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子【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子【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1B. 23C. 27D. 30答案:B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厘米,腰长为13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26厘米B. 32厘米C. 36厘米D. 40厘米答案:C3.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矩形B. 梯形C. 正方形D. 圆形答案:A4.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9,那么这个数是?A. 81B. 9C. 3D. 81答案:A5.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11B. 13C. 15D. 16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2.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3. 1的立方根是1。

(√)4. 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5. 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4的平方根是______。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厘米,腰长为13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3. 下列数中,______是奇数。

4. 一个数的平方是81,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5. 下列图形中,______是轴对称图形。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 请简述勾股定理。

3. 请简述因式分解的意义。

4. 请简述平行线的性质。

5. 请简述概率的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厘米,腰长为13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 下列数中,哪个数是质数?11、13、15、174. 下列数中,哪个数是偶数?11、13、15、165. 一个数的平方是81,求这个数的平方根。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

2. 请分析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 ,b ,c 被射线l 和m 所截,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1与∠2是对顶角B .∠1与∠3是同旁内角C .∠3与∠4是同位角D .∠2与∠3是内错角2.下列图形中,能将其中一个图形平移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A .B .C .D . 3.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Q b a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同旁内角互补.其中错误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CD AB ,BC 平分ACD ∠,CF 平分ACG ∠,50BAC ∠=︒,12∠=∠,则下列结论:①CB CF ⊥,②165∠=︒,③24ACE ∠=∠,④324∠=∠.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6.下列说法中:①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是1-,0,1;②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1;③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⑤23π-是负分数;⑥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同样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7.如图,在//AB CD 中,∠AEC =50°,CB 平分DCE ∠,则ABC ∠的度数为( )A .25°B .30°C .35°D .40°8.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2,4,6,8,,…顶点依次用1A ,2A ,3A ,4A ,…表示,则顶点2021A 的坐标是( )A .(505,505)-B .(505,505)--C .(506,506)--D .(506,506)-九、填空题9.2(4)-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_十、填空题10.点()3,2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十一、填空题11.如图,在ABC 中,70A ∠=︒,ABC ∠的角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角平分线交于点E ,则E ∠=__________度.十二、填空题12.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的度数为_____.十三、填空题1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上,ED '与BC 交于G 点,若56EFG ∠=︒,则AEG ∠=______.十四、填空题14.一列数a 1,a 2,a 3,…,a n ,其中a 1=﹣1,a 2=111a -,a 3=211a -,…,a n =111n a --,则a 2=_____;a 1+a 2+a 3+…+a 2020=_____;a 1×a 2×a 3×…×a 2020=_____.十五、填空题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M 到横轴的距离为2,到纵轴的距离为3,则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十六、填空题16.如图,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第一秒它从原点跳动到点(0,1),第二秒它从点(0,1)跳到点(1,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 →(1,1) →(1,0)→…],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长度,那么43秒后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十七、解答题17.计算:(13181624- (2333. 十八、解答题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125x -=;(2)381250x -=. 十九、解答题19.如图.已知∠1=∠2,∠C =∠D ,求证:∠A =∠F .(1)请把下面证明过程中序号对应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证明:∴∠1=∠2(已知)又∵∠1=∠DMN ( )∵∠2=∠DMN (等量代换)∴DB ∥EC ( )∴∠DBC +∠C =180°( ).∵∠C =∠D (已知),∴∠DBC +( )=180°(等量代换)∴DF ∥AC ( )∴∠A =∠F ( )(2)在(1)的基础上,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到∠DBC =∠DEC ,请帮他写出推理过程.二十、解答题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 ,A ,B ,C 四点的坐标分别为O (0,0),A (0,3),B (-3,3),C (-3,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O ,A ,B ,C 四点;(2)依次连接OA ,AB ,BC ,CO 后,得到图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二十一、解答题21.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材料:∵479,即273<,∴7272. 问题:已知52a +的立方根是3,31a b +-的算术平方根是4,c 13(1)求13的小数部分.(2)求3a b c -+的平方根.二十二、解答题22.已知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计算图①中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与边长.(2)利用图②中的正方形网格,作出面积为8的正方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数轴,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二十三、解答题23.问题情境:(1)如图1,//AB CD ,128PAB ∠=︒,119PCD ∠=︒.求APC ∠度数.小颖同学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点P 作//PE AB ,请你接着完成解答.问题迁移:(2)如图3,//AD B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ADP α∠=∠,PCE β∠=∠.试判断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提示:过点P 作//PF AD ),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猜想CPD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二十四、解答题24.已知:ABC 和同一平面内的点D .(1)如图1,点D 在BC 边上,过D 作//DE BA 交AC 于E ,//DF CA 交AB 于F .根据题意,在图1中补全图形,请写出EDF ∠与B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DF CA ,EDF BAC ∠=∠.请判断DE 与B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点D 是ABC 外部的一个动点.过D 作//DE BA 交直线AC 于E ,//DF CA 交直线AB 于F ,直接写出EDF ∠与BAC ∠的数量关系,并在图3中补全图形.二十五、解答题25.如图,直线//PQ MN ,一副直角三角板,ABC DEF ∆∆中,90,45,30,60ACB EDF ABC BAC DFE DEF ︒︒︒︒∠=∠=∠=∠=∠=∠=.(1)若DEF ∆如图1摆放,当ED 平分PEF ∠时,证明:FD 平分EFM ∠.(2)若,ABC DEF ∆∆如图2摆放时,则PDE ∠=(3)若图2中ABC ∆固定,将DEF ∆沿着AC 方向平移,边DF 与直线PQ 相交于点G ,作FGQ ∠和GFA ∠的角平分线GH FH 、相交于点H (如图3),求GHF ∠的度数.(4)若图2中DEF ∆的周长35,5cm AF cm =,现将ABC ∆固定,将DEF ∆沿着CA 方向平移至点F 与A 重合,平移后的得到''D E A ∆,点D E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DEAD 的周长.(5)若图2中DEF ∆固定,(如图4)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分钟转半圈,旋转至AC 与直线AN 首次重合的过程中,当线段BC 与DEF ∆的一条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旋转的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的定义分别分析即可.【详解】解:A 、∠1与∠2是邻补角,故原题说法错误;B 、∠1与∠3不是同旁内角,故原题说法错误;C 、∠3与∠4是同位角,故原题说法正确;D 、∠2与∠3不是内错角,故原题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内错角和同位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内错角和同位角的定义.2.A【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 B 、图形由轴对称得到,不属于平移得到,不属于平移解析:A【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A、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B、图形由轴对称得到,不属于平移得到,不属于平移得到;C、图形由旋转变换得到,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不属于平移得到;D、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不属于平移得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A【分析】首先得出第四象限点的坐标性质,进而得出Q点的位置.【详解】解:∵点P(a,b)在第四象限,∴a>0,b<0,∴-b>0,∴点Q(-b,a)在第一象限.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把握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关键.4.C【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同旁内角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对顶角相等,原命题正确;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原命题错误;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原命题错误;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原命题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对顶角、邻补角和同旁内角等知识,熟记其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2ACB ACD∠=∠,12ACF ACG∠=∠,,再利用平角定义可得∠BCF=90°,进而可得①正确;首先计算出∠ACB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的度数,从而可得∠1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3的度数,然后计算出∠ACE的度数,可分析出③错误;根据∠3和∠4的度数可得④正确.解:如图,∵BC 平分∠ACD ,CF 平分∠ACG , ∴1122ACB ACD ACF ACG ∠=∠∠=∠,, ∵∠ACG +∠ACD =180°,∴∠ACF +∠ACB =90°,∴CB ⊥CF ,故①正确,∵CD ∥AB ,∠BAC =50°,∴∠ACG =50°,∴∠ACF =∠4=25°,∴∠ACB =90°-25°=65°,∴∠BCD =65°,∵CD ∥AB ,∴∠2=∠BCD =65°,∵∠1=∠2,∴∠1=65°,故②正确;∵∠BCD =65°,∴∠ACB =65°,∵∠1=∠2=65°,∴∠3=50°,∴∠ACE =15°,∴③∠ACE =2∠4错误;∵∠4=25°,∠3=50°,∴∠3=2∠4,故④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理清图中角之间的和差关系.6.A【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以及无理数的性质判断选项的正确性.【详解】解: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1-,1,0,故①正确;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故②错误;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2和2-的和是0,是有理数,故③错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④正确;23π-是无理数,不是分数,故⑤错误; 从数轴上来看,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同样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故⑥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无理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概念. 7.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C =∠BCD ,∠ECD =∠AEC =5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CE =∠BCD =12∠ECD =25°,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B ∥CD ,∴∠ABC =∠BCD ,∠ECD =∠AEC =50°∵CB 平分∠DCE ,∴∠BCE =∠BCD =12∠ECD =25°∠ABC =∠BCD =2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找出部分An 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4n +1(−n−1,−n−1),A4n +2(−n−1,n +1),A4n +3(n +1,n +1),A4n +4(n +1,−解析:C【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找出部分A n 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 4n +1(−n −1,−n −1),A 4n +2(−n −1,n +1),A 4n +3(n +1,n +1),A 4n +4(n +1,−n −1)(n 为自然数)”,依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观察发现:A1(−1,−1),A2(−1,1),A3(1,1),A4(1,−1),A5(−2,−2),A6(−2,2),A7(2,2),A8(2,−2),A9(−3,−3),…,∴A4n+1(−n−1,−n−1),A4n+2(−n−1,n+1),A4n+3(n+1,n+1),A4n+4(n+1,−n−1)(n为自然数),∵2021=505×4+1,∴A2021(−506,−50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变化规律“A4n+1(−n−1,−n−1),A4n+2(−n−1,n+1),A4n+3(n+1,n+1),A4n+4(n+1,−n−1)(n为自然数)”.九、填空题9.4【分析】先利用平方的意义求出值,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16,16的算术平方根是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难度低,属于基础题,注意算术平方根与解析:4【分析】先利用平方的意义求出值,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2=16,16的算术平方根是4(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难度低,属于基础题,注意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十、填空题10.【分析】根据点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变换规律即可得.【详解】点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则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坐标解析:()3,2--【分析】根据点坐标关于y 轴对称的变换规律即可得.【详解】点坐标关于y 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则点()3,2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坐标规律探索,熟练掌握点坐标关于y 轴对称的变换规律是解题关键. 十一、填空题11.3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EBC 表示出∠ECD ,再利用∠E 与∠EBC 表示出∠ECD ,然后整理即可得到∠A 与∠E 的关系,进而可求出∠E .【详解】解解析:3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EBC 表示出∠ECD ,再利用∠E 与∠EBC 表示出∠ECD ,然后整理即可得到∠A 与∠E 的关系,进而可求出∠E .【详解】解:∵BE 和CE 分别是∠ABC 和∠ACD 的角平分线,∴∠EBC =12∠ABC ,∠ECD =12∠ACD ,又∵∠ACD 是△ABC 的一外角,∴∠ACD =∠A +∠ABC ,∴∠ECD =12(∠A +∠ABC )=12∠A +∠ECD ,∵∠ECD 是△BEC 的一外角,∴∠ECD =∠EBC +∠E ,∴∠E =∠ECD -∠EBC =12∠A +∠EBC -∠EBC =12∠A =12×70°=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十二、填空题12.40°【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3=50°,∵∠2+∠3=90°,∴∠2=90°﹣∠3=40°,故答案为:40°.解析:40°【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3=50°,∵∠2+∠3=90°,∴∠2=90°﹣∠3=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十三、填空题13.68°【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DEF的度数,再根据折叠求得∠DEG的度数,最后计算∠AEG的大小.【详解】解:∵AD//BC,,∴∠DEF=∠EFG=56°,由折叠可得,∠GEF解析:68°【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DEF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求得∠DEG 的度数,最后计算∠AEG 的大小.【详解】解:∵AD //BC ,56EFG ∠=︒,∴∠DEF =∠EFG =56°,由折叠可得,∠GEF =∠DEF =56°,∴∠DEG =112°,∴∠AEG =180°-112°=68°.故答案为:68°.【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折叠时对应角相等.十四、填空题14., 1【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前几项的值,从而可以发现这列数的变化特点,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a1=﹣1时,a2===,a3=== 解析:12,201721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前几项的值,从而可以发现这列数的变化特点,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a 1=﹣1时,a 2=111a -=11(1)--=12, a 3=211a -=1112-=2, a 4=﹣1,…,∵2020÷3=673…1,∴a1+a2+a3+…+a2020=(﹣1+12+2)×673+(﹣1)=32×673+(﹣1)=20192﹣22=20172,a1×a2×a3×…×a2020=[(﹣1)×12×2]673×(﹣1)=(﹣1)673×(﹣1)=(﹣1)×(﹣1)=1,故答案为:12,20172,1.【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律及-1的指数幂运算是解题关键.十五、填空题15.(-3,2)【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是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可得答案.【详解】∵点到横轴的距离为,到纵轴的距离为,解析:(-3,2)【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是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可得答案.【详解】∵点M到横轴的距离为2,到纵轴的距离为3,∴|y|=2,|x|=3,由M是第二象限的点,得:x=−3,y=2.即点M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考查象限及点的坐标的有关性质,解题关键在于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十六、填空题16.(5,6)【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跳蚤跳到(n,n)位置用时n(n+1)秒,然后根据43秒时n 是偶数,即可判断出所在位置的坐标.【详解】解:跳蚤跳到(1,1)位置用时1×2=2秒,下一步向下跳解析:(5,6)【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跳蚤跳到(n,n)位置用时n(n+1)秒,然后根据43秒时n是偶数,即可判断出所在位置的坐标.【详解】解:跳蚤跳到(1,1)位置用时1×2=2秒,下一步向下跳动;跳到(2,2)位置用时2×3=6秒,下一步向左跳动;跳到(3,3)位置用时3×4=12秒,下一步向下跳动;跳到(4,4)位置用时4×5=20秒,下一步向左跳动;…由以上规律可知,跳蚤跳到(n,n)位置用时n(n+1)秒,当n为奇数时,下一步向下跳动;当n为偶数时,下一步向左跳动;∴第6×7=42秒时跳蚤位于(6,6)位置,下一步向左跳动,则第43秒时,跳蚤需从(6,6)向左跳动1个单位到(5,6),故答案为:(5,6).【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规律,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十七、解答题17.(1)0.5;(2)4【分析】(1)根据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对各项进行化简,最后相加减即可;(2)根据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求解.【详解】解:(1);(2).【点睛】本题考查实数解析:(1)0.5;(2)4【分析】(1)根据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对各项进行化简,最后相加减即可;(2)根据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求解.【详解】解:(13242=-+-0.5=;(231=+4=.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十八、解答题18.(1)或;(2)【分析】(1)直接根据求平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2)直接根据求立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或;(2)∵,∴,∴.【点睛】本题主解析:(1)6x =或4x =-;(2)52x =【分析】(1)直接根据求平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2)直接根据求立方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2125x -=,∴15x -=±,∴15x =±,∴6x =或4x =-;(2)∵381250x -=,∴3125x=,8∴5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求平方根和求立方根的方法解方程,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十九、解答题19.(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到∠2=∠DMN,由此判定DB∥EC,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DBC+∠D=180°即可判定DF∥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到∠2=∠DMN,由此判定DB∥EC,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DBC+∠D=180°即可判定DF∥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解.【详解】解:(1)证明:∵∠1=∠2(已知),又∵∠1=∠DMN(对顶角相等),∴∠2=∠DMN(等量代换),∴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C+∠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D(已知),∵∠DBC+(∠D)=180°(等量代换),∴DF∥A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DB∥EC,∴∠DBC+∠C=180°,∠DEC+∠D=180°,∵∠C=∠D,∴∠DBC=∠DE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十、解答题20.(1)见解析;(2)正方形【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出各点的位置即可;(2)观察图形可知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详解】解:(1)如图.(2)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睛】解析:(1)见解析;(2)正方形【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出各点的位置即可;(2)观察图形可知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详解】解:(1)如图.(2)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能够准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一、解答题21.(1);(2).【分析】(1)直接利用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方法分别得出答案;(2)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以及(1)结论,代入解答即可.【详解】(1)∵即,∴的整数部分为3,小数部分为,解析:(1133;(2)4±.【分析】(1)直接利用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方法分别得出答案;(2)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以及(1)结论,代入解答即可.【详解】(1)∵91316,<<即3134<<, ∴13的整数部分为3,小数部分为133-, ∴13的小数部分为133-;(2)∵52a +的立方根是3,31a b +-的算术平方根是4,c 是13的整数部分, ∴5227a +=,3116a b +-=,3c =,∴5a =,2b =,3c =,∴316a b c -+=,3a b c -+的平方根是4±.【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意义、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无理数的估算方法、平方根的意义、代数式求值等知识点,读懂题意,掌握解答顺序,正确计算即可.二十二、解答题22.(1)正方形的面积为10,正方形的边长为;(2)见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边长;(2)根据(1)的方法画解析:(1)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0,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2)见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正方形ABCD 的面积,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边长;(2)根据(1)的方法画出图形,然后建立数轴,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表示出结论.【详解】解:(1)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4-4×12×3×1=10则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2)如下图所示,正方形的面积为4×4-4×12×2×2=8,所以该正方形即为所求,如图建立数轴,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数轴于两点∴∴弧与数轴的左边交点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求网格中图形的面积和实数与数轴,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利用数轴表示无理数是解题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①当在延长线时(点不与点重合),;②当在之间时(点不与点,重合),.理由见解析【分析】(1)过P 作PE ∥AB ,构造同旁内角,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解析:(1)见解析;(2)180CPD αβ∠=∠+︒-∠,理由见解析;(3)①当P 在BA 延长线时(点P 不与点A 重合),180CPD βα∠=︒-∠-∠;②当P 在BO 之间时(点P 不与点B ,O 重合),180CPD αβ∠=∠-︒+∠.理由见解析【分析】(1)过P 作PE ∥AB ,构造同旁内角,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113°;(2)过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推出////AD PF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80BCP ,即可得出答案;(3)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②当P 在BO 之间时(点P 不与点B ,O 重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过P 作//PE AB ,//AB CD ,////PE AB CD ∴,=180APE PAB ,180CPE PCD ∠+∠=︒,128PAB ∠=︒,119PCD ∠=︒52APE ∴∠=︒,61CPE ∠=︒,5261113APC ∴∠=︒+︒=︒;(2)180CPD 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AD BC ,////AD PF BC ∴,ADP DPF ∴∠=∠,BCP CPF ∠=∠,180BCP PCE ∠+∠=︒,PCE β∠=∠,180BCP β∴∠=︒-∠又ADP α∠=∠=180CPD DPF CPF ;(3)①当P 在BA 延长线时(点P 不与点A 重合),180CPD βα∠=︒-∠-∠; 理由:如图4,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AD BC ,////AD PF BC ∴,ADP DPF ∴∠=∠,BCP CPF ∠=∠,180BCP PCE ∠+∠=︒,PCE β∠=∠,180BCP β∴∠=︒-∠,又ADP α∠=∠,180CPD CPF DPF αβ∴∠=∠-∠=︒-∠-∠;②当P 在BO 之间时(点P 不与点B ,O 重合),180CPD αβ∠=∠-︒+∠.理由:如图5,过P 作//PF AD 交CD 于F ,//AD BC ,////AD PF BC ∴,ADP DPF ∴∠=∠,BCP CPF ∠=∠,180BCP PCE ∠+∠=︒,PCE β∠=∠,180BCP β∴∠=︒-∠,又ADP α∠=∠180CPD DPF CPF αβ∴∠=∠-∠=∠+∠-︒.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二十四、解答题24.(1)图见解析,,理由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图见解析,或.【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画法补全图形即可得,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2)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解析:(1)图见解析,EDF BAC ∠=∠,理由见解析;(2)//DE BA ,理由见解析;(3)图见解析,EDF BAC ∠=∠或180EDF BAC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画法补全图形即可得,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F BFD B B D AC F ∠=∠∠∠=,由此即可得;(2)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C BOD ∠=∠,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EDF BOD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3)先根据点D 的位置画出如图(见解析)的两种情况,再分别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即可得.【详解】(1)由题意,补全图形如下:EDF BAC ∠=∠,理由如下://DE BA ,EDF BFD ∴∠=∠,//DF CA ,BA BFD C ∴∠=∠,EDF BAC ∴∠=∠;(2)//DE BA ,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A 交DF 于点O ,//DF CA ,BAC BOD ∴∠=∠,EDF BAC ∠=∠,EDF BOD ∴∠=∠,(3)由题意,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如图3-1,EDF BAC ∠=∠,理由如下://DE BA ,180E EAF ∴∠+∠=︒,//DF CA ,180E EDF ∴∠+∠=︒,EAF EDF ∴∠=∠,由对顶角相等得:BAC EAF ∠=∠,EDF BAC ∴∠=∠;②如图3-2,180EDF BAC ∠+∠=︒,理由如下://DE BA ,180EDF F ∴∠+∠=︒,//DF CA ,BAC F ∴∠=∠,180EDF BA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二十五、解答题25.(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 【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解析:(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运用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答案;(4)根据平移性质可得D′A=DF,DD′=EE′=AF=5cm,再结合DE+EF+DF=35cm,可得出答案;(5)设旋转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①当BC∥DE时,②当BC∥EF时,③当BC∥DF时,分别求出旋转角度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在△DEF中,∠EDF=90°,∠DFE=30°,∠DEF=60°,∵ED平分∠PEF,∴∠PEF=2∠PED=2∠DEF=2×60°=120°,∵PQ∥MN,∴∠MFE=180°−∠PEF=180°−120°=60°,∴∠MFD=∠MFE−∠DFE=60°−30°=30°,∴∠MFD=∠DFE,∴FD平分∠EFM;(2)如图2,过点E作EK∥MN,∵∠BAC=45°,∴∠KEA=∠BAC=45°,∵PQ∥MN,EK∥MN,∴PQ∥EK,∴∠PDE=∠DEK=∠DEF−∠KEA,又∵∠DEF=60°.∴∠PDE=60°−45°=15°,故答案为:15°;(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LFA=∠BAC=45°,∠RHG=∠QGH,∵FL∥MN,HR∥PQ,PQ∥MN,∴FL∥PQ∥HR,∴∠QGF+∠GFL=180°,∠RHF=∠HFL=∠HFA−∠LFA,∵∠FGQ和∠GFA的角平分线GH、FH相交于点H,∴∠QGH=12∠FGQ,∠HFA=12∠GFA,∵∠DFE=30°,∴∠GFA=180°−∠DFE=150°,∴∠HFA=12∠GFA=75°,∴∠RHF=∠HFL=∠HFA−∠LFA=75°−45°=30°,∴∠GFL=∠GFA−∠LFA=150°−45°=105°,∴∠RHG=∠QGH=12∠FGQ=12(180°−105°)=37.5°,∴∠GHF=∠RHG+∠RHF=37.5°+30°=67.5°;(4)如图4,∵将△DEF沿着CA方向平移至点F与A重合,平移后的得到△D′E′A,∴D′A=DF,DD′=EE′=AF=5cm,∵DE+EF+DF=35cm,∴DE+EF+D′A+AF+DD′=35+10=45(cm),即四边形DEAD′的周长为45cm;(5)设旋转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BC∥DE时,如图5,此时AC∥DF,∴∠CAE=∠DFE=30°,∴3t=30,解得:t=10;BC∥EF时,如图6,∵BC∥EF,∴∠BAE=∠B=45°,∴∠BAM=∠BAE+∠EAM=45°+45°=90°,∴3t=90,解得:t=30;BC∥DF时,如图7,延长BC交MN于K,延长DF交MN于R,∵∠DRM=∠EAM+∠DFE=45°+30°=75°,∴∠BKA=∠DRM=75°,∵∠ACK=180°−∠ACB=90°,∴∠CAK=90°−∠BKA=15°,∴∠CAE=180°−∠EAM−∠CAK=180°−45°−15°=120°,∴3t=120,解得:t=40,综上所述,△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的时间为10s或30s或40s时,线段BC与△DEF的一条边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及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平移的性质等,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真题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2=a5B.(﹣ab)2=a2b2C.a6÷a3=a2D.(a+b)2=a2+b22.如图所示,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A=30°)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上,若∠1=38°,则∠2的度数()A.28°B.22°C.32°D.38°3.下列垃圾分类的图标(不含文字与字母部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4.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A.小明买彩票中奖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得的点数是奇数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a是实数,|a|<05.一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红球、黄球、白球共50个.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黄球的频率分别是0.3、0.5.则可估计袋中白球的个数是()A.10B.15C.20D.256.今年“五一”节,小雨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图书馆学习,她从家到图书馆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她从家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雨中途休息用了4分钟B.小雨休息前骑车的速度为每分钟400米C.小雨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D.小雨休息前骑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骑车的平均速度7.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cm和5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1cm B.13cm C.11cm或13cm D.不确定8.如图,BM是△ABC的角平分线,D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D,使AD=DC,且∠BAD =120°,则∠AMB=()A.30°B.25°C.22.5°D.20°9.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添加的一组条件不正确的是()A.BC=DC,∠A=∠D B.BC=EC,AC=DCC.∠B=∠E,∠BCE=∠ACD D.BC=EC,∠B=∠E10.在如图中,AB=AC,BE⊥AC于E,CF⊥AB于F,BE、CF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计算=20.(7分)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C=50°,∠BDC=95°,求∠BED的度数.21.(7分)如图,△ABC的顶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1)画△DEF,使它与△ABC关于直线m对称;(2)如果在网格内任意找一点,这个点在△ABC和△DEF外的概率是多少?22.(7分)如图,已知,EC=AC,∠BCE=∠DCA,∠A=∠E.(1)求证:BC=DC;(2)若∠A=25°,∠D=15°,求∠ACB的度数.23.(8分)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的4个小正方形形成的图案.(1)一粒米随机落在图中所示的某个方格中(每个方格除颜色外完全一样),求米粒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B.2.B.3B.4.C.5.A.6.C.7.C.8.A.9.A.10.D.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11.﹣2.02×10﹣6.12.﹣2.13.y=27x+5(x>2,且x为整数).14.2.三.解答题(共11小题,满分78分)15.解:原式=a8+a8﹣4a8=﹣2a8.16.解:a•a7﹣(﹣3a4)2+a10÷a2=a8﹣9a8+a8=﹣7a8.17.解:原式=﹣6x3+12x2y+2x3﹣2x2y=﹣4x3+10x2y;18.解:6x2y(﹣2xy+y3)÷xy2,=(﹣12x3y2+6x2y4)÷xy2=﹣12x2+6xy2,当x=2,y=﹣1时,原式=﹣12×22+6×2×(﹣1)2=﹣36;19.解:如图,点D即为所求作.20.解:∵∠C=50°,∠BDC=95°,∴∠DBC=180°﹣∠C﹣∠BDC=180°﹣50°﹣95°=35°.∵BD平分∠ABC,∴∠EBC=2∠DBC=70°,∵DE∥BC,∴∠BED+∠EBC=180°,∴∠BED=180°﹣70°=110°.21.解:(1)如图所示:(2)网格的面积为6×6=36,△ABC和△DEF外的面积为36﹣3×4÷2×2=24,故这个点在△ABC和△DEF外的概率是=.22.证明:(1)∵∠BCE=∠DCA,∴∠BCE+∠ACE=∠DCA+∠ECA,即∠BCA=∠DCE,在△BCA和△DCE中,∠BCA=∠DCEEC=AC∠A=∠E∴△BCA≌△DCE(ASA),∴BC=DC;(2)∵△BCA≌△DCE,∴∠B=∠D=15°,∵∠A=25°,∴∠ACB=180°﹣∠A﹣∠B=140°.23.解:(1)图中共有9个方格,其中4个方格是阴影,所以,米粒随机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2)把空白中的C或B涂黑,新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涂黑A,B,C,D,E中任1个小正方形,能得到新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24.解:(1)由题意,得张华何在9.5时开始休息,休息的时间为:10﹣9.5=0.5(小时),这时离家15千米;(2)张华在11时到达目的地,在那里逗留的时间为:12﹣11=1(小时);(3)目的地离家的距离为30千米.25.(1)解:这种设计所运用的数学原理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证明:∵O是AB和CD的中点,∴AO=BO,CO=DO,在△AOD和△BOC中,AO=BO△AOD和△BOCDO=CO∴△AOD≌△BOC(SAS),∴AD=BC.。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A.B.C.D.2π2.为了解某校6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400名学生的体重,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6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B.每个学生的体重是个体C.400是所抽取的样本D.此调查属于抽样调查3.如图,下列选项中与∠A互为同旁内角的是()A.∠1 B.∠2 C.∠3 D.∠44.下列选项中是方程x+2y=6的解的是()A.B.C.D.5.设x,y是实数,则()A.若x<y,则x﹣2>y﹣2 B.若x<y,则﹣2x>﹣2yC.若x<y,则D.,则2x>3y6.已知点P(﹣5,6),Q(﹣3,6),则直线PQ()A.平行于x轴B.平行于y轴C.垂直于x轴D.以上都不正确7.如图,将△ABC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到△DEF的位置,已知点A和D之间的距离为1,CE=2,则BF的长为()A.2 B.3 C.4 D.58.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1与∠2的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1+∠2=180°B.2∠1=∠2 C.∠2﹣∠1=45°D.∠2﹣∠1=90°9.如图,将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果大长方形的周长为28,那么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A.9 B.12 C.16 D.1810.已知点P(x,y)在第二象限,且y≤2x+6,x,y均为整数,则点P的个数是()A.3 B.6 C.10 D.无数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若点P(x,y)在第四象限,|x|=2,|y|=3,则P点的坐标为.12.计算:﹣2=.13.如图,将一个含有30°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则∠2=度.14.方程组的解是.15.某粮油食品局对某种学生快餐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已知快餐中碳水化合物有160克,那么快餐中脂肪有克.16.如图所示,将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叠,如果∠BHG=70°,那么∠BHE=度.三、解答题(本题有9个小题,共72分。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篇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语句错误的是()A、数字0也是单项式B、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都是1C、是二次单项式D、与是同类项2、如果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A、1cmB、9cmC、1cm或9cmD、以上答案都不对3、如图1所示,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A、10°B、20°C、30°D、40°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9cm的木棒,若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五根长度分别为3cm、6cm、11cm、12.9cm、13cm的木棒供选择,则选择的方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C、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D、直线l外一点A与直线l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3cm.6、在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最少的图形是()A、圆B、等边三角形C、正方形D、正六边形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只电子青蛙每次只能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跳动一个单位,现已知这只电子青蛙位于点(2,—3)处,则经过两次跳动后,它不可能跳到的位置是()A、(3,—2)B、(4,—3)C、(4,—2)D、(1,—2)8、已知方程与同解,则等于()A、3B、—3C、1D、—19、如果不等式组的解集是,那么的值是()A、3B、1C、—1D、—3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②按照以上变换有:,那么等于()A、(3,2)B、(3,-2)C、(-3,2)D、(-3,-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1、如图,BC∠AC,CB=8cm,AC=6cm,AB=10cm,那么点B到AC的距离是,点A到BC 的距离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优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优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优秀一、选择题1.如图,A ∠与1∠是( )A .同位角B .内错角C .同旁内角D .对顶角 2.下列各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是( )A .B .C .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二象限的点是( )A .()2,3B .()2,3-C .()2,3-D .()2,3--4.下列命题中:①若0mn =,则点(,)A m n 在原点处;②点2(2,1)m --一定在第四象限③已知点(,)A m n 与点(,)B m n -,m ,n 均不为0,则直线AB 平行x 轴;④已知点A (2,-3),//AB y 轴,且5AB =,则B 点的坐标为(2,2).以上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70D ∠=︒,则CEB ∠等于( )A .70°B .110°C .90°D .120°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B .0.304精确到十分位是0.30C .立方根是本身的数只有0D .平方根是本身的数只有07.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摆放,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点E 在AC 上,EF ∥BC ,∠B =∠EDF =90°,∠A =30°,∠F =45°,则∠CED 的度数是( )A.10°B.15°C.20°D.25°8.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是(1,1).若记点A坐标为(a1,a2),则一个点从点A出发沿图中路线依次经过B(a3,a4),C(a5,a6),D(a7,a8),…,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按此规律一直运动下去,则a2016+a2017+a2018的值为()A.1009 B.1010 C.1513 D.2521九、填空题9.已知 6.213=2.493,62.13=7.882,则621.3=______________.十、填空题10.已知点P(3,﹣1)关于x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则a=___,b=___.十一、填空题11.如图,点D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64°,则∠D=_____°.十二、填空题12.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40°,则∠DAC的度数为____.十三、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将∠B 、∠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点B 、C 均落于边BC 上的点Q 处,MN 、EF 为折痕,若∠A=82°,则∠MQE= _________十四、填空题14.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输入n=100,输出结果是501;若输入n=25,输出结果是631,若开始输入的n 值为正整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开始输入的n 值可以是________.十五、填空题15.已知点(1,0)A 、(0,2)B ,点P 在x 轴上,且PAB △的面积为5,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十六、填空题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1,4P ⎛⎫ ⎪⎝⎭,()22,1P ,393,4P ⎛⎫ ⎪⎝⎭,()44,4P ,5255,4P ⎛⎫ ⎪⎝⎭,…,按照此规律排列下去,点10P 的坐标为________.十七、解答题17.计算:(1)()()2201730.042731+-+--- (2)()231664532-----十八、解答题18.已知6a b +=,4ab =-,求下列各式的值:(1)22a b +;(2)22a ab b -+.十九、解答题19.如图所示,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若1E ∠=∠,则23∠∠=吗?下面是推理过程,请你填空或填写理由.证明:∵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已知),∴90ADC EGC ∠=∠=︒(____________),∴//AD E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E ∠=∠(已知)∴2E ∠=∠(____________)∵//AD EG ,∴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二十、解答题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1)将△ABC 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 1B 1C 1,画出图形,并写出各顶点坐标;(2)求△ABC 的面积.二十一、解答题21.(1)如果x 是313y 是31313x y -根.(2)当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547m x x +=+的解与方程341125x x -+-=的解互为相反数. 二十二、解答题22.如图,用两个面积为2200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则大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2)若沿着大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个长方形,能否使裁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2360cm?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AB∥CD,点E在CD上,点G,F在AB上,点H在AB,CD之间,连接FE,EH,HG,∠AGH=∠FED,FE⊥HE,垂足为E.(1)如图1,求证:HG⊥HE;(2)如图2,GM平分∠HGB,EM平分∠HED,GM,EM交于点M,求证:∠GHE=2∠GME;(3)如图3,在(2)的条件下,FK平分∠AFE交CD于点K,若∠KFE:∠MGH=13:5,求∠HED的度数.二十四、解答题24.已知AB∥CD,点M在直线AB上,点N、Q在直线CD上,点P在直线AB、CD之间,∠AMP=∠PQN=α,PQ平分∠MPN.(1)如图①,求∠MPQ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②,过点Q作QE∥PN交PM的延长线于点E,过E作EF平分∠PEQ交PQ于点F.请你判断EF与PQ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连接EN,若NE平分∠PNQ,请你判断∠NEF与∠AMP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二十五、解答题25.模型与应用.(模型)(1)如图①,已知AB∥CD,求证∠1+∠MEN+∠2=360°.(应用)(2)如图②,已知AB∥CD,则∠1+∠2+∠3+∠4+∠5+∠6的度数为.如图③,已知AB∥CD,则∠1+∠2+∠3+∠4+∠5+∠6+…+∠n的度数为.(3)如图④,已知AB∥CD,∠AM1M2的角平分线M1 O与∠CM n M n-1的角平分线M n O交于点O,若∠M1OM n=m°.在(2)的基础上,求∠2+∠3+∠4+∠5+∠6+……+∠n-1的度数.(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先确定基本图形中的截线与被截线,进而确定这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即可.【详解】解:根据图象,∠A与∠1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两角,因而∠A与∠1是同位角,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2.B【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B、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正确;C、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D、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解析:B【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B、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正确;C、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D、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本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正确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关键.3.B【分析】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符号为负,纵坐标符号为正,各选项中只有B (-2,3)符合,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B【分析】利用有理数的性质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0m =或0m ≠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A 、B 点的纵坐标相同可对③进行判断;通过把A 点坐标向上或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B 点坐标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若0mn =,则0m =或0n =,所以点(,)A m n 坐标轴上,所以①为假命题;210m --<,点2(2,1)m --一定在第四象限,所以②为真命题;已知点(,)A m n 与点(,)B m n -,m ,n 均不为0,则直线AB 平行x 轴,所以③为真命题; 已知点3(2,)A -,//AB y 轴,且5AB =,则B 点的坐标为(2,2)或(2,8)-,所以④为假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5.B【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70BED D ∠=∠=︒,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DF AB ,∴70BED D ∠=∠=︒,∵180BED BEC ∠+∠=︒,∴18070110CEB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平角的性质,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6.D【分析】根据实数与数轴、精确度、立方根及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原说法错误;B. 0.304精确到十分位是0.3,原说法错误;C. 立方根是本身的数是0、±1,原说法错误;D. 平方根是本身的数只有0,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精确度、立方根及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7.B【分析】由∠B=∠EDF=90°,∠A=30°,∠F=45°,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ACB=60°,∠DEF=45°,由EF∥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CEF的度数,结合∠CED=∠CEF-∠DEF,即可求出∠CED的度数,此题得解.【详解】解:∵∠B=90°,∠A=30°,∴∠ACB=60°.∵∠EDF=90°,∠F=45°,∴∠DEF=45°.∵EF∥BC,∴∠CEF=∠ACB=60°,∴∠CED=∠CEF-∠DEF=60°-45°=1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牢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B【分析】观察已知点的坐标可得,所有数列奇数个都是从1开始逐渐递增的,且都等于所在的个数加上1再除以2,则a2017=1009,偶数列等于所在的个数除以4,能够整除的,结果的相反数就是所求出的数解析:B【分析】观察已知点的坐标可得,所有数列奇数个都是从1开始逐渐递增的,且都等于所在的个数加上1再除以2,则a2017=1009,偶数列等于所在的个数除以4,能够整除的,结果的相反数就是所求出的数,不能整除的,等于结果的整数部分加1,且符号为正,进而可得结果.【详解】解:由直角坐标系可知A(1,1),B(2,﹣1),C(3,2),D(4,﹣2),……,即a1=1,a2=1,a3=2,a4=﹣1,a5=3,a6=2,a7=4,a8=﹣2,……,所有数列奇数个都是从1开始逐渐递增的,且都等于所在的个数加上1再除以2,则a2017=1009,偶数列等于所在的个数除以4,能够整除的,结果的相反数就是所求出的数,不能整除的,等于结果的整数部分加1,且符号为正,∴a2016=﹣504,2018÷4=504……2,∴a2018=505,故a2016+a2017+a2018=101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探索数字与字母规律是解题关键.九、填空题9.93【解析】试题分析:当被开方数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算术平方根,当被开方数每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当被开解析:93【解析】试题分析:当被开方数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则24.9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算术平方根,当被开方数每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当被开方数每缩小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缩小10倍;对于立方根,当被开方数每扩大10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当被开方数每缩小10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缩小10倍.十、填空题10.0【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关于a,b的等式,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点P(3,-1)关于x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a+b=3,1-b=1,解析:0【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关于a,b的等式,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点P(3,-1)关于x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a+b=3,1-b=1,解得:a=3,b=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得出a,b的值是解题关键.十一、填空题11.128°【解析】【分析】由点D为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得到点D为△ABC的外心,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即可得到结果【详解】∵D为△ABC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点D为△ABC的解析:128°【解析】【分析】由点D为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得到点D为△ABC的外心,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即可得到结果【详解】∵D为△ABC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点D为△ABC的外心,∴∠D=2∠A∵∠A=64°∴∠D=128°故∠D的度数为128°【点睛】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来解答十二、填空题12.4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EAD ,即可得答案.【详解】∵AD ∥BC ,∠B =40°,∴∠EAD=∠B=40°,∵AD 是∠EAC 的平解析:4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 =∠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 =∠EAD ,即可得答案.【详解】∵AD ∥BC ,∠B =40°,∴∠EAD =∠B =40°,∵AD 是∠EAC 的平分线,∴∠DAC =∠EA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十三、填空题13.【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再根据的度数即可求出的度数,再根据求解即可.【详解】解:∵折叠,∴,,∵,∴,∴.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解析:82︒【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B MQN ∠=∠,C EQF ∠=∠,再根据A ∠的度数即可求出MQN EQF ∠+∠的度数,再根据()180MQE MQN EQF ∠=︒-∠+∠求解即可.【详解】解:∵折叠,∴B MQN ∠=∠,C EQF ∠=∠,∵82A ∠=︒,∴1808298MQN EQF B C ∠+∠=∠+∠=︒-︒=︒,∴()1801809882MQE MQN EQF ∠=︒-∠+∠=︒-︒=︒.故答案是:82︒.【点睛】本题考查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十四、填空题14.131或26或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5n+1=656,解得n=131,5n+1=131,解得n=26,5n+1=26,解得n=5.解析:131或26或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5n+1=656,解得n=131,5n+1=131,解得n=26,5n+1=26,解得n=5.十五、填空题15.(-4,0)或(6,0)【分析】设P (m ,0),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建绝对值方程求出m 即可;【详解】如图,设P (m ,0),由题意: •|1-m|•2=5,∴m=-4或6,∴P (-4解析:(-4,0)或(6,0)【分析】设P (m ,0),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建绝对值方程求出m 即可;【详解】如图,设P (m ,0),由题意:12 •|1-m|•2=5,∴m=-4或6,∴P (-4,0)或(6,0),故答案为:(-4,0)或(6,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十六、填空题16.【分析】观察前面几个点的坐标得到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即可求解.【详解】解:观察前面几个点的坐标得到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将代入得∴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解析:()10,25【分析】观察前面几个点的坐标得到n P 的横坐标为n ,纵坐标为24n ,即可求解. 【详解】解:观察前面几个点的坐标得到n P 的横坐标为n ,纵坐标为24n , 将10n =代入得2254n = ∴10(10,25)P故答案为:()10,25【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规律的探索,根据已知点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十七、解答题17.(1)1.2;(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1的奇数次幂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2)、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绝对值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解析:(1)1.2;(27【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1的奇数次幂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2)、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以及绝对值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原式()()0.23310.2331 1.2=+-+--=-++=(2)原式(445244527=---=---= 十八、解答题18.(1)44;(2)48【分析】(1)把a+b=6两边平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将a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原式的值;(2)将a2+b2与ab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1)把解析:(1)44;(2)48【分析】(1)把a +b =6两边平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将a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原式的值;(2)将a 2+b 2与ab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解:(1)把6a b +=两边平方得:()222236a b a b ab +=++=,把4ab =-代入得:()222436a b ++⨯-=, ∴2244a b +=;(2)∵2244a b +=,4ab =-,∴22a ab b -+=22a b ab +-=()444--=48.【点睛】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十九、解答题19.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DC=∠EGC=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D∥E解析: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DC=∠EGC=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D∥EG,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2,等量代换得到∠E=∠2,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3,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D⊥BC于点D,EG⊥BC于点G(已知),∴∠ADC=∠EGC=90°(垂直的定义),∴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1(已知),∴∠E=∠2(等量代换),∵AD∥EG,∴∠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等量代换),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十、解答题20.(1)见解析;A1(1,-2)、B1(4,2)、C1(5,-4)(2)△ABC的面积为11.【分析】(1)根据平移的规律得到A1,B1,C1点,再顺次连接即可;根据A1,B1,C1在坐标系中的位解析:(1)见解析;A1(1,-2)、B1(4,2)、C1(5,-4)(2)△ABC的面积为11.【分析】(1)根据平移的规律得到A1,B1,C1点,再顺次连接即可;根据A1,B1,C1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即可;(2)根据图形的面积的和差求出△ABC的面积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11,2A -、()14,2B 、()15,4C -;()11126461423411222ABC S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一、解答题21.(1)±3;(2)m=-4【分析】(1)估算,得到的范围,从而确定x 、y 的值,再代入计算即可.(2)首先解得第二个方程的解,然后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得到第一个方程的解,再代入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析:(1)±3;(2)m=-4【分析】(113313x 、y 的值,再代入计算即可.(2)首先解得第二个方程的解,然后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得到第一个方程的解,再代入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解:(1)∵91316 ∴3134<, ∴63137<+,∴x=6,y=3136133=, ∴13x y -, ∴13x y -±3;(2)341125x x -+-=, 解得:x=-9,∴547m x x +=+的解为x=9,代入,得54979m +⨯=+,解得:m=-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无理数的估算、平方根的意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得到方程547m x x +=+的解.二十二、解答题22.(1);(2)不能剪出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的大长方形,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求出算术平方根即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宽为,根据解析:(1)20cm ;(2)不能剪出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2360cm 的大长方形,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2cm ,求出算术平方根即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5xcm ,宽为4xcm ,根据面积列得54360x x ⋅=,求出x =得到520x =>,由此判断不能裁出符合条件的大正方形.【详解】(1)∵用两个面积为2200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2cm ,∴20cm =故答案为:20cm ;(2)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5xcm ,宽为4xcm ,54360x x ⋅=,解得:x520x =,答:不能剪出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2360cm 的大长方形.【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平方根解方程,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三、解答题23.(1)见解析;(2)见解析;(3)4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答即可;(2)过点H作H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3)过点H作H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4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答即可;(2)过点H作H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3)过点H作H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证明:(1)∵AB∥CD,∴∠AFE=∠FED,∵∠AGH=∠FED,∴∠AFE=∠AGH,∴EF∥GH,∴∠FEH+∠H=180°,∵FE⊥HE,∴∠FEH=90°,∴∠H=180°﹣∠FEH=90°,∴HG⊥HE;(2)过点M作MQ∥AB,∵AB∥CD,∴MQ∥CD,过点H作HP∥AB,∵AB∥CD,∴HP∥CD,∵GM平分∠HGB,∠BGH,∴∠BGM=∠HGM=12∵EM平分∠HED,∠HED,∴∠HEM=∠DEM=12∵MQ∥AB,∴∠BGM=∠GMQ,∵MQ∥CD,∴∠QME=∠MED,∴∠GME=∠GMQ+∠QME=∠BGM+∠MED,∵HP∥AB,∴∠BGH=∠GHP=2∠BGM,∵HP∥CD,∴∠PHE=∠HED=2∠MED,∴∠GHE=∠GHP+∠PHE=2∠BGM+2∠MED=2(∠BGM+∠MED),∴∠GHE=∠2GME;(3)过点M作MQ∥AB,过点H作HP∥AB,由∠KFE:∠MGH=13:5,设∠KFE=13x,∠MGH=5x,由(2)可知:∠BGH=2∠MGH=10x,∵∠AFE+∠BFE=180°,∴∠AFE=180°﹣10x,∵FK平分∠AFE,∴∠AFK=∠KFE=12∠AFE,即1(18010)132x x︒-=,解得:x=5°,∴∠BGH=10x=50°,∵HP∥AB,HP∥CD,∴∠BGH=∠GHP=50°,∠PHE=∠HED,∵∠GHE=90°,∴∠PHE=∠GHE﹣∠GHP=90°﹣50°=40°,∴∠HED=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灵活构造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二十四、解答题24.(1)2α;(2)EF⊥PQ,见解析;(3)∠NEF=∠AMP,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过点P作PR∥AB,可得AB∥CD∥PR,进而可得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EPQ+2∠PEF=∠AMP,见解析解析:(1)2α;(2)EF⊥PQ,见解析;(3)∠NEF=12【分析】1)如图①,过点P作PR∥AB,可得AB∥CD∥PR,进而可得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EPQ+2∠PEF=180°,进而可得EF与PQ的位置关系;(3)结合(2)和已知条件可得∠QNE=∠QEN,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QNE=12(180°﹣∠NQE)=1(180°﹣3α),可得∠NEF=180°﹣∠QEF﹣∠NQE﹣∠QNE,进而可2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①,过点P作PR∥AB,∵AB∥CD,∴AB∥CD∥PR,∴∠AMP=∠MPR=α,∠PQN=∠RPQ=α,∴∠MPQ=∠MPR+∠RPQ=2α;(2)如图②,EF⊥PQ,理由如下:∵PQ平分∠MPN.∴∠MPQ=∠NPQ=2α,∵QE∥PN,∴∠EQP=∠NPQ=2α,∴∠EPQ=∠EQP=2α,∵EF平分∠PEQ,∴∠PEQ=2∠PEF=2∠QEF,∵∠EPQ+∠EQP+∠PEQ=180°,∴2∠EPQ+2∠PEF=180°,∴∠EPQ+∠PEF=90°,∴∠PFE=180°﹣90°=90°,∴EF⊥PQ;(3)如图③,∠NEF=12∠AMP,理由如下:由(2)可知:∠EQP=2α,∠EFQ=90°,∴∠QEF=90°﹣2α,∵∠PQN=α,∴∠NQE=∠PQN+∠EQP=3α,∵NE平分∠PNQ,∴∠PNE=∠QNE,∵QE∥PN,∴∠QEN=∠PNE,∴∠QNE=∠QEN,∵∠NQE=3α,∴∠QNE=12(180°﹣∠NQE)=12(180°﹣3α),∴∠NEF=180°﹣∠QEF﹣∠NQE﹣∠QNE=180°﹣(90°﹣2α)﹣3α﹣12(180°﹣3α)=180°﹣90°+2α﹣3α﹣90°+3 2α=12α=12∠AMP.∴∠NEF=12∠AMP.【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五、解答题25.(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解析:(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180°,同理∠2+∠NEF=180°∴∠1+∠2+∠MEN=360°【应用】(2)分别过E点,F点,G点,H点作L1,L2,L3,L4平行于AB,利用(1)的方法可得∠1+∠2+∠3+∠4+∠5+∠6=180×5=900°;由上面的解题方法可得:∠1+∠2+∠3+∠4+∠5+∠6+…+∠n=180°(n-1),故答案是:900°, 180°(n-1);(3)过点O作SR∥AB,∵AB∥CD,∴SR∥CD,∴∠AM1O=∠M1OR同理∠C M n O=∠M n OR∴∠A M1O+∠CM n O=∠M1OR+∠M n OR,∴∠A M1O+∠CM n O=∠M1OM n=m°,∵M1O平分∠AM1M2,∴∠AM1M2=2∠A M1O,同理∠CM n M n-1=2∠CM n O,∴∠AM1M2+∠CM n M n-1=2∠AM1O+2∠CM n O=2∠M1OM n=2m°,又∵∠A M1M2+∠2+∠3+∠4+∠5+∠6+……+∠n-1+∠CM n M n-1=180°(n-1),∴∠2+∠3+∠4+∠5+∠6+…+∠n-1=(180n-180-2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此类题目,过拐点作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1. 25的算术平方根是()A. 5B. ﹣5C. ±5D. 52.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则∠2=()A. 18°B. 54°C. 72°D. 70°3. 方程组320x ayx y+⎧⎨-⎩==解是12xy==⎧⎨⎩,则a的值为()A.3B. 2C. 1D. 0 4. 若关于x的不等式x-m≥-1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的值为()A. 1 B. 2 C. 3 D. 4 5. 若点P(a,b)在第二象限内,则a,b的取值范围是()A a<0,b>0 B. a>0,b>0 C. a>0,b<0 D. a<0,b<0 6. 如图所示,AB∥CD,∠A=∠B,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A=∠3B. ∠B=∠1C. ∠1=∠3D. ∠2+∠B=180°7. 在数据10,20,40,30,80,90,50,40,40,50中,极差是()A. 40B. 70C. 80D. 908. 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如图4所示的方式折叠,若1140∠=︒,则∠2的度数是()A. 100°B. 110°C. 120°D. 140°9.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 2-与()22-B. 2-与38-C. 2与()22-D. 2-与210. 如图是某校调查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生日情况的扇形统计图,若该校有学生2700名,则知道母亲生日的人数有()A. 1800人B. 1500人C. 2000人D. 2700人11. 把一个不等式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A. 0<x≤12B. x≤12C. 0≤x<12D. x>012. 如图是某组15名学生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图,则成绩高于或等于60分的人数是()A. 4人B. 8人C. 10人D. 12人13. 点P 的坐标是(2-a ,3a +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坐标是( )A. (3, 3)B. (3,-3)C. (6,-6)D. (3,3)或()66-,14. 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2张,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设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x 张、外国邮票y 张,列方程组为( )A. 3252x y x y +⎧⎨-⎩==B. 3252x y x y +⎧⎨+⎩==C. 32522x y x y +⎧⎨+⎩==D. 32522x y x y +⎧⎨-⎩==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15.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1=∠2,∠D=72°,则∠BCD=_______.16. 化简3110020.1254-- = 17. 如图,将边长为等边△ABC 沿边向右平移2cm 得到△,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_________.18. 漳州市某校在开展庆“六·一”活动前夕,从该校七年级共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你最喜欢的活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你最喜欢的活动 猜谜唱歌 投篮 跳绳 其它人 数6 8 16 8 2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最喜欢“投篮”这项活动的约有 人.三、解答题(共62分)19. 解方程组:(1)23431x y x y +⎧⎨-⎩==;(2)12333x y x y ⎧+⎪⎪⎨⎪+⎪⎩==; 20. 解不等式(组): (1)2(1+x )<4x-2;(2)215324x x x x -+⎧⎨+≤⎩<; 21. 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AB 和CD 上的点,DE.AF 分别交BC 与点G.H ,A D ∠=∠,12∠=∠,求证:B C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三个顶点分别是A (2,0)、B (0,4)、C (-3,0),把△ABC 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 1B 1C 1.(1)在图中以黑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ABC 和△A 1B 1C 1;(2)写出A 1、B 1、C 1各点的坐标;(3)求△ABC的面积.23. 某商场在春节期间搞优惠促销活动,商场将29英寸和25英寸彩电共96台分别以8折和7折出售,共得168400元.已知29英寸彩电原价为3000元/台,25英寸彩电原价为2000元/台,出售29英寸和25英寸彩电各多少台?24. 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数学老师请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就本班同学的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如图甲乙是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手机和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一下的问题:(1)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出“步行”部分所应对的圆心角的度数.(2)请问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3)在图中将表示“乘车”的部分补充完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1. 25的算术平方根是()A. 5B. ﹣5C. ±5D.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525=,∴25的算术平方根是5.故选A.考点:算术平方根.2.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则∠2=()A. 18°B. 54°C. 72°D. 7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2901254∠+∠︒⎧⎨∠-∠︒⎩==,解得∠1=72°,∠2=18°,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3. 方程组320x ayx y+⎧⎨-⎩==解是12xy==⎧⎨⎩,则a的值为()A. 3B. 2C. 1D. 0 【答案】C【分析】把x与y的值代入方程组第一个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详解】解:把12xy==⎧⎨⎩代入方程组第一个方程得:1+2a=3,解得:a=1,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 若关于x的不等式x-m≥-1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解不等式得到x≥m-1,再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x≥2,所以m-1=2,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移项得x≥m-1,∵x≥2,∴m-1=2,∴m=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 若点P(a,b)在第二象限内,则a,b的取值范围是()A. a<0,b>0B. a>0,b>0C. a>0,b<0D. a<0,b<0 【答案】A【解析】【分析】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是: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详解】解:因为点P(a,b)在第二象限,所以a<0,b>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6. 如图所示,AB∥CD,∠A=∠B,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 ∠A=∠3B. ∠B=∠1C. ∠1=∠3D. ∠2+∠B=180°【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需要考虑两个角是否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是否由AB、CD被第三直线所截形成.【详解】解:∵AB∥CD,∴∠B=∠3,∠1=∠A,∵∠A=∠B,∴∠A=∠3,∠B=∠1,∴∠1=∠3,∵∠A+∠B+∠2=180,∴∠2+∠B<18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 在数据10,20,40,30,80,90,50,40,40,50中,极差是()A. 40B. 70C. 80D. 9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极差的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这组数据的极差是90-10=80.【点睛】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则∠2的度数是()8. 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如图4所示的方式折叠,若1140A. 100°B. 110°C. 120°D. 140°【答案】B【解析】【分析】由a∥b,可求出∠3+∠4=∠1=14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3=∠4,从而∠4=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如图,∵a∥b,∴∠3+∠4=∠1=14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3=∠4,∴∠4=70°,∵a∥b,∴∠2=180°-70°=1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9.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2A. 2-()22- B. 2-38- C. 2与22- D. 2【答案】A【解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详解】A.()22-=2,2-与()22-互为相反数,故本选项正确; B.38-=﹣2,2-与38-相等,不是互为相反数,选项错误; C. ()22-不存在,无法比较,选项错误; D. 2-=2,2-与2相等,不是互为相反数,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 10. 如图是某校调查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生日情况的扇形统计图,若该校有学生2700名,则知道母亲生日的人数有( )A. 1800人B. 1500人C. 2000人D. 2700人【答案】B【解析】【分析】 用总人数乘以“知道”所占整体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2700×200360=1500人, 故选B .【点睛】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表示各个部分所占整体的百分比,理解圆心角的度数占周角的几分之几就是该部分所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 把一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 0<x ≤12B. x ≤12C. 0≤x <12D. x >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可根据数轴的性质,实心圆点包括该点用“≥”,“≤”表示,空心圆圈不包括该点用“<”,“>”表示,大于向右,小于向左.【详解】解:根据数轴可知不等式的解集为0与12之间的部分,包含12不含0,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0<x≤1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方法.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12. 如图是某组15名学生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图,则成绩高于或等于60分的人数是( )A. 4人B. 8人C. 10人D. 12人【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条形统计图数据计算即可.【详解】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成绩高于或等于60分的人数为8+4=12(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13. 点P 的坐标是(2-a ,3a +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坐标是( )A. (3, 3)B. (3,-3)C. (6,-6)D. (3,3)或()66-,【答案】D【解析】【分析】由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建立绝对值方程236,a a -=+再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 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36,a a ∴-=+236a a ∴-=+或2360,a a -++=当236a a -=+时,44,a -=1,a ∴=-()3,3P ∴,当2360a a -++=时,4,a ∴=-()6,6,P ∴-综上:P 的坐标为:()3,3P 或()6,6.P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点,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 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2张,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设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x 张、外国邮票y 张,列方程组为( )A. 3252x y x y +⎧⎨-⎩==B. 3252x y x y +⎧⎨+⎩==C. 32522x y x y +⎧⎨+⎩==D. 32522x y x y +⎧⎨-⎩==【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2张,分别得出等式组成方程组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x 张、外国邮票y 张,列方程组为:32522x y x y+⎧⎨+⎩==.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15.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1=∠2,∠D=72°,则∠BCD=_______.【答案】108°【解析】∵∠1=∠2,∴AD ∥BC,∴∠D+∠BCD=180°, ∴∠BCD=180°-∠D=180°-72°=108°. 故答案是:108°. 16. 3110020.1254= 【答案】8【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立方根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解:原式=10-32-0.5=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7. 如图,将边长为的等边△ABC沿边向右平移2cm得到△,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16.【解析】试题分析:∵将边长为4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BE=AD=2,EF=BC=4,DF=AC=4,∴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E+EF+FD=2+4+2+4+4=16.故答案是16.考点:1.平移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8. 漳州市某校在开展庆“六·一”活动前夕,从该校七年级共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你最喜欢活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你最喜欢的活动猜谜唱歌投篮跳绳其它人数 6 8 16 8 2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最喜欢“投篮”这项活动的约有人.【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求得40人中最喜欢投篮活动的百分比,然后乘以总人数即可.解:最喜欢投篮游戏的人数为:400×=160人,故答案为160.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三、解答题(共62分)19. 解方程组:(1)23431x yx y+⎧⎨-⎩==;(2)12333x yxy⎧+⎪⎪⎨⎪+⎪⎩==;【答案】(1)11xy==⎧⎨⎩;(2)3xy==⎧⎨⎩.【解析】【分析】观察方程组,(1)用代入消元法比较简单,(2)先整理方程,用加减消元法可解.【详解】解:(1)23431x yx y+⎧⎨-⎩=①=②,①×3+②得:10x=10, 解得:x=1,把x=1代入①得:y=1,则方程组的解为11 xy==⎧⎨⎩;(2)方程组整理得:32639x yx y+⎧⎨+⎩=①=②,②×3-①得:y=3,把y=3代入②得:x=0,则方程组的解为3 xy==⎧⎨⎩.【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方法,熟练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是解题的关键.20. 解不等式(组):(1)2(1+x )<4x-2;(2)215324x x x x -+⎧⎨+≤⎩<; 【答案】(1)x >2;(2)2≤x <6.【解析】【分析】(1)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即可;(2)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详解】解:(1)去括号,得:2+2x <4x-2,移项,得:2x-4x <-2-2,合并同类项,得:-2x <-4,系数化为1,得:x >2;(2)215324x x x x -+⎧⎨+≤⎩<①② 由①得:x <6,由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 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AB 和CD 上的点,DE.AF 分别交BC 与点G.H ,A D ∠=∠,12∠=∠,求证:B C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判定AF ∥ED 和AB ∥CD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求证.【详解】证明:∵12∠=∠.1AHB ∠=∠,∴2AHB ∠=∠,∴AF DE ∥,∴D AFC ∠=∠,A D ∠=∠,∴A AFC ∠=∠,∴AB DC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然.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三个顶点分别是A (2,0)、B (0,4)、C (-3,0),把△ABC 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 1B 1C 1.(1)在图中以黑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ABC 和△A 1B 1C 1;(2)写出A 1、B 1、C 1各点的坐标;(3)求△ABC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点A 1、B 1、C 1的坐标分别为(6,0),(4,4),(1,0);(3)△ABC 的面积10.【解析】【分析】(1)(2)先直接描点得到△ABC ,再利用点平移的坐标变换规律写出A 1、B 1、C 1各点的坐标,然后描点得到△A 1B 1C 1;(3)直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详解】解:(1)如图,△ABC 和△A 1B 1C 1为所作;(2)点A 1、B 1、C 1的坐标分别为(6,0),(4,4),(1,0);(3)△ABC 的面积=12×5×4=1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23. 某商场在春节期间搞优惠促销活动,商场将29英寸和25英寸彩电共96台分别以8折和7折出售,共得168400元.已知29英寸彩电原价为3000元/台,25英寸彩电原价为2000元/台,出售29英寸和25英寸彩电各多少台?【答案】29英寸电视机34台,25英寸电视机62台【解析】【分析】设出售29英寸彩电是x 台,25英寸彩电是y 台,根据彩电共96台可以列出方程x+y=96,根据商场将28英寸和25英寸彩电共96台分别以8折和7折出售.已知29英寸彩电原价3000元/台,25英寸彩电原价2000元/台可以列出方程0.8×3000x+0.7×2000y=168400,联立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出售29英寸和25英寸彩电各多少台.【详解】解:设出售29英寸彩电x 台,出售25英寸彩电y 台,列方程组得9630000.820000.7168400x y x y +=⎧⎨⨯+⨯=⎩,解得3462x y =⎧⎨=⎩ 答:商场出售29英寸电视机34台,25英寸电视机62台.【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应用题一般情况下题中要给出2个等量关系,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组表示出来是解题的关键.24. 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数学老师请数学兴趣小组同学就本班同学的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如图甲乙是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手机和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一下的问题:(1)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出“步行”部分所应对的圆心角的度数.(2)请问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3)在图中将表示“乘车”的部分补充完整.【答案】(1)108;(2)40;(3)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360°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2)根据骑车的人数是20人,所占的百分比是50%,即可求得总人数;(3)用(2)中求得的总数减去其他各组的人数求得步行的人数.【详解】解:(1)360(150%20%)108︒⨯--=︒;(2)2050%40÷=(人);(3)40-20-12=8(人). 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A .0B .2C .0.5D .-92.已知21x y =⎧⎨=-⎩是方程1x ay +=的解,则a 的值为()A .2B .1-C .1D .2-3.下列图形中,线段MN 的长度表示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是()A .B .C .D .4.为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150人乘车上学,50人步行,剩下的选择其他上学方式,该调查中的样本容量是()A .1500B .300C .150D .505.如图,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到DEF ,已知6BC =、2EC =,那么平移的距离为()A .2B .4C .6D .86.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最合理的是()A .为了解柳州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选择全面调查B .调查七年级某班学生打网络游戏的情况,选择抽样调查C.为确保长征六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应对零部件进行全面调查D.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7.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尺,竿长y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组是()A.5{152x yx y=+=-B.5{1+52x yx y=+=C.5{2-5x yx y=+=D.-5{2+5x yx y==8.若x y>,且(3)(3)a x a y-<-,则a的值可能是()A.0B.3C.4D.59<8<;③5112<;④510.52->.其中大小关系正确的式子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BAD+∠ABC=180°,所以AB∥CDB.因为∠1=∠3,所以AD∥BCC.因为∠2=∠4,所以AD∥BCD.因为∠BAD+∠ADC=180°,所以AD∥BC二、填空题11.计算:=______.12.把方程21x y +=改写成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的形式,得y =__.13.若某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a -和5a +,则这个正数是__.14.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10±4∘,设该药品合适的保存温度为∘,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5.将点(1,1)P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点P 的坐标是__.16.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 ∠=,则2∠的度数是______o .三、解答题17.解不等式:2(1)3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8.解方程组:3223y x x y-=⎧⎨=-⎩19.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已知点2,4,1,1,3,2.(1)将三角形B先沿着轴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再沿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111,在图中画出三角形111;(2)直接写出点1,1,1的坐标.20.某市数学调研小组对老师在讲评试卷中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行评价调查,其评价项目为“主动质疑”、“独立思考”、“专注听讲”、“讲解题目”四项,该调研小组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参与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评价中,一共抽查了______名学生;(2)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如果全市有40000名七年级学生,那么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七年级学生约有多少人?21.如图,已知12180∠+∠= ,AED C ∠=∠,试判断3∠与B Ð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2.某中学计划为学校科技活动小组购买A 型、B 型两种型号的放大镜.若购买8个A 型放大镜和5个B 型放大镜需用235元,购买4个A 型放大镜和6个B 型放大镜需用170元.(1)求每个A 型放大镜和每个B 型故大镜各多少元?(2)该中学决定购买A 型放大镜和B 型放大镜共75个,总费用不超过1300元,那么最多可以购买多少个A 型放大镜?23.对于实数a ,b 定义两种新运算“※”和“*”:a ※b a kb =+,*a b ka b =+(其中k 为常数,且0)k ≠,若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a b ,有点P '的坐标(a ※b ,*)a b 与之对应,则称点P 的“k 衍生点”为点P '.例如:(1,3)P 的“2衍生点”为(123,213)P '+⨯⨯+,即(7,5)P '.(1)点(1,5)P -的“3衍生点”的坐标为;-,求点P的坐标;(2)若点P的“5衍生点”P的坐标为(9,3)(3)若点P的“k衍生点”为点P',且直线PP'平行于y轴,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3倍,求k的值.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详解】A、0是有理数;B、2是无理数;C、12是分数,为有理数;D、-9是有理数;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定义,属于简单题.2.C【解析】把x与y的值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详解】把21xy=⎧⎨=-⎩代入方程得:21a-=,解得:1a=,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3.A【解析】解:图B、C、D中,线段MN不与直线l垂直,故线段MN的长度不能表示点M到直线l的距离;图A中,线段MN与直线l垂直,垂足为点N,故线段MN的长度能表示点M到直线l 的距离.故选A.4.B【解析】【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样本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为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该调查中的样本容量是:30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样本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5.B【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发现平移前后,B、E对应,C、F对应,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平移的距离==-=,进而可得答案.BE624【详解】=-=-=,由题意平移的距离为BE BC EC62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本题关键要找到平移的对应点.6.C【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A、为了解柳州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选择抽样调查,错误;B、调查七年级某班学生打网络游戏的情况,选择全面调查,错误;C、为确保长征六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应对零部件进行全面调查,正确;D、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抽样调查,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7.A【解析】【分析】设索长为x尺,竿子长为y尺,根据“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详解】设索长为x尺,竿子长为y尺,根据题意得:5 15 2x yx 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由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a−3<0,解得a<3,四个选项中满足条件的只有0.故选:A.【点睛】考查不等式的性质3,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分析】①两个正数,哪个数的越大,则它的算术平方根就越大,据此判断即可.②首先分别求出8的平方各是多少;然后根据两个正数,哪个数的平方越大,则这个数就越大,8的大小关系即可.③根据1-12所得的差的正负,判断出12、1的大小关系即可.④根据510.52--所得的差的正负,判断出512-、0.5的大小关系即可.【详解】810<,∴<,∴①正确;265=,2864=,6564>,∴8>,∴②不正确; 51533310222----=<=,∴112-<,∴③正确; 5152220.50222----=>=,∴510.52>,∴④正确.综上,可得大小关系正确的式子的个数是3个:①③④.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实数0>>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明确:两个正数,哪个数的平方越大,则这个数就越大.10.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析即可.【详解】A 、错误.由∠BAD +∠ABC =180°应该推出AD ∥BC .B 、正确.C 、错误.由∠2=∠4,应该推出AB ∥CD .D 、错误.由∠BAD +∠ADC =180°,应该推出AB ∥CD ,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理解判定是关键.11.【解析】【分析】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3-=-=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属于基础题,掌握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是关键.12.12x-.【解析】【分析】把x当成已知数,解关于y的方程即可.【详解】21x y+=,21y x=-,12xy-=,故答案为:12x-.【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能正确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13.16.【解析】【分析】利用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a-和5a+,则350a a -++=,解得:1a =-,则34a -=-,所以这个正数是16.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的定义,要注意: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相为相反数.14.6≤≤14【解析】【分析】根据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时(10±4)℃,说明在10℃的基础上,再上下4℃,∴6℃≤t≤14℃;故答案为:6℃≤t≤14℃.【点睛】此题考查了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理解(10±4)℃的意义.15.(0,3).【解析】【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即可得解.【详解】将点(1,1)P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点P 的坐标是(11,12)-++,即(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记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16.70【解析】【分析】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3=∠4=40°,再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如图,由题意可得:∠1=∠3=∠4=40°,由翻折可知:∠2=∠5=180402︒-︒=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7.12x<,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详解】2(1)3x-<,223x∴+<,21x<12x<,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能力,严格遵循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关键,尤其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18.11x y =⎧⎨=⎩.【解析】【分析】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详解】3223y x x y -=⎧⎨=-⎩①②,由①得:624y x -=③,由②得:23x y +=④,③+④得,77y =,解得:1y =,代入①解得,1x =,综上知原方程组的解为:11x y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19.(1)详见解析;(2)1−4,2,1−5,−1,1−3,0【解析】【分析】(1)分别将点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首尾顺次连接即可得.(2)根据所作图形可得三顶点的坐标.【详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由图知,A1(-4,2),B1(-5,-1),C1(-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20.(1)560;(2)详见解析;(3)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七年级学生约有12000人.【解析】【分析】(1)由专注听讲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2)根据各项目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可得讲解题目对应的人数,从而补全图形;(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求解可得.【详解】(1)在这次评价中,一共抽查学生为:224÷40%=560人,(2)“讲解题目”的人数是:5608416822484---=(人).作图如下:(3)1684000012000560⨯=(人)故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七年级学生约有12000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1.3B ∠=∠,理由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求出∠2=∠4,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ADE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E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ADE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3B ∠=∠,理由如下:∵12180∠+∠= ,14180∠+∠=o ,∴24∠∠=,∴EF AB ∥,∴3ADE ∠=∠.∵AED C ∠=∠,∴DE BC ‖,∴ADE B ∠=∠,∴3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然.22.(1)每个A 型放大镜和每个B 型放大镜分别为20元,15元;(2)最多可以买35个A 型放大镜.【解析】【分析】(1)设每个A 型放大镜和每个B 型放大镜分别为x 元,y 元,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2)由题意列出不等式求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设每个A 型放大镜和每个B 型放大镜分别为x 元,y 元,可得852*******x y x y +=⎧⎨+=⎩①②.解得:2015x y =⎧⎨=⎩,答:每个A 型放大镜和每个B 型放大镜分别为20元,15元;(2)设购买A 型放大镜a 个,根据题意可得:2015(75)1300a a +⨯-,解得:35a.答:最多可以买35个A 型放大镜.【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列出方程组和不等式解答.23.(1)(14,2);(2)点(1,2)P -;(3)k=±3.【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新定义进而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新定义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得出答案;(3)先由//PP y '轴得出点P 的坐标为(,0)a ,继而得出点P '的坐标为(,)a ka ,由线段PP '的长度为线段OP 长度的3倍列出方程,解之可得.【详解】(1)点(1,5)P -的“3衍生点”P '的坐标为(135,135)-+⨯-⨯+,即(14,2),故答案为:(14,2);(2)设(,)P x y 依题意,得方程组5953x y x y +=⎧⎨+=-⎩.解得12x y =-⎧⎨=⎩.∴点(1,2)P -;(3)设(,)P a b ,则P '的坐标为(,)a kb ka b ++.PP ' 平行于y 轴a a kb ∴=+,即0kb =,又0k ≠ ,0b ∴=.∴点P 的坐标为(,0)a ,点P '的坐标为(,)a ka ,∴线段PP '的长度为||ka .∴线段OP 的长为||a .根据题意,有3PP OP '=,3ka a ∴=.∴k=±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新定义并列出相关的方程和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数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要相信我能行。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六附加题
得 分
一、认真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剧院里5排2号可以用(5,2)表示,则(7,4)表示 。

2、不等式-4x ≥-12的正整数解为
3、要使4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4、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6、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8,则周长是_________
7、如图所示,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 ∥BC , E 。

8、若一个数的立方根就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9、点P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点的坐标为 。

10、某校去年有学生10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4.4%,其中寄宿学生增加了6%,走读学生减少了2%。

问该校去年有寄宿学生与走读学生各多少名?设去年有寄宿学生x 名,走读学生y 名,则可列出方程组为 。

二、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
B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 ⊥b ,b ⊥c ,则a ⊥c 。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 ∥b,b ∥c ,则a ∥c 。

12、观察下面图案,在A 、B 、C 、D 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的平移得到的是( )
13、有下列说法:
(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4、若多边形的边数由3增加到n 时,其外角和的度数 (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变为(n-2)180º
15、某人到瓷砖店去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能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八边形
D 、正六边形
A D (1) A
B
C D
B
A C D
(第5题图)
B (第7题图)
16、如图,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A+∠D=180°,∴AD ∥BC
B 、∵∠C+∠D=180°,∴AB ∥CD
C 、∵∠A+∠D=180°,∴AB ∥C
D D 、∵∠A+∠C=180°,∴AB ∥CD
17、方程2x-3y=5, x+ y
3=6,3x-y+2z=0, 2x+4y,5x-y>0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8、为保护生态环境,陕西省某县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将某一部分耕地改为林地,改变后,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共有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是林地面积的25%,为求改变后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各多少平方千米。

设改变后耕地面积x 平方千米,林地地面积y 平方千米,根据题意,列出如下四个方程组,其中正确的是( )
A ⎩⎨⎧⋅==+%25180x y y x
B ⎩⎨⎧⋅==+%25180y x y x
C ⎩⎨⎧=-=+%25180y x y x
D ⎩⎨⎧=-=+%
25180x y y x
19、不等式组⎩
⎨⎧>--<32x x 的解集是( ) A. x<-3 B. x<-2 C. -3<x<-2 D. 无解
20、.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3,则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三、解答题(几何部分21~24题。

共20分)
21、小明家在A 处,要到小河挑水,需修一条路,请你帮他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并求出小明家到小河的距离(比例为1∶20000)(3分)
22、这是一个动物园游览示意图,试设计描述这个动物园图中每个景点位置的一个方法,并画图说明。

(6分)
(第16题图) ·小明家

南门两栖动物
飞禽
23、推理填空(6分) 如图,EF ∥AD,∠1=∠2,∠BAC=70°.将求∠AGD 因为EF ∥AD, 所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为∠1=∠2 所以∠1=∠3(______________) 所以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BAC+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BAC=70°
所以∠AGD=_______ 24、已知,如图,在△ ABC 中,AD ,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
∠C=50°(6分)
(1),求∠DAE 的度数。

(2) 试写出 ∠DAE 与 ∠C - ∠B 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四、解答题(代数部分)
25
、解方程组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10分 每题3分 )
(1) X-Y=3 (2) 解不等式2x -1<4x +13,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X-8Y=14
(3)⎩⎨⎧+≤--+>-);
1(41)2(5),3(61x x x x (4-
B A
C
D E
五、应用题
26、根据所给信息,分别求出每只小猫和小狗的价格 (4分)
买一共要70元
买一共要50元
27、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

每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

至多答错或不答几道题,得分才能不低于
82分?(4分)
六、附加题
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º,∠ C=25º,∠B=25º,检验已量得∠BCD=150º,就判断这个零件不
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3分)
C
D
A B
29、中央商城在五一期间搞优惠促销活动.商场将29英吋和25英吋彩电共96台分别以8折和7折出售, 共得
184400元. 已知29英吋彩电原价3000元/台, 25英吋彩电原价2000元/台, 问出售29英吋和25英吋彩电各多少台?(6分)
30、(本题6分)观察
=
==
=
=
==
=
31、如图,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
.......明.。

(适当添加辅助线,其实并不难)(6 分)
P
P
B B
B B
A
A A A
C C C C
P
P
D
D
D D (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