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的研究历程及进展

合集下载

矩形管内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

矩形管内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
收 稿 日期 :2 0 — 3 2 ; 修 回 日 期 ;2 0 — 7 2 . 0 5 0 — O 0 60— 5
1 .电 热 锅 炉 2 .蒸 汽 管 3 .安 全 阀 4 .精 密 温 度 计
5 .实 验 管 6 .转 子 流 量 计 7 .水 泵 8 .纵 向涡 发 生器 9 .热 交换 面 1.冷 凝水 排 放 管 O
维普资讯
第 5卷第 3期
20 0 6年 9月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J u na f The ma c e e a c no o y o r lo r lS inc nd Te h l g
Vo . . I 5 NO 3
摘 要 :将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应用于矩形管槽, 研究以水为换热介质在过渡流状态下的换热效果。 实验结果
表 明 有 纵 向 涡发 生器 的 换 热 效 果 明显 优 于 无 纵 向涡 发 生器 的 情况 。利 用 P ONI S计 算软 件 对 实 验 进 行 数 HE C
值模 拟 , 拟 值 与 实验 值 符 合 较好 。在 此基 础上 , 变纵 向涡 的翼 高 和 形 状 来 模 拟 , 现 两 者 均 为 换 热 影响 的 模 改 发 因素 , 比之 下 , 宽 比为 0 4纵 向涡 发 生 器 的 换 热 效果 比高 宽 比为 0 5和 0 6的 要 好 。而采 用相 同高 宽 的矩 相 高 . . . 形翼时, Nu高 于 三角 翼 , 其 换 热 性 能 指标 却低 于直 角 三 角 翼 。 但
维普资讯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第5 卷
文献 [ ]表 明涡 偶 比单 涡 的换 热 效果 明 显 , 2 并且 存在 最佳 攻角 4 。定 义 发生器 的底 边长度 为 5。

纵向涡发生器在空气预热器中的强化传热数值模拟研究_刘尹红

纵向涡发生器在空气预热器中的强化传热数值模拟研究_刘尹红

摘 要 :针对空气预热器中传热性能低下的问 题 , 将纵向涡 器运用 于空气 预热器 热管内 , 以烟 气为介 质 , 运用计 算软 件 FLUENT进行数值模拟 , 研究在不同 Re数下 , 涡发生器对管内 烟气的传热 及流动阻 力的影响 , 比较了 不同 攻角及翼高与管内半径之比的直角三角 翼涡发 生器强 化换热 效果 , 并与光 管的换 热系数 和阻力 系数进行 了 对比 。 分析表明 , 纵向涡发生器能明显提高 换热性能 , 在所 研究的 纵向涡 发生器 中 , 攻 角为 45°时 , 涡发 生器 强化传热效果较好 。 随着 Re数的改变 , 具有最佳传热效果的涡发生器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管式空气预热器是我国使用很广的一种空气预 热器 。 传统的管式空气预热器中的热管均为光管 , 当 烟气在管内流动时 , 由于烟气的粘性存在 , 使其边界 层加厚 , 造成传热性能低下 , 对炼油 、化工行业中的烟 气换热器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 纵向涡发生器由于 其良好的强化传热性能备受关注 , 其强化换热的机理 是当流体经流纵向涡发生器时 , 产生纵向涡 , 纵向涡 能改变流体热边界的发展 , 从而 达到强化传热的 目 的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性 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 均取得了良好的 效 果 , 文献 [ 1]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纵向涡发 生器用于管 -翅表面的流动换热特征 ;文献 [ 2] 采用 实验的方法 , 研究了单面加热矩形狭窄通道内 , 翼片 型纵向涡发生器对流换热的强化 作用 ;Yang[ 3] 等 人 对矩形通道内 1对纵向涡发生器对流场和传热特性 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 , 文献 [ 4]以水为介质 , 对矩形
· 18·
第 21卷 2 008 年
第 12 月

带有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管的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带有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管的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L hh a L ie uS i , i h u Q ( o e E g er gSho, aj gN r a U i r t,N nig 10 2 C i ) Pw r ni e n col N ni o l n esy aj 04 , hn n i n m v i n2 a
t a t e w n ls h n oh rt o a ge .
K y od : o gu ia V  ̄ xG nrt ( V s ,H a t nf n acmet N m r a s lin e w r s Ln td l o e e e o L G ) etr s r hn e n , u e c i a o i n ar s a e e i l mu t
低温与超导 第3 8卷 第 4期
制 冷技 术
Rerg rto fie ai n
C y . S p ro d r o & u ec n V 13 N . o. 8 o4
带有 纵 向涡 发 生器 的翅 片 管 的流 动 与传 热数 值研 究
鹿世化 , 李奇贺

(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 南京 2 04 ) 10 2
L G 的翅 片管 换 热 器进 行 了研究 。文 章 分 别 针 V s
( 以下 简称 L G ) V s 同时满 足 以上 三种 强 化传 热 的 机 理 。另 一方 面 ,V s L G 便于加 工 的特点使得 其在
近十年来 得到 的研究 和应用 越来越 多 。
Ab t a t sr c :He tt n frc a a tr t s a d fud f w s u tr ff - a d— t b e te c a g rwi o gt d n lv r x a a se h r ce si n i o t cu e o n — n — u e h a x h n e t l n i i a ot r i c l l r i h u e

矩形纵向涡发生器平板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矩形纵向涡发生器平板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以来 … , 多 工作者 研 究 了 各种 涡 流 发 生 器 的传 许
D 最[+ 毒O】㈩ . O【 詈cM 、 r M\ , ) ( / t J 1S 薏

Re S c
无量 纲传质 系数 5 ( 局部 ) 可写 成 :
S R ,cM h= e S , )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3期




13 3
矩 形 纵 向涡 发 生器 平板 强化 换 热 的 实验研 究
宋文 吉 申 洁 李庆领料
( 岛科 技 大 学 ) 青


利 用热质 比拟萘升华技术 , 在吸入 式风 洞中对矩 形纵向 涡发 生器平板 强化换 热进行 了实验研
流, 以浓度 场来模 拟 温度 场 , 以浓 度 梯度来 模 拟温 度 梯度 。萘升华 方法是 一种 典 型的 利用热 质 比拟
原 理 的传 热. 传质 模 拟 实 验 手 段 。 萘 升华 方 法
图 3 平 均 对 流 换 热
3 实 验结 果 与讨 论
相 对于 传热方 法来 说 , 非 常精确 的测量结 果 , 有 而 且便 于操作 。
14 3

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0 6钜
层流时, 方程 ( ) ( ) 的 右 面 第 2项 不 存 1 、2 中 在 ; 流时, 湍 湍流 扩散 系数具 有相 同 的量纲 。所 以
P。 r等于 S。即湍流 Lws 等于 1 。 c( e i数 )
将式() 3 比上式 ( ) 4 可得 :
N u S ^ 丽 () 5
究 。在 雷诺 数 范 围 2 3×1 一 . . 0 5 4×1 内, 过 改 变 涡 发 生 器迎 流 冲 击 角 卢 得 到 强 化 换 热 的 效 果 , 0 通 , 并 对 参 数进 行 优 化 。

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的场协同分析

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的场协同分析
杨 泽 亮 宋 卓 睿 宋 耀 祖
( . 南 理 工 大 学 电 力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4 ; . 华 大 学 力 学 系 ,4
摘 要 :通 过 在 流 道 内安装 三 角形 涡发 生 器可 以产 生纵 向涡 旋 . 文 以场 协 同理 论 为 指 本
中 图分 类 号 : 2 TK 1 4
文 献 标识 码 : A
换 热器 中广 泛 存 在 着 平 板式 层 、 流 边 界 层 矩 湍
形通 道 . 国外 一 些 研 究 对 矩 形 通 道安 装 纵 向涡 发 生
长 f 0mm。 高 H =2 =4 翅 0mm. 平行 布 置 时 , 生 产 单涡 ; 成对 布置 时产 生 涡偶 . 文 实 验 中 , 距 离 加 本 在
×高 ) 空 气 的速 度 范 围为 0 4 s 加 热 温 度 范 . . ~4 m/.
围为 0 1 0℃ , 道 的底 面 为 一 块 3 0 mm ×6 0 ~ 2 风 0 0 mm、 厚度 为 0 0 .6mm 的 Ni C 8加 热 片 , 面 为 张 2 0 0 顶 紧的超 薄 塑料 薄 膜 , 右侧 为绝 热 板 . 热 片通 过 调 左 加
压 器来 改 变加 热 功 率 . 角形 涡 发 生器 ( 三 DWVG) 翅
收 稿 日期 : 0 20 .5 2 0 —11
*基 金 项 目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规 划 项 目 ( 2 0 0 6 ) G 0 0 2 3 作 者 简 介 :杨 泽 亮 (9 7一)男 , 教 授 , 要 从 事 燃 烧 和 14 , 副 主
区域 . 文用 场 协 同 理 论 的新 观 点 l 对 纵 向涡 强 化 本 2 换 热的 实验 结果 l4进 行 了分 析 . 3 ’ J

纵向涡发生器在空气预热器中的强化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纵向涡发生器在空气预热器中的强化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Nu e ialsm u atn n l ss o a r n fr e ha e nti a r m rc i l i g a a y i fhe tt a s e n nc me n i pr he e t o iud n r e e r t r e atr wih l ng t i a vo t x g ne a o i
fr n e wh n t e atc n l s 5 ,a d ao g w t e n l sn mb rc a g d, h e t e t r n fre e t o g td n l o - o ma c e h t k a ge i 4 。 n ln i r y od u e h n e t eb s a a s f c n i ia r a h h t e l u v tx g n rt r sr cu e as h g . e e e ao s tu t r lo c a e n
so a a insc n bedr wn:ln iudn otx g n r tr ale ha c h a r se bvo s T ee i t rhe tta se e — o g t ia v re e e ao sc l n n e te be tta fr o i u . h r sa bet a r n f rp r l n e
Ab t a t e a dn e p o l m o e lw e ce c n h a r n f r farP e—h ae .L n i d n l o e e e ao swee sr c :R g r i g t r b e ft o f i n y i e t a se j r h h i t o e tr o gti a  ̄ x g n r tr r u v a p id i e p p i r p l n t ie o arp e—h ae . B s g t e C D s f r LU T a d b s d o h x a s g s h t d n te e h f e tr y u i h F ot e F EN n a e n t e e h u t a 。t e su y i h n wa h a rn fra d r ssa c e oma c fte d f r n o gt d n l o tx g n rtr n df rn e n l sn mb r s a r d e t a s n e itn ep r r n e o i e e t n i i a r e ea osi i e e t y od u e t e f h l u V e R wa c ri e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共3篇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共3篇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共3篇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1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换热过程在工业、交通、家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涡强化换热技术在换热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原理是利用涡控制技术有效地增强流动中的混合传质过程,提高换热效率。

涡强化换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技术。

本文将介绍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

一、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涡强化换热技术是利用纵向涡的控制能力和传热的协同作用,实现热传递和流动混合效率的增强。

涡强化换热技术主要有墙面涡强化、方腔式涡强化、以及点源涡强化等形式。

1、墙面涡强化墙面涡强化是一种基于壁面涡动控制的换热技术。

通过在热交换器管壁周围形成周期性的锯齿形纹理来产生壁面涡,使原本分离的边界层流动产生交错运动,从而实现混合传热,提高传热效率。

2、方腔式涡强化方腔式涡强化是一种运用方腔的结构特征来实现涡强化换热的技术。

当方腔中的流体从一侧进入,通过涡聚和混合效应,将流体输送至另一侧,并带着热量导入另一侧的流体中,实现高效换热。

3、点源涡强化点源涡强化是一种运用点源涡的结构特征来实现涡强化换热的技术。

点源涡是指由流体在非恒定流场中产生的局部涡旋,点源涡强化换热技术通过控制流场中的点源涡,将热量集中转移,实现高效换热。

二、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的应用涡强化换热技术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换热设备中的改造和优化;二是在新型的换热装置中的应用。

1、传统换热设备的涡强化改装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可以通过对换热器表面进行纹理设计或增设定向壁体等形式,实现传统换热设备的涡强化改装,提高传热效率。

2、新型换热装置的开发应用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新型的换热装置中,如涡管换热器。

涡管换热器结构简单,热量传递效率高,且具有耐腐蚀、易清洗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建材、食品等领域。

纵向涡强化换热的数值研究及场协同原理分析

纵向涡强化换热的数值研究及场协同原理分析
关 键词 :纵 向涡 ; 化换 热 ; 协 同 强 场 中图分 类号 :TK14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2 397 20 )70 5—5 2 0 5—8X(o 6O—770
Nu e ia a y i o Vo tx He tTr n f rEn a c me t m rc lAn lsst re a a s e h n e n
o h n e s cin a g e b t e h eo iy a d fud tm p r t r rd e t I d i o ft e i tr e t n l ewe n t e v l ct n li e e a u e g a in . n a dt n, t e o i h
ln iu ia o t x a l eo d f w e ea e y t e v re e e ao sc u e h e u t n o gt d n lv re ,n mey s c n l o g n r t d b h o tx g n r t r a s st er d ci o
Ba e n Fil y r y Prn i e s d o ed S ne g i cpl
W uJ n i .Ta e q a u me oW n u n
( . t t yL b r tr f lih s lw o rE gn eig i nJa tn ie s y i n7 0 4 ,C ia . c 0 l f 1 S a eKe a o ao y o t a eF o i P we n ie r ,X i o g Un v ri ,X 1 0 9 hn ;2 S h 0 o Mu p n n a o t a
o h il y e g rn il o e pan t eih r n e h n s o e tta se n a c me tb n t e f d s r y p icp et x li h n e e tm c a im fh a r n fre h n e n y e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a t A b e v w o sac rges f o gt i l ot e ea r( V )w sg e ef s. ae nte b t c : r f e i n r e rhpo rs o n i dn r xg n r os L G a v n i t rtB sd o r i r e e l u av e t i nh i h
1 引言
紧凑式 换 热 器 在 许 多 领 域 都 有 着 重 要 的应
用பைடு நூலகம் 比如 汽车 工业 、 气调 节 、 空 动力 、 工 、 化 电子冷
在增强 换热 的同时也 带来 了很 大 的阻力损 失 。而
另一种强化换热的方式为二次流强化换热 (e. s c
od r f w e hn e et , n ayl n ac m n) 它通过 改变二次 流 o
( . 海 理 工 大 学 制 冷 技术 研 究 所 , 海 20 9 ; 1上 上 00 3
2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0 4 ) . 10 9 摘要: 首先 简要 回顾 了纵向涡发生器的发展历程 , 对前人进行 的关于纵 向涡发生器 的实验研究 和数值分析进
行 了 归纳 分 析 , 运 用 场 协 同 原理 对 纵 向涡 强化 换 热 的 机 理 进 行 了 初 步 分 析 。最 终 得 出 结 论 , 以后 纵 向 涡 发 生 并 对
s mma iain a d a ay i o ep s e p r n a rs a c n u r a n lsso VG , r r x l n t n o h c — u r t n n s f h a t x ei z o l s t me t e e r h a d n me c a ay i n L s a p i t p a ai n t e me h l il ma e o a im fh a a s re h n e y L n s o e t r n f n a c d b VGswa r s n e y u i g te F e d S n r y P n i l.Co ce es g e t n e e p tfr t e s p e e td b sn il y e g r cp e h i n rt u g s o sw r u - i o w r b u h i ci n o e d v lp n d rs a c o k o VG n te e d y tmai n esa d n f h f c o e t a d a o t e dr t f h e eo me t t e o t n a e e h w r f r L si n .S se t u d rtn ig o e ef t n h a h c t e t n fra d p e s r r p c u e y v r u e mer ie fL s i a ot n a i f rma i gs c e sul s fL Gsi r s n rs u e d o a s d b a o sg o t s so VG s n i a e i y z mp r tb sso kn u c s f l u e o V a y n
Q i sn , hn u , um i i a og Z agH aWuJn e X o
( e grt n T c n l y Is i t,U i r t o S a g a f c n ea dT c n lg , h n h i 0 0 3 C ia R f ea o eh o g it e nv s y f h n h io S i c n e h o y S a g a 2 0 9 , hn ) i r i o n tu e i r e o
器的发展和研究给出具体意见 , 认为系统地 了解纵 向涡发 生器各种各样 的几何参数 对换热和压 降的影响 , 对于将
纵 向涡 发 生 器 成 功地 用 于 紧 凑 式 换 热器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关 键 词 : 向涡 发 生器 ; 化 换热 ; 纵 强 实验 研 究 ; 值 模 拟 数
却、 航空 、 天等研 究领域都 正在使 用或者期 待效 航
率更 高 、 成本 更低 的 紧凑 式换 热 器 以提 高 设备 的 整体性 能 。由于 管外 空气 热 物 性 的 限制 , 换热 器 的热阻主要集 中于管外 , 管外 热 阻 占 总 热 阻 的 8 % 一 0 , 了强化管外 空气 的换热 , 们在 管 0 9% 为 人 外 加装各 种翅 片 , 从最初 的平翅 片 , 一直 发展 到后
c mp c a x h n e . o a the te c a g r
Ke w o ds: n iu i a o tx g n rt r , He tta se n a c me t y r Lo gt d n lv re e e ao s a r n f re h n e n ,Ex rme tlsu y, Nume c lsmu ain pei na t d i r a i lto
The de eo v l pm e tpr c s n e s e tv fh a r n f r by l n iud na ore e r t r n o e s a d p r p c ie o e tt a s e o g t i lv t x g ne a o s
低 温 与超 导 第3 8卷 第 1 2期
制 冷 技 术
Rerg r to fie ain
Cr o y .& S ec n up ro d Vo . 8 No. 2 13 1
纵 向涡 发 生 器 强 化 传 热 的 研 究 历 程 及 进 展
祁 小 松 ,张华 ,武 俊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