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课件:受力分析

01
03
答案解析: 物体向左运动时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 未知方向的拉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
04
C.加速度大小为15m/s²,方向向右 D.加速度大小为 15m/s²,方向向左
THANKS
感谢观看
进阶练习题
01
题目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粗 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 向右的拉力F=10N的作用而做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0.2,求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大小。
02 答案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 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重力概念
总结词
掌握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方向和大小。
详细描述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 小。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弹力概念
总结词
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掌握弹 力的方向和大小。
详细描述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力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大小与形变 程度有关。弹力的大小与施加外力的 大小、物体的材料、温度等因素有关 。
答案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综合练习题
题目6: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 左运动,已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N,方
向向右,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为( )
输标02入题
A.加速度大小为5m/s²,方向向右 B.加速度大小为 5m/s²,方向向左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
总结词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需要考虑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同时要特别注意重力在斜面上 的分力。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精华版.doc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精华版.doc
受力分析是指在给定的力学系统中,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过程。
它是力
学基本原理的核心,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也是工程实
际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主要涉及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力、垂直力和摩擦力。
1、力的大小和方向:力是一种影响物体运动或变形的外力。
受力分析要求要知道物
体所受各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便更好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2、重力力:是指物体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是由地心引力的作
用范围确定的,数值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重力力是物体运动的最重要力之一。
3、垂直力:是指物体由于垂直面上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是沿贴合面
垂直向外,大小则和作用力成正比。
受力分析是一门复杂而又具有深度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
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也是学习受力分析的重要环节,希望每一位同学可以通过努力
去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为更深入的力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例题】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 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为 。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 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3、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牛顿B、1.5牛顿C、3牛顿D、无法判断。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以及物质运动的科学,而力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受力分析旨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各种力以及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将详细阐述受力分析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力。
力是一种物理量,其单位是牛顿。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反应:静止物体开始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或形状发生改变,以及使物体受到变形等。
受力分析的核心要点是明确受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点。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所受的合力应该为零;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那么它所受的合力也应该为零。
另外,力具有矢量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计、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量;力的方向可以使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施加点,通常使用物体的质心表示。
在受力分析中,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和推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外力相反;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摩擦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拉力是绳、弹簧等对物体施加的拉力,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一致,方向沿拉力方向;推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推力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在受力分析中,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需要利用向量合成法求合力。
向量合成法是通过按比例缩放于平移来合成多个向量,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向量合成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连,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与对角线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对角线一致;三角形法则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相连,构成一个三角形,合力的大小与第三边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第三边一致。
受力分析还可以通过自由体图法进行。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方法点拨】1.受力分析常见模型1题图2题图2.如图所示,6块相同的砖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F1=2N,F2=3N,F3=6N,求第2、3两块砖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6块砖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经典例题】例1:如图甲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重力均为G 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甲乙(1)第1块砖和第4块砖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各为多大;(2)第2块砖和第3块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摩擦力为多大;(3)第3块砖受到第4块砖的摩擦力为多大.变式:如图乙所示,(1)第1块砖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f1=?(2)第1块砖与第2块砖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随堂练习】1.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四块木块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 分别作用的第2块和第4块木块上,四块木块仍然静止,从上 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2.如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b =5N 、F c =10N ,分别作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以f 1、f 2、f 3分别表示a 与b 、b 与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 .f 1=0,f 2=10N ,f 3=5NB .f 1=0,f 2=5N ,f 3=5NC .f 1=5N ,f 2=0,f 3=5ND .f 1=5N ,f 2=5N ,f 3=03.用两个相同的足够大的水平力F 将2016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夹在两个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所有木块都如图所示保持静止状态,每个木块的质量都为m ,则编号2015和2016号木块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木块从左至右编号依次为1、2、3…2014、2015、2016)( )A .mg1 2 4 3 FF.. B.1007mgC.1008 mgD.2016 mg答案经典例题例1:2mg;0;mg;随堂练习1.从上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0;F;F;0.2. B;3. B.。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方法详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采用“三定三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三定”(1)定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面出作用点,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中心去,其他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重心上。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就将重心作为这几个力的作用点。
(2)定方向: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
常见力的方向描述,如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方向相反,压力、支持力方向与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拉力方向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等。
(3)定长度:尽管长度不能准确的反映力的大小,但在同一图中,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线段的长短要大致表示力的大小,力越大,线段应画得越长。
一对平衡力线段长度相同。
2.“三标”(1)标箭头: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标符号: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重力用符号“G”表示。
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
(3)标数值和单位:若有力的大小,还应该在箭头旁边标上力的数值和单位。
3.画力的示意图需注意的问题(1)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情况下,压力的作用点画在接触面上,其他力的作用点均可画在物体重心上(若是摩擦力使物体转动,则摩擦力只能画在接触面上),指定作用点的,只能画在指定作用点上。
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若找不出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是不存在的。
根据要求画出需要画的力(下一个专题详解)。
(3)受力分析的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简记为: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再看电磁浮。
类型一:画指定力的示意图1.如图所示是质量为50Kg的小明起跑时2.的情景,请画出小明所受重力(点O为重心)和右脚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专题三 初中力学物理作图题的基本步骤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专题三初中力学物理作图题的基本步骤要求及其注意事项力的作图包括:力的示意图,杠杆的示意图,滑轮的绕法等。
作力的示意图时,先分析受力。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①先重力(不特别指明,物体都受重力);②后弹力,看研究对象是否与其它物体接触且是否有挤压,弹力可以有多个,根据接触点逐个分析;③最后分析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摩擦力,在确定弹力的接触点后,再看接触面是否粗糙,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力的示意图:①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点上,若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且不引起转动时,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②沿力的方向画,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或压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拉力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收缩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杠杆作图:①确定支点O,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②画出动力或阻力;③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延长部分用虚线);④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距离为力臂;⑤标出力或力臂;⑥画最小动力时,先确定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为最长的动力臂。
一、力学部分——力的示意图力学作图题一般是作力的示意图或杠杆示意图,这种作图题应当注意首先弄清题的具体要求:要你做什么?作力,要画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如果画压力就要特别注意作用点。
作力臂,一定记住力臂一定过支点。
杠杆所受力的方向要冷静判断,草率就必然会失分。
1.做物体受力示意图题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到力的作用点(用一小圆点表示).(3)判断力的方向画线段(沿力的方向).(4)标箭头和力的符号(已知大小的标明力的数值和单位).2.画受力的示意图注意事项(1)同一物体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点一般取在同一个点上.(2)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表示力的线段越长.(3)表示力的线段要用实线,不能用虚线.3.画力的示意图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物体重20N,按照所给的标度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解析】确定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即重心,用字母O来表示,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箭头的方向要竖直向下;用一段长度适当的线段表示20N.【答案】【技巧】此种题抓住关键是: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真正含义是“指向地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在位置无关.拉力作图、压力作图、摩擦力作图、浮力作图都要参考这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受力分析教案初中物理

受力分析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4. 能够根据受力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1. 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的运用;2. 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教学道具或模型;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力的作用和效果;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二、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析,了解力的来源、方向和大小;2. 讲解受力分析的意义: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效果;3. 举例说明受力分析的应用。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讲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居家法、整体法;2. 讲解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考虑重力、考虑弹性力、考虑摩擦力、画出受力示意图、检验;3. 举例说明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的运用。
四、受力示意图的画法(10分钟)1. 讲解受力示意图的画法:画出物体的轮廓,标出受力的方向和大小;2. 讲解受力示意图的注意事项:力的箭头要标清楚、受力的大小要标明、力的作用点要标准确;3. 举例说明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五、练习题(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3.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2. 布置作业:画出给定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并写出受力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一、几个概念要弄懂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
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
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 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
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 有序地分析受力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1)假设法;(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3)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
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作为理想化环境处理)例如:物体A叠放在物理B上,物体A受到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物体AB保持静止。
分析图中物体A、B受力情况(两物体均静止)分析A物体受力时可以用隔离法,分析B物体受到是否受地面的摩擦力时可以用整体法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支持力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F,是否受摩擦力呢?假设它不受摩擦力,那么A物体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F,这与它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不符合。
故假设错误,A物体一定受到一个向左的摩擦力且与力F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相互平衡。
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A对它的压力,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向右的摩擦力,受到地面对B物体向左的摩擦力(2)、假设法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假设存在摩擦力),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a.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没有摩擦力);b.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状态。
例如:如图所示: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分析:因为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因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过M的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也可以利用上述的假设法,假设传送带对M有摩擦力,那么M就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受力情况如图所示:(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假设法)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浙江杭州卷)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当输送带突然停止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A___。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C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停止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B_。
(4)、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例:如图AB向右匀速运动且AB之间相互静止,拉力F作用在B上,分析A,B的受力。
例:如图,AB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1kg,现在它们在拉力F 的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AB=0.1,B与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μB地=0.2,则两个物体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求:(1)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2)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分析:A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对A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所以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把AB看成一个整体,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有:F-μB地(2mg)=0 解得:F=2mgμB地(1)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0;(2)拉力F的大小为4N5、滑轮中的力与功(1)、定滑轮与动滑轮:省力费距离(动滑轮),等力但改变方向(静滑轮)。
(2)、滑轮中受力与绕绳的关系(3)、与摩擦力的结合(4)、功与功率三、选取参考例题1、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N,动滑轮重为50N,定滑轮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A.218N B.220N C.210N D.236N解析:本题可采用整体分析法将人、吊篮、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由于他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则人的拉力F=1/5(400N+50N+600N)=210N2、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C )A.A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B.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所受摩擦力D.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小于A对B的摩擦力解析:对B受力分析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B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故B肯定受到一个向右的力,这个力就只能是A对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且与弹簧测力计对B 向左的力平衡。
故选C,连3、如图所示,A、B、C三木块质量分别为M,m和m接如图.不计滑轮摩擦,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断定( A )gA.A与桌面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B.A与桌面间无摩擦力;gC.A与B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D.A对B的摩擦方向向右解析:对B受力分析根据B的状态可知,B与A之间无摩擦力,故CD错误,对AB这个整体分析可知,受到一个C向右大小为m0g的拉力,故肯定受到桌面对A向左的摩擦力且大小与之相等。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应为A。
4、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自向两侧“拉”。
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C.凳子原处不动D.凳子先向乙方移动后向甲方移动解析:由图知,乙端对手的压力较大,所以乙端对凳子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甲端对凳子向左的摩擦力.因此凳子将向右移动.故答案应选B5、如图所示,B重20N,A一部分浸入容器内水中,整个装备处于平衡状态,台秤的示数较A物体没有浸入前增加30N,那么物体A重为(不计滑轮物重)()A.10NB.20NC.30ND.40N解析:因为物体B在动滑轮上,通过滑轮组对物体A的拉力为F=1/2G B=1/2×20N=10N,因台秤的示数较A物体没有浸入前增加30N,即物体A对液体产生的压力为3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F浮=30N;物体A的受力情况为:竖直向上的拉力F和浮力F浮,竖直向下的重力G,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G=F+F浮=10N+30N=40N.故正确选项应为D7、如图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三个重为G的物体A、B、C,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解析:以A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因为为静止,所以受力平衡,该整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和两边夹板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以B为研究对象,由于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应受到A和C对其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以A为研究对象,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左边夹板对其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还受B对其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以C为研究对象,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右边夹板对其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还受B对其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6、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
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 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
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求:(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解析:(1)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υ3=2.50 m/s,拉力F3=40N,因为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有三根,所以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是重物上升高度h3的三倍。
P= F3υ3=100 Wη=(W有用/W总)×100%=[Gh3/(3F3h3)] ×100% =83.33%;(2)在1~2s内,拉力F2=50 N,重物上升高度h2=1.25 mW=3F2h2代入数据解得W=187.5 J(3)设动滑轮重为G动 G动=3F3-G=3×40N-100N=20N在0~1s内,拉力F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支持力F支=G+G动-3F1=100N+20N-3×30N=30N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压= F支=30 NP=F压/S=30 N/(5×10-2m2)=60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