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千年_牵手_

合集下载

2023年宣传中国文化的标语

2023年宣传中国文化的标语

2023年宣传中国文化的标语2023年宣传中国文化的标语11、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财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财产。

2、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3、同撑文化遗产保护伞,共筑精神家园防火墙。

4、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5、保护文化遗产,风华精神家园。

6、文化遗产铸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

7、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8、齐心协力保护文化遗产,全心全意构建精神家园。

9、金贵银贵文化遗产最贵,千好万好精神家园最好。

10、传世芳华,惠泽后人。

11、同心强化遗产保护意识,牵手创建遗产保护机制。

12、让文化遗产完整无缺,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3、继承文化遗产,和谐当今社会,泽披华夏万世。

14、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15、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16、携手历史文化,爱我锦绣中华。

17、承前启后保护文化遗产,继往开来放飞和谐梦想。

18、薪火相传,文明不灭,爱我遗产,共建和谐。

19、保护昨天的遗产就是扞卫明天的文化。

20、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传承华夏文明不遗余力。

21、传承文化遗产,飞扬华夏丰采。

22、珍藏历史,延续文明。

23、弘扬祖先文化,构建现代和谐。

24、保护文化遗产靠大家,保护文化遗产为大家。

25、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26、文化遗产是稀世珍宝,一旦毁坏将万世遗憾。

27、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28、留住历史天地间,再现华夏五千年。

29、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努力造福人类文明。

30、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31、文化成就文明,精神铸就精彩。

32、麒麟献瑞,保护文化遗产;鲲鹏展翅,构建和谐社会。

33、生命痕迹,历史脚步;文化遗产,共同关注。

34、保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社会。

35、民族瑰宝,华夏奇葩。

36、文化见证中国,遗产惠及子孙。

37、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

38、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家园。

39、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化遗产。

40、认识保护意义,增强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机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重要的事件:
1.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通过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的征服,传播到
亚洲、北非和欧洲各地。

2. 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朝时期,中国开始了对外交流,通过丝
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西方,同时西方的金银、玛瑙、马匹等也进入
中国。

3. 文艺复兴运动:15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该运动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激发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推
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4. 使徒保罗的传教:使徒保罗是基督教的重要宣传者之一,他
通过旅行和写信等方式,将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各地,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植民地运动: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带到殖民地,同时当地的建筑、食物、服饰等
也影响了西方文化。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接触: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西方文化的
书籍、音乐和电影等通过密切的交流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思
想产生了影响。

7. 现代全球化时期的文化交流: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

人们通过互联网、电视、电
影等方式接触和了解对方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以上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文化的
交流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 5-2句子 手牵手 复句和关联词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试题

高中语文 5-2句子 手牵手  复句和关联词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试题

5-2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一、课内双基1.复句分为____(1)____和____(2)____两大类。

(1)又分为①并列关系,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2)又分为①因果关系,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答案】(1)联合复句(2)主从复句(1)②选择关系③递进关系④连贯关系⑤解说关系(2)②目的关系③转折关系④条件关系⑤假设关系⑥让步关系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要依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定,不能不顾上下文意强行添加。

句子即使添加上表示不同关系的关联词,也不能使句子的意思和关系改变。

B.有些复句不用加关联词,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也是明确的。

C.“是……还是……”,“不是……就是……”,都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D.“为了”“以便”“以免”表示目的关系,“可是”“却”“不过”表示转折关系。

【答案】A.(句子添加上不同的关联词,句子的关系就改变了。

)3.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了回环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由三个短句可知①是谈“抑扬美”,③是谈“回环美”,②是谈“音乐美”。

把②确定为主干句,把①嵌入③中“抑扬美”前,把③嵌入①中“回环美”前,再增删个别词语,使句意顺畅即可。

传承非遗的宣传语

传承非遗的宣传语

传承非遗的宣传语
传承非遗的宣传语:
1.湖笔绘中华,非遗赢天下。

2.千年的沉淀,永远的传承。

3.全民携手传承文化魅力,同心同梦同铸申遗传奇。

4.花山申遗,你我参与;千年文化,共同传承。

5.中华文物传承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共建和谐社会。

6.非遗荣昌陶,魅力传千年。

7.让文化遗产完整无缺,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8.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

9.全民总动员,文化永留传。

10.你我牵手同心呵护,文化遗产留传万古。

11.手牵手同保文化遗产,心连心共护精神家园。

12.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

1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14.文化铭千古,精神传万年。

15.携手历史文化,爱我锦绣中华。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种交流始于汉朝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而在唐朝以后,更是达到了顶峰。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20世纪传入西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文化运动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持续推进,成为全球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西方文化交流对于双方来说都有着深远影响。

中西文化交流始于古代,诗歌、绘画、建筑等文化载体就成为了交流的重要媒介。

比如唐朝时期,李白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了壮丽的黄河壶口瀑布,同样的,王维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描绘了唐代城墙下繁华的场景,这些诗篇使西方人对中国自然与人文的美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贸易往来中,中国与欧洲互相影响,欧洲不但从东方引进了珍贵商品,更是摄取了瓷器的独特制作技艺,丝绸的质地制作技术和茶叶的饮用文化等,从而丰富了欧洲文化。

博物学家、留学家和传教士的到来,丰富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比如德国人马可波罗把自己的旅行与体验写成《东方游记》,亨利·麦凯史密斯记述了满清皇宫的生活、仪式和政治制度等内容,而有关孔子、法藏、道家的研究更是全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使西方人重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文化交流不仅是单一领域中知识的学习,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价值观与信仰的批判性对话。

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巨大差异,也产生了重要的对比与交涉,例如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思想主张“仁者爱人”,西方则强调“个体主义”;对于艺术领域,中国文化崇尚自然美,注重意境,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写实而忽视意境。

随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和谐,人们会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同时也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以中国电影为例,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迅速,全球排名已经上升至第二位。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玄奘取经: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远赴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

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

2. 鉴真东渡: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 丝绸之路: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传播了丝绸、茶、瓷器等物品,同时接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语言、宗教和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交流互鉴不仅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谊,而且为后来中国与欧洲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5. 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28年,积极向中国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他与当时的儒士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使中国的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以上例子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东西方文明交流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融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融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融文化交融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融合的过程。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化交融的事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三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融事件,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丝绸之路”和“哥伦布发现美洲”。

一、东西方文化交汇东西方文化交汇是指亚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这一文化交融事件从古代起就已经开始。

例如,罗马帝国和汉帝国之间的往来促进了欧亚大陆的交通和贸易,这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汉朝的丝绸、稻米和中医等东方文化产品传入罗马帝国,而欧洲的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也影响了东方文化。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扩大了亚洲和欧洲的视野,也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

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最著名的贸易路线之一,它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丝绸之路通过中亚和中国的陆地交通和印度洋和波斯湾的海上交通,使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产品传播到西方,同时西方的黄金、马匹、玻璃等商品也传入了东方。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加强了商业贸易,也带来了宗教、科技和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文化交流。

例如,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对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经济贸易的通道,更是不同文化交融的催化剂。

三、哥伦布发现美洲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这个重大事件标志着欧洲和美洲之间的文化交融开始。

哥伦布的发现引发了西方探险和殖民的浪潮,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大量欧洲人和非洲奴隶来到美洲。

随着欧洲的移民大量涌入,西方文化逐渐与美洲原住民的文化相融合。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美洲的人口构成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科技、农业、食品和植物等方面的文化交流。

例如,玉米、番茄和土豆等作物由美洲传到欧洲,极大地改善了欧洲的食物供应。

总结:在世界历史上,文化交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东西方文化交汇、丝绸之路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三个最重要的文化交融事件,它们使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文明交流历史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汇

文明交流历史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汇

文明交流历史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汇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汇,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文明交流历史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汇。

一、早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汇早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汇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丝绸之路是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交流的通道。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而西方的金属器、玻璃制品、纺织品、珠宝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些商品的交流推动了各种文化思想、宗教、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在早期的文明交流中,两个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与中国周代的文化。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艺术、法律、政治、哲学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中华文明的影响。

而中国周代的文化也受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化的影响。

两个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的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西方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迦南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

迦南文化和印度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古代商业贸易网络将这些文化向西传播。

伊斯兰教文化则是通过阿拉伯的征服者将其传播到西方。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探索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大大促进了技术和科学的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从阿拉伯和印度贸易带来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的技术发明,这些发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直接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三、现代文化交流在现代世界,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西方的音乐、电影、文学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种文化输出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同时,东方文化也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比如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昆曲,已经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现代世界的文化交流还涉及了字母、数字、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总之,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FUDAN JOURNA L(S ocial Sciences)N o.2 2002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蔡德贵 刘长明(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山东济南 250100;济南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济南 250002) [摘 要] 东方文化曾经一度站在世界文化屋脊上,创造了令世人称羡的辉煌;近代以来起而代之的新的先进文化———西方文化,在导引人类不断逼近更高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类诱入了危机四伏的文化困境。

千年伊始,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是世界新的先进文化的惟一出路,实现以东方文化为主导的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进而达到灵与肉的结合与互补,才能共同打造出新的世界先进文化。

[关键词] 文化困境 东西方文化 世界文化 新走向[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2)02064007Joining of H ands of the Oriental and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in the N e w MilleniumCai De2gui Liu Chang2ming(Editorial Board,“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phy”Journal,Shandong Univer sity,Jinan,Shandong250100;Editorial Board,Academic Journal,Jinan Univer sity,Shandong250002)Abstract:F or s ome time,oriental culture stood on the roof of the w orld culture and made brilliant achieve2 ments well2known to the whole w orld.Western culture,an advanced new culture,which rose in m odern times, trapped mankind in cultural predicament while pushing mankind toward a higher material civilization.In this new millenium,the com plementation of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culture is the only way out for the w orld’s new advanced culture.Only by means of“joining hands”of the oriental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with the oriental culture taking the lead,and the further combination and com plementation of the“s oul and flesh”,can a new advanced w orld culture be jointly made.K ey Words:cultural predicament,oriental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w orld culture,new trend新的千年来到了。

在新的千年,人类将创造出什么样的新文化呢?我们认为,新千年的文化,很可能是以东方文化为主导的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是以分析思维见长的西方先进的物质文化与以综合思维见长的东方优秀的精神文化的“联姻”,它将使人类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一)东方,曾经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文化。

从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观中,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从东方式的深邃而综合的睿智中,到处可以看到东方文化曾经有过的辉煌。

但是,18世纪以后,东方总是在凄凉的落日下积累着精神忧伤。

从文化因素和地理范围两个方面看,世界文化开始于东方。

东方文化,曾经傲立历史潮头,创 [收稿日期] 20016 [作者简介] 蔡德贵(1945— ),男,山东招远人,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教授,主要从事东方文化研究;刘长明(1963— ),男,山东昌乐人,济南大学学报主编、教授,主要从事发展理论研究。

造了日出之地的辉煌。

表征人类文明一定发展阶段的四大宗教都产生于东方: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沙漠,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沙漠,犹太教产生于西奈沙漠[1](p—48]。

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都在东方。

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是东方文化最光辉灿烂的历史阶段,四大文明古国就是代表。

无须详论,只要稍加留意一下古代中世纪东方世界创造的世界文化史上的许多第一,便可窥见璀璨夺目的古代东方文化之一斑:第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成书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第一巴比伦王朝,比西方荷马史诗要早1000多年;第一部成《阿顿颂》、文法汇编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的神话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神话;《尼罗河颂》、《伊甫味陈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献;古埃及宗教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印度《梨俱吠陀》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世界起源的哲理诗;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数学,都居世界领先地《罗摩衍《安塔拉传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卡利莱与迪木奈》、位;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万叶集》、《平家《源氏物语》、《蔷薇园》,日本的《古事记》、那》、《五卷书》,波斯诗人萨迪的《果园》、物语》等,都是世界文学中的名作,享誉世界文坛,《源氏物语》还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很多具《古兰经》、佛教各经典,都是产生于这一时期。

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或宗教文献,如《旧约》、《新约》、四大文明古国后来形成了东方世界的三大文化体系。

古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已经消亡,被其后继者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取代,而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则流传到现在。

所以,东方文化大致可分为三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2](p290—292)。

这三个文化圈是各自独立的文化体系,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相互渗透。

但这种渗透却不能代替和抵消三大主干文化体系[3](p27)。

这样,东方文化中的“东方”,就是指整个亚洲和非洲北部的国家和地区;东方文化,就是包括以上提到的三大文化体系。

东方文化不仅塑造了东方,也为西方文化的孕育涵养了不可或缺的因子,润泽了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始于希腊、罗马,“因为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4](p220)。

然而,西方文化“是在文化发达较早的亚洲西部国家和埃及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无论在宗教、科学、哲学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埃及、巴比伦和其他国家的影响,甚至希腊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5](p11)。

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根基是基督教”,“基督教、日耳曼异族的影响和古典文化遗产合在一起促使了欧洲早期文化的诞生”[6](p392—393)。

基督教本来是东方世界的产物,但后来被改造成为西方世界的主干文化。

而在东方世界,原基督教文化因素虽然依然存在,却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3](p27)。

18世纪之后,深藏于东方文化中的怀旧情结、循规蹈矩、一味求稳、自我封闭、个性不足而奴性有余等陋俗文化渐次被强化到足以抵消它昔日光泽的程度。

———受困怀旧情结,缺乏创新理念,是东方文化首要的弱点。

表现在中国,有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把尧舜之世看作理想的盛世;表现在埃及,是直到今天埃及人对金字塔时代仍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眷意连连。

伊甸乐园是希伯莱人最向往的理想境界;伊斯兰初期的穆罕默德时代,则一直是后来的阿拉伯人所极力赞美和追求的……。

东方人往往只是概叹今不如昔,不如理想之世,而不思超过前人。

这种怀旧情结,严重束缚了东方人的进取心。

东方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基础。

辉煌的过去反而成为消磨进取心的包袱。

———习惯循规蹈矩,不敢直面现实,抱残守缺,是东方文化的一大缺陷。

东方人的这种强调承继,把圣人之制、先人之规、祖宗之法视为万不可越过的“雷池”的思维方式,使得东方人不善于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具有尝试意义的一步。

———一味求稳,没有风险意识,缺乏冒险精神,不敢挑战未来和未知,也是东方文化的弱点。

———容易自我封闭,缺乏主动交流,使自身陷入一个无形的“酱缸”之中。

———个性不足,奴性有余,人云亦云,简单盲从。

东方社会大都长期深陷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资本主义的“基因”不足。

以上陋俗文化的病灶,在东方古已有之,“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嬗变是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7](p55)。

到了近代,这些潜涵在东方文化中的陋俗文化,交叉互动,恶性发酵,就使得东方文化在政治、经济、精神、思维等各方面内涵着的本来就不多的创造发明“基因”逐渐萎缩,并由此走上了一条似乎是下坡的不归之路。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更使东方文化雪上加霜,遭到毁灭性破坏。

拿破仑的大炮,轰击过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圆明园;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寺庙里大施淫威……。

在西方列强糟蹋东方文化的过程中,农业文明的东方,终于败下阵来。

(二)西方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借复兴被遗忘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之名,行萌发资本主义、确立新的西方文化观之实。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化和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倡导学术研究,反对以神为本位的宗教思想和经院哲学。

而西方文化中暗含的功利性价值指向,不久便导引西方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三次产业革命,使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界的“黑马”。

———始于18世纪中期的以纺织技术和蒸汽技术突飞猛进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新的一页,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文化又马不停蹄地促成了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很快,发电机技术、电动机技术、输电技术、变电压技术等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技术群。

西方文化潜涵的征服和驾驭大自然的因子进一步得到强化。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文化在完成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立即开始了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核能技术、空间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使西方在征服大自然方面积聚了空前的力量,西方文化的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西方曾经拥有征服的荣耀,曾经创造过工业化的辉煌。

然而,物极必反,西方文化在创造发展条件的同时也在挖掘着发展的陷阱:———生态陷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