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受力情学生版况分析A卷
力与物体的曲运动(学生版)-2024届新高考物理冲刺专项训练

专题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单选题1(2024·河南周口·二模)扇车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已广泛被用来清选谷物。
谷物从扇车上端的进谷口进入分离仓,分离仓右端有一鼓风机提供稳定气流,从而将谷物中的秕粒a(秕粒为不饱满的谷粒,质量较轻)和饱粒b分开。
若所有谷粒进入分离仓时,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动量相同。
之后所有谷粒受到气流的水平作用力可视为相同。
下图中虚线分别表示a、b谷粒的轨迹,F a、F b为相应谷粒所受的合外力。
下列四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 B.C. D.2(2023·浙江温州·一模)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是世界最大的台球联赛之一、当目标球被对方的球挡住时,需要使用跳球技术,将后手抬高,给母球一个向下的力,台球桌面有弹性,通过反作用力使母球弹起,如图所示。
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台球在空中飞行时,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台球在空中飞行时,受球杆的作用力和重力C.台球在桌面反弹时,桌面对台球的弹力是因为台球发生弹性形变D.球杆击打台球时,球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大于台球对球杆的反作用力3(2022·浙江温州·三模)如图所示,甲图是从高空拍摄的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赛道的实景图,乙图是其示意图。
比赛时,运动员从起点沿赛道快速向终点滑去,先后经过A、P、B、C、D五点。
运动员速度方向与经过P点的速度方向最接近的是()A.A点B.B点C.C点D.D点4(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身披七彩祥云的“歼-20”惊艳亮相珠海上空。
在起飞一段时间内,“歼-20”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向上运动的v2 -h图像如图所示,则地面上观众看到的“歼-20”运动轨迹正确的是()A. B.C. D.5(2023·湖南·模拟预测)阴历正月十五放花灯,称为灯节,或称“元宵节”。
这一天,人们有观灯和吃元宵的习惯。
受力分析-学生版

2018年12月31日高中物理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画阴影”物体受力分析图正确的是()A.接触面光滑B.竖直绳悬挂光滑球C.物体冲上粗糙斜面D.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则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重力、支持力、压力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重力、下滑力、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压力、摩擦力3.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斜面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斜面与A、B两物体均静止不动,下列关于A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A物体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B的摩擦力作用B.A物体受重力、B的支持力、B的摩擦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C.A物体受重力、B的支持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D.A物体受重力、B的支持力作用4.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的墙面C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物体均保持静止,则物体A受力分析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如图,重为200牛的重物由ON、OM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ONM=60(,(OMN=30(,请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求绳ON和绳OM受到的拉力的大小?6.如图所示,一切摩擦不计,各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有()7.下列关于在粗糙斜面上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C. D.8.下列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示中,正确的是:( )9.一物体沿竖直墙面下滑,选择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10.如图所示,置于斜面上的物体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对M 进行受力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B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 .可能受四个力作用D .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11.如图 所示,壁虎沿竖直墙面斜向上匀速爬行,速度为 v ,壁虎所受的重力为 G ,与墙面之间的摩擦力 为关于壁虎在竖直墙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A B CDG12.足球运动员将足球踢出后在空中运动,下列对足球在向右下方运动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分析图正确的是表示重力,f表示空气阻力,F表示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A.B.C.D.13.一物体沿粗糙的斜面以初速度v0向上滑动,在上滑的过程中,(G表示物体的重力,F N表示支持力,F f表示摩擦力),下面物体受力分析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4.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两个小球的受力情况()A.A球受3个力作用,B球受2个力作用B.A球受2个力作用,B球受3个力作用C.A球受3个力作用,B球受3个力作用D.A球受2个力作用,B球受2个力作用15.对以下静止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16.图中,一个质量均匀的球放在互成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OA是水平的.关于球的受力分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受重力、平面OA和OB的弹力B.球除了受重力外,只受到平面OA的弹力C.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偏左D.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17.下列对圆锥摆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18.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 f为空气阻力,则下列受力分析图正确的是A.B.C.D.19.如图所示,墙壁清洁机器人在竖直玻璃墙面上由A点沿直线匀速“爬行”到右上方B 点。
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学生版)-202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1.用力学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检验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
2.在命题方式上,高考通常会通过设计包含多个物理过程、涉及多个力学观点的复杂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能量转换和守恒、动量变化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3.备考时,学生应首先深入理解力学三大观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理。
其次,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对多过程问题的训练,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
考向一:三大观点及相互联系考向二: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如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如位移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特别方便。
考向三:用三大观点的解物理题要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1.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后需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离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
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

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滑块木板模型【模型精讲】“滑块-木板模型”一般涉及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与隔离法)和多个运动过程的过程,而且涉及相对运动,是必修1牛顿定律和受力分析的重点应用,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系统地研究这个模型,我们将此模型分作四类:1、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2、木板瞬间获得一个初速度。
3、滑块水平方向受力。
4、木板水平方向受力。
【方法归纳】在滑块-木板模型中,经常需判断滑块和木板共速后,之后的运动二者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图1和图2是典型的滑块与木板共速瞬间的情况,图1两者都不受力,图2中木板B受力,且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
1.分析图1,A受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减速运动,A减速后,B有相对于A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A也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A也减速。
但问题是:A受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A受静摩擦力,说明AB 相对无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如果A收滑动摩擦力,则说明AB有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不同。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 a A max=μ1g判断方法:假定AB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a共=μ2g。
若a共≦ a A max(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做匀减速运动;若a共>a A max(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其中a A=μ1g,a B=μ2m+Mg-μ1mgM2.分析图2,题设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则B受滑动摩擦力,加速向右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A也会加速向右。
仍然需要判断二者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a A max=μ1g。
判断方法:假定AB 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度a 共=F -μ2m +M g m +M。
若a 共≦a A max =μ1g ,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a 共做匀加速运动;若a 共>a A max =μ1g ,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其中a A =μ1g ,a B =F -μ2m +M g -μ1mgM【滑块-木板模型分类讨论】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新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06 A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基础版(学生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考点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2.解题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例题精练1.(多选)如图2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kg,初速度v0=10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F突然反向,大小不变,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0~5m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N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2.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1=32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N,飞行器上升9s后由于出现故障而失去升力,出现故障9s后恢复升力但升力变为F2=16N,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假设飞行器只在竖直方向运动.求:(1)飞行器9s末的速度大小v1;(2)飞行器0~18s内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3)飞行器落回地面的速度大小v2.考点二超重与失重问题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技巧点拨1.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所受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压力(或拉力)变大或变小了(即“视重”变大或变小了).(2)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速度方向无关.(3)物体超重或失重多少由物体的质量m和竖直加速度a共同决定,其大小等于ma.(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作用、液柱不再产生压强等.例题精练3.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7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7A.0~t1时间内,v增大,F N>mgB.t1~t2时间内,v减小,F N<mgC.t2~t3时间内,v增大,F N<mgD.t2~t3时间内,v减小,F N>mg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3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mg B.2mgA.13mg D.mgC.43考点三瞬时加速度问题1.两种模型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发生突变时,加速度也随着发生突变,而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能发生突变.2.解题思路分析瞬时变化前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瞬时变化后哪些力变化或消失→求出变化后物体所受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瞬时加速度例题精练5.如图8,吊篮用绳子悬挂在天花板上,吊篮A及物块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三者的加速度都为ggB.C的加速度为零,A和B的加速度为32C.B对A的压力为2mgD.B对A的压力为mg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勐海县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运动员和雪橇总质量为60kg,沿倾角θ=37°的斜坡向下滑动。
2022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汇编-情景分析-学生版

2022年中考一模汇编-情景分析一、填空题1.(2022·上海金山·一模)如图所示为中国航天员在离地球360千米的高空完成太空作业的情况,小华在观看视频时发现航天员要穿着厚厚的航天服才能走出太空舱,通过查阅资料,他得到以下信息:(1)1个标准大气压是人类最适应的环境,0.3个标准大气压是人类低气压承受极限;(2)不同海拔高度处的大气压值不同(见下表):②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当海拔高度h为0.8千米时,p为______510帕;③根据上述查阅资料的信息和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说明航天服的作用,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
2.(2022·上海徐汇·一模)小徐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时出现了呼吸不畅的轻微高原反应,他查阅资料后知道:(a)从海平面到高空的大气压强变化如图所示;(b)低海拔处,大气压强较高,单位体积氧气质量较大;(c)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呼吸过程中氧气通过肺泡渗透溶进血液,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人会感到呼吸顺畅。
试卷第2页,共9页①1标准大气压可近似取为5110⨯帕,则布达拉宫地区的大气压强约为______帕。
②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______。
③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及上述信息,分析小徐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时呼吸不畅的的原因:______。
3.(2022·上海宝山·一模)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如下图所示)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其生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其次要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要海水产生2.94⨯106帕的压强即可生成;最后要有充足的气源。
在温度、压强、气源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若要在0℃的海底生成可燃冰,海水的深度至少要______米(设海水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
(完整版)高中物理试卷分析

月考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的分析1、试卷覆盖的知识点全面,注重了对学生掌握与理解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考查,重视对物量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了对基本公式理解与直接的考查。
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来说,选择题命题是成功的,突出了重点,涉及的知识点全面。
2、试卷注重了对学生掌握基本规律及其解题方法的考查。
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的解题的方法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试卷很好地注重了对基本公式的应用和方法的考查。
本次考试主要内容是本学期的教学知识,分为这样的几个大块:(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
(3)匀速圆周运动(4)匀速圆周运动的具体实例分析(5)万有引力定律(6)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3、注重了对实验教学的考查,突出了对常见题型的考查。
试卷中填空题第18小题是新课标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做的实验,通过这道题可以检测出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
要求学生能够处理平抛运动实验。
4、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了重点,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具体实例分析、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本套试卷突出注重了对这几个知识点命题考查。
计算题第20题、第21题、第22题突出了对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
考核的内容分别为:汽车过凸形桥面的受力分析、平抛运动的处理办法、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实例,星体表面重力加速的求解办法,星体的线速度,周期求解办法。
二、考试诊断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考后启示教学中应强调基础,把握主干。
基础不扎实是考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普通班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回归教材,理清线索,夯实基础,教学中切忌不切实际地拔高目标。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强调答题的规范性。
专题10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动杆和定杆模型和受力分析(学生版)-新高一物理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

高一物理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10活结与死结绳模型、动杆和定杆模型和受力分析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活结与死结绳模型目标2动杆和定杆模型目标3受力分析【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活结与死结绳模型1.“活结”模型【例1】如图所示,衣服悬挂在不可伸长的轻绳上,衣架的挂钩是光滑的,轻绳的两端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
保持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1B、2B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端移到1B,绳子张力变大B.B端移到1B,绳子张力变小C.B端移到2B,绳子张力变大D.B端移到2B,绳子张力不变【例2】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跨过与A等高的光滑定滑轮B后悬挂一个砂桶Q(含砂子)。
现有另一个砂桶P(含砂子)通过光滑挂钩挂在A、B之间的细绳上,稳定后挂钩下降至C点,∠ACB=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只增加Q桶中的砂子,再次平衡后P桶位置不变B.若只减小P桶中的砂子,再次平衡后P桶位置不变C.若在两桶内增加相同质量的砂子,再次平衡后P桶位置不变D.若在两桶内减小相同质量的砂子,再次平衡后Q桶位置上升2.“死结”模型模型结构模型解读模型特点“死结”把绳子分为两段,且不可沿绳子移动,“死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两根独立的绳死结两侧的绳子张力不一定相等【例3】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点处;绳的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丙相连,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
系统平衡时,O 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
若β=55°,则()A .α>βB .α<βC .丙的质量小于甲的质量D .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二、动杆和定杆模型1.动杆模型m 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上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F 一定时,θ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B .当F 一定时,θ越大,轻杆受力越小C .当θ一定时,m 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D .当θ一定时,m 越小,可施加的力F 越大2.定杆模型模型结构模型解读模型特点轻杆被固定在接触面上,不发生转动杆所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可沿任意方向【例5】甲图中,轻杆AB 一端与墙上的光滑的铰链连接,另一端用轻绳系住,绳、杆之间夹角为30°,在B 点下方悬挂质量为m 的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A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一均匀直杆搁在光滑固定半圆槽上,则槽口
处对杆的支持力方向必( )
A.沿a方向. B.沿b方向.
C.沿c方向.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在一起放在粗糙斜面上,N的上表
面恰水平,用水平力F推N,使它们一起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
则( ) A.N对M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斜面受到M、N和地面对它的三个弹力作用.
C.N除受到重力外还受两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作用.
D.N对M的支持力大于M的重力.
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与竖直方向成θ角
斜向下的力F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除F外还有
,其中摩擦力的大小为.
4.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下端放在粗糙地面上,以下关于梯子受
力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梯子受到( )
A.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
B.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D.三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5.如图所示,A、B、C三块木块质量分别为M、m和m0,连接的绳
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质量、滑轮的摩擦均不计,
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判定( )
A.物块A与桌面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6.三个物体叠放起来,在如图所示的F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
动,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
7.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斜向下的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则拉力的大小为F=.
8.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重为G的光滑小球,放在一个半径
为R的半球壳内.平衡时,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
9.物体放在斜面上,当斜面倾角逐渐增大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大小变化情况是
,物体所受摩擦力f大小的变化是.
10.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水
平力F1=6N和F2=2N作用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若撤去力
F1,则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为.
11.如图所示,三块质量均为m的长方体物体被夹在两竖直木板之
间保持静止.图中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方
向为.
12.如图所示,水平横梁AB的A端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光滑小滑轮
B,一轻绳上端C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
g的重物,∠ABC=30°,则滑轮B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
.
13.物体M重为10N,物体N重为20N,叠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
图所示.两物体均静止,则M对N的摩擦力方向,大小为
,斜面对N的摩擦力方向,大小为.
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面成口角斜向上的拉力
F作用向右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拉力F和摩擦力厂
的合力的方向是.
15.物体随着倾斜放置的传送带一起向下匀速运动,物体和传送带间没
有相对滑动,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是.
答案:沿传送带向上(提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
1.将一个大小为5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若一个分力大小为10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 A.4N. B.6N. C.14N. D.16N.
2.将一个大小为F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F2的方向与F成60°角,当另一个分力F1有最小值时,F2的大小为.
3.作用在一物体上的两个大小一定的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随夹角变
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和 .
4.以下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的是( )
A.10N,50N,100N. B.5N,10N,15N.
C.10N,40N,5N. D.30N,40N,50N.
5.如图所示,ABC为轻质支架,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由于悬绳
对B点的拉力,AB杆和BC杆受力的情况正确的是 ( )
A.AB杆受到拉力,拉力大于G,BC杆受到拉力,拉力小于G.
B.AB杆受到压力,压力大于G,BC杆受到拉力,拉力小于G.
C.AB杆受到拉力,拉力大于G,BC杆受到压力,压力小于G.
D.AB杆受到压力,压力小于G,BC杆受到拉力,拉力大于G.
6.已知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10N,一个分力与合力夹角为30°,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3N. B.5N. C.10N. D.100N.
7.我们把斜向上作用在紧贴竖直墙且静止的物体上的力F 分解为如图所示的
F 。
、F 。
两个分力,则()
A.F ·就是物体对墙的正压力.
B.F ,和墙对物体的弹力是作用力反作用力.
C.F ,和墙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D.墙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必竖直向下.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用轻绳悬挂在光滑竖直墙上,绳与墙夹角为a ,绳
中张力为T,则球对墙的压力大小为(
A.mgt anα. B.Ts inα. C.mgs inα. D.α
αsin cos mg T -.
9.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如图所示.则B物
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
A.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 B.两个弹力、两个摩擦力.
C.一个弹力、两个摩擦力. D.两个弹力、一个摩擦力.
10.皮带传动装置传动方向如图所示,图中b 、a 、c、d 分
别表示主动轮和从动轮两处轮与皮带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其
中正确的有()
A.a B.b C.c .D.d
11.小车沿斜面匀速向上行驶,则稳定时小车上悬挂小球的绳子的方向应为图中的
( ) A.方向a . B.方向b . C.方向C . D.方向d .
12.如图所示,两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外力作用下一起作
匀速直线运动.若A、B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1,B和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2,则μ1、μ2可能是 ( ) A.μ1=0,μ2=0. B.μl =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13.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倾角为a 的粗糙斜面上,现用水平力F
推该物体,当推力F 由零逐渐增大而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时 ( )
A.物体所受静摩擦力逐渐减小最后到零.
B.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改变.
C.物体所受合力增大.
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14.物体与粗糙斜面一起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物体和斜面相对静
止,如图所示.则斜面对物体的总作用力方向()
A.必沿b 方向. B.必沿d 方向.
C.必沿c方向. D.a 、b 、c、d 方向都有可能.
15斜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则()
A.若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斜面必仍静止.
B.若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必仍静止.
C.若物体向下滑动,斜面必向右运动.
D.若物体减速下滑,斜面必向左运动.
16.倾角α=30°的光滑斜面上放一重100N的球,用光滑挡板把球挡
住,如图所示.若不断改变挡板与斜面间的夹角,挡板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也跟着改变,它可能出现的值有()
A.10N. B.30N. C.50N. D.100N.
17.一物体m可沿固定斜面匀速上滑,则物体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 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
18.图中,斜面倾角θ=45°,物体M重为G,物体N重为
2
G .当斜面倾角θ稍增大些时物体M仍静止,则( )
A.绳子张力增大. B.M与斜面间摩擦力减小.
C.M对斜面的正压力将减小. D.M所受合外力增大.
19.三木块叠放如图所示,在木块a上作用一个水平力F,使a、
b、c一起匀速运动,则()
A.c与a,c与b问均无摩擦.
B.c对a,c对b摩擦力向右,地对b摩擦力向左.
C.c对a,c对b摩擦力向左,地对b摩擦力向右.
D.c对a和地对b摩擦力向左,c对b摩擦力向右.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物体A重10N,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F作用,(1)当
20
=
F2 10
N
F2
=时,物体A静止不动,求A受到的摩擦力;(2)当N 时,A正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上滑,求A与墙壁间的滑动摩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