁分解,再释放内含物 。
第二节 沉淀分离技术
❖ 应用的分离技术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采用的沉淀技术对目的物的分离有高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