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检测题

合集下载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步训练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后绘制的图示。

▲处应填入的是()A.设置驻藏大臣B.签订《尼布楚条约》C.平定噶尔丹叛乱D.郑成功收复台湾2.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的一些素材,由此判断手抄报的主题是()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封建社会的危机3.乾隆三十六年一月,渥巴锡毅然率全族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历时半年,终于于六月末回到祖国;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这些事件()A.加强了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辖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辉章C.进一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东南海防D.使清朝的疆域超过前代,达到最大面积4.清朝时期,内地商人经常用布匹、茶叶和铁器等到东北交换毛皮、人参等土特产。

当地的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其中间杂汉语”的情形。

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与蒙古、索伦、达呼尔交易,皆通其语,问答如流”。

这有利于()A.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B.清王朝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5.“清朝的天下,超越了族群之间的融合,跨越了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个政权比起以前的那些混合政权……文明融合的程度更深”。

据材料分析,可知清朝A.消除了文化差异B.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实行了文化专制D.实现了不同民族的共同发展6.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

”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无关的是()A.组织雅克萨反击战B.设置驻藏大臣C.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7.康熙五十七年,闽浙总督满保奏陈:“各省凡往来台湾之人,必令地方官给照,方许渡载。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8.(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 1 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
发展到 3 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 549 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
全国耕地面积达到 741 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A)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 体现。 论述: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 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 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 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由 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 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 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
表现:农业发展超过前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形成 一些以手工业为主的城镇;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 展水平高。
17.【中国古代的建筑】 材料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 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 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 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 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 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 来。
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
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随堂检测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它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期间强占中国领土台湾。

它是()A.英国B.荷兰C.西班牙D.葡萄牙2.“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为此康熙帝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台湾府B.设置宣政院C.派郑成功收复台湾D.设置市舶司3.下列诗句能体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的不屈精神是()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C.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5.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①册封“达赖”的制度②册封“班禅”的制度③设立“驻藏大臣”④设置伊犁将军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6.一位初一学生在历史笔记中记录:1661﹣1662年,激战赤嵌城,荷兰殖民者投降。

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B.雅克萨之战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击倭寇7.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封建统治的完善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8.如图电影讲述了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该电影的主人公是()A.五世达赖喇嘛B.渥巴锡C.班禅额尔德尼D.噶尔丹9.清朝初年,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麻亲自进京朝贺,受到清制皇帝的隆重接见,这位清朝皇帝是()A.皇太极B.顺治帝C.康熙帝D.乾隆帝10.读《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伊犁将军管辖的地区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共4小题)11.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境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的主权。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0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0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考点0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考点扫描】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2.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3.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6.明清文化【真题演练】1.(2016•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2016•扬州)“封侯非我意思,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表达了哪位名将的抗倭决心()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郑和3.(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4.(2016•德州)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戚继光台州抗倭5.(2016•盐城)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

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A.册封达赖五世B.收复台湾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2016•聊城)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7.(2016•玉林)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读书人,最不济。

专题0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02期)(原卷版)

专题0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02期)(原卷版)

专题0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2021·湖南中考真题)在元朝98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鉴此教训,下列哪位皇帝废除丞相制度()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乾隆帝2.(2021·湖南中考真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3.(2021·江苏中考真题)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这表明明朝()A.开创科举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提倡尊孔崇儒D.大兴文字狱4.(2021·山东中考真题)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右图“?”处的内容应是()A.设立三司B.设立厂卫C.八股取士D.废除丞相5.(2021·吉林长春市·中考真题)以下最能体现明朝“和为贵”外交理念的史实是()A.朱元璋称帝B.李自成起义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6.(2021·山东中考真题)“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区。

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

”材料评价的是()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7.(2021·江苏中考真题)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

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A.张骞通西城B.宋辽澶渊之盟C.郑和下西洋D.雅克萨之战8.(2021·辽宁中考真题)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先秦王位的传承途径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并不是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史书记载,西周建立以后,宋、鲁、吴等诸侯国除了父死子继之外也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甚至有“一继一及,鲁之常也”的说法。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诸侯王国破坏宗法体制B.传统观念影响政局变迁C.异姓诸侯沿袭殷商旧制D.边疆封国恪守分封制度2.周代宗族实行族长制,族长掌握对祖先的祭祀权、对族人的治理权和对族内资源的支配权,族人严格服从族长管理。

到了清末民初,有些宗族实行族会制、任期制和选举制。

这主要体现了( )A.古代宗族管理等级森严B.宗族管理突破血缘限制C.宗族管理的日趋近代化D.古代宗族制度影响深远3.《礼记》记载了先秦时期天子到大臣家的礼仪。

登堂时,主人虽然该走东阶,但因天子来访,则不敢以主人自居而须从西阶上堂。

这主要反映出( )A.权力与社会秩序的联结B.宾主礼仪的一般要求C.民俗与宗法观念的交融D.皇权至上的社会体现4.关于李悝变法,《史记》多处记述为:“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

《汉书》亦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上述史料可用于印证( )A.魏国力量的崛起与衰落B.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C.君主集权的理论与实践D.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成效5.《大武》以诗歌乐舞来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作为周代的礼制,往往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

孔子对《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高度赞扬,但对其歌颂战争功绩的内容却有所不满,称其“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主要表明,孔子( )A.肯定商周鼎革的进步意义B.推行仁为核心的政治实践C.要求恢复周制的政治理想D.重视发挥礼乐的教化功能6.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

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解析)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解析)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淄博博山期末)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内容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定都应天府B.成立锦衣卫C.设立“三司”D.成立东厂2.(淄博临淄期末)下表是原产美洲的物种(部分)向中国传播的情况,据表推知,明朝时期,美洲物种的引进()品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备注玉米16世纪明朝后期引进,清初普及番薯16世纪自菲律宾传入中国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3.(淄博高青月考)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事迹是()A.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B.击败荷兰侵略者,解放中华台北C.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4.(淄博博山期末)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A.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B.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C.融合众多艺术手段的京剧D.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5.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的时代特点是()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6.(淄博淄川期末)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

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食尽蓬草,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

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7.(淄博高青期末)从设置宣政院到在中华台北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疆域扩大
14.(2021·岳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
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 A)
A.皇帝独掌朝政
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
D.军机处高于皇权
15.★(2021·广东)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 50%,清代则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国家的神圣权利。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问题是中国内 政问题,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行动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 国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1.明朝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该是
( B)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命题点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2021·甘肃省卷)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 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1)元朝结束了唐以后 370 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 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 别是什么? 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在西藏设立宣政院。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

命题点 1:明朝的对外关系
1.★(2021·甘肃省卷)“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
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
诸国”。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D)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检测题
一.选择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节度使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
2张无之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

下列那本书是他一定要读的A唐诗B宋词C《天工开物》D《四书五经》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4我们现在之所以纪念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因为其
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显示了明朝的实力B发展了古代的对外贸易
C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5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有
①设军机处②设厂卫特务机构③大兴文字狱④废行省设六部
A①②B①③C①②D①④
6龚自珍的乙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
A唐朝的科举制度B元朝的人分四等政策C明的八股取士D清朝的文字狱
7学习了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你人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的是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8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 )年
A1661 B1662 C1663 D1664
9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中国人”的战役是A台州大捷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郾城大捷
10下列最能体现中华名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戚继光抗倭C文天祥抗元D土尔扈特部回归
11清朝前期,清政府设驻藏大臣赫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
A第一次把西和新疆纳入中央政府版图B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边防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12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你认为其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恩威并重B妥协退让C和亲D以武力镇压为主
13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抵制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和正压反清力量B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
C其主要内容是闭关锁国,禁绝一切对外交往D它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徐霞客游记》
15最能体现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小说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二.简答题(共25分)
16材料一:郑和每到一处首先向国王和头人等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赏赐大量的物品,以示国威,然后按当地习俗进行贸易。

郑和的随行人员以中国的手工艺品换取所到国家出产的珍珠宝石香料等土特产。

中国的瓷器丝绸铁器等收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的铁犁在中东南亚一些长期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
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有用资。

------1793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给西洋各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乾隆对外夷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后来清政府做出了什么决策?(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前期和清朝中期怎样的不同对外政策?由此带来了什么后果?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4分)
17《爱我中华》歌词写道“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华爱我中华!华爱我中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雏形形成于哪一封建王朝?为安定边疆,当时统治者采取了你哪些措施(3分)
(2)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结合史实说明唐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于少数民族的联系?(2分)
(3)五十六个民族中藏族的祖先是?何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清朝时,对这一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18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问题。

(1)辽西夏金元是少数民族政权,其中既与北宋并立又与南宋并立过的政权是哪一个?两宋时期民族关系是我特点是什么?(2分)
(2)清朝前期,哪一事件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此外,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2分)
19明末清初,哪些国家曾对我国进行过侵扰?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5分)
20任选一人物或者事件作出简要评价(5分)
朱元璋郑和戚继光康熙曹雪芹
八股取士郑和下西洋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政策雅克萨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