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两座里程碑-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到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版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版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1. 以下属于“自动人假设”观点的是 ( A.人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潜力C.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控制下工作2. _有一句名言:“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A 、孔子 E 、孟子 C 、管仲 D 、3. 下列哪项是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 ( A ?把员工看成被管理、被处置的对象 C.管理活动重视培训开发 D .组织和员工利益共同实现的管理目的4. 以下关于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人口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源B.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C.人才资源〉人口资源〉人力资源D.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5.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性论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这三种一般属性。
A.精神属性 B.本质属性 C 主体属性 6. 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个人因素 B.竞争因素C 职业因素7.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 复杂人 D.自动人8.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_首创,他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A. 西奥多?舒尔兹 E 、加里?贝克尔 C 、爱德华?丹尼森 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排列正确的是 ( )A .生理的需要一一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一一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一一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一自我实现的需要C. 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一一尊的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一生理的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一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一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10. 下列哪项是现代人力资源资源管理的特点 ( )A ?管理目的是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B .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C.在管理方法上具有系统性D .战术性、分散性的管理性质 1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 _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2008 级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基地084 学生姓名:王远学号:2020108346完成日期:2011年8月23日2011 年 8 月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摘要:本文依据各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时间顺序对其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详细回顾,深入分析各经济增长理论的进步意义和不足之处,加深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脉络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对已有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提出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新看法,为更好地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做铺垫。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一、引言“经济学”自其诞生起,就将研究什么是财富(性质),如何增进财富作为自己研究的根本目标。
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经典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经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从亚当•斯密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题目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其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如何增进国民财富的研究。
从那时起,这两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大问题。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总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长的更快,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很重要的体现。
经济增长理论其实就是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考察长期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自产生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经济学的子学科,本文沿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路径分析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观点、新看法,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向。
二、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这一部分,主要归纳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这期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增长理论,每位经济学家在其经济思想中或多或少提到关于经济增长的思想,但并未形成一个体系,总的来说经济增长理论只是零散、不系统的理论。
“重商主义”一次第一次由亚当•斯密赋予其涵义。
发展经济学试题库

发展经济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C.不采取国家干预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
这是因为(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B.传统农民懒惰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A.金融比率B.流动性金融资产C.国民生产总值D.净金融资产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A.进口关税B.所得税C.土地税D.农业税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B.技术决定论C.人力资本决定论D.制度决定论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存量的增加B.土地的增加C.劳动力数量增加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A.教育的社会成本B.教育的个人成本C.教育的直接成本D.教育的间接成本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A.内在联系的表现B.基本相同之处C.重要区别D.毫不相干的论述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A.提高生育的质量B.实现人口优化C.降低生育率D.减少死亡率14.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A.战后多边贸易的迅速发展B.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C.战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D.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崩溃15.实施“次级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是( )A.先进的科学技术B.更多的劳动力C.发达的金融市场D.更多的自然资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发展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1.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B.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C.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D.经济中浮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2.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A.3%B.6%C.12%D.27%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是(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常数D.变量4.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普通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三阶段,其特点是( )A.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C.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D.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5.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我们知道:在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则( ) A.城市的失业率越低 B.农村的失业率越高C.城市的失业率越高D.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同步下降6.已知某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15%,名义利率是8%,则实际利率为( )A.-8%B.-7%C.7%D.23%7.绿色革命就是( )A.对动物和森林实现彻底的保护,避免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森林乱砍乱伐B.推广和应用粮食优良品种C.农业生产广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D.广泛播种和生产绿色食品8.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D.不平衡增长理论9.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 )A.引进一种新产品B.开辟一个新市场C.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D.扩大生产规模10.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是( )A.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伤害B.社会生产效率下降C.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可能消失D.以上三项11.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者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12.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两类知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Get格雅《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填空题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主观贫困。
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和产后不育期。
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
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
人口的自然结构。
8.国际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
9.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是指生育率。
10.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
人口普查。
12.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解决人口过剩的两种抑制是“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
13.“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
梁启超。
中间变量理论。
平均预期寿命。
17.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
18.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过程的开展路径分为扩张型城市化理论和全球化的城市化理论。
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21年。
·杜蒙特认为分析人口变化有三种途径:社会学方法、变迁的方法、文化的方法。
死亡率控制的多育生育模式。
泽林斯基提出来的。
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逆城市化〞阶段。
25.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人口政策可分为内部人口政策和外部人口政策两种。
26.1961年,邓肯提出了人口、社会组织、环境和技术模式。
观念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个方面加以考查。
28.亚里斯多德首次把人口与政治的关系提到了治国的高度。
长表〔10%〕和短表〔90%〕。
文化适应。
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和五分位法。
增加人口来到达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
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
反响理论、后物质主义理论和环境意识的精英理论。
二.名词解释婴儿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千分数表示。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摘要】马尔萨斯作为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提出了《人口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人口理论核心原则包括人口增长受限于食物供应、人口增长以指数级增长而资源增长以线性增长等。
这些理论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如提醒我们关注资源匮乏问题、实行人口控制政策等。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如忽视科技进步带来的资源扩增等。
尽管如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对经济学和人口问题仍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现代社会启示我们要认真对待人口问题,努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社会发展,经济学,核心原则,启示,批评与发展,持续影响。
1. 引言1.1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理论》的背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他的著作《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于1798年首次发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关注。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背景主要是基于18世纪末英国的社会环境。
当时,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不断变化,贫困、失业和食品供应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难题。
马尔萨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食品供应和资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了贫困和社会动荡。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当时是极具争议的,他的观点挑战了当时普遍认为人口增长是社会进步的观念。
他的理论对后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2 人口理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人口理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首次将人口问题引入到经济学讨论的范围之内,从而开创了人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资源分配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ppt课件

经济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 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 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 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 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穆勒: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 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主要著作有: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表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三)对人力资本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界 定
1.人力资本体现在让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 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即总体上说表现 为人的能力和素质。
2.在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可表现为从事工 作的总人数以及劳动力市场上总的工作时间。
3.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的投资而获得的,因 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为是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 的资本,从货币形态看,它表现为提高人力的各 项开支,主要有保健支出、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 支出、劳动力迁徙的开支等。
舒尔茨认为,“每种类型的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 其提供的服务之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它原 来的成本”,“追加的人力资本价值要根据人类 从中所获得的追加福利来确定”。
(五)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 收益率以及人力资本较快的增长对于收入均等化的 积极影响。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1、主要观点:
(1)总体资本可以分为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教育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使人从可能劳动力变为现实劳动力,从低级劳动力变为高级劳动力,因此教育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潜在的投资;
(3)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基本评价:
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有物质资本的束缚,提出了人力资本,把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等同,但是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此外,在人力资本理论的作用下,导致了学历膨胀,人们热衷于追求高学历,希望通过教育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经济发展,但忽视了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仅是众多因素之一,也绝非决定性因素。
实践证明,许多国家投资教育也并没有像该理论所欲言的那样带来丰厚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
维普资讯
第4 卷第 3 期 20 年 8 02 月
天 津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ANJ N OF TI I ADM I S NI TRATI ON NS TUTE I TI
V 14 N 3 O . O.
Ag2 0 u 0 2
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宗旨。可持续发展紧紧同人
口变动, 包括人口数量、 质量 ( 含发展意识)结构联系在 、
收 稿 日期 :0 20 —0 2 0 —61 作者 简 介 : 文 志 (9 6一)男 , 津 人 , 靳 14 , 天 中共 天 津 市 委 党 校理 论 经 济 学 教 研 部 副 教授 。
主张国家像窖藏金条那样积聚人E” 孟德斯鸠、 l, 斯图亚 特、斯密等人都把人E视为财富的源泉,寻求人E的增 l l
长, E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尚处于萌芽阶段时, 人 l 马
提高, 人口质量主要是人在后天获得的能力 , 而“ 它包括 知识、 技能、 文化水平、 创新能力等” 。他明确指出:人类 “
的意义上看不外乎有两类: 一类是自 然资源, 一类是人力
极意义的。正因为如此, 恩格斯才认为: 马尔萨斯的理 “ 论却是一个不停地推动我们前进 的、绝对必要的转折
可持 续 发展 的根 本保 证 ,而 马 尔萨斯 的人 口理论 和舒 尔茨的人 力 资本理 论 正是从 这 两个 方 面对 可持 续发展 理 论做 出 了里程碑 性 质的贡 献 。 正确认识 和评 价这 两座 里程碑 , 进 我 国 对促
经济社会 的 可持 续发展 有 着重要 意 义。
关键词 : 尔 萨斯人 口理 论 ; 力 资本理 论 ; 马 人 可持 续发展 理论
而粮食供给至多也只能按发 理论的 尔萨 理 可 展
贡献
人口 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人类参与并且按照
人的目的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得上所说的发展和可持
加必将超出维持生存所需之物资的极限。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首推人口的数量变动。人
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 能源和耕地所决定的, 而是要由
尔萨斯就已经预见到了他的严重后果。特别是马尔萨斯
把人E和粮食联系起来考察 , l 这在人E思想史上是有积 l
人类的知识发展来决定的。”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 扩展和丰富传统的资本理论的过程中,把最具活力的因 素——劳动力质量纳入了资本范畴,从而为人类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 从本源
展” 从代际关系上定义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多共识, , 确
的,主要是人口增长的间接影响。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付 自 然界的手段大大增强, 消耗的煤、 石油等能源大幅 电、 增加, 开采的矿产资源大幅度增长。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废水、 废气、 固体废物排放急剧增加, 最终使相对稳定的 生物圈受到破坏,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现在全球
一
一
起。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实现人类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舒 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理
论做出了里程碑性质的贡献。
关于人口数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马尔萨斯认为,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 土地愈来愈稀缺, 人与自然的矛盾 愈来愈突出。人口, 若不加以限制, 将按几何级数增加,
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
面加以考察。所谓直接影响,系指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
或生理活动造成的影响。然而这种直接影响不是主要
续发展。按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8 年《 97 我们共 同的未来》 报告中的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 “ 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每年约有 60 0 亿吨表土被冲刷流入江河湖泊, 8 亿立 50 方米水被污染和90多万人因饮用污染水引起疾病或因 0
缺水而死亡, 40 近 0 个生物品种从地球上消失。因此, 人
增长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者数量增加的观点是片面 的, 当代劳动生产率得以迅速提高, 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加 的结果。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 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革命性变化,使人在物质生产中
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复归,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 在舒尔茨看来, 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 质量的
E数量的过快增长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l 马尔萨斯人E l 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正是表现为
对人E问题的预见性和预警作用, 重商主义的人 E l 当“ l 观
可 持 续 发 展理 论 的 两 座 里 程 碑
— —
从 马尔 萨斯 的人 口理 论 到舒 尔 茨 的人 力 资本 理 论
靳 文 志
( 中共 天 津 市委 党 校 理 论 经 济 学教 研 部 , 津 3 0 9 ) 天 0 1 1
摘
要: 可持 续发展 问题 的 中心是 人 , 制人 口数 量 、 高人 口质 量是 实现人 类经济社 会 控 提
中 图 分 类 号 : 0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7F (0 2 0 —0 60 F9 A 10 — 】3 20 )30 5 —3
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 理论也成为经济学中最热门的理论之一, 但任何热门的
经济理论在他的早期都要经历一个最为艰难困苦的探索 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为这一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过奠 基工作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工作和理论因此也更带有里 程碑的性质。
维普资讯
第4 卷第 3 期 20 02年 8月
天 津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ANJ N OF TI I ADM I S NI TRAT1 0N NS TUTE I TI
V 1 0. 0. N 3 4
A g 2 0 u,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