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创新--基于市场定位与渠道建设的分析
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分析

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分析快速消费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FMCG)是指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频繁购买、消耗的日常用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速消费品行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本文将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
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快速消费品行业在我国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消品市场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
二、市场分布及消费习惯的差异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分布广泛,涵盖婴儿尿布、洗发水、饮料、牙膏等多个领域。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不同品牌和产品的需求也产生了差异。
例如,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更注重品牌和时尚性,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更注重价格和实用性。
因此,快速消费品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策略调整。
三、品牌竞争激烈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
市场上有很多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等。
这些品牌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也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渠道的多样化发展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超市、便利店等实体渠道外,电商平台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快消品的销售。
电商平台以其便捷、优惠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同时,快消品企业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结合,提升销售效益。
五、品质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品质安全问题成为了快速消费品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快消品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开展自查自纠,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六、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发展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升级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营销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市场定位、渠道创新、品牌建设、电商平台、农产品加工、市场调研、农产品溯源、农旅融合、线上线下结合以及农产品服务等十个方面,探讨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1. 市场定位现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食物本身,更加重视健康、绿色、有机等方面的需求。
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定位,确定目标消费群体,并根据其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
2. 渠道创新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农贸市场和超市等实体店铺。
而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通过开发互联网渠道、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形式,将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销售效率和满意度。
3. 品牌建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立农产品品牌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强化品牌价值,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4. 电商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成为了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
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高销售额,并通过评价和口碑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5. 农产品加工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不仅包括农产品的销售,还包括对农产品的深加工。
通过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空间。
6. 市场调研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
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特色,为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准确的依据。
7. 农产品溯源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农产品溯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农业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通过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质量信息,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市场定位的案例分析

市场定位的案例分析市场定位是企业在市场中寻觅自身定位和竞争优势的过程。
通过市场定位,企业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者服务的特点和差异化优势,从而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以某电子产品企业的市场定位案例为例,详细分析其市场定位策略和效果。
1. 公司背景某电子产品企业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生产和销售高品质的智能手机。
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以其创新性、高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面临着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的挑战。
2. 目标市场的选择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了年轻人作为目标市场。
年轻人是智能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和追求是较为强烈的。
同时,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对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公司决定以年轻人为核心目标市场,为他们提供创新、高性能、时尚的智能手机产品。
3. 产品定位和差异化优势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功能。
在产品定位上,公司注重将科技与时尚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个性和时尚感的智能手机产品。
公司的产品特点包括:- 高性能:采用最新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确保产品的流畅运行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 创新设计:注重外观设计和材质选择,打造出时尚、精致的手机外观,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 个性化定制:提供多种颜色和配件选择,让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自己的手机。
- 优质服务: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的服务,增强用户满意度。
4. 市场推广策略公司采取多种市场推广策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
具体策略包括:- 广告宣传:通过电视、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投放广告,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
- 参预活动:赞助和参预与年轻人相关的活动和赛事,增加品牌暴光度,提高产品认知度。
- 线下体验店:在主要商业区设立体验店,让消费者可以亲自体验产品,并提供专业的销售顾问指导。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策略分析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策略分析消费者需求是一个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消费者需求的调研与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第一步。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访谈、竞争对手分析等方式,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调研结果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消费者需求的种类、层次、偏好、变化趋势等,以及消费者对已有产品的不满和改进意见。
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可以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找出创新的机遇点。
二、创新策略的选择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创新策略来进行新产品开发。
1.技术驱动型创新技术驱动型创新是基于技术发展的创新策略,企业通过引进、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创新策略通常适用于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例如,智能手机的发展就是基于技术的创新,从功能、性能到外观设计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2.市场驱动型创新市场驱动型创新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策略,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反馈,了解市场上的需求缺口,进而开发出新产品。
这种创新策略注重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例如,快时尚品牌的新品开发就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他们通过紧跟时尚潮流,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款服装。
3.组合型创新组合型创新是综合运用技术和市场驱动的创新策略,企业通过差异化技术的应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这种创新策略可以兼顾技术领先和市场导向两方面的考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汽车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组合型创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不断推出新款车型。
三、产品功能与性能的改进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改进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通过产品差异化创新,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例如,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提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快消品活动策划方案

快消品活动策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快消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
为了促进产品销售和提升品牌知名度,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消费欲望。
二、活动目标
1.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增加产品销售量
3. 吸引新客户,增加客户忠诚度
三、活动方案
1. 促销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优惠促销活动,如满减、赠品等,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
2. 体验活动:举办产品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产品的优质品质和实用性。
3. 线上活动: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举办线上活动,增加品牌曝光度,提升销售量。
4. 联合推广:与其他品牌或商家合作举办联合推广活动,共同吸引消费者注意。
5. 传统广告: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活动推广
1. 制作宣传海报、折页、广告片等宣传物料,进行线下宣传推广。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粉丝关注和参与。
3. 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发送活动邀请,吸引客户参与活动。
五、活动评估
1. 通过销售数据和客户反馈,评估活动效果。
2. 收集消费者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活动策划提供参考。
3. 分析竞争对手活动举办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六、活动实施
根据活动方案和预算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监督执行,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快消品行业营销模式与盈利模式分享

快消品行业营销模式与盈利模式分享当前,快消品行业的市场营销模式,是基于大众化的市场定位确定的。
也就是企业营销所面对的是大众化的市场。
用土话讲,是一种“放羊式”的营销模式。
用产品确定定位,用广告影响大众,用占领终端资源去营销大众购买。
或者讲,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粗放的营销模式。
今天就分享新零售背景下,快消品企业该怎样营销?该怎样盈利?一,快消品该怎样营销?(1)产品+顾客价值当前,快消品迫切需要由以往的没有顾客价值、或不注重顾客价值,转向以打造顾客价值为中心的新营销模式。
顾客价值就是顾客对企业、产品的贡献度。
快消品已经走过了简单市场覆盖、顾客贡献度很低的营销时期,需要转换聚焦目标消费群体,以打造顾客价值为中心的新营销时期。
做出了顾客价值,就意味着企业切准了目标消费群体,构建了与目标消费群体的新关系,锁定了最有价值的目标顾客群。
打造顾客价值需要转换新的营销逻辑:找到顾客、建立链接、产生影响、增强粘性,打造终身价值。
企业转换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新营销的核心是:围绕顾客价值,打造价值顾客。
(2)产品+场景体验面对快消品市场的极大丰富,面对消费者有更多的购买选择,单靠传统的产品功能属性已经不能有效打动目标消费者,必须要通过场景体验强化产品的新价值属性。
场景体验的核心是有效打动目标消费者的心智。
用新的场景化体验感,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通过场景体验树立产品新的价值特征。
转换场景化对产品来讲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特别是对于许多传统产品,当前迫切需要快速转换场景化的新营销模式,将会使产品焕发新的市场生机。
(3)产品+新零售、新渠道零售市场已经发生极大变化,传统渠道的占比在急剧下降,各种新零售形式、新终端渠道在快速发展。
目前的终端市场已经形成不同的店、不同的渠道在服务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在服务不同的需求场景。
当前,产品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定位,快速找准新终端、新渠道。
要特别关注各种的专业店、网红店渠道,这些店已经形成了对目标消费者的较强影响,甚至锁定了较大范围的目标消费群体。
经济类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一、会计部分1、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2、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3、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4、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5、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6、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7、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8、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9、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10、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12、浅析实证会计理论13、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14、浅论人力资源会计15、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16、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17、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18、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9、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20、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2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22、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23、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24、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25、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26、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27、刍议权责发生制28、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29、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30、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31、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32、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3、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34、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35、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36、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37、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38、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39、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0、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2、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43、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44、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5、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46、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47、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48、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9、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50、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51、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52、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3、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54、机构投资者与委托投票权竞争研究55、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56、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二、财务管理部分57、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58、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9、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60、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6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6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63、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64、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65、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66、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67、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68、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69、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70、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71、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72、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73、企业投资决策结构体系研究74、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75、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76、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77、关于企业价值研究78、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79、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80、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81、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8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83、对企业理财务目标再认识84、企业投资结构研究85、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86、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87、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88、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89、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90、企业信用政策研究91、企业税收筹划92、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9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94、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95、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96、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97、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98、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99、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100、试论资本市场与信息控制101、企业财务本质研究102、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103、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索104、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105、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106、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索107、债券融资对我国公司治理影响研究三、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108、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109、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110、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111、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112、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113、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114、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115、论成本的经济实质116、关于ABC法的研究117、责任会计的研究118、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119、标准成本的研究120、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21、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12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123、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124、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125、现代工业的特点及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126、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127、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128、试论成本效益原则129、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四、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部分130、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131、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32、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133、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134、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135、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136、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137、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138、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139、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140、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制度研究141、论经济效益审计142、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143、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144、论会计报表及附注的设计145、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探讨146、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147、审计工作策略探讨148、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49、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150、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151、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52、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153、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54、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155、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156、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研究157、论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五、会计电算化部分15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159、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160、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161、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6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163、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164、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65、网络会计研究166、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67、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168、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169、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170、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171、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六、金融部分172、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探索173、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探索174、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全面放开的应对政175、公司理财金融工具的应用176、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77、金融监管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178、金融监管中的道德风险问题179、金融开放与跨国购并浪潮180、金融控股公司:我国的分业经营面对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181、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182、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183、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184、金融信息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185、金融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186、金融租赁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187、经济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业的策略选择188、论金融电子化战略189、论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90、论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发展191、论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制度创新192、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演进193、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194、票据业务专营化与金融业创新趋势195、金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对策探析196、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试论专业采购代理对中间商模式的影响基于商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的决策方法分析基于酒店业的服务利润链管理分析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研究基于组织再造的营销渠道建设分析基于商品品牌的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试论营销团队的文化研究基于胜任特征的医药销售代表等级评定方法研究基于品牌管理的企业CI分析浅谈现代农业的休闲营销规模效应的利弊分析基于有效激励的员工薪酬制度分析重庆“亚太商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德庄厨娘的营销管理房地产行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重庆乳制品市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重庆昌海商务投资公司电话营销管理的研究快速消费品终端管理的探讨重庆市房地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探讨凤凰卫视集团的战略转型研究重宾•保利国际广场营销策略研究网吧广告与传媒策略丰田汽车市场营销策略销售人员激励措施的探讨娃哈哈营养快线的发展前景和营销战略乡村基市场营销管理汽车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作用论外包服务在高校中的发展前景企业差异化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浅析天友乳业营销计划力帆汽车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市场的竞争力分析客户忠诚度及形成机制研究顾客忠诚度培养之策略电信部门的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诚信营销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分析关系营销本土化及其再思考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效应IT产品营销渠道研究城市消费品市场研究快速消费品销售及前景展望重庆摩托车行业的营销策略研究山东省凤凰纺织集团销售人员培养的研究房地产网络营销战略研究电子商务在营销渠道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小额支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重庆大川门业集团自建网站的赢利模式探讨网络游戏营销策略中小商业网站新赢利模式的探讨浅谈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快递业务带来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兴起对经济的影响浅析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在重庆推广所遇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传统企业网络营销的实现和步骤研究浅析房地产泡沫研究与防治浅析零售商品牌建设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促销策略分析小企业市场营销探讨浅析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汽车消费者行为分析与营销创新浅析绿色营销的可持续性发展浅析人才服务行业的销售队伍管理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企业如何塑造顾客信任论渠道控制与决策问题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与对策研究迪欧咖啡的品牌重塑中小型企业如何实施销售管理营销渠道的重新整合东芝投影仪重庆渠道策略问题论企业的营销渠道管理浅析电视媒体的品牌策略--以湖南卫视为例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的竞争优势农产品品牌策略研究论重庆酒店行业的内部营销成都邛崃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探析重庆渝北区中学生小灵通市场研究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营销策略探讨重庆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重庆南川黎香湖旅游策划探讨医改提速下DK手术动力装置的营销策略研究品牌女装AMASS在重庆的销售策略研究利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银行借记卡发展的战略选择用五力模型分析长安汽车定价策略重庆打印耗材市场环境浅析论迪殴咖啡产品的心理定价策略重庆工薪阶层购房心理分析市场定位在任天堂wii游戏机营销中的作用及影响论企业内部营销实施策略关系营销在商品房销售中的应用轮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庆景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及启示论中石化销售川渝重庆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地域文化与火锅餐饮企业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双星运动鞋运动鞋重庆市场推广方案重庆中小户型楼盘营销模式研究重庆物流经营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石油行业专用设备市场推广方案研究重庆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重庆中小餐饮企业品牌建设规划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构建分析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基于品牌建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重庆博洁卫浴洁具厂为例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运作模式创新研究重庆有友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策略研究基于产权理论的高校管理效率优化研究宗申产业集团营销渠道运行模式分析潼南大佛寺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重庆酒店业服务营销战略分析服务营销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分析服务企业内部营销问题探讨中国电信营销策略研究房地产业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研究重庆市房地产发展态势分析论商业银行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关于提高通信服务行业客户忠诚度的研究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我国餐饮业品牌策略分析房地产品牌建设策略探讨论中石化川渝销售分公司加油站的营销与管理绿色营销: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新战略浅析中国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汽车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浅析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2.0时代中国网游产业的互联网整合营销房地产行业品牌营销重庆私家车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重庆汽车销售4S店的现状与前景研究家用轿车的事件营销分析家用轿车代理商市场竞争策略有友食品客户关系系统建设售后服务在汽车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汽车启动电机重庆市场调查分析汽车品牌与城市营销关系分析重庆火锅行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论精准营销企业体验营销策略探析论21世纪的城市营销B—B的电话营销模式在服务型企业中的应用平安人寿保险重庆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论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对旅游市场营销的影响零售业态的选择与趋势研究大学生通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重庆旅游房地产市场营销研究中国电影行业营销研究酒吧连锁管理策略研究小灵通营销策划实证研究——以新疆纵横大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重庆旅游文化营销研究重庆旅游市场消费者研究企业营销中人员推销策略研究酒店业服务营销研究企业服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重庆火锅行业发展研究GS购物营销模式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研究客户开发与关系维护方法研究企业售后服务现状研究企业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从肯德基经营模式看中国快餐业前景对“王大汉"桃片糕主城市场拓展方案的探讨宝洁公司的产品线优化策略淘宝网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从西凤酒营销案例看企业新型营销模式论网络广告在现代企业中的战略地位论创业营销重庆银昌房地产企业销售策略探讨重庆大学城高校学生购买行为分析婴幼儿用品营销策略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现代青年女性的消费心理与营销战略天年保健品营销策略淑女屋服饰忠诚客户群体行为分析浅谈美的电磁炉的市场竞争策略重庆网安传奇市场营销策划分析浅谈平遥古城国内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中式快餐发展模式的探讨雅致玻璃厂营销渠道建设和管理论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论网络经济条件下分销渠道的变革市场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五金产品渠道模式研究中小企业市场开发与创新浅谈服务消费及购买行为倾销与反倾销重庆房地产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浅谈“威客”的商业价值“可口可乐"的奥运经济。
市场营销策略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影响

市场营销策略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影响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市场营销策略在该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地位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市场营销策略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潜在的风险。
1. 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品牌建设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知名、可信赖的品牌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提高市场份额。
通过独特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品牌建设也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忠诚度,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价格战和市场波动。
2.定价策略与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定价策略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企业可以平衡市场需求和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过高或过低的定价都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损失。
因此,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通过合适的定价策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3.渠道管理与销售增长市场营销策略中的渠道管理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销售增长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合适的渠道网络,企业可以更好地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并且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与此同时,通过与零售商、分销商等渠道合作,企业能够扩大销售范围,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因此,合理的渠道管理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提高销售增长的关键策略之一。
4.市场推广与消费者认知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市场推广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企业可以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良好的市场推广策略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并试用产品,从而提升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然而,市场推广也面临着消费者认知能力提升和广告饱和度增加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市场推广手段。
总结市场营销策略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品牌建设、定价策略、渠道管理和市场推广等关键要素,企业可以提高市场地位、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实现长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零售品牌实现了半分天下的竞争局面, 国内品牌如华 润万 家等取得 了相 对较 大的
市场 占有量 , 在2 0 1 0 — 2 0 1 2 年三 年问稳步 保持增长。2 0 1 0 - 2 0 1 2 年我 国快速消费 品 市场零售 占有率情况不完全统计如表 1 。 在国 内零售品牌取得快速消费 品市场 较大份额的同时 ,我国 的快速消费 品市场 经销商渠道管理体 制实际上也经历 了三个 较为典型的阶段 ,即 以总代理制度为代表 的第一阶段、 以分区域管理为代表的第二 阶段 以及根据渠道划分经销商的第三阶段 , 在 目前 的快速 消费 品行 业发展进 程中 ,诸 如食 品类企业 已经 不存 在经销商按地域划 分 的概念 ,在我 国的大部分 省区 ,快 速消 费品经销商管理仍然 以第二阶段 管理体 制 为主 ,这个阶段的快速消费 品经销商渠道 也有 自己的发展特点 ,并且 呈现 出新 旧模 式交替、新旧模式并存 的发展 态势。
◆ 中图分类号 :F 7 1 3 文献标识码 :A
在城镇化建设 、通货膨胀 、内部需 求、劳
内 容 摘 要 : 快 速 消 费 品 的 渠 道 营 销 模 式在 如 今 的 信 息 消 费条 件 下 已 经部 分
发 生 了角 色转换 ,传 统 的顾 客 、 中 间商
格 以及消费地点等 因素就可 以决定最终 消 费, 便利性、 产 品视觉化以及较低的品牌忠
注重产 品、 价格及消费者的及 时送达率 , 这 其中既有快速 消费 品周转期短和市场流量 大 的天然属性原 因,也有消费者购买习惯 等产 品终端利 用
在渠道途径建设方面摸索出一些已经较 为
划分 ,整个快速消费 品市场 为 “ 大盘” , 关 键 营销终端 作为互有联 系的 “ 小盘 ” ,以营 销终端 带动 整个快速 消费品市 场。其主要 把握的核心 节点包括 :一是快 速消费品核
心 经销 商对 于终端 的掌控能力 ,只有商业 人脉 、网络核 以及 资金实 力同时具 备的经
冲动 购买性质 尤为突出 ,顾 客完全以个人 癖好 为基础选购 商品 ,对周 围环境 因素欠 缺敏感 , 通常仅仅依 靠产品包装、 促 销、 价
快 速 消 费 品 营 销 模 式 创 新
基 于 市 场 定 位 与 渠 道 建 设 的 分 析
■ 李小伟 ( 武汉职业技术 学院 武汉 4 3 0 0 7 4)
诚度 就导致了消费者选 购快 速消费品特有
的简单 、 快速、 感 性以及冲动的特点 , 即消 费的便利 性可 以保证消 费者就近 采购 ,产
品视觉化特征使得 消费者较容 易受到 销售
气氛 的影 响,而较低 的品牌忠诚度则便于 消费者轻易的转换消费品牌( 陈娟 , 2 0 1 2 o
企 业诸如宝洁、可 口可乐、雀巢以及联合
和 生 产 企 业 之 间 的 单 一 链 式 关 系 开 始 向首尾 相顾 并互有联结 的环形 关 系过 渡 , 这 种 过 渡进 程 在 创 新 信 息 营 销 模 式 下具 有加速效 应 ,如何基 于这种 营
销 加 速 效 应 进 行 创 新 线 上 渠 道 与 传 统
渠道
快速 消费 品 ( F MC G。F a s t Mo v i n g Co n s u me r Go o d s) 以消费速度快、 使用寿 命较短的消费 品为标的 ,其界定 包括但不 限于包装食 品、烟酒饮料和个人 卫生等日 常生活用 品,这类消费品以高频率利用消 耗和市场规模化销量来 攫取 商业利润 ,与 之对应的有诸 如汽 车、家电等 “ 耐用消费
开 的这种竞争 日益激烈 ,不断冲击 着传统 的快速消费品销售哲学 ,整个快速消费 品 行业步 入微 利时期。在 目前 ,快速 消费品
行业的产品同质化 程度 日益加深 ,依 靠规
国 内快速消费 品行业 以卖场 、超市和便利 店等为主的平台规 模 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 份额 ,全球零 售行 业巨头看准这种 巨大的 市场潜 力 ,也 纷纷 进军国内市场 ,逐 渐与
类产 品 , 分别上涨 1 6 %和 1 2 %,其 中食品 类 中以奶制 品上涨贡献最大 , 达 到2 0 %份 额 ,非食 品类 中的个人卫 生护理 品上涨 最 多 ,达到类别 比例 1 5 %( 杨相和 ,2 0 1 2 o
在现代零售业业态急剧扩张的背景下 ,
利华等的进入 ,同时 ,我 国本 土也 开始不 断涌现实力较为雄厚的民族 性消费品品牌 , 在 占据市场份额 的同时,也与外 国品牌展
模 经济 和成 本效 益的竞争优 势获取 途径已
经不再趋于稳定 ,下一个 阶段具有核心 竞
争 力的快速消费 品销售企业必定要在 品牌 建设和渠道营销管理创新方面倾注心 血。
快 速 消 费 品 市 场 的 典 型 营 销 模 式
( 一 )“ 盘 中盘 ” 模 式
盘 中盘模式的核心 思路为市场 的格局
线 下 渠 道 的 有 机 结 合 是 新 经 济 时 代 快 速 消 费 品 行 业 取 得 持 续 发 展 和 获 得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关键 ,快 速 消 费品 营销 模 式 创 新 建设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 键 词 :快速 消 费品 电子 网络
销售
开竞争 ,中外企业在快速消费 品市场上展
( 二) 品牌 集中、 渠道 和终端冲 突下的
快 速 消 费品 的 市场 定位
动者收入提高等方面的 因素都导致快速消 费品市场规模 攀升 ,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
的规模放量 主要分 为食 品类产 品和非食 品
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近年来的一个突 出发展特 征就是 品牌的集 中化发展 趋势 , 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不断吸引着大型跨国