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2012高考模拟题(附答案分析)

2012高考模拟题语文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箴.言(jiān)采撷.(xié)奴颜婢.(bì)膝扛.(gāng)鼎之作*B.泥淖.(nào)羞赧.(nǎn)雕栏玉砌.(qì)不容置喙.(huì)C.菲.薄(fěi)女红.(gōng)拈.轻怕重(diān)掎.角之势(jǐ)D.狙.击(jū)隽.永(jùn)呱呱..(gū)坠地恬.退隐忍(tián)【A箴.言(zhēn),C拈.轻怕重(niān),D隽.永(ju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历了中国股市的“冰火两重天”后,投资者应该更加看清震荡市场的真实面目,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心态。
B.地震可以震坏各种财产,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但它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C.从美国回来一个多月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洛杉矶郊外的如水车流,已经渐渐从记忆中消失,惟有那蓝天白云,还深深植在脑海里。
D.瞿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是齐肩至顶的,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才是对的。
【A项“提高……心态”不搭配”;B“震坏各种财产……房屋倒塌……”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D 句式杂糅。
应把句末“才是对的”删去。
】3.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两只蝴蝶》令我烦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于是我迅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没有了粗俗、躁动、狂热,只有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画像和那浩如烟海的书籍。
徜徉其中,含英咀华,我才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最新语文模拟试题

2012年高考(243)全国课标卷最新语文模拟试题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
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
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
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
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
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
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尚书》中的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2届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1卷l一4页,第Ⅱ卷5—12页;2、考试时间:150分钟;3、务必在机读卡姓名下注明班级,便于分卷。
第I卷(3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强.压/强.求殉.职/徇.私蚀.本/箪食.壶浆B.漩.涡/旋.转犄.角/掎.角之势症.结/对症.下药C.雇佣./佣.金连累./连篇累.牍亟.待解决/亟.来问讯D.脊.梁/贫瘠.绯.闻/妄自菲.薄肖.像/犯而不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翔实爆冷门荜路蓝缕庆父不死,鲁难不已B.搪突度难关两全其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徇情堰塞湖三聚氰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D.扫瞄天然气和盘托出来而不往非理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在出示的大量证据面前,被告已无话可说,只好低下头伏法..,在听到宣判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C.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10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搜集..到的。
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D.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药养医”是医院目前最主要的补偿渠道,通过15%的药品加价率,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和医疗服务价格过低的问题。
B.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C.温家宝总理同俄罗斯总理普京举行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并共同出席中俄建交60周年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
D.中国钾矿储量丰富,但开发技术相对落后,所以应该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进行钾矿资源开发技术的研究,推动中国钾矿开采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

2012届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3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每小题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同的一项()A.褊小/蝙蝠石栈/颤抖粗犷/心旷神怡挑大梁/挑拨离间B.猿猱/杂糅戏谑/纸屑畸形/掎角之势高压锅/压缩空气C.自刭/痉挛嫡传/贬谪倔强/倔头倔脑流窜犯/上蹿下跳D.复辟/辟邪狡黠/诘问鸡肋/悬崖勒马绢花/卷帙浩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幻象脚趾头知书达礼心无旁骛不求慎解B.拷贝蒸汽机按部就班作壁上观卑躬屈膝C.扫瞄荧火虫如雷贯耳孩提时代轻而一举D.搏取享清福举旗不定事得其反背景离乡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
B.格里高尔有能力承担并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好,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C.最让贾宝玉刻骨铭心的是,他所珍爱的女孩最后都是流云散,逃不脱悲剧命运。
D.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09年5月30日11时许,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重庆松藻矿务局同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教训十分深刻。
B.法国特勤人员发现,上周在大西洋坠毁的法国航空公司班机上,有两名乘客与恐怖主义有关是极具可能性的。
C.备受诟病的“免检牌”被摘除后,“国家免检”食品企业失去的不仅仅是“光环”,而且要支付高昂的日常抽检费用。
D.2009年6月9号起,我国“长城6号”国家反恐怖演习将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环京地区举行,将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安保反恐任务,演练3个主要科目。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
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北京四中高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高三语文备课组【本周练习】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27分一 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红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装潢政通人合囚系(xì)冠冕堂皇(guàn)B.迄今磬竹难书奇葩(bā)缠绵缱绻(quǎn)C.鏖战文过饰非殷红(yān)言简意赅(gāi)D.愁怅名列前茅苑囿(yuàn)返璞归真(pǔ)2.下列依次填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该招生官表示,这次中国之行旨在___________中国地区的生源状况和留学市场需求,为学校制定招考制度提供依据。
②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单边主义行为,也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___________ 。
③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__,在未来几年内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A.①考查②置疑③计划 B.①考察②质疑③规划C.①考察②置疑③规划 D.①考查②质疑③计划3.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运会上,山东队的四名队员毕其功于一役,志在必得,最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技术发挥,夺得了团体冠军。
B.曼城队新任主帅曼奇尼,亲和力强,管理队员的能力出众。
对于巴洛特利这样有名的问题球员,他也能安之若素。
C.“二人转”是东北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
其内容出自民间,源于生活,形式上滑天下之大稽,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D.相比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二届学生代表大会终于落下帷幕,与会的学生代表就优化社团活动、共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这一议题达成多项一致共识。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篇哀悼家鹤的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水果洗净,削皮。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迸(bèng)裂颓垣(yuán)孱(chàn)头昙(tán)花一现B.擎(qíng)着瘦瘠(jǐ)荒冢(zhǒng)并行不悖(bèi)C.媲美( pì)干瘪(biē)自诩(xǔ)茕茕孑立(jié)D.攻讦(jié)蹩(bié)进氛围(fēn)离弦之箭(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投缳人寰无上光荣礼尚往来B.诛杀株连共商国是文过是非C.荟萃国粹惨不忍睹残羹冷灸D.慷慨气概形似骷髅别出新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②如果不理解这种不同文化结构之间的重要差异,就有可能用一种文化结构的标准来衡量另外一种文化结构的价值,甚至徒劳无功地将一种文化结构中的要素生搬硬套地到另一种文化结构中去。
A.调节协调迁移B.协调调节迁移C.协调调节移植D.调节协调移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高三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12、2)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
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
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
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
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
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
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
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
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
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
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
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
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
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
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
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
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
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
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
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
高三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吴金昌(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慈湖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命题:王秀森校对:王艺梦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背.(bâi)包应.(yìnɡ)答巷.(hàng)道怆.(chuàng)然泪下B.靓.(jìng)妝蒙.(mēng)骗露.(lù)骨汗流浃.(jiā)背C.痉.(jìng)挛翘.(qiáo)望颤.(zhàn)栗一哄.(hòng)而散D.僭.(jiàn)越晕.(yùn)船症.(zhâng)结数.(shuò)见不鲜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旁征博引,尽显家宝风格/徐工微软联袂提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总经理心里一直惦量着这事B.个性书架让阅读不落窠臼/他蛰伏两年,世锦赛终于爆发 / 亲近自然,找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住C.要伸出大拇指鼓励孩子/首家坐落在高尔夫球场里的全聚德开业/这对联与画一样长,很班配D.朵朵彩云似是轻歌曼舞/既然兵慌马乱,就得多一份小心/,“土产品”和“舶来品”水乳交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幕幕场景将沉淀在人们的记忆里,这一桩桩事情都关系到百姓的冷暖,直指人心。
B.“加息”、“限购”、“限贷”等都主要针对住宅类物业,于是“此消彼长”,无意中不限购、不限贷的特点成就了商业地产的花样年华。
C.“洋河要来了?”这一消息在五粮液经销商中不胫而走。
D.他对受灾烟农说:你们放心,我们一定鼎力相助,把你们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王羲之的字很美,如果把他的字拆开笔画,随意拼凑,或不成字,或很难看。
因此,这些看得见的笔法、墨法、间架、结体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
只有形态端正,神彩才能生色。
譬如一个人,如果躯体残缺,五官不正,哪来神采呢?所以说“传神者必以形”,形正而神生,才能真正“”,达到“”的艺术境界。
A.神超形越栩栩如生 B.形神互融浑然一体C.以神领形充满生机 D.以形传神形神兼备6.按要求表达。
(4分)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3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是缺憾。
7.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1)用一句话描述画面内容。
(2分)(2)写出这幅漫画所蕴含的两种寓意。
(3分)①②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9分)“嫦娥“撞月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以下简称“嫦娥”)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整星成功撞月。
至此,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嫦娥”为什么要撞月呢?首先是为了深入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
这不但能发现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更能从中获得太阳系天体早期演化过程的线索。
这样的线索在地球、金星、火星等有大气和火山活动的行星上已难觅踪迹。
在解释月球演化的学说中,最成功的一个是“岩浆海假说”。
它认为月球形成早期曾有一个深达数百千米的熔融表层,轻的物质上升,重的物质下降。
此说主要依据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的380千克月球岩石土壤样本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遥感资料。
经过阿波罗探月的喧闹,直到20世纪90年代,探月热潮才又兴起。
先后有日本“飞天”探月器的子卫星“羽衣号”、美国的“月球勘探者号”、欧洲的“SMART—1”、印度的“月船撞击探测器”等多台探测器受控撞月。
它们多半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顾的区域,采取获取图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以前未曾得到的数据,其中就包括曾轰动一时的极地水冰的发现。
目前,通过撞击月球获得月面及月面以下物质的光谱已成为主流做法。
今年5月美国将发射名为“LRO”的母卫星以释放它的子卫星“LCROSS”来撞击月球极地,激起尘埃云;母卫星将在飞跃尘埃云时收集数据并传回地球。
而“嫦娥一号”的落月点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
这里距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发射的探月卫星“月球16号”及“月球20号”的着陆点不远,这两个探测器都曾把月球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嫦娥”撞月还为将来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月面软着陆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进行了技术积累,即进行着陆轨道控制试验。
在“软着陆阶段”要攻克着陆轨道设计与制导、导航与控制等技术。
尽管此次“嫦娥”整星撞月——在绕月轨道上没有其他探测器对撞月过程进行跟踪监测,但是这样获得的轨道控制经验也是任何国家都不会与人分享的,星上的CCD相机实时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国航天探月研究提供了民间常宝贵的资料。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成功撞月为我国探测月球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B.月球“岩浆海演化假说”主要依据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土壤样本。
C.月球极地水冰的重大发现依赖于图像获取和光谱分析的结合。
D.卫星撞月以印证获得的数据是当今人类探月工程的主流做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耗费巨大、艰辛备尝的探月活动,在上世纪大约沉寂了20年。
B.上世纪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6号”对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立有战功。
C.撞月探测器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涉足的区域,将使所获数据更全面。
D.“嫦娥”与前苏联“月球20号”着陆点相近,是为了论证前苏方的成果。
10.综观全文,此次“嫦娥”撞月留有的遗憾和取得的收获各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乡土婺源.马云霖.①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
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
它们成长,它们呼吸,它们衰落。
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②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哲学家朱熹、音韵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对房子牌坊亭阁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
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
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③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怀揣远大的抱负,肩背简单的行囊,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
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锦还乡,盖起让人羡慕的高楼。
自元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
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36人。
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库全书》。
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
从树下走过的读书人,回望一眼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④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
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
即使是一处水碓、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契约。
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
在最宽的河面上建桥,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距离,木质部分的易于维修,使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
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桥,仍在继续着美丽的功能。
.⑤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
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流淌的岁月。
青春年少的欢声笑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
.⑦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
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
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
古朴,典雅,和谐。
.⑧婺源的乡村,在岁月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11.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
(6分)..12.第③节说“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传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13.根据文意,试概括第6、7两节的写作意图。
“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1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婺源这类传统文明,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
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