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4118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时/学分:36/2。

0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

学时:理论学时36。

2。

作业次数:5次3。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2。

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基本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2.基本要求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1。

基本内容1)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2.基本要求理解各个理论基础(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各个理论基础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关系。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pptx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pptx

2
第十章 环境管理模式
2
第十一章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2
第十二章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2
第十三章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3
教材与参考书
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郭怀成等编,《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叶文虎等编,《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马晓明编著,《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管理。 ③ 环境管理主要解决次生环境问题。 ④ 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 ⑤ 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⑥ 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⑦ 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11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东京决议》1970年3月国际公害研讨会发表的《东京
决议》,把每个人享有的、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以及现代 人应传给后代人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的权利,作为基本 人权的一项原则,即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享 受良好、安全适宜的生活环境的权利。 环境权的享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享用环境资源的同 时又必须履行其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义务。保障人们享用 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就成 为环境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12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 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21世纪议程》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 战略目标。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被提到如此的高度,这在人类历史 上是空前的,它也成为环境规划应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 和根本目标。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 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 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 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 策(资源税与碳税)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
3、 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 的决定》,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 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 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 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 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 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 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 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个行 业120项内容。

生态环境部门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部门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部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态环境部门是地方政府主管的直属单位,负责负责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

第三条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要职责是:1. 负责编制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2. 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管理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3. 负责全市内部水、大气、土壤、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的监测与评价;4. 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监测、检测和工程环境保护工作;5. 负责全市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工作;6. 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研究、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工作;7. 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公共信息和教育宣传工作。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门遵循"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重点突破、绩效导向、公开透明"的原则展开工作。

第五条生态环境部门实行内部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

第六条生态环境部门设机构设置,分设办公室、综合科、水务科、大气科、土壤科、噪声科、辐射科、环境监测站、环保局等部门。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工作程序第七条办公室职责:1. 负责生态环境部门综合协调工作;2. 负责行政管理、机要、文件、印章、档案管理、秘书事务和保密工作;3. 组织部门大型活动和会议的筹备、接待、安保、协调工作。

第八条综合科职责:1. 负责生态环境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2. 负责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规划、政策、标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建议的研究工作;3. 负责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统一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工作。

第九条水务科职责:1. 负责全市内部水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和监督;2. 负责全市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作;3. 负责全市水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工程;第十条大气科职责:1. 负责全市内部大气环境管理和监督;2. 负责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和大气环境改善工作;3. 负责全市大气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工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整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2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包括:
•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 •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 (五)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
规和条例 • (六)环境保护地方法规 • (七)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1年修正)表一
整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 “污染者付费”政策 ✓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整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整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2.排污收费制度
• 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 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 是“污染者付费”环境政策的具体体现。 • 相关法律规定
整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确保“一控双达标”全面实现,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能源节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第三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过程、集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各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具体要求,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____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单位。

第二章环境保护机构与职责第五条____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根据公司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及经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同时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是领导和协调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决策机构,由公司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司安委员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组织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

(三)负责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考核。

(四)审定重点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五)协调公司所属各企业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公司安委会设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____公司生产技术部,代理安委会管理公司日常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公司安委会环境保护管理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一)定期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执行《河南____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向安委会汇报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传达并组织落实安委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六大挑战

中国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 老龄人口总量高峰)在未来50年内相继来临; 中国能源和资源的超常规利用;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解决; 中国社会公平的全面实现; 充分认识中国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艰巨性。

20
7
《总纲》指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经历 三大台阶,即三个最基本的“零增长”:

争取到2030年基本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到2040年基本实现能源和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2050年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总纲》执行总主编、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组组长牛文元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都必须通过这三大台阶,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零增长”是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大台阶,地位 也居三大“零增长”之首。
表1 收入分配资料 人口累积 收入累积 0% 0%
100% 收 入 80% 累 计 百 60% 分 比 40% 20%
M
L
20%
40% 60% 80% 100%
3%
7.5% 29% 49% 100%
A B
20% 40%
D
O
G= A A+B (0≤G≤1)
60% 80% 100% H 人口累计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 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10
基尼系数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根据 洛伦兹曲线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 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 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11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2.“污染者付费”政策环境目标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22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二)技术政策 (三)环境经济政策
23
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已颁布了一批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如《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汽车工业 产业政策》、《关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水利产业政策》、《当 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以及 《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等。
应对六大挑战应遵循七大原则
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 全力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 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和生态服务能力; 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突破; 始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21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国际通常标准
基尼系数 收入差距
0.2以下
0.2-0.3
绝对平均
比较平均
0.3-0.4
0.4-0.5 0.5以上
比较合理
差距较大 差距悬殊
13
全球基尼系数示意图
深绿色:少于 0.25 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 灰色:无资料
三是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4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中央、 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 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 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五节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2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 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的32字方针。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 (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个行业120项内 容。
26
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 发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 部联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 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 政策》等。
四大基本指数
恩格尔系数 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国际上通 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 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 总支出金额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 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 低于30%为最富裕。
8
《总纲》描绘了到205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将要达到的各项
具体目标,其中很多与百姓紧密相关。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可达85岁。 2、四大基本指数基本控制在:恩格尔系数平均在0.15以下; 基 尼 系 数 平 均 在 0.35到 0.40之 间 ; 人 文 发 展 指 数 平 均 在 0.900以上;二元结构系数平均在1.5左右。 3、全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从现在的8.2年提升到14年以上。 4、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科学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 5、每单位GDP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5年的 基础上要分别提高15到20倍。 6、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贫困”。 7、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5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 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
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 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24
2.行业环境管理政策 如《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定》、《建材工业环境保 护工作条例》、《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电 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 保护工作的规定》、《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 《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 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等。
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 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 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 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 责任。 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 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29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我国1982年宪法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规定是国家对环 境保护的总政策,说明了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此外,我国宪法第9条、第10条、第22条、第26条中对自 然资源和一些重要的环境要素的所有权及其保护也做出了 许多的规定。 宪法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活动和环境立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 立法依据。
3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 我国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
一是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
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制定出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
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 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同步发展 方针;
16
人文发展指数(HDI) 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 它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的基础方面的发展 水平,包括:
– 健康状况:寿命预期指数 – 受教育程度:教育指数 – 生活标准:人均GDP指数
HDI=1/3寿命预期指数+1/3教育指数+ 1/3人均GDP指数
这个指数在 0~1 之间,指数越接近1,说明这个国家 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和国内 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据国际劳工组织 的统计资料)。 国家 基尼系数 巴西 哥伦比亚 津巴布韦 47.9% 46.9% 46.9%
塞拉利昂
巴西 危地马拉
0.629
0.601 非 巴拿马 塞拉利昂 莱索托
25
3.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厂及土 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 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 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机械工 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 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 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